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性鼻炎的病情大多比较轻,也有较重者(指局部症状)。局部用油剂很重要;必要时可以配合内服中药,也可适当服些维生素类药物;平时注意保持周围环境空气清洁与湿润。

鼻窦炎干燥,鼻窦炎干燥出血

(1)何谓干燥性鼻炎:干燥性鼻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鼻炎,也认为属于萎缩性鼻炎的早期,临床上以鼻腔干燥少津,伴有鼻内灼热、刺痒感,下鼻甲前端少许干痂黏附,或有鼻中隔黏膜糜烂,易致鼻出血等为特点。

(2)干燥性鼻炎是如何发生的呢?

①环境因素:气候过冷、过热,工作或生活环境空气干燥、多粉尘,容易发病。

②饮食生活习惯:长期饮酒、吸烟,嗜食辛辣、厚味,容易引起本病。

③体质因素、慢性疾病:营养缺乏、长期便秘、慢性子宫疾患、慢性贫血,以及其他全身性慢性疾病,容易诱发本病。

④病理变化:主要是鼻黏膜干燥变薄,部分上皮细胞纤毛消失,分泌腺退化萎缩而致分泌功能减退,容易引起干燥与干燥感,严重时引起黏膜浅层溃疡,容易致毛细血管破裂而发生鼻出血。

(3)如何诊断干燥性鼻炎①病史:病程或长或短,每因前述病因的诱发而出现或症状加重。

②症状鼻腔干燥:自觉鼻腔内干燥、少涕,也很少擤出鼻涕。

鼻腔异物感:鼻内多有灼热异物感或灼热,或刺痒感,从而引起喜欢挖鼻,小孩则表现为喜欢揉鼻、抠鼻。

鼻出血:多位于鼻中隔前下方血管丛区,往往很容易止住(如捏紧鼻翼压迫止血、用干净纸塞入前鼻孔)。出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鼻中隔前下方黏膜干燥、结痂、糜烂所致。如果睡眠后鼻内异物痒感而挖鼻,则容易引起鼻出血而不自知,往往次日早上才发现。

③检查:不需要特殊检查。门诊用一般的窥鼻镜检查,见鼻黏膜干红少津,下鼻甲前端常附有少许干痂,鼻中隔前下方可有充血、糜烂、干燥、结痂,鼻黏膜无萎缩。如果因为反复鼻出血并进行烧灼治疗,或鼻腔长期干燥而经常挖鼻,损伤鼻中隔时,则可能伴有鼻中隔穿孔。

(4)西医如何治疗干燥性鼻炎①病因治疗:祛除病因,改善环境,调整生活饮食习惯,改善营养,保持大便通畅,积极治疗慢性疾病。

②口服维生素 A,维生素AD,维生素C;或者服用复合维生素B。

③滴鼻:主要是使用滋润剂滴鼻,常用复方薄荷油,或用鱼肝油滴剂之类滴鼻,也可用维生素E 胶丸之类刺破后滴鼻,每日3~5次。

④其他对症处理:鼻腔干燥结痂,可用四环素、金霉素之类的软膏或眼膏挤入鼻腔前部,以滋润鼻腔并起到消炎作用;如果鼻出血,按鼻出血处理,进行必要的止血。

(5)中医如何治疗干燥性鼻炎:中医对本病以辨证论治为主,配合局部治疗(外治)。

①外治滴鼻法:可用植物油(如炒菜用的菜油,特别是麻油更好)滴入或涂入鼻孔内;或用生地黄、生大黄、牡丹皮、赤芍、麦冬各等分,加适量生麻油过药面,浸泡一夜,文火煎至赤芍焦黄为度,去渣,待凉后以油滴鼻,每日3次。

油剂之类的东西还很多,比如:鱼肝油、维生素AD 胶丸、维生素E 胶丸等。刺破后滴鼻,均可。

吹药法:鼻中隔有糜烂者,可吹青白散、珠黄散之类,每日1~2次。

药膏法:鼻中隔有糜烂者,或鼻前庭(鼻翼内,长有鼻毛的部位)

干燥者局部涂黄连膏之类,以及四环、金霉素、红霉素之类的眼膏或软膏,均可。

②辨证论治肺胃郁热证:多见于青壮年患者。鼻为肺之窍,阳明之经也。青壮年阳气多旺,而烟酒过度,饮食不节,或外感燥邪,致肺胃郁热,耗伤津液,鼻失濡养。证见鼻内干燥灼热刺痒感,易鼻衄,口微干,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或弦缓有力。检查见鼻腔黏膜干燥暗红,多有鼻中隔黏膜糜烂结痂。治宜清泄肺胃,可用玉女煎或自拟加味升麻葛根汤加减,以清泄肺胃,活血凉血,热祛津复则鼻窍自利。常用药物:葛根15g,赤芍药12g,黄芩、桑白皮、地骨皮各10g,生地黄、麦门各15g ,木通、升麻、甘草各6g,路路通10g。

