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当太极十三式,内含八门五步功,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十三组动作组成,有太极拳技艺的原始风味。
犹龙派太极拳,清末,有武当云游道人培元尘将“武当隐仙羽化犹龙派太极拳”传给了北京的司新三。与流传的各派太极拳术大不相同。因其左右拧转,上下前后一应,松软缠绵,连绵不断,动若游龙。
武当金蟾派太极拳,李瑞东得江南派甘凤池之曾孙甘淡然(字霈霖)传武当金蟾派太极功之真谛。甘传李多种拳法套路和功法,有太极离粘随密传八法、八掌、太极八掌、钓蟾歌、太极十二柔八刚密诀等内容。白云观原始太极拳,据白云观的安声远道长介绍,这拳不仅与张三丰有关系,而且与吕祖、丘祖等也有关系,是各代道长逐渐添加发展而成的。按飞禽走兽的动静形态,把技击、养生融于一炉,形成独特的道家拳法。
宋书铭太极功,拳名“三世七”,拳术祖师许宣平,后传至武当宋远桥。民国时期,宋书铭轻松击败太极拳名家,传下了《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传出太极拳《授密歌》等经典拳术歌诀。
戳脚太极(太极十三形),刘景山编著《戳脚》记载:“1820年后赵老灿传戳脚,杨景传太极十三形。”此拳是杨景在天理教离卦支系中,相互交流拳法而得,后人只知道创于古武当山张三丰,具体学与何人不详。
王宗太极拳,原籍浙南永嘉的倪清和先生,著有《内家拳技击篇》等书籍,其书中提到陈州同之孙陈用敬,承家传,于内家拳多所发明,在1968年,倪清和出版了《王宗先生南传太极拳》(台湾华联出版社)。
张祖意合太极拳,历代口述传自张三丰祖师,也称“张祖太极拳”。据其《太极拳道论》的传承记述,此拳传自武当张三丰祖师,后传至顾殿一、陈荫昌道人,传张鹤亭自然道人、虚无子道人,传张起发(1893—1976)),又传于张兴洲。有三步功法(易筋、易骨、易髓),五种练法(坐、站、行、动、用)和内外五行十大功,以及十三势行功法和推手 等内容,都与现今流传和各太极拳门派不尽相同。
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刘德宽(1826-1911年)传至赵鑫洲再到万籁声,练的是六合拳法体系架构。其“劈太极”,超出推手之外,可以应付任何形式的对抗。1932年,万籁声先生出版了《张三丰原式太极拳》一书,称张三丰原式太极拳为“老架”,杨氏太极拳为“新架”,说“今人将老式多加修改,故有老架、新架之别”,“然新架亦固自老架化出者”。
还有武当徐本善架太极拳108势、文火太极拳等。
武当养生太极园
没有哪种拳法,是一人独自完成创编的。

太极拳,杨露禅刚返永年时,称为“绵拳”。
一种绵软之拳,可以技击,这种一反常规的做法,不是缺乏软功经验的习武者所敢创编的。
软练之功,并非战场军士所练,应是道家修身养性的内丹功、外丹功的效果衍生而来。
五代宋初,是外丹服食之法的衰落时期,是采气健身功的兴起之时,“软手”丹功之术,也从此时而兴。宋朝也是宫廷及民间武术杂艺(刀牌对练、相扑等)的兴旺之时。
比如:陈抟曾于五代晚期隐居武当山九室岩,辟谷炼气二十余年,所作《无极图》奠定了“顺则生人,逆则成仙”和“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虚”的基础,奠定了武当内丹学的基础。
宋统治者奉真武为“社稷家神”,将其塑造成为镇守北方、威武勇猛、法力无边的玄天上帝,敕封“镇天真武灵应佑圣真君”,并在武当山设观堂,建五龙观、紫霄宫等观庙祀奉真武神,使武当道教地位得到相当大的提高。
明朝,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年间把武当山纳入皇室家庙序列,由国家投入巨资进行大规模的修建,从而把武当山道教推向了一个辉煌灿烂的巅峰。张三丰的弟子邱玄清就在朱元璋手下做事。道家研究的就是太极丹功,什么内丹外丹功都可成为“太极功”,习练拳术时,会自然代入,便成“太极之拳”的风格,也会与民间拳术相融合,形成与时俱进的招式。
河南赵堡,传承有《华山老人调气图说》,“赵堡太极拳”也与道家丹功相关联,由此可见,赵堡拳源自道家。
按照赵堡的说法------
蒋发把道家拳术传授给了邢喜怀,一支传到陈清平,一支传到陈长兴。
陈沟,传承有无极通背缠拳,与赵堡本就有亲戚往来,拳术交流、多方学艺很正常,拳法也互相影响。
1823年,陈清平去陈家沟学了通背炮锤,陈有本学到赵堡太极拳小架。
1834年,陈长兴传授杨露禅之后,融合了陈家沟的无极通背缠拳,创编出了一路、二路拳。
杨露禅学拳时,还没有陈式太极拳老架,即当时没有陈式太极拳。
那时,陈家沟流行的是无极通背缠拳,只有陈长兴会“绵拳”。
1848年后,杨露禅“得拳理于赵堡”;1852年,武禹襄学艺陈清平,并得《王宗岳太极拳论》。
1852年之后,杨露禅、武禹襄共同依照《王宗岳太极拳论》,融合所学,梳理拳法,创编出了“太极拳”。
而后,杨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的发展,影响到了类似拳法。
武当养生太极拳
和供求有关,武当太极的名声相较于陈氏更大一些,学习的人也就多。当然招式、课程时长、附加条件等都会影响学费。

更多人选择武当太极原因有人也做了猜测:
1、武当太极是正源,是一种集武术养身为一体精妙的传统拳法,属于武当武术。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四两拨千斤,后发先至的武术特点;亦有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刚柔相含,含而不露的武术风格。更有发人潜能,开人智慧,充人精神,壮人体魄,去病健身,益寿延年的独特功效,实为中华武术之晶体,东方文化之瑰宝。陈氏太极的攻防技击很完善,只是重复动作多,难度大,对习武者的要求高,谁更实战,陈氏。
2、陈式太极拳是不完整的太极拳。武当赵堡太极拳拳架可大、可小、可高、可低、可快、可慢,拳架分有大架、小架、领落、_雷、腾挪、代理、尺寸、地趟架、并有密传‘背丝扣’拳架和阴阳乾坤架,具有实战、养生独特风格;人人称赵堡太极拳为‘长寿拳’,武当赵堡太极拳历代传人平均寿命(80~90岁以上),远高于习练陈式拳者。
两者其实没根本区别,表象区别是招式。根本是一样的,过去是技击,现在是健身,无论什么,都是内气的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