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必须重视直肠指检、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等检查方法的应用。 (一)直肠指检 约90%的直肠癌,尤其是直肠下段癌、仅靠指检即可发现。但目前仍有一些医师对可疑直肠癌患者不作这一常规检查,以致延误诊断和治疗。实际上这种诊断方法简单可行,经过直肠指检还可判断扪及肿块的大小和浸润程度,是否固定,有无肠壁外、盆腔内种植性肿块等。(二)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 直肠指检后应再作直肠镜检查,在直视下协助诊断,观察肿块的形态、上下缘以及距肛门缘的距离,并采取肿块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以确定肿块性质及其分化程度。位于直肠中、上段癌肿,手指无法触到,采用乙状结肠镜检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三)钡剂灌肠、纤维结肠镜检 对直肠癌的诊断帮助不大,故不列为常规检查,仅为排除结肠直肠多发性肿瘤时应用。 一、直肠肛门指捡肛指检查简单易行,直肠指检目前仍是直肠癌手术前一系列检查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二、实验室检查1)大便隐血试验:此方法简便易行,是大肠癌普查初筛方法和结肠疾病的常规检查。有条件者还可应用免疫学方法以提高正确率。2)血红蛋白检查:凡原因不明的贫血,血红蛋白低于100g/L者应建议作钡剂灌肠检查或纤维结肠镜检查。3)血清癌胚抗原(CEA)检查:CEA检查不具有特异性的诊断价值,因此不适合作为普查或早期诊断,但对估计预后、监察疗效和复发方 面具有一定帮助。三、内镜检查凡有便血或大便习惯改变、经直肠指检无异常发现者,应常规进行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内镜检查能在直视下观察病灶情况,并能取活检作病理学诊断。纤维结肠镜检查就目前而言是对大肠内病变诊断最有效、最安全、最可靠的检查方法,绝大部分早期大肠癌可由内镜检查发现。四、双重对比造影传统的钡剂灌肠X线检查对早期癌和大肠腺瘤显示常有困难,而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技术已大大提高了早期大肠癌和小腺瘤的发现率和诊断准确卒,目前已成为放射科常规检查。五、CT诊断CT不能作为早期诊断的方法,但CT对结肠癌的分期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估计不能直接手术,而在应用外放射或局部腔内放疗后有可能被手术切除的病人更有价值。CT对晚期直肠癌和复发性直肠癌的手术估计有较大意义,可以直接观察到肿瘤侵犯骨盆肌肉(提肛肌、闭孔内肌、尾骨肌、梨状肌、臀肌)膀胱和前列腺。手术后3个月时可作盆腔CT检查,作为基础片,以便于随访时对照用。手术后2~3年内应每隔6~8个月作一次CT检查,或当CEA升高时复查CT。CT对复发性直肠癌应用放疗可提供正确的定位,并确定适当的靶体积。六、超声显象检查直肠内超声显象检查是以探测直肠癌外侵和肿瘤对直肠壁的浸润程度为目的的一种新的诊断方法,于1983年起开始应用于临床。直肠内超声显象检查能正确地诊断出肿瘤所侵犯的部位及大小。七、磁共振检查有研究者称对直肠癌的外侵,磁共振检查(MRI)较CT更有意义。但目前磁共振还有不少技术问题需要完善,对磁共振所提供的图象认识也需进一步深化,同时与腔内超声显象相比,磁共振检查费用昂贵也是其广泛应用的障碍。

早期肠癌自检方法大便
早期肠癌的症状比较隐蔽,所以要多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肚子不舒服,肚子痛,大便次数增多,而且有的患者有血便,就要注意提高警惕。有些症状和痔疮的症状很像,所以容易忽视,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是肠癌中晚期了。现在得肠癌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这大多数是和饮食有关系,像年轻人平时工作比较忙,上班压力很大,经常吃夜宵,有喜欢吃辣的食物和喝酒。很多时候肠胃到了晚上也得不到休息,时间长了肠道就容易产生问题。而且很多人都患有痔疮,所以就更容易忽视。