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怎样补元气? 元气是一个熟悉而模糊的概念,我们常常听说,元气不足、要补元气。究竟什么是元气?用现在的语言怎么表达? 元气是中医的一个概念,流传了两千多年,用现代的西医语言来描述元气就应该是这样说:每个人的生命力是不同的,这个生命力是人体的各脏器功能的综合指标。人体的各脏器功能都有一个健康指标,它包括:最佳的健康指标――健康指标的上线;最低程度的健康指标――健康指标的下线;和阈值――就是健康上线和健康下线中间的值,阈值越大,代表人的调节能力越强。一般来说:健康值的上线越高,往往代表人的健康越强,人的生命力越强;如果健康下线程度偏低,并且低过下线的值,人体就进入了亚健康状态。近年新兴起了一个新的名词――亚健康,这个亚健康状态用中医来讲,就是“虚”。人体的各脏器虽然没有产生重大疾病,但却有常期的不适症状,也就是:人体的各脏器虽然没有疾病,但却功能不足。这种亚健康状态,它的起引往往是精神压力过大,思想负担过重,思虑过度,神经内分泌系统损耗过多,用中医的概念来讲,一句话:喜、怒、忧、思、悲、恐、惊。 这种亚健康状态,也就是中医的“虚”。它的特点是:往往是多系统、多脏器、多功能的虚弱。而不是单一系统、单一脏器的功能不足。 具体的来说:往往由于精神压力大,导致神经系统过度虚弱。最初引起的症状往往是:很想睡,但睡眠质量不高,近一步严重,就会产生多梦、易醒;再进一步严重,就会产生早醒、睡眠时间反而过度偏短;更为严重时,就容易出现梦中惊醒的情形。当出现梦中惊醒的次多较多之后,就容易产生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神经系统的种种症状往往导致内分泌的失调,神经系统虚弱的人往往伴有痛经、经量增多或减少,月经颜色偏暗,月经提前与延后,也就是说,往往伴有月经不调的种种症状。进一步加重,就会导致子宫或卵巢等的病变,也容易出现青春痘、黄褐斑、皮肤粗糙等内分泌失调疾病。 神经内分泌失调,从中医的概念上来讲,是属于肾阴与肾阳的不平衡,中医认为肾主筋骨,往往还会出现腰、关节酸痛、膝关节酸痛,过度劳累的从事办公室的人员,还容易产生颈椎病和肩周炎及胸椎疼痛的疾病,如肾阳虚,就容易出现冬天腿脚过度感到寒冷;如肾阴虚,则出现口干、溃疡等症状。 亚健康状态,也就是中医的“虚”。当然还会出现其它脏器功能不足的表现,如:脾胃功能虚弱,则容易产生胃胀、不消化、便秘等症状;如肺功能虚弱,则容易产生疼天寒咳、皮肤粗糙等症状…… 这种亚健康状态,也就是元气不足的表现,是不能用传统的补养来治疗的。它们并不是由于各脏器功衰退而导致的疾病。它们的真正原因是:各脏器功能的不足,导致了各脏器功能的失调。也就是说:失调才是亚健康状态、“虚”的状态的真正原因。 中医认为“虚不受补”,事实也如此,这种情况的体质,如果使用黄芪、人参、当归、甘草等补养形的中药。反而会导致失调的加据。表现为:虚火加重、神经异常兴奋性提高、心跳容易加快、多梦现象加据等等。 西医是以治病为主,以消除体内的疾病为主要目标,而中医是以补养和调理为主,对于亚健康状态、对于虚的症状、对于元气不足的症状,最佳的办法是中医的调理,而不是治疗。 补元气的办法,当然不能用苦参、玄参、太子参这些寒冷的参,那样会使虚弱的身体更加虚弱,而且湿寒加据;也不能用人参、红参、党参这些大补的参,那样会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导致上火、兴奋、失眠等症状。补元气还是要用补元参。 问题二:伤了“元气”还能补回来吗? 人出生后元气就会慢慢的枯竭,没有什么可以长生不老药不错,但可以自己做到养生来延缓衰退。一般生大病和动手术的人元气消耗的会很大,身体也会相对很弱。那么除了输液治疗外,吃的营养也很重要。(健康的人也可以时常的保健一下噢)经常吃些,大枣莲子百合粥,平时喝喝参茶,山药,桂圆,牛羊肉,老母鸡汤等等都是补气的好食材。 问题三:元气大伤,吃什么可以补回? 