辨别小儿常见的6种红疹 宝宝的皮肤经常会在不同部位出现不同外观的红疹,弄不清楚状况的爸比妈咪,往往感到十分紧张,不知道宝宝究竟感染什么疾病,也不晓得是否需要立即带宝宝就医。本文特别整理出6种宝宝常见的红疹及其病因,并由专业医师详解治疗及照顾之道,供爸比妈咪们参考。 新生宝宝的皮肤薄,新陈代谢又旺盛,身体有什么状况都容易从皮肤上显现出来,对新手爸妈而言,是一道育儿照顾的入门课题。而「红疹」是最常出现的皮肤状况,最常见的有以下六种~ 身上出现红疹,有可能是… 1. 异位性皮肤炎 在健儿门诊,常常有家长抱着长疹子的新生儿前来就诊,担心孩子是否患有异位性皮肤炎,《新手父母轻松育儿没烦恼》一书的作者许登钦医师认为,其实有异位性皮肤炎体质的宝宝大多在3个月大之后才会慢慢显现出来,家长往往都担心得太早了。 红疹外观 典型的异位性皮肤炎一开始会先从脸颊、下巴、耳前、发际…等位置出现婴儿湿疹,会有一些红红的斑块,伴随些许渗出液,接着皮肤变得粗糙、脱屑,慢慢地连脖子、胸前、肘膝踝关节也会有红红的发炎及粗粗的皮屑。 国泰医院小儿科沈仲敏医师指出,和一般新生儿出生时常有的小红疹不同的地方是,异位性皮肤炎的外观比较不是一粒一粒的红疹,而是整片摸起来粗糙的区块,严重时孩子手肘弯曲的内侧、膝盖后方、小腿、手臂摸起来都会粗粗、乾乾的,此时就要怀疑可能是异位性皮肤炎在作祟! 延伸阅读:宝宝脸上常出现的小红点是什么? 教你快速分辨8种红疹症状 形成原因 许登钦医师解释,正常皮肤的角质层具有保水、保油的功能,其中一个关键蛋白「 聚角蛋白微丝 」,可建构皮肤细胞骨架、成为紧致强硬的形状,避免外物入侵,又可在角质层中转化成「 天然保湿因子 」,藉以留住水分,维持正常皮肤的酸碱值。 异位性皮肤炎的患者因聚角蛋白微丝不足,使角质层的屏障功能失常;另一方面,他们皮肤角质层细胞间的脂质以及细胞间的黏合剂「神经酰胺」量也不够,皮肤无法保持油分;更糟的是,C神经纤维带来的皮肤痒感,更是导致「发痒→搔抓→皮肤发炎恶化→更痒」的恶性循环发生! 红疹特性 许登钦医师指出,患有异位性皮肤炎的孩子,常因无法忍受极度的痒感而忍不住搔抓患部,造成破皮流血、细菌感染,把自己抓得「体无完肤」,经过一段时间,皮肤就会增厚、苔癣化,呈现白色糠疹样,通常患有异位性皮肤炎的孩子,身上会同时存在各个时期的病灶,伴随大大小小的伤口,往往影响其生活品质。 沈仲敏医师认为,大部分的宝宝在68个月后会慢慢改善,而且因为这种问题在皮肤上的反应是比较浅层的,不太会伤到真皮层,所以一般痊愈后也不会留疤;也有12岁后又反反复覆发作的孩子,治疗方式其实都是类似,异位性皮肤炎虽有可能完全恢复,但最麻烦的是经常反复发作。 治疗与照顾 由于异位性皮肤炎是皮肤的过敏反应所导致的、皮肤容易水分散失的现象,沈仲敏医师认为,照顾重点首要还是必须做好 保湿 的工作。如果宝宝做好保湿后状况还是很严重,持续破皮、渗出组织液,就要以药物来治疗,一般使用的药物虽含有类固醇,但短期的使用其实不需过于担心,擦药57天,好转后经医师评估就可停药,但保湿工作还是要持续。 沈仲敏医师表示,异位性皮肤炎宝宝的皮肤经常出水,严重时保湿乳液或药膏可能都涂不上去,此时可以擦一点茶叶水使患部收敛,但收敛后肌肤会变得很干涩,一定要接着涂抹保湿乳液或药膏才行!至于坊间流行的红婴水,由于成分不确定,最好还是不要使用比较好。 如果状况一直没有改善,建议妈咪要尽量哺喂过敏性最低的母乳,或可考虑给宝宝吃水解配方的奶粉,以减少过敏原。 2. 毒性红斑 小宝宝脸上其实会有各式各样不同的疹子,每一种都各有特色。沈仲敏医师指出,若是在刚出生12个礼拜的婴儿身上发现疹子,最常见的就是毒性红斑。 