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养老”服务模式的核心就是凭借互联网技术,结合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处理方式,把互联网技术有效地融入到传统养老服务中,从而有效地调动社会资源,全力服务老龄化群体,为老龄化群体提供更为多彩的、更为多样的养老产品和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需要,创造出全面的、系统的、联动的、有特色的养老服务新方法。在“互联网 养老”服务模式中,养老服务的步骤可以划分成三个:第一,养老需求方发出养老的意向,借助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发布到相应的互联网信息平台上,相关平台对相关信息加以吸收、处理,并反馈给养老供给方。养老需求方指的是老龄化群体及其家人,养老供给方指的是养老服务的提供方,而互联网信息平台指的是相关的互联网企业。第二,养老供给方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宣传它们的产品。互联网信息平台不仅可以为养老需求方提供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信息,也可以根据养老需求方的需要对所收集到的信息和服务进行分门别类梳理,从而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及服务。第三,面对越来越多的大数据信息,互联网信息平台能够有针对性地为养老需求方提供相应的养老信息以及定向咨询,为养老供给方提供行业发展以及大数据方向咨询,无论是哪一方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进行沟通。

互联网养老服务(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

互联网养老服务产业

家庭养老模式为主要模式

我国养老模式主要分为三类,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家庭养老是老年人在家中居住,并由社会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方式。社区养老模式则是社区引入养老机构,老人能够享受社区的专业服务机构和人士上门服务。机构养老模式是以设施建设为重点,通过设施建设实现其基本养老服务功能。根据我国“十三五”规划,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占老龄人口比重分别约为90%、7%和3%。养老产业以“老年服务”为核心

养老产业是以“老年服务”为核心,以“保险”为主要资金支持,围绕“衣、食、住、行和医”而展开的产业。上游主要包括医疗器械与设施、信息化解决方案和人才教育与培育;中游按养老模式的不同分为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下游包括老人和支付方,我国养老支付方主要为个人自付、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家庭养老——参与主体众多且呈地域性

家庭养老模式的养老服务主要包括上门服务和远程监护。上门服务指的是专业服务机构派人上门为老人提供服务,包括基本生活照料、精神辅导、机体功能训练、医疗护理等。远程监护则通过远程监测老人的健康与生活状况,当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处理。

在家庭养老模式下的上门服务市场,整体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大多为初创型企业。市场呈现出地域性特点,主要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北京和上海居多。

根据互联网周刊发布的最新《2020年养老服务企业排行榜》中的养老护理排名TOP10榜单中,有6家提供家庭养老上门服务企业,包括爱照顾、二毛照护、安康通、福寿康、清濛养老和颐家。这些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均以上海或北京作为业务切入城市。

在服务模式方面,福寿康和颐家提供日常照料、康复和护理服务,而二毛照护仅提供日常照料服务。清濛养老主打个性化定制,根据客户需求以及老人情况定制服务并根据方案进行收费。爱照护除了提供康复照料外,还提供远程监控。安康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线上提供网上建档,线下提供上门服务。在远程监护市场,参与的企业众多,市场格局同样较为分散,未诞生头部企业。提供远程监护服务的爱牵挂、爱照护、和麦麦养老三家企业入选互联网周刊发布的最新《2020年养老服务企业排行榜》中的养老护理排名TOP10榜单。爱牵挂提供终端穿戴产品、平台和应用一站式服务;而爱照护和麦麦养老主要提供远程看护系统,但是两者的不同点在于:爱照护根据客户需要派出自建的专业看护团队;而麦麦养老与多家养老机构合作,仅提供预约服务不自建看护团队。社区养老——竞争格局分散

社区养老模式主要依托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服务方式包括日常照料和社区服务。与家庭养老一样,市场较为分散,未出现头部企业,市场主要参与主体包括政府、养老服务机构等,代表性企业有诚和敬、有幸之家、乐老汇等。