海洋之中物产丰富,其中不乏我们男子汉的补品,出鱼虾之外,还参与蚝均可成为滋补的一分子。但请注意,蚝中含有丰富的胆固醇,高血压者慎用。 海参粥 材料:海参适量,梗米或糯米100克。 制法:将海参浸透,剖洗干净。切片煮烂后同米煮成粥。 功用:补肾、益精、养血。对精血亏损、体质虚弱、性机能减退、遗精、肾虚尿频等有疗效。 益智炖花胶 材料:益智仁10克,巴戟天19克,杞子10克,花胶75克,生姜2片,红枣2美(去核),幼盐少许。 制法:花胶预先浸透发开,切成块状,备用。将已经用清水洗净的益智仁、巴戟天、杞子、生姜、红枣连同花胶放入炖盅内,加入适量的水,盖上炖盅盖,放入锅中,隔水、温火炖5小时即可取出,加入幼盐调味即可。 功用:主治肾虚、腰膝酸痛、腿脚软弱、消变频密或清长、溺后余沥、遗精、早泄等症。 煎蚝饼 材料:鲜蚝肉500克,豆粉80克,鸡蛋1个,青蒜苗15克,熟煮油100克,精盐、酱油、 胡椒粉适量。 制法: (1)豆粉加水拌城浆,放入盐、蒜苗末,浇在蚝肉上,拌匀。 (2)平底锅上放猪油烧热,将蚝肉浆平摊在锅底上,打入1只鸡蛋,均匀摊于蚝肉上,等待蚝浆下层酥熟后翻转,添适量猪油,双面煎熟后,加酱油、胡椒分等即可上碟。 功用:益阳补肾 海参鸽蛋汤 材料:肉苁蓉20克,海参150克,红枣4枚(去核),鸽蛋12个,幼盐少许。 制法: (一)海参预先用水发透,去内脏、内壁膜、用水洗干净备用。 (二)鸽蛋先入清水锅中,煮熟,捞出,放入冷水内浸一下,剥去壳,备用。 (三)肉苁蓉用清水洗干净,切片备用。 (四)红枣四枚,用清水洗干净,去喝,备用。 (五)将以上所有材料一起放入瓦煲中,加入适量清水,中火煲3小时,加入幼盐少许调味。 功用:对精血亏损、虚劳、阳痿、遗精等有疗效。 蚝豉焖韭菜 [补肾壮阳吃韭菜] 材料:蚝豉30克(也可用蛤蜊肉代替),韭菜60克,食盐少许。 制法: (一)用温水将蚝豉浸发透,韭菜洗净切段。 (二)讲韭菜、蚝豉同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置火上焖煮熟,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滋阴壮阳。虾――虾味道鲜美,补益和药用作用都较高。祖国医学认为,其味甘、咸,性温,有壮阳益肾、补精,通乳之功。凡久病体虚、气短乏力、不思饮食者,都可将其作为滋补食品。人常食虾,有强身壮体效果。 淡菜――淡菜又名珠菜、壳菜。含丰富蛋白质、碘、B族维生素、锌、铁、钙、磷等。其味咸,性温,有温肾固精、益气补虚功效。适用于男子性功能障碍、遗精、阳痿、房劳、消渴等症。男子常食可强壮身体增强性功能。 泥鳅――泥鳅含优质蛋白质、脂肪、维生素 A、维生素 B1、烟酸、铁、磷、钙等。其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养肾生精功效。对调节性功能有较好的作用。泥鳅中含一种特殊蛋白质,有促进 *** 形成作用。成年男子常食泥鳅可滋补强身。 驴肉――俗话说:“天上的鹅肉,地上的驴肉。”驴肉味道鲜美,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肉类。中医认为,驴肉性味甘凉,有补气养血、滋阴壮阳、安神去烦功效。驴肾,味甘 性温,有益肾壮阳、强筋壮骨功效。可治疗阳痿不举、腰膝酸软等症。 牡蛎――牡蛎又称蛎蛤、蚝子。含有丰富的锌元素及铁、磷、钙、优质蛋白质、糖类等多种维生素。其味咸,性微寒,有滋阴潜阳、补肾涩精功效。男子常食牡蛎可提高性功能及 *** 的质量。对男子遗精、虚劳乏损、肾虚阳痿等有较好的效果。 鹌鹑――鹌鹑俗话说“要吃飞禽,还数鹌鹑”。鹌鹑肉嫩味香,香而不腻,一向被列为野禽上品......>> 问题四:怎样食疗大补元气? 吃人参的效果最好! 问题五:怎么补元气? ,. 