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祖国医学博大精深,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健康和谐社会不断深入人心,人们对饮食提出的更高水平的要求,功能性食品成为饮食文化中的新宠,祖国传统医学养生保健理论也因此而再度焕发青春。天益国际集团运用中医药的饮食养生理论,结合现代膳食营养学,立足于现代人的疾病谱,发展创立了蔬菜养生保健法及相关理论,并以此理论针对现代常见疾病及亚健康人群,研制开发了系列天利五行蔬菜汤功能产品。天利五行蔬菜汤是运用祖国医学“五行生克制化”理论,将青色入肝的白萝卜叶,五行属木,主生发;红色入心的胡萝卜,五行属火,主长养;黄色入脾的牛蒡,五行属土,主化生; 白色入肺的白萝卜,五行属金,主收敛;黑色入肾的香菇,五行属水,主封藏。以君、臣、佐、使之法科学配伍,培植人体五脏六腑气血生化,通过相生相克完成人体脏腑制化关系,建立人体稳态平衡内环境,从而达到祛病保健、延年益寿的目的。牛蒡酒具有行气活血,舒筋活络,养胃润肠,益肾安神的功效;牛蒡茶能补肾强精,清心提神,润肠通便,排毒养颜,排出体内毒素,补充营养,调节人体营养平衡,达到“以蔬养生”的效果。《黄帝内经》里就非常清楚地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朴素的膳食营养学概念。“五菜为充”并不仅仅是为吃饱,而是包含了先贤对蔬菜保健功能的理解。结合古今研究结果,蔬菜养生保健法的主要原理可归纳为以下三点:(1)营养作用蔬菜是人们摄取营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指出:“菜之于人,补非小也。”蔬菜营养丰富,含有人体必须的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是人体所需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来源。维生素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它参与人体中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调节物质代谢、促进生长发育维持生理功能,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维生素A能够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维持粘膜及上皮组织的正常功能,同时又是合成视网膜视紫质的重要成分。蔬菜中含有的“β-胡萝卜素”丰富并且转化率最高,在人体内每分子的β-胡萝卜素可以生成两分子的维生素A。经常食用富含β-胡萝卜素的蔬菜能够促进生长发育,预防干眼病、夜盲症,还能起到美容、润肤、嫩肤的作用。维生素B对碳水化合物的的代谢极为重要,缺乏维生素B就会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便秘、肌肉疼痛、麻痹、下肢瘫痪,还有众所周知的脚气病等。维生素C参与体内多种物质的生物转化,如胶原合成,胆固醇的转化,以及调节神经活动的儿茶酚胺和5—羟色胺,并有促进药物、毒物代谢转化,增强解毒作用。维生素C还具有美容效果,夏天晒太阳易引起皮肤出现黑色素沉着的“斑”点,维生素C具有抑制黑斑生成的作用。由于人体自身代谢中不能产生维生素,必须靠食物来供给,所以蔬菜就是人体所需维生素的主要来源。(2)排毒作用《本草纲目》“菜部”前言中曰:“五菜为充,所以辅佐谷气,疏通壅滞也。”菜这个字就是采草,神农尝百草并不是为了找药,而是为了寻找食物,“草能食者为蔬”,不能吃的就是草,有药效的则叫草药。而之所以叫“蔬菜”,则如杨恒《六书统》谓:“蔬,从草从疏。疏,通也,通饮食也”。可见古人已了解蔬菜具有“疏通壅滞”之功。汉代王充在《论衡》中称:“欲得长生,肠中当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指出“粪毒”对健康的危害。摄入体内的食物在肠道经细菌发酵分解的产物含许多有毒物质(如醛类、酮类、吲哚、氨、过氧化物等),若被肠道重新吸收,就会危害健康,影响正常的免疫功能。而蔬菜是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食物纤维就是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被吸收后所剩下的渣滓,即粗纤维,对人体健康有很大作用。