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观赏能力。
②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③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社会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④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能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⑤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扩展资料
盛夏酷暑,稍一活动就会大汗淋漓,此时锻炼,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忌在强光下锻炼
中午前后,烈日当空,气温最高。除游泳外,忌在此时锻炼,谨防中暑。夏季阳光中紫外线特别强烈,人体皮肤长时间照射,可发生I°~II°灼伤。紫外线还可以透过皮肤、骨头,辐射到脑膜、视网膜,使大脑和眼球受损伤。
二、忌锻炼时间过长
一次锻炼时间不宜过长,一般20~30分钟为宜,以免出汗过多,体温上升过高而引起中暑。如果一次锻炼时间较长,可在中间安排1~2次休息。
三、忌锻炼后大量饮水
夏季锻炼出汗多,如这时大量饮水,会给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特别是心脏增加负担。饮水会使出汗更多,盐分则进一步丢失,从而引起痉挛、抽筋等症状。
四、忌锻炼后立即洗冷水澡。
因为夏季锻炼体内产热量增加快,皮肤的毛细血管也大量扩张以利于身体散热。突然过冷刺激会使体表已开放的毛孔突然关闭,造成身体内脏器官紊乱,大脑体温调节失常,以致生病。
五、忌锻炼后大量吃冷饮
体育锻炼可使大量血液涌向肌肉和体表,而消化系统则处于相对贫血状态。大量的冷饮不仅降低了胃的温度,而且也冲淡了胃液,轻则可引起消化不良,重则会导致急性胃炎。
六、忌锻炼后以体温烘衣
夏季运动汗液分泌较多,衣服几乎全部湿透,有些年轻人自恃体格健壮常懒于更换汗衣,极易引起风湿病或关节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体育锻炼
小班体能锻炼活动目标
幼儿园体能训练需要让孩子能轻松自如地绕过障碍进行曲线走和跑;能快跑30米或接力跑;能走跑交替(或慢跑)300米左右;能步行2公里,连续跑约1分半钟;能听信号左右分队走。幼儿园体能训练的目标还有哪些呢?下面由我来告诉大家吧! 先看小班的小朋友们需要掌握什么? 1、能上体正直、自然地走和跑;能向指定方向走和跑;能在指定范围内四散跑、追逐跑;能步行1公里,连续跑约半分钟;能一个跟着一个走,走成一个圆;能较轻松地双脚交替跳着走。 2、能较轻松自然地双脚同时向前跳、向上跳;能从25厘米高处自然地跳下。我们跳下的时候还不会自然弯曲膝盖 3、能双手用力将球向前、上、后方抛;能单手自然地将沙包等轻物投向前方。 4、能在平行线(或窄道)中间走;能在宽25厘米、高(或斜高)20厘米的平衡木(或斜坡)上走。 5、能在65—70厘米高的障碍物(如绳子、皮筋、拱形门等)下钻来钻去;能手膝着地自然协调地向前爬;能倒退爬;能钻爬过低矮的障碍物;能在攀登架上爬上爬下,或从网的一侧爬越至另一侧(必要时教师可以帮助)。 6、初步学会听各种口令和信号并做出相应动作;能边念儿歌或边听音乐做模仿操或简单的徒手操 7、会玩滑梯、攀登架、转椅等大型体育活动器械并注意安全;会骑小三轮自行车;会推拉独轮车;会滚球、传球、抛接球和原地拍皮球;会利用球、绳、棒、圈等小型多样的体育器材进行身体锻炼。 8、喜欢并愿意参加体育活动;初步掌握体育活动的有关知识和规则,团结合作,爱护公物;能合作收拾某些小型体育器材。 幼儿体能中班目标 1、能听信号按节奏上下肢协调地走和跑;能听信号变速走、变速跑;能听信号变化方向走;能前脚掌着地走、倒退走;能跨过低障碍物走;能饶过障碍物跑;能快跑20米,走跑交替(或慢跑)200米左右;能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追逐;能步行1、5公里,连续跑约1分钟;能听信号切断分队走、一路纵队走 2、能自然摆臂连续纵跳触物(物体离幼儿举手指尖20厘米左右);能双脚熟练地向前跳或双脚在直线两侧行进跳;能立定跳远,跳距不少于30厘米;能双脚站立由30厘米高处往下跳,落地轻;能助跑跨跳平行线,跳距不少于40厘米;能单、双脚轮换跳,单足连续向前跳。 3、能肩上挥臂投掷轻物;能自抛自接低(高)球;能两人近距离互抛互接大球;能滚球击物;能左右手拍球。 4、能在宽20厘米、高30厘米的平衡木(或斜坡)上走;能原地自转至少3圈不跌倒;能闭目向前走至少10米。 5、能熟练协调地在60厘米高的障碍物(如圈、拱形门等)下较灵活地侧钻;能手脚着地协调地向前爬;能手脚熟练协调地在攀登架、攀登网或肋木上爬上爬下;能团身滚。 6、能较熟练地听信号集合、分散、排成4路纵队(包括切断分队);能随音乐节奏较准确地做徒手操和轻器械操。 7、会玩跷跷板、秋千等各类大型体育活动器械;会骑小三轮车、带辅轮的小自行车;会用球、绳、棒、圈及其他废旧材料(如易拉罐、可乐瓶、报纸等)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 8、具有一定的抵御寒、暑、饥、渴的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作为体能衡量标准哦! 9、喜欢并能较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初步养成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能较自觉地遵守体育活动的.