气虚主要指肺脾气虚,临床表现为气虚、气短声低、倦怠无力、面色晃白,头晕自汗,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常用的方剂有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补中益气汤(黄芪、党参、白术、灸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这些方剂都是以补肺健脾的中药为主而组成的。 血虚包括心血虚与肝血虚,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指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等。常用的方剂有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归脾汤(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酸枣仁、党参、木香、灸甘草、当归、远志)等。 气血双虚则应气血双补,常用的方剂有八珍汤(四君子汤加四物汤),十全大补汤(八珍汤加黄芪、肉桂),人参养荣汤(当归、党参、白芍、白术、茯苓、熟地、灸甘草、黄芪、肉桂、五味子、远志、陈皮、生姜、大枣)等。 药膳食疗有助於改善症状,具有补血作用。黄耆鸡汁粥,材料有母鸡一只(约1000至1500克)、黄耆15克、白米100克。作法是将母鸡剖开洗净,水煮熬成鸡汁,再将黄耆水煎煮汁,每次以白米100克同煮成粥。有补益气血的功效。莲子龙眼粥,材料有莲子20克、龙眼15克、糯米30克。作法是将莲子、龙眼、糯米同煮成粥。可补脾胃之气,也有补血功效。 问题六:伤了元气要修炼多久才可以补回来 。。。七七四十九天 问题七:情欲过度伤了元气怎么补回来 多吃一些补肾的食物吧 问题八:伤元气应该如何补身体 现在有些什么症状?饮食如何?身体是怕冷还是怕热?现在劳动量大不大? 元气,先天之气,产生于生命形成的来源于父母的遗传,存在于人体的肾脏。元气为人体健康的先天之本,是生命的原动力 我理解你说的伤元气是气血不足,气血亏虚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无血不存,血无气不行,二者相互依存 建议服用四物汤加加党参和黄芪 “四物汤”是中医补血、养血的经黄药方,方用当归(15克)川芎(8克)白芍(10克)熟地(15克)厂 或: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各15克 补血活血 主治: 营血虚滞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 加入党参18克黄芪18克 ,补气 若血虚有寒者,则加肉桂粉4克 炮姜4片

补元气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元气这个词语呢,其实在我国的古代就已经有了,它是道家最先提出来的,是一种神秘的自然哲学。但是发展到我们也多数都是用它来指代人类机体自身的能量。

中医上常常会讲,元气亏损,元气亏损后是很容易得病的。要治病的话就要从根本上入手,找到病因就能够迎刃而解了。
元气不足的人容易气血虚,要向补充元气的话,其实有很多办法。但是我们并不主张吃药,毕竟是药三分毒,最好的办法还是要通过食疗和药膳。
我们都知道的一种食物也是药材,那就是人参。人参全身都是宝,年龄越长的人参功效就越是强大。人参的主要功效就是补元气,治脾胃,对各种亏虚之症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人参可以和老母鸡一起熬汤喝,老母鸡也是非常大补的,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功效是非常显著的。但是由于是大补的药膳,所以不能多喝,以免营养过剩,导致其他病症。
大枣也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食物,超市里都有卖的。大枣的主要功效有补气安神,活血消炎。同时它还有一定的抗衰老的作用,不仅仅能够补气益血,同时还是美容的佳品。大枣的食用方法也是非常多的,平时可以直接干吃,也可以用来泡制茶水,制作蜂蜜红枣茶。在熬粥的时候或者是炖鸡,猪蹄的时候都可以放入几颗红枣。红枣物美价廉,可以说得上是首选补气血的佳品了。