它可使人们肠胃中食物变成疏松状态,增加与消化液的接触面,容易消化。还能促进肠道蠕动,使食物残渣和有害的代谢物质顺利排出体外。(3)调节酸碱平衡人体体液酸碱平衡是人体的三大平衡之一(体温平衡、营养平衡、体液酸碱平衡)。占体重70%的人体体液有一定的酸碱度,并在较窄的范围内保持稳定,这种酸碱平衡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基础。—,只有当体液呈这种弱碱性时,身体的免疫力才最强,不易患病。人体会利用最自然的方法,就是以肺脏、肾脏及皮肤来平衡酸性体液至标准的微碱水平。如果这一平衡一旦打破,体液酸性偏高,就会影响生命的正常活动效率,并导致各种疾病。据调查,70%的疾病都发生在酸性体质的人身上,而85%的痛风、高血压、癌症、高血脂患者,都是酸性体质。医学专家提出人体的酸性化是“百病之源”。而当食物被人体消化及代谢,体液会因食物的酸碱性而被影响,因而每日的饮食是影响体液酸碱度的重要因素。从食品的性能来看,动物性食品多呈酸性,植物性食品多呈碱性。水果及蔬菜中的叶绿素及钙、磷、铁、钾等矿物质,均能协助平衡体内的pH值。矿物质在人体内产生盐基,可以中和米、面、 肉、鱼等食品所产生的酸素。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抗衡酸性体液的天然系统,操作效率就会降低,体液在愈来愈偏向酸性时,五脏六腑就会经常过度操劳,健康就会每况愈下。这个时候,人体自动转向骨髓和肌肉吸取碱性的矿物质如钙、镁或钾等来平衡酸性体液。这种向身体其他部份借用矿物质的情形,会弱化人体骨骼及肌肉组织的正常运作,进而引发关节炎等系列健康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要享有健康的生活,就必须常常选择能够中和酸性体液的食物,逐渐减少饮食结构中动物性食品,而相应增加植物性食品,确保体液处在正常的pH值。由此可见蔬菜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重要食物,是人类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而且能刺激食欲,调节体内酸碱平衡,促进肠的蠕动而达到排毒之效。蔬菜对于人体的血液循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都有调节功能,因而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和增进健康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蔬菜品种繁多,价廉物美。 由于种类品种不同,所含营养成分不一。只有合理选择调配,才能满足人体所需的各类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成分,以利身体健康。而中华民族应用饮食养生保健的历史渊远流长,在《山海经·修务训》中就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生动地反映了古人如何寻找食物的壮丽史实。五行蔬菜汤配伍组成的现代医学认识(1)牛蒡《本草纲目》称“牛蒡”(又称大力子、蝙蝠刺、黑萝卜)是两年生草本植物,其子、其根均可入药,也可食用,《本草经疏》称其为“散风除热解毒三要药”。《本草纲目》称其“通十二经脉,洗五脏恶气”、“久服轻身耐老”。牛蒡享有蔬菜之王的美誉,在日本可与人参媲美,它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保健产品,它全身是宝,肉质有特殊的香味,富含蛋白质、脂肪、纤维素、钙、磷、铁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矿物质、氨基酸,其中所含胡萝卜素比胡萝卜高280倍,维生素B、维生素C含量也较高,还有菊科植物所特有的菊糖,据《珍惜名优蔬菜》、《蔬菜栽培学》等权威著作中介绍:经常食用牛蒡根有促进血液循环、清除肠胃垃圾、防止人体过早衰老、润泽肌肤、防止中风和高血压、清肠排毒、降低胆固醇和血糖,并适合糖尿病患者长期食用(因牛蒡根中含有菊糖),类风湿,抗真菌有一定疗效,对癌症和尿毒症也有很好的预防和抑制作用, 因此被誉为大自然的最佳清血剂,台湾民间把牛蒡作为补肾、壮阳、滋补之圣品。美国著名的保健专家艾尔·施德尔博士在它的《抗衰老圣典》一书中指出“牛蒡的根部深受全世界人的喜爱,认为它是一种可以帮助人体维持良好工作状态(从幼年到老年均适实用)的温和营养药草,牛蒡可日食而无任何副作用,且对体内系统的平衡具有复原功效的重要药草,药草师用它作为一种癌症治疗剂,同时也视它为疗效突出的消化剂及解肝毒剂”。 