规则;互助合作、爱护公物,能及时收拾小型体育器材 幼儿体能大班目标 1、能轻松自如地绕过障碍进行曲线走和跑;能快跑30米或接力跑;能走跑交替(或慢跑)300米左右;能步行2公里,连续跑约1分半钟;能听信号左右分队走。 2、能原地蹬地跳起连续纵跳触物(物体离幼儿举手指尖25厘米左右);能双脚熟练地改变方向(前、后、左、右、转身)跳;能从35—40厘米高处自然地跳下,落地轻稳;能立定跳远,跳距不少于40厘米;能助跑跨跳平行线,跳距不少于50厘米;能助跑跳远,跳距不少于40厘米;能助跑屈膝跑过高度约40厘米的垂直障碍,能连续向前跳跃多个高40厘米、宽15厘米的障碍。 3、能半侧面单手投掷小沙包等轻物约4米远;会肩上挥臂投掷轻物并投准目标(如直径不少于60厘米的标靶,投掷距离约3米);能抛接高球,或两人相距2—4米互抛互接大球。 4、能在宽15厘米、高40厘米的平衡木上交换手臂动作(叉腰、平举、上举等)或持物走;能两臂侧平举闭目起踵自转至少5圈,不跌倒;能两臂侧平举单足站立不少于5秒钟。 5、能熟练协调地侧身、缩身钻过50厘米高的障碍物(如拱形门等);能手脚交替协调熟练地在攀登架或肋木上爬上爬下,能在单杠或其他器械上做短暂的悬垂动作;能熟练地在垫子上前滚翻、侧滚翻。 6、能熟练地听各种口令和信号并做出相应的动作;能听信号迅速地集合、分散、整齐列队、变化队形;能随音乐节奏有精神地做徒手操和轻器械操,动作有力、到位。 7、会玩低单杠、秋千脚蹬车等其他大型体育活动器械,会踩高跷、跳皮筋、跳绳50次以上;会运球、传接球、用脚踢(带)球;会用球、绳、棒、圈、积木、报纸、轮胎或其他废旧材料开展各种身体锻炼活动。 8、具有较强的抵御寒、暑、饥、渴的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9、热爱体育活动,有积极参加各种身体锻炼的习惯;能自觉遵守体育活动的规则和要求,合作、负责、宽容、谦让、爱护公物;有较强的集体观念;敢于克服困难,能体验克服困难取得胜利后的愉悦;能独立或合作收拾各种小型体育器材。
大班体能锻炼活动目标
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 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幼儿体育是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幼儿体育活动的总目标是:以幼儿健康发展为中心,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当前,幼儿体育已受到幼儿教育者的普遍重视,许多幼儿园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然而离目标的要求还有距离。对于任何通过体育活动有针对性地、有效地增强幼儿体质、和谐发展幼儿的身心,许多教师还比较模糊,如有的教师对体育功能的认识不全面,过分强调兴趣而不注重体育活动的作用;在体育活动中一刀切的灌输方法用的比较多;对于幼儿活动量的调控存在随意性;还存在等待时间过长,不符合幼儿的心理需求等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幼儿无论在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比过去幼儿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幼儿园怎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体育活动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点进行:一、内容上打破传统,让孩子在挑战中获得自信。1.敢于尝试新的活动形式,打破旧的传统。社会在发展,孩子们也不例外,传统的幼儿体育教学内容已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的孩子们,如果还用传统的要求来教育孩子,他们是“吃”不饱的。我们要打破传统,敢于突破,改变和提高要求,让孩子面临新的挑战,在不断战胜新的挑战的过程中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也是幼儿体育的目标所在。举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在美国,很多孩子喜欢滑板,在街道旁,宽阔的广场上,常常有孩子冲来撞去,在台阶上跃上跃下,甚至在铁栏杆扶手上滑下。这在中国几乎是看不到得,原因是因为滑板需要技巧,儿中国人虽然向来善于玩技巧性游戏,但滑板还需要胆量,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传统意识上,许多人认为这种游戏太危险,容易摔断四肢,因而不鼓励孩子玩。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是保护、灌输式和训导式的,于是,孩子本来具有对这种游戏的畏惧心理就更加强烈了。虽然孩子暂时保证了身体不受伤害,但却阻碍了能力上的发展。这种活动经过老师的充分准备和有序安排是可行的。在上海、苏州等地的部分幼儿园已有了类似双排轮游戏活动,许多小朋友都非常感兴趣,这无疑是幼儿体育教学的一项新突破。2.难度上敢于突破。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适度的要求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不行。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普通对有一定难度的活动较感兴趣。