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防“春瘟”,即流行性感冒。荠菜(地菜)味甘,性平,入肝、脾、肾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止血明目的功效。用于治疗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肿疼等。现还用于治疗高血压。关于荠菜煮鸡蛋治头痛的说法,专家表示,荠菜可防“春瘟”,也就是现在说的流行性感冒,因此在预防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头痛方面有一定功效。地菜花煮鸡蛋的做法主料;荠菜花一把、鸡蛋5个。

辅料;盐适量。1、把地菜花洗干净;2、锅里倒入适量的清水,放入地菜花,然后放上鸡蛋;3、待水煮开加入适量的盐,继续煮五分钟左右;4、然后一个个的捞出,把表面的壳敲碎,为了入味,继续煮5分钟;5、煮好的鸡蛋,可以放在水里泡两个小时,这样更加入味。6、地菜花煮鸡蛋的成品图。以上内容参考:人民健康网-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治头痛?
地菜花煮鸡蛋的功效与禁忌
千百年来,地菜煮鸡蛋因制作简便,营养丰富,又具有祛风湿、清火,预防春瘟、预防头痛、腰腿痛等作用,成为了一款颇受人们喜爱的时令 美食 。 如何科学地食用地菜煮鸡蛋,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副教授谭超详细进行了科普。地菜又名“荠菜”在春天非常常见,中医学认为,荠菜性味甘、凉,入肝、脾、肺经,有清热止血、清肝明目、健脾利尿消肿等功效。荠菜可全草入药,采摘的时候一定要连根一起,因为荠菜的根能“主治目涩痛”,可以使地菜的功效更全面。 春天里,细菌病毒容易滋生,药理研究表明,荠菜里含有橙皮甙能够消炎抗菌,抗病毒,还有增加体内维生素C含量的作用。荠菜含有荠菜酸,能缩短凝血时间,有助于止血,经常有牙龈、鼻子出血的人是非常适合食用的,但是外科手术后需要抗凝的朋友就不太适合吃了。 荠菜的茎很细长,里面含有丰富的粗纤维,可增强人体的大肠蠕动,促进粪便排泄,从而改善便秘,改善新陈代谢。 荠菜的提取物可以有效扩张血管,有降低血压的作用,这一功效对高血压和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有益,但有低血压的朋友就不太适合多吃地菜煮蛋,慎防血压过低,引起头晕。 荠菜含有类似麦角样成分,有催产素样作用,可能引起明显的子宫收缩,所以孕妇也要尽量不吃地菜煮蛋。 谭超副教授提醒:地菜煮蛋各地做法不一,有时候还会加入其他配料,这里要特别注意了:做地菜煮蛋时,切记不要加食盐,因为咸味入肾,而地菜本是入肝、脾、肺经的,加了盐会使它的药用效果大打折扣了。 既然不能盐,为了让地菜汤更美味,可以在煮的时候放几颗红枣或少许红糖,既美味又入脾。还可以加上一点生姜这类的“辛”味食物,可使肝气生发,更好的改善“春困”不适。 为了加强祛风止痛的作用,不少人在做地菜煮蛋的时候会放入枫球(路路通)。有些人会捡拾路边的枫球一起煮。其实,落在地上被捡到的枫球已经枯死,药用价值已经大大降低,最好是在冬季采摘还挂在树上的路路通。 路路通挂果时间特别长,秋季已经成熟,来年春天才掉落,正因为路路通这种耐风的特点,所以它善治风邪,有很好的祛风通络的作用。而且能通经,所以女子月经期的时候吃地菜煮蛋就最好不要放路路通,不然可能会造成月经量多,甚至崩漏的情况。 [责编:胡元媛][来源:三湘都市报]

地菜花煮鸡蛋的功效和作用
可防“春瘟”,即流行性感冒。

荠菜(地菜)味甘,性平,入肝、脾、肾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止血明目的功效。用于治疗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肿疼等。现还用于治疗高血压。
关于荠菜煮鸡蛋治头痛的说法,专家表示,荠菜可防“春瘟”,也就是现在说的流行性感冒,因此在预防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头痛方面有一定功效。
三月三,古称上巳节,相传是黄帝的诞辰,是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古代这一天要举行重要仪式以消灾辟邪,祈求吉祥平安。
相传在楚地,人们因为风吹雨打,头痛病很常见。三月初三这天,神农路过云梦泽(今湖北孝感一带),见乡民头疼难耐,找来野鸡蛋和地菜,煮给人们食用。人们吃了以后,头突然不痛了。“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一年不头疼”的习俗也延续至今。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治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