以下介绍一下牛蒡的具体功效:①强壮作用:牛蒡活性物质可通过刺激细胞增生,增强细胞活力,促进机体生长,提高耐力和体力;还可以提高基础代谢率保证能量供应,以增进耐久力、体力和精力。②抗菌及抗真菌作用:牛蒡根中的多炔类物质,可以起到很好的抗菌和抗真菌作用,绿原酸达到一定浓度时也会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及藤黄微球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③抗突变及抗癌作用:牛蒡根中含多种多酚物质,如咖啡酸、绿原酸、异绿原酸等,一般认为均有抗突变和抗癌的作用,也确有实验证明,牛蒡根抗突变作用的能力与其多酚含量之间可能存在正相关。菊糖广泛存在于包括牛蒡在内的菊科植物中,活性广泛,也具有抗肿瘤的功能。④抗衰老作用:将牛蒡根水煮浓缩后对大鼠灌胃30d后,发现大鼠的肝组织、血清中的SOD活性明显提高,而脑组织、血清中的MDA含量明显降低,提示牛蒡根具有抗衰老的作用。⑤清除重金属离子的作用: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的机体,并产生多种疾病,而牛蒡根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吸附、清除作用,其吸附能力依次是Pb(铅)>Cd(镉)>Hg(汞)>(钙)>Zn(锌)。⑥牛蒡根中所含有的天门冬氨酸、精氨酸具有健脑的功效。牛蒡菊糖具有治疗冠心病、糖尿病等作用。绿原酸还能抗爱滋病病毒,抗过敏等。⑦防治糖尿病肾病:牛蒡子能明显改善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症状,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减少肾重/体重比值、肾小球PAS染色阳性基质面积比,减轻肾脏病理损害,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变有一定的防治作用。⑧镇咳作用及促有丝分裂作用:从牛蒡根部得到一种低分子量呋喃果聚糖,它在猫的镇咳实验中表现出与一些临床上用于治疗咳嗽的非麻醉性合成制剂相同的镇咳活性,在促有丝分裂实验中,这种果聚糖的生物学反应与商业的酵母聚糖免疫调节剂相当。⑨肝保护作用:牛蒡根水提液对CCl4或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它可以剂量依赖性地降低SGOT和SGPT的水平,从组织病理学上减轻肝损伤的程度,牛蒡根水提液还对慢性酒精消耗导致的肝损伤并被CCl4加重的小鼠模型有保护作用,肝保护作用的机理很可能是牛蒡根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排除肝细胞中CCl4等的有毒代谢产物。⑩分化诱导剂:牛蒡子的木脂素对小鼠的骨髓性白血病(M1)有分化诱导作用。对主要活性成分牛蒡苷元进行结构修饰得到了一系列衍生物,并进行了构效关系研究,牛蒡苷元的脂肪族酯对M1的诱导分化作用强于芳香族酯,正癸酸酯的活性最强,在2Lm01/L浓度时可诱导超过50%的M1细胞分化为噬菌细胞。(2)萝卜常言道: “萝卜上市, 郎中下乡”,“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过了九月九,医生商抬手,萝卜白菜汤,吃了保健康”。 “十月萝卜小人参”,自古以来关于萝卜的药用美誉屡屡见于史书典籍。《诗经—谷风》有:“采葑采菲”之句,据考证,这“菲”即“莱菔”。“昆仑灵芝长白参,不如潍县萝卜根”,这是郑板桥的诗。郑板桥在潍县做县令时,把当地的萝卜作为贡品献给朝廷,潍县萝卜从此榜上有名,名闻遐迩。萝卜中含有抗肿瘤、抗病毒的活性物质,有效成分为双链核糖核酸。它是刺激机体细胞产生干扰素的“干扰素诱生剂”,不但能刺激细胞产生干扰素,对人的癌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所含木质素和辛辣成分还可促进巨噬细胞活力,有防癌的功效。萝卜的主要营养是蛋白质、糖类、B族维生素和大量的维生素C,且维生素C的含量比苹果、梨等水果高近10倍。富含铁、钙、磷多种酶和纤维。(3)萝卜叶萝卜缨即萝卜叶,也称萝卜秆、莱菔菜、莱菔甲。萝卜叶也可入药。《滇南本草》记萝卜叶可治脾胃不和、宿食不消、噎膈打呃、呕吐酸水、妇人乳肿。《中国药物学》称萝卜叶“治喉痛、痢疾,鲜者煎服有发汗、解热之效”。但要注意一点,治痢疾时需用经霜露萝卜。