脾虚肺燥证:以小儿多见。小儿以脾胃为本,脾胃健,清阳升,肺金得脾土之助,则津液输布有常,鼻窍自利。若调养不当,饮食不节,脾胃受损,土不生金,则清阳乏源,鼻窍失养,或复感燥邪,致成此证。常表现为鼻窍干痒不适、异物感,并见肢软乏力,面色不华,纳差,舌质淡,脉细缓。检查见鼻腔黏膜少津,下鼻甲前端或有少许干痂。治宜培土生金,升清润燥,用补中益气汤。常用药物:

黄芪10g,太子参4g,白术6g,当归3g,陈皮4g,炙甘草4g,升麻4g,葛根10g,玄参6g,麦门冬8g,五味子3g。加减:纳差加神曲、麦芽之类,便结加枳壳;舌根苔微黄加黄柏。

阴虚肺燥证:多由阴虚肺燥,虚火灼津,鼻失润养或复感燥邪所致。常表现为鼻窍干燥,异物、刺痒感,易鼻衄,口咽干燥,时欲少饮,或有五心烦热,乏力,舌质偏红少津,脉细数。检查见鼻黏膜干红少津,鼻中隔黏膜或有糜烂结痂。治宜滋阴润肺,清热生津。

可用养阴清肺汤、清燥救肺汤或合百合固金汤之类加减。常用药物:

生地黄、麦门冬、玄参各15g,白芍药、牡丹皮各12g,薄荷、甘草各6g。加减:大便结,加火麻仁。

肝胆郁热证:肝经循于鼻。若肝胆郁热,木火刑金,肺阴灼损,鼻窍失养,则致鼻燥。证见鼻腔干燥灼热感,易鼻衄,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舌质偏红,苔黄,脉弦。检查见鼻黏膜干红少津,鼻中隔或有糜烂结痂。治宜清肝降火,养阴宁肺,龙胆泻肝汤加减,酌加养阴生津之品。常用药物:龙胆草6g,当归、栀子、黄芩、泽泻、车前子各10g,沙参、麦门冬、生地黄各15g,柴胡、甘草、木通各6g。加减:大便干结,加火麻仁或生大黄(泡服)。

③其他治疗针灸治疗:穴位取孔最、禾骨、三阴交、复溜,气虚加足三里,补法;郁热证取尺泽、内庭、支沟、孔最,泻法。每日1次,10 次为1个疗程。

耳针法:穴位取内鼻、屏间、下屏尖、肺、脾、肾。针刺,每日或间日1 次,10 次为1个疗程。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④经验验方:麦冬、女贞子各15g,丹参30g,旱莲草20g。水煎服,每天1剂,20 天为1个疗程。

经验方(加味升麻葛根汤)

组成:升麻6g,葛根15g,赤芍药12g,甘草6g,黄芩10g,桑白皮10g,地骨皮10g,生地黄15g,麦门冬15g,木通6g,路路通10g。

功能主治:凉血活血,升清通窍。适用于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慢性鼻炎、不闻香臭症等。

方解:鼻属肺窍,与阳明经关系密切,鼻病之郁热多归咎于肺与阳明。方中赤芍药、生地黄、木通、路路通,凉血活血通络;助以黄芩、桑白皮清肺经郁热;地骨皮、麦门冬清热生津润燥;升麻、葛根清解阳明之郁热,又能升清利鼻窍;甘草调和诸药。

按:本方用治萎缩性鼻炎因鼻窦炎所致者,若大便秘结加火麻仁、桃仁、杏仁润肠通便;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脉弦,加龙胆草、青黛之类清肝泻火;伴脓涕黄浊量多者,加金银花、藿香、白芷之类清热解毒,化浊除涕,或改用升麻解毒汤(见鼻窦炎)加减。

李凡成外治经验方(丹芍滴鼻油):

