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是发生在儿童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多见于婴幼儿。当婴儿营养不良或身体衰弱时就可能会发生,但一般不容易被发现,只有在进食时才有明显的痛感。宝宝为什么会长鹅口疮?鹅口疮反复发作怎么办?宝宝长鹅口疮的原因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白色念珠菌通常多发生在口腔不清洁、营养不良的婴儿中,在体弱的成年人中亦可发生。此菌在健康儿童的口腔中也常可发现,但并不致病。

鹅口疮复发的原因,鹅口疮反复发作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以下情况均可引起感染:

,婴儿出生时通过产道,接触母体的分泌物而感染。

、奶嘴消毒不彻底,母乳喂养时,妈妈的奶头不清洁。

、衣物和玩具。婴幼儿在6~7个月时开始长牙,牙床有轻度胀痛感,婴幼儿便爱咬手指,咬玩具,这样就易把细菌、霉菌带入口腔,引起感染。

,有时因交叉感染可患鹅口疮。

,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治疗,造成体内菌群失调,霉菌乘虚而入。鹅口疮反复发作如何治疗?

宝宝得了鹅口疮,家长不用过于惊慌,一般在家中就可做好护理治疗。

1、局部用药

可用制霉菌素加鱼肝油涂擦婴幼儿口腔,或制霉菌素药片,每片用10毫升温开水化开。用药期间至少7天,或白色斑块消失后,还应坚持再用药1周~2周,以防复发。

2、使用小苏打溶液

在哺乳前后用小苏打溶液洗涤患儿的口腔,使口腔成为碱性环境,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和繁殖。一般连续使用2~3天病变即可消失,但仍需继续用药数日,以防复发。母亲也应用小苏打液清洗乳头,以免重复感染。

3、停用抗生素

如果病儿有长期服用抗生素的历史,应尽快停用抗生素,这样可以扶植正常的口腔菌群,以抑制霉菌生长。

4、合理饮食

鼓励宝宝多饮水,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蛋羹、麦片、面片等;宝宝因为疼痛不愿吃东西、不肯吸吮,这时应耐心用小匙慢慢喂奶,以保证营养;避免摄入过酸、过咸及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疼痛。如果宝宝鹅口疮反复,妈妈们一定要注意宝宝的饮食和口腔的卫生,以预防二次感染。

鹅口疮反反复复最长多久能好

我的宝宝快5个月了,在她2个多月的时候有了鹅口疮,因为有鹅口疮医生就没给打预防针,这段时间也不敢带宝宝到处去,特别是人多的地方,担心没打预防针,防御力差。在鹅口疮刚开始的时候,我就上网查了很多方法,方法都大同小异,最多的回答就是用制霉素片跟小苏打,还有妈妈平时清洁奶头跟注意卫生。刚开始怕给宝宝用制霉素片,毕竟是药嘛,我们就用小苏打跟盐水在宝宝每次吃完奶后用棉签或者纱布给她擦嘴巴,但是作用不大,第二天宝宝的鹅口疮越来越严重,我看网上说,如果不及时控制会蔓延到喉咙及其他器官,我就带宝宝去了医院看医生,结果医生就给开了2粒制霉素片,我们回来就把制霉素片磨成粉,每次用一点点粉对点水给宝宝擦,擦了2次就全没了。我们当时觉得是药就没给宝宝用太多,见没了就停药了,结果到了第二天又开始了,这么反反复复的用药停药了2个多月,我真的是很沮丧了。每天给宝宝擦嘴巴,真是难受,有天我自己亲自拿小苏打抹到自己嘴里试试,那个味道真的是很难受,想到宝宝天天都受这个罪我都哭了。后来在网上搜索到有一个在淘宝上卖的药叫“鹅口疮滴剂”,我看了介绍,还有下面很多妈妈中肯的评论,我就想没法了就都试试吧。后来真的是没有复发了,一直拖到了这个月的1号我等她的鹅口疮痊愈10天后我才带她打了预防针。我知道为人父母看到宝宝反反复复的鹅口疮是多难受着急,所以才写下亲身经历,希望能帮助到那些宝宝早点康复。

