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意思是耳朵不是一个孤立的器官,它和全身经络及五脏六腑有着密切关系,人体各个器官组织在耳郭都有着相对应的刺激点. 2019年9月10日耳穴压豆工作坊第五次学习交流会如期而至,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耳穴压豆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工作坊成员从熟悉耳穴按摩操开始这节课的学习!第一环节: 取穴依据 根据病位选择相应部位根据中医脏腑功能选穴根据病症所在经络循行区域选穴根据西医学神经内分泌学说选穴根据临床经验选穴根据诺吉尔胚胎倒置学说选穴根据子午流注选穴根据阳性反应点选穴第二环节:耳穴疗法的临床应用 一、感冒咳嗽 主穴:肺、内鼻、咽喉、大肠 配穴:发热:耳尖放血 头疼:前头疼取额,偏头疼取颞,后 头疼取枕,巅头疼取顶 咳嗽:气管、支气管、平喘取穴依据:肺:相应部位,宣肺止咳内鼻、咽喉:利咽通窍大肠:肺与大肠相表里耳尖放血:消炎退热额、颞、枕、顶:相应部位,镇静止痛气管、支气管、平喘:止咳平喘耳尖—耳穴之王 国标:在耳郭水平向前对折上部尖端耳尖穴,在耳尖上,卷耳取尖上是穴—:退热(高热加三尖一腺放血)、降压(高血压)、消炎(扁桃体炎、乳腺炎等)、镇静(焦虑、失眠等)、止痛(头疼、牙疼等)、抗过敏(法国认为耳尖穴为过敏点)、清脑明目(头晕目眩、食物模糊)三抗一升:抗过敏、抗风湿、抗感染,提升机体免疫功能肺 国标:在心、气管区周围处,即耳甲14区穴位主治:相应部位:肺气肿、胸闷、戒断综合征藏象学说:咳嗽、声音嘶哑、皮肤瘙痒症、寻麻疹,便秘手太阴肺经:胸满气管 国标:在心穴与外耳门之间,即耳甲15区技巧:拿了一根管子向着外耳门吹气穴位主治:相应部位: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急慢性咽炎内鼻 国标:在耳屏内侧面下1/2处,即耳屏4区穴位主治:鼻炎、鼻窦炎、鼻塞咽喉 国标:在耳屏内侧面上1/2处,即耳屏3区穴位主治:声音嘶哑、咽喉炎、扁桃体炎颞 国标:在对耳屏外侧面的中部,即对耳屏2区定位:对耳屏外侧缘的中点技巧:对耳屏代表头颅,倒置胎儿穴位主治:相应部位:偏头痛听觉中枢:耳鸣,听力下降大肠 国标: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前1/3处,即耳甲7区技巧:耳轮脚周围代表消化道穴位主治:相应部位:腹泻、便秘、肠炎腑脏理论:咳嗽、痤疮手阳明大肠经:下齿痛额 国标: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前部,即对耳屏1区定区:对耳屏外侧缘前下方下缘的中点技巧:对耳屏代表头颅,倒置胎儿穴位主治:额叶主嗅觉、思维、情感、意识,书写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枕 国标: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后部,即对耳屏3区定位:对耳屏外侧缘后上方下缘中点穴位主治:止晕:内耳眩晕症、头晕、头痛、晕车,机、船镇静:常与神们一起加强镇静安神的作用止咳、降压、平喘、止痛、止痒、止吐镇惊:治疗癫痫,面肌抽搐、小儿多动症视觉中枢:用于治疗眼疾二、支气管哮喘 取穴主穴:肺,支气管、交感、肾上腺、喘点配穴:风溪、神门、枕、脾、肾、内分泌、艇角取穴依据肺、支气管:相应部位,宣肺止咳交感:抑制迷走神经兴奋,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肾上腺、内分泌:消炎抗过敏神门、枕:镇静止喘、消炎喘点:止咳定喘脾、肾:健脾补肾纳气风溪:脱敏,增加机体免疫力艇角:经验穴交感 国标:在对耳轮下脚前端与耳轮内缘交界处,即对耳轮6区前断技巧:外生殖器穴遮盖对耳轮下脚的前端穴位主治:消化系统:抑制胃肠运动(胃绞痛、胃绞痛),抑制消化腺的分泌(胃酸分泌过多),减少唾液分泌(流涎)循环系统:兴奋心脏,收缩血管,活血呼吸系统:扩张支气管,改善通气泌尿系统:抑制膀胱逼尿肌活动,促进内扩约肌收缩,从而阻止排尿生殖系统:使怀孕的子宫收缩,未怀孕的子宫舒张,促进射精肾上腺 国标:在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即耳屏2区后缘处常用:耳屏外侧面下1/2隆起平面的中点穴位主治:相应部位: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病,如:库欣综合征三抗一退 抗过敏、抗风湿、抗感染、退热(用于治疗风湿病、胶原组织病?过敏性疾病及各种炎症病变)一升一止 升血压和止血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支气管哮喘风溪 国标:在耳轮结节前方,指与腕之间,即耳舟1、2区交界处技巧:风,善行而数变,溪,山里的小河沟,风邪在此处得以停息穴位主治:三抗一提(抗过敏、抗感染、抗风湿、提高免疫力)各种过敏性疾病及皮肤瘙痒症:如急慢性寻麻疹、湿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肠炎各种胶原组织病:如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神门 国标: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即三角窝4区技巧:最有名的耳穴穴位主治:失眠、神经衰弱、多梦、戒断综合征痛症、炎症、过敏性疾病高血压腹胀和痰多咳嗽禁用内分泌 国标: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底部即耳甲18区技巧:屏间切迹内穴位主治:内分泌紊乱疾病:甲亢、糖尿病、尿崩症、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三抗:抗风湿、抗过敏、抗感染(耳尖、风溪、肾上腺)治疗过敏性疾病、风湿病、胶原组织病、泌尿系统及各种炎症性疾病利湿消肿:水肿、湿疹、减肥艇角(男:前列腺,女:内尿道) 国标:在对耳轮下脚下方的前部,即耳甲8区技巧:耳甲艇的角,简称艇角穴位主治: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尿道炎三、支气管炎 