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多见于周岁内婴儿或新生儿。这是因为婴幼儿抵抗力差,易通过食具、奶头等途径受霉菌感染。鹅口疮多发生在口腔内舌、颊和软腭处。初起时常在舌面上出现白色斑膜,继而蔓延到牙龈和颊外。发病处有斑片白膜,周围粘膜充血。发病时口腔有灼热刺疼和干燥感。症状严重时斑膜可波及咽喉、气管或肠道粘膜,有时可引起发热、呼吸困难或腹泻。
对鹅口疮的防治方法主要有:
1.乳母讲究卫生,喂奶前用温开水洗乳头,必要时喂奶前后用2%的苏打水涂抹乳头。
2.婴儿食具奶瓶必须要清洁卫生,定期煮沸消毒或热开水浸泡。
3.做好婴幼儿和体弱久病者的口腔卫生,经常用温盐水或2%苏打水清洗口腔,使霉菌不易生长和繁殖。
4.发病后,可用消毒棉签沾2%苏打水清洗患处后每日3次-5次。制霉素或外涂制霉菌素液(制霉菌素50万单位加5毫升冷开水)。
轻症者2次-3次即愈。同时给患儿口服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
5.病情严重者可遵医嘱服
家里应该备点治大人口疮的药,我同事都是从 “ 豆豆口疮网 ”那里网购的,那个没什么副作用,预防着用。
鹅口疮反复发作半年了还没好
我的宝宝快5个月了,在她2个多月的时候有了鹅口疮,因为有鹅口疮医生就没给打预防针,这段时间也不敢带宝宝到处去,特别是人多的地方,担心没打预防针,防御力差。在鹅口疮刚开始的时候,我就上网查了很多方法,方法都大同小异,最多的回答就是用制霉素片跟小苏打,还有妈妈平时清洁奶头跟注意卫生。刚开始怕给宝宝用制霉素片,毕竟是药嘛,我们就用小苏打跟盐水在宝宝每次吃完奶后用棉签或者纱布给她擦嘴巴,但是作用不大,第二天宝宝的鹅口疮越来越严重,我看网上说,如果不及时控制会蔓延到喉咙及其他器官,我就带宝宝去了医院看医生,结果医生就给开了2粒制霉素片,我们回来就把制霉素片磨成粉,每次用一点点粉对点水给宝宝擦,擦了2次就全没了。我们当时觉得是药就没给宝宝用太多,见没了就停药了,结果到了第二天又开始了,这么反反复复的用药停药了2个多月,我真的是很沮丧了。每天给宝宝擦嘴巴,真是难受,有天我自己亲自拿小苏打抹到自己嘴里试试,那个味道真的是很难受,想到宝宝天天都受这个罪我都哭了。后来在网上搜索到有一个在淘宝上卖的药叫“鹅口疮滴剂”,我看了介绍,还有下面很多妈妈中肯的评论,我就想没法了就都试试吧。后来真的是没有复发了,一直拖到了这个月的1号我等她的鹅口疮痊愈10天后我才带她打了预防针。我知道为人父母看到宝宝反反复复的鹅口疮是多难受着急,所以才写下亲身经历,希望能帮助到那些宝宝早点康复。
鹅口疮反复发作半年了怎么办
1 食疗治疗 患上鹅口疮,口腔舌面满布白屑,面赤唇红,烦躁不宁,小便短黄,大便干结。可以通过食疗方来帮助缓解症状。另外在平时的饮食中应该保证有足够的营养,特别是注意增加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的摄入。 苦瓜汁 材料:苦瓜1根,冰糖适量。 做法:将苦瓜捣碎之后榨成汁以备用。每次取适量的苦瓜汁放入锅中煮开之后加入适量的冰糖搅拌均匀之后即可饮用。 功效:清热泻火,帮助身体败火解毒从而缓解鹅口疮带来的不适症状。 黄花菜汤 材料:黄花菜50克,蜂蜜50克。 做法:将黄花菜先煎汤之后加入蜂蜜调匀即可服用。每天坚持服用1剂,坚持一个礼拜左右即可。 功效:对于心脾积热引起的鹅口疮效果不错。 2 药物足敷 孩子患上鹅口疮,父母可以试试用药物足敷的方法帮助孩子治疗鹅口疮。以下介绍配方仅供参考,详细的可以仔细咨询专业中医师。 附片吴茱萸糊 配方:附片10克,吴茱萸6克。 做法:将以上的药材研磨成细末,用米醋调味稀糊状,直接外敷在双足心位置的涌泉穴即可。一日一次更换坚持5天左右即可。 功效:能够帮助温经通阳,引热下行。 柏黄生地糊 配方:黄柏、生大黄、鲜生地黄各3克。 做法:将以上药材共捣烂为糊,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敷料包扎固定即可。 功效:能够帮助清热泻火。 3 坚持按摩 中医认为心脾积热是鹅口疮的发病原因。通过进行按摩心经、脾经、肾经等等能够帮助改善孩子的身体的免疫力,帮助清解心脾积热,滋补肾阴等等功效。具体的手法是先在孩子的中指面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线推动,用力柔和推300次,然后顺时针推拇指面100次,然后推摩小指尺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条直线进行推拿按摩即可。 4 医疗处理 如果是孩子症状较为严重,或者是父母没有护理经验,可以直接将孩子送完医院就医。确诊孩子患上鹅口疮。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医生会进行治疗。一般是先要清除宝宝口腔内残留的食物,然后用棉棒沾取混合后的制霉菌素甘油涂抹孩子整个口腔黏膜,一般4到6个小时涂抹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