鹅口疮反复发作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鹅口疮多发于新生儿和久病体弱、营养不良及消化不良的婴幼儿,是真菌传染,在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对鹅口疮患儿,比较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先用生理盐水擦拭以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再用l%碳酸氧钠做口腔护理,碳酸氢钠是碱性液体,可人为创造口腔偏碱性环境,改变了有利白色念珠菌生长的酸性环境,从而达到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的目的,但并不能将其杀灭,而且随着患儿吸吮吞咽的动作,口腔的碱性环境很快就消失了,所以效果不持久。制霉菌素具有抑菌和杀菌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是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与膜中甾醇结合,损伤膜的完整性,使真菌内的一些生理物质(钾离子、核苷酸、氨基酸等)漏失,破坏正常代谢而起抑菌作用。该药抗真菌谱广,口服本品后胃肠道不吸收,几乎全部自粪便中以药物原形排出。并且采用小剂量涂抹能大大减少患儿咽下药物的量,从而减轻或避免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的出现,及对肝、肾功能及造血系统造成影响的可能性。加强营养、合理膳食,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另外也要注意消毒,如果是母乳宝宝建议宝妈把戴过的哺乳文胸用沸水消毒,因为文胸很可能就是细菌的繁殖基地,很多妈妈起初已经控制住了宝宝的鹅口疮,后来却发现老是复发,有的就是因为没有把这温床消灭掉。宝妈们还应该在哺乳前后做好乳头的清洁工作,以减少细菌滋生。如果是人工喂养宝宝则要牢记每次喂奶之前务必做好手部的清洁。还要做好奶瓶、奶嘴的清洗和消毒工作,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也要做好辅食器具的消毒工作。鹅口疮是一种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的炎症,多发于新生儿和婴幼儿。由于孩子入口的东西不干净,很容易使得鹅口疮反复感染发作。鹅口疮也见于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菌素的孩子。鹅口疮治疗方法: 1、用2%-3%苏打水(碳酸氢钠啦)溶液清洗口腔,弱碱性环境不利于霉菌生长。2、涂擦冰硼油(散)或硼砂甘油,硼砂对白色念珠菌有抑制作用。3、用制霉菌素甘油涂口腔,也可用1片制霉素(50万单位)溶于10毫升冷开水中,然后涂口腔患处,制霉菌素外用可抑制真菌生长,使用后疗效往往较明显。4、也取蜂蜜20ml,生姜汁10ml,混合均匀后涂在患处。5、加强营养特别适量增加维生素B2和C。1、所谓鹅口疮是指口咽念珠菌感染疾病2、早产儿和 健康 足月儿均可发病。不用滥用抗生素,尤其早期使用。3、母乳喂养和配方奶喂养的婴儿都可以发生,根据统计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发生几率更大。4、表现为宝宝口腔黏膜内覆着不规则的白色斑块,可以用棉签擦拭掉。5、不严重的宝宝无症状; 严重宝宝在喂食时会哭吵疼痛而拒绝进食。6、 健康 的宝宝经过抗真菌涂口腔治疗,一般不会反复。7、如果反复发生鹅口疮需要考虑,是不是治疗时间过短,还是存在感染源。还是存在免疫缺陷疾病,反复需要排除。8、建议宝妈在哺乳前后可以在乳头涂点制霉菌素,以减少真菌滋生,减少感染源。9、配方奶粉喂养需要奶瓶消毒和冲奶粉前后勤洗手,宝宝也要洗手,减少重新感染机会。10、治疗选用制霉菌素片和生理盐水溶化后用消毒棉签来涂在宝宝口腔黏膜上,范围大一些,检查涂用一个星期,很多宝宝反复是白色斑点消失了就立即停药,这是不正确的。怎么治疗呢 1、用2%苏打水溶液少许清洗口腔后,每天 1一2次。  2、用制霉菌素片1片(每片50万单位)溶于10毫升冷开水中,然后涂口腔,每天3—4次。一般2—3天鹅口疮即可好转或痊愈,3、用朱氏青梅散凝胶涂抹小儿舌头,建议使用第三种方法,简单,有效,针对性强,不伤害口腔黏膜和肠道,鹅口疮主要根源是肠道菌群失衡,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宝宝能更好的吸收到,一般1-2天鹅口疮就消失了,适当再巩固3-4天,治愈率很高,不易反复。孩子起鹅口疮吃什么药才能好?最好的办法是采用内外兼治法…… 其(外因)主要是口腔感染了白色念珠菌所致,临床表现为:满口及舌上铺布白屑为特征,有似鹅之口,故称鹅口疮。(内因)中医认为:是由心脾积热所致。治则:宜清热解毒。之治,调理。可采用内外兼治法:内服:金银花、板兰根各10~15克,冰糖适量。煮水饮,日3~5次。由于考虑小朋友不宜有黄连这等大苦之药,故改用此方剂为清热解毒而代之。外用:青黛、人中白各等份,研细末,撒于患处即可。日3次。青黛,有清热解毒,凉血杀菌之功;人中白,有降火、消瘀之效。采用内外兼治法,使药效更得以神速,直达病灶(病变部位),故能药到病除,鹅口疮即愈。鹅口疮相对来说比较好治,不过有时发病较反复,会让家长认为是一直没治好。鹅口疮的发病和免疫功能,营养物质摄入有关,小孩的体质较弱,因此应多按摩,辅助运动,增加抵抗力。一般的治疗方法是涂抹药物。常用药物是克霉唑、制菌霉素或龙胆紫溶液。在涂抹药物之前要先用2%的苏打水清洗口腔,然后涂抹药物,克霉唑(250毫克每片),把一片药捻碎分成三份,分别于早中晚,喂奶前一个小时,把捻碎的药面放在一张干净的白纸上,轻轻倒到宝宝的嘴中;用棉签蘸1%龙胆紫涂在口腔中,每天1 2次;用制霉菌素片1片(每片50万单位)溶于10毫升冷开水中,然后涂口腔,每天3 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