组成:生大黄,牡丹皮,赤芍药,白芷各10g ,冰片1g(若以滋润为主者,加生地黄、麦冬,去白芷)。

制法与用法:将上药加适量生麻油过药面浸泡一夜,文火煎至赤芍药焦黄为度,去渣,待凉后加入冰片,以油滴鼻。

功能主治:凉血活血,解毒滋窍。用于治疗萎缩性鼻炎或干燥性鼻炎。

鼻窦炎干燥出血

干燥性鼻炎和打喷嚏多了会导致头昏头痛,加之各种不适,导致心情烦躁。如果耐心不够,还是可以谅解下。鼻腔干燥可以观察下是否有较为黏稠的分泌物在鼻道内。如果有,则是鼻炎的症状。因为分泌物黏稠,呼吸的时候水分大量蒸发,鼻腔内就会很干,相应的鼻黏膜就容易在打喷嚏的时候破裂出血。 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好好调理鼻腔,逐步治好鼻炎。鼻炎消失后,注意感冒的预防就可以了。刚开始鼻腔如果干燥比较明显,可以中午增加使用一次。好转后就可以改为早晚各使用一次了。因为鼻炎是由长期或反复感冒、孕期激素水平增高、生活环境空气质量较差等,导致鼻纤毛大量死亡而降低鼻腔排毒能力,有害物停留鼻腔,造成鼻黏膜损伤而引发。 鼻炎的炎症部位会分泌大量脓性物质,即鼻涕。 鼻涕里含有大量病菌和致炎物质,由于过于黏稠,鼻纤毛无法及时运送出去,鼻涕在鼻腔内堆积导致鼻腔炎症不断恶化,容易引发鼻窦炎。也更容易引起感冒,形成鼻炎→感冒→鼻炎加重→更易感冒的恶性循环。 这些含有大量致炎物质的鼻涕会被鼻纤毛运送到鼻咽处,由于过于黏稠,无法滑入胃中进行灭菌,就粘在鼻咽、咽喉处。 里面的致炎物质刺激咽喉软组织,引发咽喉炎,严重时表现出咳嗽症状。这些分泌物如果从口中吐出,就成了我们所说的痰。咽炎通常伴随鼻炎发病。这也是单独治疗咽炎效果差的原因。要彻底治疗鼻炎,自己去买个鼻舒乐洗鼻器 加入温热生理盐水温和浸洗鼻腔各个柔嫩组织,彻底清除组织表面鼻涕及鼻涕中的病毒和其它有害物质。一般早晚各洗一次即可。 洗的时候一定要彻底洗干净鼻腔内的鼻涕,把鼻涕洗干净了,鼻咽处没有了刺激物,咽炎就会自然消失。 鼻腔内没有了鼻涕的刺激,各组织炎症将会慢慢消失。鼻纤毛的生理环境得到提高,负担减轻,鼻纤毛的排毒能力逐步恢复。鼻腔内由先前的恶性循环转为良性循环,病变组织细胞逐渐被新生的健康细胞替代,鼻炎也就治人也就不容易感冒了。 要达到这个效果每次清洗一定要彻底,这也是需要使用鼻舒乐洗鼻器 的原因。如果清洗不彻底,鼻腔仍将受到各种有害刺激物的损伤,会影响治疗效果。刚开始洗如果想早点见效,也可以增加洗的次数,只要每次洗干净了,洗的次数越多,见效越快。这是理疗法,对身体非常安全,可以放心洗的。 恢复健康的鼻腔也会提高进入下呼吸道的空气质量,对整个呼吸系统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呼吸道传染病自然会远离你。 早晚各清洁鼻腔一次,可预防感冒、流感、鼻炎、鼻窦炎等各种呼吸道疾病。 这个方法用将受益终身的。尽量少用药物,因为治疗鼻炎的药物中大多含有抗生素,过多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身体内病菌抗药性增强,使病菌不断进化,在需要用药的时候就可能面临找不到药物的危险。手术往往由于割除或者烧掉病变黏膜后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鼻腔内有害刺激物的问题,复发风险很高。

鼻窦炎干燥怎么治疗

。降尘、降温、通风等改善环境条件,加强个人保护,如戴口罩、冲洗鼻腔等措施。

,如复方薄荷油、液体石蜡或鼻软膏。应注意勿用血管收缩剂。可鼻内滴用生理盐水、液体石蜡、稀释甘油等,可以进行鼻腔冲洗,每天一次。

、维生素B2维生素B2能促进细胞的正常新陈代谢。

,维生素C对毛细血管壁有保护作用。

。可用加湿器,也可在室内养些植物。

。用拇指、食指夹住鼻根两侧,用力向下拉,由上而下连拉。此法可促使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利于鼻黏膜的正常分泌,保持鼻腔的湿润。

,多吃蔬菜,少吃辛辣、煎炸的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如复方薄荷油、鼻软膏等。

,对于预防鼻腔干燥也有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