我们还有一种常见的食物,那就是枸杞。枸杞和大枣可以说的上是补气血界的最佳二人组了。红枣和枸杞可以搭配着食用。枸杞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人体机能,延缓衰老和抗疲劳的作用。
我们既可以用红枣搭配着枸杞一起泡茶饮用,又可以在熬制牛奶的时候加入几颗枸杞和红枣制成红枣枸杞牛奶,同时还可以在熬汤的时候加入一点。这样就能充分的吸收它们的精华了。
补元气的最好办法有哪些
补元气最有效最快方法 补元气最有效最快方法,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上总是会感觉到自己的嘴唇发白没有血色,这可能就是我们的元气伤到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补元气呢?来看看以下这篇关于补元气最有效最快方法。 补元气最有效最快方法1 补元气—神阙穴 元气,也称原气,是维持人体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 肚脐部的神阙穴为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为五脏六腑之本,是人体元气汇聚的地方,经常按摩能激发元气,使人元气充足,延年益寿。 取穴:神阙穴在腹中部,脐中央。 方法:晚上,盘足端坐,双手对搓,手心发热之后,左手心放在右手背上,右手心捂住肚脐,按顺时针方向转圈揉搓。随着手的搓揉连贯注到肚脐位置,想象肚脐下有热气蒸腾全身,每次搓揉15分钟。⑥ 补心气—神门穴 心气虚的症状表现为气短、心悸怔忡、精神萎顿等症突出,并有脉结代、或迟或数,但虚软无力、心神不宁等症。 神门穴是心气虚或心血虚的首选神门。长期按摩可补益心气,去除烦躁、安神心神、有助睡眠。 取穴:神门穴位于手腕横纹上,小手指侧腕下方肌腱的拇指侧。 方法:用拇指指端反复点按神门穴30次,30秒~1分钟左右。按揉此穴时力量别太重,不必追求酸胀感。⑤ 补脾气—脾俞穴 脾气虚以脘腹虚胀,神疲倦怠,食欲不振,大便泄泻为主症。补脾气,主要是调补身体的消化和吸收。 脾俞穴是脾脏的精气输注于背部的位置,和脾直接相连,所以刺激脾俞可以很快恢复脾的功能。 取穴:脾俞穴在第11胸椎棘突下,。与两肩胛角平行的胸椎再往下数四个,旁开食、中指两指处就是它的位置。 方法:每天晚上8点左右刺激最好,因为这是脾经精气最旺盛的时候。按摩的时候,可行指揉法,以拇指指腹按在脾俞穴上,慢慢增加力度下压,边压边揉,使穴位产生酸胀感觉,每次可按揉10~15分钟,每日可按揉多次。① 补肺气—太渊穴 肺气虚以少气懒言,动辄喘促,怕风自汗为主症;累了、说话没力气、盗汗、失眠、心慌气短、妇科病、月经提前、量多、量少,产后、乳房肿块等,都可以补气。 太渊穴是肺经输穴、原穴。揉搓太渊穴可补益肺气,不仅可以治疗肺系疾病,还可改善因肺气不足而引起的皮肤干燥症等疾患。 取穴:它位于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之中。 方法:早上起床前找准穴位打圈按揉,效果最佳。用大拇指按压片刻,然后松开,反复5~10次,这样可改善手掌冷痛麻木(用拇指及甲尖掐按太渊穴,每次左右各按1~3分钟),对于肺部的健康来说也很有好处,可以帮助缓解肺部不适。② 补肾气—关元穴 肾气虚的症状表现为面色晦暗,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并有腰膝酸软、便清长、性机能减退、舌淡润、尺脉虚弱等症。 关元穴就是人们常说的丹田,是人体真气、元气的地方。按揉关元,可以刺激肾气的活跃,补充肾气。相当于在往我们的“健康银行”里贮存肾气,防止它的快速消耗。 