红疹外观 许登钦医师表示,毒性红斑的特征是皮肤上有不规则、红红的斑块,中央有大小约12mm、黄黄的小水泡,大部份出现在胸部、腹部,少部份出现在脸上或四肢。 形成原因 毒性红斑的形成,目前原因仍不明,但可以肯定的是,并非身体里真的有什么毒素,许登钦医师指出,把这些水泡内的液体放在显微镜下看,里面都是嗜伊红性白血球,推测可能是宝宝出生后接触到外界环境(如:包巾、床铺、大人的手…等)的一个适应过程。 红疹特性 沈仲敏医师表示,毒性红斑并非感染所造成,不痛也不痒,大部分在12个星期后就会消失。 治疗与照顾 不需要任何治疗或处理。 延伸阅读:婴儿玫瑰疹,会传染吗?要不要替宝宝退烧? 3. 粟粒疹 粟粒疹是由于新陈代谢作用不良而形成的角质层增生,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疹子,也称为「 热疹 」。 红疹外观 一些小小红红的疹子。许登钦医师指出,临床上根据汗腺阻塞的位置可以有3种不同的皮肤外观型态: 1.当汗腺阻塞在皮肤表浅位置:可以看到一颗颗亮晶晶清澈的小水泡布满在宝宝的额头上,要是不小心弄破,还会有一滴滴汗珠流出来 2.当汗腺阻塞在表皮层内:宝宝的皮肤会有红红的、一粒粒的小丘疹,像是「痱子」,虽然不会痒,却会很刺痛。 3.当汗腺阻塞在更深的真皮层:外观看起来像白色的丘疹,也就是经常可以看到的、新生儿生下来,鼻子上一点一点类似白头粉刺的疹子。 形成原因 粟粒疹是由于汗腺出口阻塞而产生,常见的情况是给宝宝穿得太闷、太热时,就容易长出这种红疹。 红疹特性 因为汗腺出口阻塞而长出来的粟粒疹,如何与皮脂腺出口阻塞所导致的痘痘做区分?许登钦医师表示,最简单的分辨方法,前者是与毛不相关的疹子,而后者的疹子则是与毛囊长在一起的喔! 治疗与照顾 解决热疹的问题其实很简单, 只要让环境凉爽、通风或给宝宝吹吹冷气,就可以改善 ,也可以涂抹痱子膏,能减轻宝宝的不适感。沈仲敏医师提醒,看到粟粒疹,爸比妈咪千万不要因为过于担心而去挤破它,否则可能会有伤口感染问题。 辨别小儿常见的6种红疹 4. 新生儿青春痘 你知道吗?长青春痘不是青春期孩子才有的专利,婴儿也可能发生这样的状况喔!为什么宝宝也会长青春痘呢?和青少年的青春痘有何不同? 红疹外观 好发于脸颊及额头部位,有些外观看起来像白头粉刺,有些则像黑头粉刺,如果发炎或感染了细菌,还容易形成脓疱。 形成原因 因为妈妈怀孕到后期,体内的雄性素会比较高,影响到宝宝出生后还是会因雄性素 *** 皮脂腺增生,而导致毛孔阻塞,宝宝就会像青春期一样长出青春痘。 红疹特性 宝宝出生后,不再继续接受妈咪的荷尔蒙 *** ,一般大概2、3个月以后,青春痘就会慢慢消失。 治疗与照顾 照顾上最重要的是 保持清洁 ,用清水将患部洗干净就好,一般要等皮脂腺恢复正常后才会痊愈。沈仲敏医师表示,若状况较为严重,可遵照医师指示擦一点湿疹药膏,但如果患部已经化脓、形成脓疱,就要小心可能是二度细菌感染,必须使用抗生素来治疗。 许登钦医师特别提醒父母,千万不要给宝宝使用成人保养品,里面的成份并不适合宝宝稚嫩的皮肤喔! 5. 霉菌感染 霉菌感染其实分成很多不同的部位,在宝宝来说,最常见的就是尿布区的皮肤因念珠菌感染而长尿布疹,因为包著尿布会让小屁屁比较闷热,容易导致霉菌感染。 宝宝的脖子也常会看到一些红色的丘疹,特别是那些胖嘟嘟的宝宝,由于皮肤皱折处闷热、潮湿,很容易让霉菌孳生,这也是念珠菌感染的一种。甚至,在宝宝的嘴巴里也会因为感染念珠菌而引发所谓的「鹅口疮」。 红疹外观 霉菌感染的特征是一颗颗红色小丘疹长在潮潮黏黏的皮肤上,如果是鹅口疮,外观则是白色、很像奶垢的薄膜,用力去搓它虽然可以弄掉,但可能会出血。 