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甘露醇可以使血浆渗透压迅速增高,可使脑组织液体逆渗透压梯度进入血管,并通过近端肾小管形成的高渗压产生利尿作用。脑保护作用:甘露醇可通过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脑部微循环和清除自由基。醒酒:甘露醇溶解时吸热,有甜味,对口腔有舒服感,有醒酒作用。 1、利尿:甘露醇可以使血浆渗透压迅速增高,可使脑组织液体逆渗透压梯度进入血管,并通过近端肾小管形成的高渗压产生利尿作用。 2、脑保护作用:甘露醇可通过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脑部微循环和清除自由基。 3、醒酒:甘露醇溶解时吸热,有甜味,对口腔有舒服感,有醒酒作用。 甘露醇: 甘露醇是山梨糖醇的同分异构体,两种醇类物质的二号碳原子上羟基朝向不同。易溶于水,为白色透明的固体,有类似蔗糖的甜味。 世界上工业生产甘露醇主要有二种工艺,一种是以海带为原料,在生产海藻酸盐的将提碘后的海带浸泡液,经多次提浓、除杂、离交、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而得;一种是以蔗糖和葡萄糖为原料,通过水解、差向异构与酶异构,然后加氢而得。 我国利用海带提取甘露醇已有几十年历史,这种工艺简单易行,但受到原料资源、提取收率、气候条件、能源消耗等限制,长期以来,其发展受到制约。上世纪我国的甘露醇年产量始终未超过8000吨。我国的合成法工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试验、九十年代问世,时间不长,但由于其具有不受原料限制、适合大规模生产等优点,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甘露醇的作用与功效及副作用
1、不良反应(1)水和电解质紊乱最为常见。①快速大量静注甘露醇可引起体内甘露醇积聚,血容量迅速大量增多(尤其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导致心力衰竭(尤其有心功能损害时),稀释性低钠血症,偶可致高钾血症;②不适当的过度利尿导致血容量减少,加重少尿;③大量细胞内液转移至细胞外可致组织脱水,并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2)寒战、发热。(3)排尿困难。(4)血栓性静脉炎。(6)甘露醇外渗可致组织水肿、皮肤坏死。(6)过敏引起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7)头晕、视力模糊。(8)高渗引起口渴。(9)渗透性肾病(或称甘露醇肾病〉,主要见于大剂量快速静脉滴注时。其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甘露醇引起肾小管液渗透压上升过高,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病理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形成。临床上出现尿量减少,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渗透性肾病常见于老年肾血流量减少及低钠、脱水患者。

2、药理:甘露醇为单糖,在体内不被代谢,经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内甚少被重吸收,起到渗透利尿作用。(1)组织脱水作用。提高血浆渗透压,导致组织内(包括眼、脑、脑脊液等)水分进入血管内,从而减轻组织水肿,降低眼内压、颅内压和脑脊液容量及其压力。,注射100g甘露醇可使2000ml细胞内水转移至细胞外,尿钠排泄50g。(2)利尿作用。甘露醇的利尿作用机制分两个方面:①甘露醇增加血容量,并促进前列腺素I2分泌,从而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包括肾髓质血流量。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升高,皮质肾小球滤过率升高。②本药自肾小球滤过后极少(<10%)由肾小管重吸收,故可提高肾小管内液渗透浓度,减少肾小管对水及Na 、Cl-、K 、Ca2 、Mg2 和其他溶质的重吸收。过去认为本药主要作用于近端小管,但经穿刺动物实验发现,应用大剂量甘露醇后,通过近端小管的水和Na 仅分别增多10%~20%和4 %~5%;而到达远端小管的水和Na 则分别增加40%和25%,提示亨氏袢重吸收水和Na 减少在甘露醇利尿作用中占重要地位。此可能是由于肾髓质血流量增加,髓质内尿素和Na 流失增多,从而破坏了髓质渗透压梯度差。由于输注甘露醇后肾小管液流量增加,当某些药物和毒物中毒时,这些物质在肾小管内浓度下降,对肾脏毒性减小,而且经肾脏排泄加快。
甘露醇的作用与功效说明书
1、甘露醇的作用与功效:作为脱水利尿剂,它可以降低颅内压和眼内压,以及治疗早期急性肾功能不全。 2、甘露醇作为高渗性降压药物,是临床抢救特别是脑部疾病患者常用的一种药物,它具有快速降低颅内压的特点。 3、当甘露醇进入人体后,能够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快速脱水,进而降低颅内压和眼内压,在药物经过肾小球过滤后,不容易被肾小球所重吸收,使尿渗透压增高,带出大量的水分而产生脱水的效果。常用于颅脑外伤,巨大颅内肿瘤,以及脑组织肿胀和大面积烧伤的机体组织水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