取穴: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处,位置在沿头面正中贯穿胸腹的任脉。 方法:温灸最适宜关元穴。用扶阳罐每天温灸关元穴3~5分钟,有强肾壮阳,增加男性性功能的功效,建议长期坚持使用。平时还可以按摩关元穴。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双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③④ 补元气最有效最快方法2 一、多吃补气血的食物。 红枣、南瓜、红糖这三种食物的补气血作用是非常好的。平时饮食上可以多喝一点鸡汤,排骨汤、猪脚汤等,煲汤时在里面放点大枣、枸杞,补气血效果更佳。红豆、桂圆、荔枝等都具有补气血的作用,平时可以适当多吃。 二、多做补气血的运动。 补气血最好的运动有跳绳、游泳、慢跑、瑜伽、拉伸操等运动。这些运动能够起到疏通经络和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增强气血的作用。坚持一段时间,气血就会有很大的改善。气血不足的人容易劳累,刚开始运动时,要控制好时间和强度,循序渐进,尽量不要让身体过于疲劳。 三、按摩腹部疏通气血。 中医认为:摩腹通上下,和阴阳。摩腹时手掌按住肚脐,脐与百脉相通,按揉这个部位能调和脾胃,使上下通顺。摩腹是通过外力的刺激,加速肠道蠕动,使人体通畅,气血活跃,从而达到防病的目的。 四、洗热水澡补充气血。 进入秋季,天气开始寒冷,出汗减少,这也会导致气血不通。这时候经常洗热水澡,温热的水可以加速人体血液流动,从而使气血畅通,能够很好的改善气血不足的问题。热水还可以疏通毛孔,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如果没有条件经常洗热水澡,每天坚持热水泡脚,也有很好的补充气血的作用。 五、搓脸补充气血。 我们的五官七窍跟五脏六腑都有对应关系,按摩这些部位,也就是对五脏六腑进行按摩。每天坚持搓脸运动对身体的益处非常大。不仅能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让脸部的气血活跃,起到美容防病的效果,而且还能让五脏六腑更加强健。 六、每天好心情,是最简单的养气血方法。 中医认为,负面的情绪是很伤身的,忧思伤气血、愤怒伤气血、生气伤气血。气血不足后,就会造成脏腑功能的减弱,体质和免疫力的下降,各种疾病也就会接踵而至。在日常生活中遇事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少生气,少发怒,就是最好的养气血。 补元气最有效最快方法3 站桩 ,好处很多,可以增强身体素质,锻炼心智,放松精神,调节身体的肌肉骨骼之间的力的平衡。要领:虚灵顶劲(下颌稍稍内收),沉肩垂肘,十趾抓地,腹式呼吸。 站养生桩十要领 ——简单(只一个动作)、省时间(仅十分钟)、不占地、效果明显。 站养生桩,不用费神寻经找穴,无需敲经打穴,不讲意守丹田,静静地一站、微晃,健康就随之而来。不但筋骨、气血、脏腑功能得到增强,连人的神意都能得到调养。不少练过养生桩的人,性格和气质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遇事更加豁达从容,意志变得坚强而富有魄力。不仅能固护元气、祛除邪气,也能及时的排解郁闷之气,让癌细胞进攻无门,还对运动性疾病,如外伤和劳损有效。以腰肌劳损为例,腰肌劳损的病人腰部肌肉没有一个是松软的,站养生桩的放松作用、肌肉的张力性运动和使血液循环旺盛的机制都是治疗腰肌劳损的好方法。练站养生桩一周左右就能够体会到其中的好处,感到轻松愉快,而且这种感觉是随着进程逐日增长的。 1、选场地、朝向、意念: 场地:选个充足阳光,流通空气的场地,有水有树之处更相宜(最忌讳的是迎风站立); 朝向:早上起来站养生桩朝东最好(可升发人的阳气),晚上则朝西最好(收敛,藏精气、养阴); 意念:自然呼吸,内外放松,松肩下垂,身躯挺拔,腰脊骨垂线成直;不思考,不费力,想天空虚阔,洗涤情缘和尘俗万虑。 