如在体育活动“长凳游戏”中幼儿自由选择不同高度的长凳走平衡,大部分孩子愿意站在较高的长凳后面。当老师在另一边将几个长凳叠成最高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不约而同地排向那里,跃跃欲试。由此可见,孩子们具有冒险的天性,而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对幼儿的要求缺乏难度,幼儿不必费太多的努力就可以达到。原因有二:一是教师忽略了幼儿的发展,不能了解幼儿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没有挖掘幼儿的潜能,仍以老标准衡量和要求孩子。二、是教师不敢增加难度。有的教师知道要增加难度,但因为怕一旦增加难度,幼儿容易产生危险,所以最终放弃了这种想法。幼儿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更可惜的是,错过了培养幼儿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得机会。1、运动量上采用“多峰式”训练。体育活动中幼儿运动量的“多峰式”,指的是整个体育运动中运动量的分布呈两次以上的高峰状态,以免运动疲劳带给机体的伤害。考虑到幼儿身体在运动过程中变化的特点,幼儿身体技能的活动能力是不断变化的,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上升--稳定--下降的规律。这也是人体生理技能活动变化的规律。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在调控幼儿活动量时安排了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形成了启动--第一次高峰--缓冲--第二次高峰--缓冲这样一个多峰式状态,真正做到运动强度小则增加运动密度,运动强度大则减少运动密度,调节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既不过量运动,又能保证适宜运动量,符合机体承受能力,体现了体育活动中“动与静、激与缓”的结合,对幼儿体能的科学锻炼是十分有益的。2、自由活动中突出幼儿的主体性。许多研究表明,体育活动中的户外自选活动,幼儿混龄主题区域和室内表现性、创造性的身体活动更有利于幼儿主体性的培养。因为在这些活动中能给每位幼儿有自由表现和创造的机会,促使其主体性培养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1)、室内表现性、创造性的身体活动:在室内围绕一定的主题向幼儿发出挑战,唤起幼儿尝试进行身体运动的欲望,让每个幼儿按自己的方式来自由表现、自由发挥、自由创造。例如在室内进行“玩竹竿”游戏,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赤足在室内活动,用手指、脚趾及身体的其他部位尝试创造许多有趣的活动方法(如:猴王玩金箍棒、种树、滑雪、火炬接力等)。这类活动提高了幼儿身体动作的表现能力,使其有机会在面对不同的运动刺激和建议时,寻找到他自己的行动方式,促使其运动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展。2)、户外自选活动:教师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不同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尊重幼儿的意愿和选择,在活动中尽可能给予幼儿自由的机会,即自由选择活动项目和器材,自由结伴,这样幼儿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活动,体验自主参与体育活动的快乐,使幼儿的自主性和社会性得到发展。例如:幼儿园一般都有很多个体育活动区域,如攀爬区、投掷区、平衡区、跳跃区等,我们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区域,自己选择活动伙伴,在活动中体验到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3)、幼儿混龄主题区域活动:利用幼儿园的有效活动场地和器材,设置若干个具有不同活动主体情节的区域,教师可以设置球类活动区、车类活动区、攀爬区、投掷区、平衡区、跳跃区、中大型运动器械组合区等。对以上两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同时开放,各年龄层次的幼儿可以自行组合、自由选择活动区的活动,这种活动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线性框式,强调非线性的组合,使团队的异质性大于同质性,扩大了幼儿之间的广泛接触和交往,满足了幼儿与不同年龄同伴交往的心理需求,为幼儿独立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锻炼提供了充分条件,使其活动动机更为强烈,参与意识、自主意识得到鼓励。例如:让中班幼儿和大班幼儿同时参与攀爬区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中班幼儿交往对象丰富了,而且从大班幼儿身上学到了活动技巧,更加放得开了,大班幼儿在活动中也会变得更加自信,主动带领中班幼儿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也让幼儿身心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