形成原因 闷热、潮湿的环境有利于霉菌生长,生病、免疫力低下也会使身体容易遭受霉菌攻击而感染。 红疹特性 霉菌感染有时会出现在身体不止一个部位 ,当宝宝的脖子上出现症状,医师一般还会检查他的腹股沟,这个地方经常同时有念珠菌生长,特征是如衞星散布式的红色小丘疹,位于阴囊或 *** 上并延伸到腹股沟,甚至臀部皮肤上。身体上有念珠菌感染的宝宝,也一定要再检查他的嘴巴,因为父母很容易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又把霉菌带到他的口腔里了。 沈仲敏医师认为,3岁以下的宝宝发生霉菌感染还可以接受,但如果已经4、5岁了,还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父母就要小心,会不会是宝宝的抵抗力特别低,要考虑是否有 免疫系统 方面的问题。 治疗与照顾 许登钦医师表示,治疗上必须 使用抗霉菌的药膏 ,并改善温、热潮湿的皮肤环境(如勤换尿布)才能根治。如果连嘴巴里都有念珠菌感染的话,为了杜绝所有可能的感染源,必须把宝宝的奶瓶嘴、安抚奶嘴以水煮沸3分钟才能杀死霉菌,光用消毒锅蒸过是不够的。如果是亲喂母乳的话,连妈妈也要一起接受治疗, *** 上也要涂抹药膏,否则宝宝吸奶时会把念珠菌留在妈妈的 *** 上,下一次妈妈哺乳时又再把念珠菌传回宝宝口中,传来传去,口腔念珠菌永远也好不了。 沈仲敏医师也补充,常见的错误方式是,家长自己随便买药膏来帮宝宝治疗,这很有可能使病情变得更为严重,请记得霉菌感染一定要使用抗霉菌专用的药物才会有效。 6. 脂漏性皮肤炎 当宝宝1个月大左右的时候,常常会发生婴儿脂漏性皮肤炎,它好发于头皮、眉毛、耳后、脸颊…等部位。 红疹外观 大部分会出现在宝宝头皮上或眉毛的地方,特征是一块一块黄黄、厚厚、油油的皮屑或结痂,严重时还会发红、流汤、裂开,看起来十分令人心疼。 形成原因 沈仲敏医师指出,脂漏性皮肤炎的发生,是因为 婴儿的皮脂腺分泌旺盛 的缘故。其实很多宝宝的皮肤问题,都是由于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所导致,试想一下,宝宝从妈妈子宫里都是水的环境,出生到一个暴露于空气中、较干燥的世界,宝宝的皮肤必须进行调适,在还没完全适应之前,就可能会有过油、过干、皮肤角质增生…等现象。 红疹特性 脂漏性皮肤炎并不是疾病的表征,大约在宝宝68个月大、新陈代谢、皮肤适应状况都逐渐变好之后,症状就会慢慢消失。 治疗与照顾 古早以前会在宝宝头顶涂上厚厚的一层麻油,藉以软化皮脂,然后再慢慢将皮屑或结痂抠下来,不过脂漏性皮肤炎会周而复始地发生,当旧的脱落后不久又会有新的长出来,一直要到皮脂腺自然萎缩之后才会消失。 沈仲敏医师认为,大部分情况下其实不太需要特别将痂皮撕下,除非它造成宝宝不适才需要处理,麻油也可用婴儿油来替代。一段时间后通常都会自然痊愈,不会留下疤痕。 许登钦医师指出,在此期间如果有比较严重的发炎状况时,可以由医师开立 类固醇药膏 ,一般擦23天就会缓和,将近4个月左右就会完全只是看起来丑了些,家长不必太担心。 宝宝是否需要立即就医? 当宝宝身上出现红疹,爸比妈咪该如何判断需不需要马上带宝宝就医呢?沈仲敏医师认为,如果宝宝除了出疹子外,还伴随有发烧的现象,就应该立即就医;如果没有发烧,但是会痒,有可能是过敏,需要接受治疗;要是不痛也不痒,父母可以先观察一下。有时宝宝刚洗完澡,身上也会变红且出一些疹子,但多半过不久就会没事,自行恢复正常喔!