2、两腿:两脚平铺于地,与肩同宽,全身很随意地放松; 腿稍弯曲:膝盖不超过足尖,可使膝盖不受太大的力,把体重放在前脚掌的三分之二处;腰略后突,胯微下坐,臀部慢慢地往后靠,如同坐一个高凳,似坐非坐,以保证小腹松园; 3、两脚:脚心虚含: 脚后跟始终要有点虚悬的意思,但不是真正离开地面(可想象足跟下各踩着一只蚂蚁,既不能把蚂蚁踩死,也不能让蚂蚁跑掉,体会那种细微的劲儿),虚悬的目的是为了把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三条阳经的经气调动起来。一个简单的足跟踩蚂蚁,可启动三条阳经上的养生大穴: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主一身之筋,该穴有强筋壮骨之功;足太阳膀胱经的承山穴,可以祛湿升阳,对排除体内湿邪有奇效,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长寿穴),是全身性的强壮要穴。 十脚趾微抓地:站养生桩过程中,脚趾要有节奏地抓地,足心的涌泉穴也会随之一松一紧,气血在体内微微鼓荡,传导到掌心,连劳宫穴也调动了,既养心又养肾。同时活动脚趾可帮助脾胃减轻负担。可对经络产生松紧有致的刺激,随时随地有效健脾。坚持一段时间,脾胃功能会得到显著增强;(站养生桩的最大玄机:就是脚趾有节奏地抓地,使涌泉穴随之一松一紧,能够迅速使人体产生蚁行、麻胀热等得药之感)。 4、双手在胸前持抱球的姿势(就象一手抱一个蓝球) 抱手时,手抱在胸前做一个深呼吸,用鼻把所吸满,口微张;初站养生桩时,如感觉有点累了,后可举高或举低一点,只要高不过眉、低不过脐就行;两手还可左右调整位置,只要左手不放到鼻子右边,右手不放到鼻子左边就可以。 手要求掌心内凹,十个手指张开后,里面的关节往里夹,外面的关节往外顶,虎口是圆撑的,腕关节不能僵死。 十个手指之间要如同夹一根香烟,不能让它掉下来。双手如同抱着蓝球。 5、两肩膀撑开,腋半虚(想象腋下夹着氢气球,用力轻了这个气球就飞出去了,用力紧了这个气球就爆了)。 6、眼睛似闭非闭 头呢,下颌稍微往回收一下,和脖子之间好像夹住一个乒乓球;感觉头上面有根绳子吊着(身体很轻,神经系统得到了休息)。 7、身体微晃: 姿势固定好了以后,可前后晃一下,幅度不要太大,全身放松,但松而不懈。3到5分钟时间,身体就会微微发暖,手也会发热发胀,里面有蚂蚁爬的那种感觉,即蚁行感,说明体内气血的流动已经加快了(注:身体轻微摇摆晃动时,如不能很好控制,可将意念集中在尾椎骨上,慢慢用尾椎骨画一个小圆圈,带动身体微晃)。 养生桩看似静静站着,只有轻微晃动,实则全身的气血都在动,这是最具效率动,虽则不能全无杂念,但却能心生欢喜,精神愉悦,将养身和养心完美结合。 8、思维: 站养生桩时,想象自己是在公园里散步,观赏着美丽景色,呼吸着新鲜空气,甚至嗅到松柏树散发出的阵阵香气,这时的思想和肌肉将自然地进入一种状态,正是养生桩所要求的放松状态。可以设想站立在齐胸深的温水中,身体随波晃动,在煦暖的阳光下,舒舒服服地站着。眼里看着外界秀丽的风景,心里想着舒畅美好的事情,然后把注意力放在身体上,感受一下身体各部分是否放松了,有紧张感的部位,稍稍地调节一下。等身体放松下来时,用心感受身体与水波之间的阻力,感受阻力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调动了全身的皮肤毛孔,使它们也进行了互动。 9、时间的掌握: 每天抽出十分钟来站养生桩,人人都可以获得一生的健康,免去求医问药之苦。一个月后如感觉很舒适,可延长到20分钟或半小时。时间以心脏的搏动及呼吸的次数不失常态为准、以次日清晨起床时,不感到疲劳为度,站养生桩后精力旺盛,是运动量恰到好处的标志。在锻炼的初期,看着电视也可以做,聊着天也可以做,每天下班回家后看着电视这么站半个小时,什么时间都不浪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