其法:冬至日取干净的萝卜叶,用绳串缚悬挂屋檐下,任凭霜雪飘打,待立春前一天收入,贮甏内保存。若遇痢疾或急性肠炎患者,取15克加水煎服,疗效良好。凡夏日饮之,则秋不患痢,小儿饮之尤佳。其性味甘苦平,功用消食理气。《食经》言其“消食和中”,《饮片新参》简要地说它能“生津利气,化湿,和肠腑,治泻痢,开胃。”萝卜叶含有很多β—胡萝卜素,每百克萝卜叶中维生素A含量是同量绿菜花的三倍以上,钙的含量是同量菠菜的四倍,维生素C的含量是同量柠檬的十倍以上,维生素B1比同量豆豉多60%;维生素B2则是同量牛肉的两倍。萝卜叶的营养价值还是很惊人的。(4)胡萝卜胡萝卜富含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维生素、核黄素、硫胺素、尼克酸、抗坏血酸、钾、钠、钙、铜、镁、铁、锰、锌、磷、硒,尤其胡萝卜素是一般蔬菜含量的30倍,可用于夜盲症、干眼病、高热毒炽、胸膈满闷、百日咳、便秘、头皮癣和多屑症,还能防治癌症、高血压、心脏病、肾病等。其含有的木质素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β-胡萝卜素有很强的氧化作用,能够减少体内低蜜度脂蛋白的氧化,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醒脑安神。胡萝卜中含有一种叫琥珀酸甲蓝的物质,能改善血管功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降血脂及胆固醇,降压增强血管弹性。对糖尿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胡萝卜中的叶酸具有抗癌功能。《抗癌食品事典》把具有抗癌作用的食品(包括果菜)排成金字塔形,胡萝卜居于塔顶,堪称金字塔顶的“红宝石”。(5)香菇香菇高蛋白、高葡萄糖、高纤维、低脂肪、高钾低钠、高维生素、高微量元素,有“蘑菇皇后”之称,在组成香菇蛋白质的18中氨基酸中,有8种是人体必须的氨基酸,有利于幼儿和儿童的生长发育。香菇干品脂肪含量在3%左右,脂肪的碘价为139,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其中亚油酸、油酸含量高达90%以上,由于香菇富含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它不仅能降低血脂,又助于降低血清胆固醇和抑制动脉血栓的形成,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佳品。香菇干品中矿物质含量较多,其中钙、磷、铁含量极为丰富,香菇还含有锰、锌、铜、镁、硒等微量元素,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从而延长人类寿命,并对某些矿物质缺乏地区儿童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结语食疗在中国有千年的风俗基础,祖国传统医学认为食药同源,食物亦有辛、甘、酸、苦、咸之味、寒热温凉之性,也可治疗疾病。还认为食疗在药疗之先。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明确提出“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把食疗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蔬菜水果一直都在维护和提升人类的健康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世代以来,不论男女,都曾利用蔬果来去除病痛、疾病和延年益寿。要使自己适应健康、治疗及防范疾病的饮食中,不论是从生理上或是心理上的观点来说,减少肉食的习惯是必要的。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人的理想饮食是低脂肪、高纤维及含有丰富的综合碳水化合物,最好的饮食方案是多吃蔬菜、水果、全麦、豆类、坚果类和种子类食物。“五行蔬菜汤”在全国推广展开,必将为中国人的健康做出积极贡献。本文来源于由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主办,天益国际集团天利工贸有限公司协办的蔬菜养生保健法2007年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会上的笔记。特别感谢中国中医科学院养生专家