所以早期发现很重要,早期自检的方法就是要注意观察大便,注意大便的次数和形状,有的人平时是一天一次大便,但是得了肠癌就会一天几次大便,或者是好几天不大便,便秘了,这种情况反复的交替出现,就要警惕自己是不是得了肠癌,要尽早的到医院检查,确诊病情。有的人得了肠癌是肚子痛,而且总是反复的疼,拉肚子,有的时候还能摸到自己的肚子上有硬块,硬块还能来回移动。要是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得病了,可以没事的时候经常摸摸自己的肚子,这也是自我检查早期肠癌的一个方法,要是一段时间里一直是这种情况,还经常的出现腹泻,吃了一些止泻药还没有缓解,也可能是得了肠癌。有的人得了肠癌是莫名的开始消瘦或者是贫血,要是一段时间感到自己头晕眼花,没有减肥就莫名的瘦了不少,也要去医院检查看看,是不是得了肠癌。

早期肠癌自检方法是什么
血液检查,这种检查非常方便,只要去检验科或者找病房护士抽几管血,就可以等待结果出来,这是因为如果身体上长癌,癌细胞会向四周散发特定的分子,比如可以促进血管生长的因子(因为癌症组织也需要血管供给它营养物质)等,所以这些物质都叫做“肿瘤标志物”,下面的表格展示了常见的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
相关肿瘤
肿瘤标志物
相关肿瘤
肿瘤标志物
相关肿瘤
AFP(甲胎蛋白)
肝细胞癌
CEA (癌胚抗原)
常见的癌症
CA125(癌抗原125)
卵巢癌
CA199(糖基抗原)
胰腺癌、胆管癌、结直肠癌
CA153
乳腺癌
CA724
胃癌
CA50
胰腺、结直肠癌
NSE
小细胞癌
PSA
前列腺癌
SCCA
宫颈鳞癌
CA242
胰腺癌、胃癌
CYFRA21-1
肺鳞癌、宫颈癌、食管癌
影像检查,最常见的是X光照相,它成本低廉然,但提供的信息比较有限,CT是更常用的检查手段,此外还有PET/CT检查和磁共振成像,对于早期癌症筛查来说,CT、X片以及超声最为常见,磁共振成像有自身的优势,如在脑部检查时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有助于医生诊断。对于乳腺检查,还有专门的钼靶检查成像。
内镜检查,如检查肠胃的肠镜、胃镜,诊断鼻咽癌的鼻咽镜等,内镜可以直接观察到人体内丰富的信息:形态、色泽、纹理。如果能发现病变,还可以同时采集某些组织,为进一步做病理活检提供帮助,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
其他检查,其他零零散散的检查方法可以归入此类,比如宫颈癌的细胞涂片检查,直肠癌检查的肛门指检,新型的技术还有基因检测,可以发现特定基因片段的突变情况。
上面只是说了早期发现癌症的手段,并非“方法”,因为CT和血检只是检查的工具,不是早期发现的策略。正如问题“在拳击场上如何击倒对手?”回答显然不是“用拳头”,而是“如何使用钩拳,摆拳等拳法配合技巧抓住时机以取得胜利”,同样的,人们最想要明白的是,什么情况下“我去抽血化验?”,什么情况下“我去放射科拍一张CT片?”否则,身体没有任何症状,人们为什么要无缘无故去做检查呢?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看起来都不太划算。
还有两个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一是癌症本身不是一种病,而是多种疾病的集合。因为不同人体器官产生的癌症性质不同,对于同一种病不同人产生的特征也是不同的,所以早期癌症的检测方法应随部位的不同、病人的不同而进行调整,试图用一种手段一劳永逸地发现所有早期癌症,是非常困难的,至少目前看来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二是以上的手段均无法100%确定“得癌”或者“不得癌”,因为医学上有所谓“假阳性”和“假阴性”之说,即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是癌症的病人,被诊断成癌症了,或者反过来,本来出现了病变却没查出来,这些源于检查手段的局限性。
正是一些检查手段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较高,所以对于一些癌症检测方法带来的整体收益是否有利于病人,还存在一些争议。假阳性是一种“过度诊断”,被误诊为癌症的病人会带来疾病的重压,亲朋好友也会焦虑恐慌,进一步会导致更多的检查,乃至侵袭性的治疗,在《众病之王:癌症传》中有一个很好的比喻:蜘蛛耗尽体力来织出完美的网来捕获空中的苍蝇,如果网的密度增加,虽然捕获苍蝇的可能也会增加,但同样,捕获到空中的垃圾和碎屑的概率也会增加(假阳性),如果把网织得稀松一些,那么会出现一些漏网的苍蝇(假阴性)。