痒疹的鉴别方法
诊断要点:①好发于四肢伸侧、手足背,尤以小腿伸侧显著,有昆虫叮咬史。②皮损为散在豌豆大小半球状坚实结节,表面粗糙,角化增厚,呈红褐色,瘙痒剧烈。
鉴别诊断:①寻常疣:表面角质增厚,色灰白或淡黄,呈乳头样,无自觉症状,好发于儿童及青年。②丘疹性荨麻疹:好发于儿童,纺锤状风团样丘疹,顶端有小水疱形成,病程短。
治疗:①防止虫咬,寻找可能的病因,予以对症处理。②口服抗组胺药、镇静安定剂。③糖皮质激素霜剂及维A酸制剂封包,石炭酸或50%三氯醋酸溶液外涂结节处。液氮或二氧化碳冷冻治疗,电凝疗法,浅部X线照射,放射性核素32磷、90锶敷贴,激光治疗及不同浓度糖皮质激素皮损内注射等均有较好疗效。
红疹结痂特别痒
你这临床上称为“虫咬性皮炎”。虫咬皮炎又称“丘疹性荨麻疹”,是指被昆虫、节肢动物叮咬,或因接触昆虫的毒毛而引起的皮肤炎性反应,多发于暴露部位和腰周。常见的引发皮炎的昆虫有蚊、臭虫、蚤、螨、飞蠓(小黑虫)、黄蜂等,另外有些毛虫,如桑毛虫、刺毛虫的毒毛刺入皮肤也会引发病症。由于叮咬人体虫类的种类的不同和被叮咬个人体质的差异,叮咬处会呈现不同的皮肤反应。一般表现为水肿性丘疹、风团、水肿性红斑、丘疹、丘疱疹、淤点等,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刺痛、灼疼。不论哪一种皮疹,在患处中心都可找到虫子叮咬的痕迹或是蜂刺和毒毛,应该尽可能拔除蜂刺、毒毛,吸出毒液。螨、蚤引起的虫咬皮炎,治疗前须先洗澡,更换清洁的衣服。 预防与治疗: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换衣被。放子内可用1;5000的菊酯类杀虫剂喷洒消灭臭虫、蚤、虱及其他昆虫。一旦发现症状,就应及时用药。不喝酒及食刺激性食物,少去郊外或公园活动。草席应洗清晒干,减少隐藏在其中的螨虫,减少虫咬的可能。 西医常规治疗方案:一般2--3天解决问题。 一、抗组胺药物 扑尔敏 4mg 口服 3次/日 西替利嗪 10 mg 口服 1次/晚 二、激素治疗 强的松 15-20mg/日,渐减量。 三、合并感染时可给予抗菌素。 四、炉甘石洗剂 五、局部冷湿敷。 外治法: 1、取雄黄、枯矾各50克,共研成细末,用茶叶水调匀外搽患处,每天3次,连用至愈。本方具有解毒止痒,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各类虫咬引起的皮肤炎症。2、将蚤休100克研成细末,浸泡于50%酒精中,3-5天后取药液外搽患处,每天4次。本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刺毛虫皮炎和蜂螯引发的皮炎。3、刺血法:在虫咬皮肤肿胀明显处,经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少许,再用闪火法拔罐5-10分钟,涤去恶血。在多数情况下,一次可获愈。 回答者:fengxuanke - 榜眼 十二级 8-4 11:40 修改答复: fengxuanke,您要修改的答复如下: 积分规则 关闭 你这临床上称为“虫咬性皮炎”。虫咬皮炎又称“丘疹性荨麻疹”,是指被昆虫、节肢动物叮咬,或因接触昆虫的毒毛而引起的皮肤炎性反应,多发于暴露部位和腰周。常见的引发皮炎的昆虫有蚊、臭虫、蚤、螨、飞蠓(小黑虫)、黄蜂等,另外有些毛虫,如桑毛虫、刺毛虫的毒毛刺入皮肤也会引发病症。由于叮咬人体虫类的种类的不同和被叮咬个人体质的差异,叮咬处会呈现不同的皮肤反应。一般表现为水肿性丘疹、风团、水肿性红斑、丘疹、丘疱疹、淤点等,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刺痛、灼疼。不论哪一种皮疹,在患处中心都可找到虫子叮咬的痕迹或是蜂刺和毒毛,应该尽可能拔除蜂刺、毒毛,吸出毒液。螨、蚤引起的虫咬皮炎,治疗前须先洗澡,更换清洁的衣服。 预防与治疗: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换衣被。放子内可用1;5000的菊酯类杀虫剂喷洒消灭臭虫、蚤、虱及其他昆虫。一旦发现症状,就应及时用药。不喝酒及食刺激性食物,少去郊外或公园活动。草席应洗清晒干,减少隐藏在其中的螨虫,减少虫咬的可能。 西医常规治疗方案:一般2--3天解决问题。 一、抗组胺药物 扑尔敏 4mg 口服 3次/日 西替利嗪 10 mg 口服 1次/晚 二、激素治疗 强的松 15-20mg/日,渐减量。 三、合并感染时可给予抗菌素。 四、炉甘石洗剂 五、局部冷湿敷。 外治法: 1、取雄黄、枯矾各50克,共研成细末,用茶叶水调匀外搽患处,每天3次,连用至愈。本方具有解毒止痒,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各类虫咬引起的皮肤炎症。2、将蚤休100克研成细末,浸泡于50%酒精中,3-5天后取药液外搽患处,每天4次。本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刺毛虫皮炎和蜂螯引发的皮炎。3、刺血法:在虫咬皮肤肿胀明显处,经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少许,再用闪火法拔罐5-10分钟,涤去恶血。在多数情况下,一次可获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