食疗养生五脏方,健康之路补五脏食疗

研究员张雪亮对本文的指导和帮助。

五脏对应颜色与食疗

五色五味入五脏

大家熟知的五种颜色(绿、红、黄、白、黑)各入不同的脏腑,各有不同的作用。绿色属木,是肝之苗;红色属火,是心之苗;黄色属土,是脾之苗;白色属金,是肺之苗;黑色属水,是肾之苗。以大家常吃的绿豆、红豆、黄豆、白豆、黑豆为例,绿豆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入肝经为木性;红豆有补血、利尿、促进心脏活动之功效,入心经为火性;黄豆益气补脾,入脾经为土性;白豆含有较多钙质,入肺经属金性黑豆治消胀,下气,性寒,入肾经属水性。再如:一个五行缺木的人,应多吃绿色的食物,多穿绿色的衣服饰品,甚至多些接近绿色的东西。食物的五味(酸、苦、甘、辛、咸),与脏腑的关系 也十分密切。《黄帝内经》中有记载:食物的酸味与肝相应,有增强肝脏的功能;苦味与心相应,可增强心的功能;甘味与脾相应,可增强脾的功能;辛味与肺相应,可增强肺的功能;心咸味与肾相应,可增强肾的功能。但是在选择食物时,必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利于健康;若五味过偏,会引起疾病的发生。如:酸味太过容易造成肝气太旺而克制脾胃功能;苦味太过又容易造成心火太旺而克制肺气;甘味太过很容易造成脾胃过旺而克制肾气,辛味太过容易造成肺气过盛而克制肝气;咸味过多很容易造成肾气过盛而克制心气。平时要注意各种味道的搭配,做到五味调和。

由此可见,五色五味对应人体不同的脏腑,根据身体的状况需求,对应增补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我们身体的某个系统机能生病了,这个系统会去克制一个特定系统。

当肝虚弱的时候,人们会想要吃酸的东西,因为酸的东西容易与肝发生作用。

(注:补或是泻则不一定。这要配合阳或阴,热或寒的性质来参考。)

做为一个高明的医生,就要想到,除了治肝,

也要同时补益肝系统会去克制的脾系统。

如果脾系统强盛,肾系统就会被制约;

肾系统被制约之後,牵制心的力量会减弱,心系统就会相对旺盛。

心系统旺盛之後,就会连带加强制约肺系统的力量;

肺系统被制约之後,就有机会让肝系统强盛了。

在表面上是脾系统强固了,但是最後能够得到修复的系统,却是肝系统。

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用五个系统与逻辑,来让生命的机能平衡。

生病的时候,这五个系统没有办法靠自己的机能来扭转,

不去理会它,它们就会维持住「病的动态平衡」。

有一方不断的过於强固,而一方就会不停的被制约,

最後整个动态平衡机制会因为有一方撑不住而垮台,人就死掉了。

人的五脏机能,只要强度一致,无论是一样强或是一样弱,

人都不会特别觉得有什麼不舒服的。

差别可能就是「还活著」或是「活力充沛」的不同。

有病的人,我们会希望把病治好;无病的人,我们会希望机能更强盛。

机能更强盛,人的精神就会更好,耳更聪,目更明,心境更平静,身体更结实。

人体能够表现出的能力,其实可能远超乎你我的想像。

人能跳多高?记忆多少事?使出多大的力量?你我没有亲身达到之前,千万别说「那不存在」。

虽然靠吃药或是吃饭,没办法能达到那种「仙人」的程度;

至少,我们可以很接近,或许可以称为「强人」的程度。

既然是要陪伴自己几十年的工具,

那就让它成为「一流」的工具,而不是「堪用」的工具而已。岂不快哉?

依照五行与五脏系统的关系,我们可以试著推理出五个补养的原则:

一、治肝: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这是《论》中所述的原文。)

二、治脾:补用甘,助用辛,益用咸味。

三、治肾:补用咸,助用酸,益用苦味。

四、治心:补用苦,助用甘,益用辛味。

五、治肺:补用辛,助用咸,益用酸味。

如果我们看「治脾」这条,就可以发现很妙的一点:

平常我们吃的正餐中,的确就是以「甘美」的食物为主。

这个「甘」,不是单指像糖一般的甜味而已,

举凡新鲜食物所会产生的「甘美」、「香气」,也都是进入脾系统的要素。

然後,有的菜会加点辛香料调味,像是八角、胡椒、辣椒,

或是盐、酱油等咸味佐料陪衬。

光是用想像的,就觉得很好吃了!论五脏学说

人生最要机关,是唯五脏。诚能深明乎五脏,甚于求仙祛病之道,庶几得之矣!今谨将五脏之形象及受病之因免病之决分类录之如下,裨于未病之先,知警惧;方病之际,知所治疗。

心脏:

形如未莲蕊,中有七孔三毛,位居背脊第五椎,各脏皆有系于心。属火,旺于夏四五月,色主赤,苦味入心。外通窍于舌,出汁液为汗。在七情主忧乐,在身主血与脉。所藏者神,所恶者热。面赤色者,心热也;好食苦者,心不足也,怔忡善忘者,心虚也。心有病,舌焦苦,喉不知五味,无故烦躁,口生疮作臭,手足心热。

肝脏:

形如悬匏,有七叶,左三右四,位居背脊第九椎,乃背中间脊骨第九节也。属木。旺于春正二月。色主青,酸味入肝。外通窍于目,出汁液为泪,在七情主怒,在身主筋与骨。所统者血,所藏者魂,所恶者风。肝有病,眼生蒙翳,两眼角出痒,流冷泪,昏睡善恐,如人将捕之。面色青者,肝盛也;好食酸者

,肝不足也;多怯者,肝虚也;多怒者,肝实也。

脾脏:

形如镰刀,附于胃,运动磨消胃内之水谷。属土,旺于四季月,色主黄,甘味入脾,外通窍于口,出汁液为涎。在七情主思虑,在身主肌肉。所藏者志,所恶者湿。面色黄者,脾弱也,好食甜者,脾不足也;脾不足也,脾有病,口淡不思食,多涎、肌肉消瘦。

肺脏:

形如悬盘磐,六叶两耳,共八叶。上有气管通到喉间,位居极上,附背脊椎第三,为五脏华盖,属金,旺于秋七八月,色主白,辛味入肺。外通窍于鼻,出汁液为涕。在七情主喜,在身主皮毛。所统者气,所藏者魄,所恶者寒。面色淡白无血者,肺枯也,面颊赤者,肺热也;气短者,肺虚也;背心畏寒者,肺有邪也。肺有病,咳嗽气逆,鼻塞不知香臭,多流清涕,皮肤燥痒。

肾脏:

形如刀豆,有两枚,左右各一,中乃男子藏精女子系胞处也。位居下背脊第十四椎,对脐附腰。属水,旺于冬十、十一月,色主黑,咸味入肾,外通窍于耳,出汁液为津唾,七情中主欲;在身主骨与齿。所藏者精,所恶者燥;面色黑悴者,肾竭也;齿动而痛者,肾炎也;耳闭耳鸣者,肾虚也;目睛内瞳子昏者,肾亏也;阳事萎而不举者,肾弱者也。肾有病,腰中痛,膝冷脚痛或痹,蹲起发昏,体重骨酸,脐下动风牵痛腰,低出难伸。五颜六色蔬果中吃出健康

中国传统医学中有一套“无色配五脏”是食疗理论。科学家通过对多种食物营养成分的分析证实:食物的营养价值确实与食物的颜色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五颜六色的“外衣”下,一些食物蕴含着某些特定的养生保健效果。

红色食物养心

红色食物包括胡罗卜、红辣椒、番茄、西瓜、山楂、红枣、草莓、红薯、红苹果等。按照中医五行学说,红色为火,为阳,故红色食物进入人体后可入心、入血,大多具有益气补血和促进血液、淋巴液生成的作用。研究表明,红色食物一般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性,它们富含番茄红素、丹宁酸等,可以保护细胞,具有抗炎作用。有些战友易受感冒病毒的“欺负”,多食红色食物会助你一臂之力,如胡罗卜所含的胡罗卜素,可以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保护人体上皮组织,增强人体抵御感冒的能力。红色食物还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许多无机盐、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能大大增强心脑血管活力、提高淋巴免疫功能颇有益处。

黄色食物养脾

五行中黄色为土,黄色食物摄入后,其营养物质主要集中在中医所说的中土(脾胃)区域。以黄色为基础的食物如南瓜、玉米、花生、大豆、土豆、杏等,可提供优质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维量元素等,常食对脾胃大有益。