就上面提及的检查手段来说,血液检查的准确性其实不高,因为很多癌症分子可以释放的,我们体内正常的细胞也能释放,所以就算是“肿瘤标志物”也有很高的错误率;对影像检查来说,从CT影像上早期辨别癌症也是相当困难的工作,所以很多肿瘤临床部门往往是多个医生各自提出意见,共同下最后的诊断。国外曾经有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乳腺癌早期钼靶检查,并没有使病人的生存时间延长,反而大大了“致乳腺癌”的可能性,大量放射性检查(如CT,PETCT)也对患病儿童的健康很不利,在患病儿童的癌症预后方面,复查频率和剂量有严格的限制。
这样说来,什么样的方法才能算早期发现癌症的方法呢?它至少要满足以下几个特性:
。能把控时机,我们刚好能在癌前病变或者局部病灶时就能发现,不会在检查时让我们扑个空,不会让我们发现已经很大或者转移,就是提高医疗实践中的“投入产出比”。一些早期的“体征”,如“长时间”的咳嗽和便血等,这样的现象值得我们多加注意;女性朋友也可以对乳腺进行自检,可以发现早期的包块等;
2. 准确性。太高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是无法接受的,这种方法应有令人满意的准确度,否则会得不偿失;
3. 经济性。时间短,成本低,最好能让我们自己在家里测,国外很多城市已经实现家庭医疗的远程数据分析,以减少交通支出,采集对象可以使用血液,这样采集快速方便,一般影像设备都复杂精密,决定了其检查费用很难降低。希望伴随着基因检测的普及化,相关检测费用会降低。
根据以上的特性,我们可以归纳“早发现”的一些建议:
1. 正是因为血液检查的不确定性,我们需要做动态监测,以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最好将自己之前的检查资料留存,建立自己的健康数据库,这样通过“健康曲线”的走势,我们会发现一些端倪;
2. 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建议做基因检测,了解基因缺陷可能导致的癌症倾向,医学上这叫做“易感基因”。有必要了解自己家里的家族病史,如结直肠癌,现在已经有孕前基因检测,据观察,在家庭中如果父母患结肠息肉导致的结肠癌,那么子女患上同类癌症的可能性高达50%;家族中姐妹患有乳腺癌,那么其患乳腺癌的几率会加倍;视网膜母细胞瘤大约有90%发生在3岁之前,有家族遗传性,与遗传缺陷有关系;
3. 建立符合经济和时间要求的癌症筛查策略,对此请看下面的表格:
1次/年
<30岁
>30岁
>40岁
>50岁
男 性
直肠指检
痰液细胞学检查(肺癌)
胸部低剂量CT
乙状结肠镜检查
大便潜血试验
前列腺癌筛查(PSA,超声)
女 性
宫颈刮片检查
盆腔检查
B超乳腺检查
直肠指检
钼靶检查结合超声
乙状结肠镜检查
大便潜血试验
当然科研人员不会满足于现有的手段,最新出现的一些技术给我们带来新的曙光,如清华大学去年发现的新的肿瘤标志物Hsp90α(热休克蛋白),对于早期肺癌的检测会带来帮助(注意,媒体据此解读成“一滴血”检测癌症是很不准确的)。美国的一个研究团队最近设计了一个检测早期癌症的原型机,通过特质的生物制剂与人体血液中一种特别的核苷酸序列反应,可以检测一些早期的癌症;美国Google公司著名的前沿创新实验室(GoogleX,曾设计出无人驾驶汽车,Google Class等产品)今年开始了一个新项目,利用纳米粒子融入我们每个人的血液中,让它无时不刻检测我们的血液,也许不远的将来,人们可以只是戴着一个监测腕带,帮助我们早期发现癌症,提醒我们及时就医。
最后虽说早期发现可以提高癌症的治疗疗效,其实癌症预防是更加睿智的抗癌方法,举例来说,烟草是避免癌症最大可以避免的因素,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提倡“无烟草运动”,因为烟草不仅仅与肺癌,还与食管癌、喉癌、口腔癌等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烟草使用每年导致22%的癌症死亡,2004年,全球740癌症死亡者中,有160万为烟草使用导致的,因此要是论效用,改善生活方式,积极预防是更加有效地抗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