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祛湿调理脾胃粥,健脾祛湿调理脾胃粥去湿粥

红豆茯苓薏米黑豆粥:1、将薏米50克,茯苓粉10克,红豆100克,黑豆50克准备好。2、将红豆和黑豆清洗干净,用清水浸泡2到3个小时,便于煮烂。3、将薏米和茯苓粉倒在锅中,小火不停翻炒,约20分钟。4、待表面变为黄色,有焦香味时,即可盛出备用。5、在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水可以多放一些,用大火烧开。6、水开后在锅中加入红豆、薏米、黑豆一起煮,大火烧开,小火煮烂。7、可将汤水倒出来代替水饮用,红豆和薏米中留少量水做粥食用。粥作用功效薏米营养价值和功效薏米性凉,味甘、淡,食用可以促进体内水分的新陈代谢,具有排毒的作用,可以美白滋润、淡斑、瘦脸,而赤小豆和黑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E、卵磷脂等,可以增强肌肤弹性和体抗力。祛湿利尿薏米,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久的作用。赤小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同时黑豆和赤小豆、薏米中的矿物质含量很高,因此可以促进钠离子的代谢,具有去湿利尿的作用。消肿减肥中医认为湿气重会导致肥胖的情况产生,所以吃具有去湿利水作用的红豆薏米煮黑豆,具有减肥的作用。促进泌乳赤小豆、黑豆、薏米中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蛋白质是乳汁的主要组成成分,因此哺乳期喝一些红豆薏米煮黑豆有促进泌乳的作用。治便秘赤小豆、黑豆和薏米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适量食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肠内容物的成分排便。治疗腰酸背痛

寒湿邪气侵袭人体容易出现腰背酸痛,喝红豆薏米煮黑豆具有去湿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腰酸背痛的情况。补肾

黑豆性平,味甘,无毒无刺激性,入肾经,因此具有很好的补肾的作用,因此红豆薏米中加一些黑豆一起煮,可以增加补肾的作用。

健脾祛湿调理脾胃粥去湿粥

生活中,我们常听到“湿气重”这个概念,很多人却不知道湿气是怎么来的,以及该如何祛除。若喜食冷饮、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会损伤脾胃导致脾虚,或损伤人体阳气,化生湿气。湿气重的人,晨起舌苔厚腻,大便爱粘马桶,面部油脂多,多汗且黏,口黏腻或甜;或四肢浮肿、按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浑浊;或头身重困,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女性白带过多。本期推荐三个化痰祛湿的粥方,读者可根据情况选用。赤小豆山楂薏仁粥取赤小豆50克、薏仁50克、白扁豆20克、茯苓15克、生山楂20克、粳米100克;除粳米外,其他材料放入锅中浸泡30分钟;粳米洗净,倒入浸泡食材的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10分钟后改小火煮20分钟即可,趁热食用。方中,茯苓为利水消肿之要药,也可用于脾虚诸证,与薏仁配伍,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作用;赤小豆能利湿消肿、清热退黄、解毒排脓。白扁豆性微温、味甘,归脾、胃经,有补脾化湿的功效。山楂具有消食化积的功效。这道药膳对于痰湿体质兼有心神不安、食欲差等症状有较好作用。需注意的是,脾胃虚弱、胃酸过多者禁食此方。需注意的是,赤小豆与我们平时吃的红豆是有区别的。红豆的形状更接近于椭圆,而赤小豆是圆柱状,看上去十分细长;红豆看上去颜色亮,赤小豆虽然也是红褐色,但有些发暗;口感上,红豆十分软糯,赤小豆则有些硬,比较适合煮粥;在疗效上,赤小豆的功效比红豆强,所以中医多用赤小豆入药。山药冬瓜粳米粥取山药100克、冬瓜150克、粳米200克;冬瓜、山药去皮、洗净、切厚片,葱、姜洗净切末;锅内放油烧热,放入葱丝、姜末略爆,加入清水煮沸;放入山药、冬瓜,中火煮至熟透;粳米淘洗干净,倒入锅中,小火慢煮30分钟;加入盐、葱末等调味即可。方中,山药味甘性平,归肺、脾、肾经,滋补性强,既补气又益阴,乃平补肺脾肾之佳品。《本草纲目》中记载,山药有“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阳、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等功效。冬瓜味甘淡,性微寒,归肺、大小肠、膀胱经,《本草备要》中记载,冬瓜“寒泻热,甘益脾,利二便、水肿,止消渴,散热毒、痈肿”。两者相辅,起到健脾、益气、利湿之效。茯苓麦冬小米粥准备茯苓15克、麦冬15克、小米100克;茯苓和麦冬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成浓汁,去渣留汁备用;小米洗净,倒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倒入药汁,改小火继续煮30分钟即可。可做主食,每日两次服用。方中,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作用。《本草新编》中记载:“麦门冬,泻肺中之伏火,清胃中之热邪,补心气之劳伤,止血家之呕吐,益精强阴,解烦止渴,美颜色,悦肌肤,退虚热,解肺燥”。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用药心法》中记载:“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这道药膳对于脾虚湿热兼有心阴不足、心胸烦热、惊悸失眠、口干舌燥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健脾祛湿调理脾胃粥配方

一、六君子汤该药方由人参 9克、茯苓9克、白术9克、炙甘草6克、陈皮3克、,使用时加入大枣与生姜煎服,有祛湿化痰、健脾补气的效果,可以调理慢性胃炎等脾胃虚弱的症状。二、苓桂术甘汤该方由茯苓12g,甘草、白术各6g、桂枝9g组成,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水的功效。其中白术和茯苓有很好的健脾祛湿的作用,而桂枝则有温阳健脾的作用,对于湿气淤积、阳气不足以及痰多咳嗽有很好的效果。三、半夏泻心汤该方由黄连 3克、半夏 9克、炙甘草、人参、干姜、黄芩各6克、大枣4枚组成。其中半夏辛温、干姜散寒,人参、大枣补益脾虚、甘温益气,是温阳祛温、和中健脾的好方子。四、升阳除湿汤该方出自《兰室秘藏》下卷,由苍术3克、羌活、柴胡、防风、神曲、升麻、猪苓、,陈皮、炙甘草、,对于脾虚湿盛的人有很好的调理作用,可以帮助改善食欲低下、大便溏泄等症状。如果畏寒,可加入大枣与生姜。五、健脾祛湿汤该药方由山药、生扁豆、生薏米各30克,白术、茯苓、芡实、黄柏、枳壳各15克,草蔻、萆解、花粉、桂枝各10克组成,加水煎服之后,有清热祛湿、健脾和胃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