取穴主穴:气管、支气管、肺、喘点、神门、耳尖、脾、胃配穴:枕、内分泌、大肠、口、脑干取穴依据:肺、气管、支气管:相应部位,宣肺止咳喘点:止咳定喘神门、耳尖、枕、内分泌:镇静消炎脾:痰多取之,祛湿消痰大肠:与肺表里清解阳明经之热口、脑干:镇咳,虚症加脾、肾,扶正治本,增强抗病能力口 国标:在耳轮脚下方前1/3处,即耳甲1区技巧:耳轮脚周围代表消化道穴位主治:口腔疾病:口腔溃疡 咽喉炎、口腔炎、舌炎、口腔异味止咳:咳嗽、哮喘、气管炎镇静:入睡困难、戒断综合征面瘫、胆囊炎、胆石症、促进食欲脑干 国标:在轮屏切迹正中凹陷处技巧:轮屏切迹穴位主治:控制肌紧张:治疗惊厥、癫痫、多动症咳嗽反射中枢:止咳呕吐反射中枢:止吐心血管中枢 、呼吸中枢、迷走神经背核控制消化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元胞体主要分布于中脑:戒断综合征第三环节:案例分享通过以上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显而易见的效果,使我们学员又有了更加坚定的学习信念,我们要让耳穴疗法服务于更多的患者,让更多的患者受益。同时为满足患者的需求,门诊4楼国医堂9诊间“传统疗法工作室”专门安排人员坐诊,耳穴贴压坐诊时间:肺病科张丹丹护士长每周一下午,心病科肖雪霞护士长每周四下午,其余时间可以前往急诊科二楼进行就诊。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10大排名
1、参苓白术丸

脾虚泄泻的代表方剂,它能够有效的通过健脾祛湿来治疗慢性腹泻,大便不成形,饮食减少,腹胀、面色萎黄等症状。
2、理中丸
健脾祛湿的良药,方剂比较简单,有党参、白术、干姜、甘草,以健脾为主,利湿的作用没有白术丸明显,而且理中丸这个热性会更加明显一些。3、健脾丸
除了党参、白术以外,健脾的以外,还有像陈皮、山楂、麦芽一样有消食化积的作用。有消化道慢性疾病的人,夏季的湿邪阻遏了脾胃的运化功能后,如果诱发原有疾病加重更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湿热体质的成因是湿热蕴结不解,多形成于先天禀赋或久居湿地。此类人首先要会避暑湿。应避免居住在低洼潮湿的地方,居住环境宜干燥通风;盛夏暑湿较重的季节,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要保持充足而有规律的睡眠,不要熬夜、避免过于劳累。
在运动方面,湿热体质的人在气温太高的时候最好不要外出,或者不要在户外待太久。天气不热的时候,就得运动了。因为湿和热黏腻难除,应适度做些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夏天由于气温高、湿度大,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锻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苓白术丸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理中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健脾丸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湿热体质,健脾除湿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首选药
一、肝气郁结引起脾不健运。临床用于两胁胀痛、不思饮食、腹胀肠鸣、大便稀溏、舌苔白腻、治疗肝气郁结引起脾不健运的方法。临床用于两胁胀痛、不思饮食、腹胀肠鸣、大便稀溏、舌苔白腻、脉弦等肝盛脾虚证候【成分】茵陈、蒲公英、五味子、茯苓、山楂、黄芪。【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涩。【功效主治】清化湿热,舒肝利胆,解毒退黄,健脾和胃。用于湿热阻滞而致的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等病症见脾胃虚弱,体倦乏力,肋腹胀痛,胃纳欠佳者。【成份】 砂仁、厚朴(姜炙)、豆蔻仁、陈皮、青皮(醋炙)、枳壳(麸炒)、郁金、山楂(炒)、柴胡(醋炙)、木香、香附(醋炙)、片姜黄、甘草。辅料为赋形剂蜂蜜。【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大蜜丸;气香,味苦,辛。【功能主治】舒肝和胃,解郁止痛。用于脾胃不和,肝郁不舒引起的胃脘刺痛两胁胀满,嗳气吞酸,饮食无味。【禁忌】孕妇忌服。【注意事项】。。,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小儿、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服药三天如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应立即停药并到医院就诊。【成份】木香、砂仁、党参、白术(炒)、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制)、生姜、大枣。【性状】本品为黄棕色的水丸;气微香,味微甜、辛。【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和胃。用于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注意事项】,忌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应去医院就诊。,过敏体质者慎用。。【成份】人参、白术(麸炒)、茯苓、甘草(蜜炙)、黄芪(蜜炙)、当归、木香、远志(去心甘草炙)、龙眼肉、酸枣仁(炒)。辅料为赋形剂蜂蜜。【性状】本品为棕黄色的大蜜丸;气微香,味甘。【功能主治】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禁忌】身体壮实不虚者忌服。【注意事项】。,以免影响药效。、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或服药期间出现食欲不振,胃脘不适等症应去医院就诊。,小儿及年老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