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炎,泛指食管黏膜浅层或深层组织由于受到刺激或损伤,食管黏膜发生水肿和充血而引发的炎症。化学性刺激包括胃酸、胆汁、烈酒以及强酸、强碱、药物等;物理性刺激包括烫的食物、饮料,食管异物(鱼刺等)嵌顿,长期放置鼻胃管等。由于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导致食管局部受损,或患者本身抵抗力下降导致结核杆菌、真菌(念珠菌)或病毒感染亦可引发食管炎。临床最常见的是胃酸反流引起的反流性食管炎。

【病因及分类】
腐蚀性食管炎常作为意外事故,易发生于小儿,特别是形形色色的家用清洁剂已进入众多家庭,易被小儿误服,这些制品中含有氢氧化钠(钾)、碳酸钠(钾)、高锰酸钾等。成人的腐蚀性食管炎往往因吞服强酸或强碱,作为自杀手段所致。用盛饮料或酒类的容器存放强酸、碱而不慎被误服的病例也屡见不鲜。近年药物引起的食管炎受到临床关注。现已认识到,所有年龄组患者,在各种情况下服用各种治疗剂量的药物有可能损伤食管。
化脓性食管炎是发生于食管黏膜有破损时细菌侵入食管黏膜所导致的化脓性炎症。患者可无症状或仅有颈部疼痛或咽痛。病变范围较大的患者除颈部疼痛或吞咽痛外,还可出现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寒战、发热等症状。反应性较高者常可出现高热。少数患者可发生败血症并出现相应的表现。
【临床表现】
主要以“烧心”,吞咽疼痛、困难及胸骨后疼痛居多。当食管炎严重时可引起食管痉挛及食管狭窄,吞咽食物感到“发噎”,甚至呕吐。一般食管炎出血较轻微,但也可能引起呕血或黑便(柏油便)。不同病因引起的食管炎可伴随相应的临床表现。
老人食道炎的症状
食管炎最常见的症状是烧心,此外还有反酸嗳气、吞咽困难、有异物感、胸骨后疼痛等症状。食管炎患者大多是胃酸反流至食管引起的,所以治疗食管炎最重要的措施便是减少胃酸的形成和分泌。

食管炎的临床表现
大多数食管炎病人都会出现烧心的症状,且在餐后这种感觉会更加剧烈。因为进食之后胃液分泌增多,食管炎病人的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异常,此时会有多余的胃酸经过贲门反流至食管。此时胃酸会刺激到食管粘膜,从而出现典型的烧心症状。在烧心的患者还可感觉到胸骨后疼痛感,这些症状都与心脏疾病相似,应加以鉴别。食管炎病人的食管长期受到胃酸的刺激,功能出现异常,所以会出现吞咽困难。有些患者在吞咽的时候会感觉到明显的疼痛,导致不敢进食,出现身体消瘦等全身表现。有些病人还可出现食管痉挛的情况,表现为打嗝,且持续时间较长,难以停止。食管炎还可以表现为恶心呕吐,因为食管太过敏感,不能承受食物通过,所以才会出现反应性的呕吐。
食管炎的治疗以抗胃酸为主
食管炎患者大多是中老年人,如果放任食管炎不管,病情继续发展下去,可以发展为癌前病变,最后发展为食管癌,所以食管炎还是要及时治疗。对患者进行24小时ph监测食管,大都能发现胃酸反流异常的现象。所以对于食管炎病人,应该使用抑制胃酸的药物,如氢离子受体阻断药、质子泵抑制剂、粘膜保护剂等。目前疗效最好的药是质子泵抑制剂,像奥美拉唑这些,不过价格相对比较高。食管炎病人还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防止误吸引起呼吸道感染。
反食性食道炎的症状
食管反流性胃炎临床上称为胃食管反流病,其典型症状是烧心和反流,还可以出现胸痛等症状。

胃食管反流病就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反流的症状,如果反流物引起食管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就称为反流性食管炎。
其发病机制与食管下括约肌松弛、食管蠕动减慢,使清除胃酸的能力下降,导致胃酸在食管黏膜中停留时间过长,引起食管炎性改变。
可以选择ppi类药物,h2受体阻滞剂和胃粘膜保护药等,通过这些药物抑制或中和胃酸,使胃酸减少,反流入食管的胃酸也随之减少,可以促使炎症修复,缓解症状。
联合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如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可以增加食管排空,减少胃酸在食管的滞留,促使炎症修复,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