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大脑血管的疾病,它包括心、脑血管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脑栓塞等,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症导致动脉硬化而引起。泼力金核酸可以改善脂类代谢,降低血脂及血中胆固醇,提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HDL)浓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浓度,从而起到消除动脉硬化根源的作用。核酸的降解产物三磷酸腺苷(ATP)能分解释放多种活性物质于冠脉血液中,这些物质均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研究发现,ATP和腺苷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胸苷和胞苷是动脉血管内膜的重要营养素,有促进血管壁再生、防止血管硬化的作用。泼力金核酸还可激活纤维蛋白溶酶系统,促进血栓的软化、溶解和吸收。补充外源性核酸 泼力金核酸 上述作用,均能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的好转和康复。

2、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血管供血不足导致心脏和脑部组织缺氧、缺血的一类疾病。它包括心肌梗死、冠心病、脑梗死等疾病。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通常是由于血管内膜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从而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这种疾病常常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危险因素相关。症状包括胸痛、心悸、气短、头晕、失语、肢体无力等,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
典型症状1、心血管疾病:心悸、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呼吸不畅、胸里面发闷、手足发冷等。 2、脑血管疾病: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早期症状1、心血管疾病:轻型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少数可出现乏力,体力活动后明显,休息后症状减轻后消失。 2、脑血管疾病:早期可有头晕,间歇性头痛,眩晕,血压增高 ,睡眠欠佳等症状,休息及调整生活方式可缓解。中期症状1、心血管疾病:可出现典型的胸痛、压迫感、紧缩感、可伴有出汗,持续3~5分钟,频度数天至数周,停止活动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多因情绪激动,体力活动有关。 2、脑血管疾病:头晕头痛频繁,需服用药物缓解症状。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语音障碍等。晚期症状1、心血管疾病:晚期出现心绞痛症状加重,发生次数频繁,休息时即可出现,夜间不能平卧,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其他系统症状。 2、脑血管疾病:晚期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多脏器功能障碍。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发病前的预防,即无病防病发生;二级预防是为了降低再次发生的危险及减轻致残率,即患病后防止再发病。

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冬季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高危患者进行有效的抗栓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
睡眠时,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季应该注意。
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疾病的康复与预后。控制饮食总量,调整饮食结构;坚持运动,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戒烟少酒,劳逸结合;减少钠盐摄入,每天食盐控制在5g以内;增加钾盐摄入,每天钾盐≥。
富含精氨酸的食物有助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管损伤。这类食物有海参、泥鳅、鳝鱼及芝麻、山药、银杏、豆腐皮、葵花子等。
(1)血压控制 将血压控制在一个比较理想的范围内,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中之重。资料表明,坚持长期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仅为不坚持治疗者的1/10,也就是说,只要长期坚持控制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可下降90%。
(2)血脂控制 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人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的血脂控制是服用调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等。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血脂也成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重中之重。
我国民间素有冬季进补的习惯,冬季人们运动本来就少,加之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