绿色食物养肝

绿色食物始终扮演着生命健康“清道夫”和“守护神”的角色,因而备受人们青睐。中医认为,绿色(含青色和蓝色)入肝,多食绿色食物具有舒肝强肝的功能,是良好的人体”排毒剂“。五行中青绿克黄(木克土,肝制脾),所以绿色食物还能起到调节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的作用。绿色食物中含有丰富的叶酸成分,而叶酸已被证实是人体新陈代谢中最为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可有效地消除血液中过多的同型半胱氨酸,从而保护心脏的健康。绿色食物还上是钙元素的最佳来源,对于一些正处在生长发育期或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们,常食绿色蔬菜无疑是补钙佳品。

白色食物养肺

白色在五行中属金,入肺,偏重于益气行气。据科学分析,大多数白色食物,如大米、牛奶、面粉和鸡鱼类等,蛋白质成分都比较丰富,经常食用既能消除身体的疲劳,有可促进疾病的康复。白色食物还是属于一种安全性相对较高的食物。因为它的脂肪含量要较红色食物肉类低的多,十分符合科学的饮食方式。特别是高血压、心脏病、脂肪肝等患者,食用白色食物会更好。

黑色食物养肾黑色食物是指颜色呈黑色或紫色、深褐色的各种天然植物或动物。五行中黑色主水,入肾,常食黑色食物更益补肾。研究发现,黑米、黑芝麻、黑木耳、海带、紫菜等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都很高,它们可明显减少动脉硬化、冠心病、脑中风等疾病的发生率,对流感、气管炎、咳嗽、慢性肝炎、肾病、贫血、脱发、早白头等均有很好的疗效。

健康之路补五脏食疗

脸上红血丝的养生节目我倒不知道,但是这个病症我还是知道些的。。

先不说它的发病原因,只说如何治疗。

在中医上,面部对应着合谷穴,而合谷穴属于大肠经穴,大肠经联系肺、口、面颊、下齿、鼻。因此首先经常按摩合谷穴以缓解面部红血丝。经常揉搓神门也能缓解。合谷穴位于左手拇指与十指中央筋脉,神门位于左手手腕处。

身体上有病了大都因为五脏的问题,脸上有血丝,是毛细血管的原因,也就是血脉上的问题,而‘心’有病了则反映在血脉上,所以首先要补心。

补心在食疗上首先要吃红色食物,要将心脏补起来,对应的也要将肝脏补一补,心肝、心肝,也就是这么来的。(青丶雨原创手打)

但是也要在面部施行一些手段:【面部红血丝者的注意事项 1、经常用冷水洗脸,锻炼皮肤,增强皮肤的耐受力; 2、尽量不使用含重金属的化妆品,避免色素沉积,毒素残留表皮; 3、经常按摩红血丝部位,促进血液流动,有助于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 4、尽量避免进入骤冷骤热的环境,应让皮肤有个适应过程,以免引起红血丝加重; 5、红血丝严重时可以冷敷,以减轻脸部皮肤发热、肿胀; 6、慎做去角质层类美容手术,慎用美白去斑类化妆品; 7、不要让娇嫩的皮肤长时间暴露在极冷或极热的环境中; 8、若你的脸部已有红血丝,干燥则会让你的皮肤愈演愈烈,皮肤及时补水是必要的; 9、脸部有红血丝的皮肤表皮层已经非常薄,去角质产品只会让问题更严重,涂抹护肤品或是洗脸的动作都要尽可能轻柔,否则会让红血丝更严重。10、切不可再使用含有任何刺激性成分的外用品,注意防紫外线、果酸类、等因素对肤质的刺激,一定使用熟悉的化妆品,每更换一次陌生的化妆品都会带来新的风险。 12、平时注意面部的物理性防护,如:夏天出门打伞 冬季戴口罩保暖等措施。 13、皮肤要保持清洁,经常用温水洗脸,要保持皮肤吸收充足的水分; 不要使用含敏感成分和具有刺激性的护肤品;  14、多吃一些水果、蔬菜、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鱼虾蟹海鲜及牛羊肉等食品也要尽量或避免食用。 15、避免在风吹日晒,减少恶劣环境对皮肤的物理刺激。】(来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