诚和敬、有幸之家和乐老汇均采取连锁化和标准化的运营模式。诚和敬和乐老汇均布局在北京,且开设了养老驿站;有幸之家主要在广东开辟市场。机构养老

(1)市场主要集中在四大经济圈

机构养老模式指以提供住所为载体,为老人提供饮食起居、医疗健康、文体娱乐等服务的综合性服务机构,主要分为政府型养老机构、政府扶持型养老机构和民营养老机构,具体可分为保障型、普通型和高端型三种类型。

保障型机构一般由政府或政府与集体合办,以敬老院、社会福利院为主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主要分布在城镇、郊区和乡村。普通型养老机构则由政府扶持、服务运营机构负责服务支持的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养老机构。高端养老机构是由社会资本建设运营的营利性养老机构,其收费较高。我国养老机构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川渝四大经济圈。(2)房地产和保险企业处于民营机构主导地位

受到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民营养老机构迅速发展,市场参与主体众多,包括房地产开发商、保险企业、医疗健康企业等,其中房地产开发商和保险企业是较早进入该领域的两大类型企业,目前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万科、保利等是房地产开发商涉足养老产业的主要代表,保险企业则有泰康人寿、合众人寿、中国人寿等。

在居住收费上,房地产开发商主要采取有产权销售、使用权销售等模式,保险企业则以“押金 租金”、“会员卡 管理费”和“保险捆绑”三种模式销售。(3)三大房地产商布局路线各不相同

万科在布局养老产业上走“重资产、重医疗”的路,推出“怡园、随园、嘉园 专业医疗机构”产品体系;保利也重资产,但是相对轻医疗。保利与太平洋合作,设立投资管理公司,覆盖健康养老全产业链。恒大是通过并购韩国医美品牌原辰切入养老产业,走的是合作与并购的方式,与美国峰堡、Meridian

Senior Living合作创建了高端养老服务品牌“椿萱茂”。(4)大部分保险企业主打高端路线

保险企业布局养老机构主要以自建的投资模式为主,且定位于高端市场。在头部企业中,只有合众人寿是选择自建 第三方合作的投资方式和定位于中端市场,其他均以自建模式打造高端养老机构。

合众人寿的合众优年养老社区开业城市最多,为13个城市,泰康人寿的泰康之家排名第二,为5个。按目前计划,泰康之家将会陆续开多13个城市,这将使得泰康之家在开业城市数量反超合众优年养老社区。——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

养老领域简单分为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在中国的9073政策里面是这样划分的,只是后两者没有很明确的界线。也可以说社区养老本身也是支撑居家养老的重要力量。如果你说的养老服务提供方是这些的话,可以往下看。不是的话就不用看了。互联网平台分别为以上这些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提供创新服务。机构、社区、居家形式不同,需求也存在很大差异。如果你了解他们的需求,能更好评估哪些互联网产品是真有用的,哪些只是摆设。题外话,关于养老机构、养老院,普遍还存在很多误解。比如朋友圈转的《我俩儿子上清华和人大,可我还是进了养老院》,反正我只希望我老来有足够多的钱能进养老院。推荐一本书《最好的告别》,可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认识福利院、养老院的由来。这只是这本书里面的一小部分,通过这书还可以了解人的衰老与死亡,反正是一本十分力荐的好书。可能大家对养老院的看法还停留在福利院阶段,虽然现在不是没有了,但是也同时存在中高端的养老服务机构,收费也相应增加。市场化总是会带来服务优化的。比如泰康、万科等保险、地产集团布局的养老机构,为这些机构提供智慧养老服务的互联网公司是麦麦养老,还是一家总部在成都的公司,他们好像没怎么做宣传,网上能搜到的信息不多。麦麦主要是从老人的安全风险与照护角度切入,这样既尽可能保障老人安全,也降低养老机构的运营风险,同时增加了子女端的信任,算是为养老领域做了一件真正有益的事情,好像市场占有率也占到了第一。至于社区养老、家居养老,本身市场发展还处于初期,这时候都在摸索。麦麦养老的新产品小麦养老就是针对社区养老的布局,专注社区养老智慧服务,现阶段肯定在快速进行产品打磨,所以最近也看到小麦在招募用户,这是一个必然的阶段,希望能磨出一款不错的社区智慧养老系统,毕竟这事儿成了的话,受益的可能是全中国的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