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养生是什么?轻养生是不拘泥于任何时间、地点、形式,在一种自然、平和、均衡的状态下,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小细节、小举措,以及一些天然、健康、轻便的养生产品进行自我调节的养生方式。例如:轻养生运动办公室里的十分钟肩颈放松操现在的人,每天不是8小时对着电脑,就是长时间低头抱着手机刷个不停,久而久之肩颈损伤很是严重。不同于按摩理疗,轻养生提倡大家在工作间隙做十分钟的肩颈放松操,不需要任何器械,也不用刻意安排时间,工作累了的时候随时就可以做,长期坚持就能有效改善肩颈疲劳。轻养生居家随时随地与小盆栽作伴养花养草实际上也是养生的一种方式。我们也许没有办法建造出一个后花园,但养点绿箩、多肉这样的小植物修养身心,或者每周更换餐桌上和办公位上的花束,既有装饰作用,又可以在打理花草时增添生活的情趣,让自己有一个好心情。轻养生饮食午后的一杯红豆薏仁水夏季,我们少不了和冷饮作伴,所以体内的湿气是相当重的。一些人为了除湿,选择拔火罐、刮痧,但是这些除湿方式会在身体上留下一些印记。对于注重外在形象的人来说,不是那么适用。还有一种简单的方式,就是每天一杯红豆薏仁水。无论你是在家还是在办公室,甚至是出差,都可以即冲即喝。再加入一些红枣枸杞,既能除湿,还能活血益气,养颜排毒。轻养生就是一种时尚、简约、高效、无负担的养生方式。而张太和就是一个专注于轻养生的新锐滋养品牌,倡导广大的都市亚健康人群,在快节奏的生活之下要“慢养心、轻养生”,并且通过纯天然无添加、健康营养的滋补产品,更好地满足年轻人的生活节奏和滋养需求,让养生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

轻养生的概念,轻养生的概念是指

轻养生的概念是指

释义:指分量不多的食物,也指简易、不用花太多时间就能吃饱的食物。

包括种类:

1、三明治:随着健康风吹起,生菜色拉是最早登上健康轻食食谱的菜单。

2、各种低糖、低脂、低盐的食品,不局限于某一种食物。

3、各种寿司:寿司符合理想的饮食健康原则与轻食主义的概念。扩展资料

轻食产生的原因:1、吃太饱伤肠胃。经常一日三餐饱食,食物长时间停留在胃肠道,使其负荷过重,容易引发胃肠病。长期吃得太多太好,会极大地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

2、吃太饱易致肥胖。“鱼生热,肉生痰”,长期过量饮食,特别是过多进食大鱼大肉等荤食,摄入的热量过剩,日积月累,自然就会发胖。

3、吃太饱易加速衰老。有关学者证实,吃得太饱会产生一种叫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这种物质被证实是促使脑动脉硬化的元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轻食

轻养生的概念和特点

近期,由丁香园与《健康报》社联合举办的2019国民健康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发布了《2019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围绕公众对于健康的态度和行为进行了调研,收集到了基于 5 万余人真实反馈的数据。

《报告》从国民的健康现状、健康素养、健康生活诉求、医疗服务诉求、健康消费诉求五个角度出发,分析探讨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下面和鹿豹座平台来了解一下国民的健康状况特点。

96% 的公众对自己的健康表示出了担忧

《报告》显示,对公众健康影响最大的疾病排名前十位分别是:颈痛、腰痛、听力损失(年龄相关和其他原因所导致的)、重度抑郁症、偏头痛、糖尿病、缺血性卒中、其他肌肉骨骼疾病、精神分裂症和骨关节炎。在生活态度方面,当把身体健康与财富、工作进行比较时,93% 的公众认为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事,“幸福家庭”和“心理健康”分列二三位。公众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拥有财富”和“满意的工作”。96% 的公众对自己的健康表示出了担忧,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困扰分别是:皮肤状态不好(皮炎湿疹或皮肤衰老)、焦虑抑郁、睡眠不好。女性在皮肤状态方面受到比男性更多的困扰;而男性在性生活与血压血糖血脂等问题上的困扰远高于女性。

虽然常认为男性更易受脱发的影响。但数据显示:女性在脱发上所产生的困扰比男性更加严重。男性更关注锻炼,女性更关注营养饮食

在知识获取上,“男性最关注的健康知识”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身体锻炼 / 运动健身、饮食营养知识、家庭用药安全 /用药常识;“女性最关注的健康知识”排名前三的分别是:饮食营养知识、身体锻炼 / 运动健身、家庭用药安全 / 用药常识。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公众对于健康知识的获取越来越多样化。微信公众号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平台。公众日常“被动获取健康信息渠道”前五位是:微信公众号文章、微信/朋友圈分享、微博、健康类 App /网站、电视节目。

公众对于微信公众号、健康类 App /网站的信任度较高;报纸/杂志虽然不再是主要的信息获取方式,但在公众心中有较高的信任度。

提到减肥,关注身材的公众占比不低,有 46% 的人在近一年内有过减肥经历。而减肥不再是女性专属,42% 的男性也有过减肥经历,越来越多的男性开始加入到保持身材的队伍中。从年龄分布来看,80 后和 90 后的青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较低,仅为 25% 左右;调查呈现出随年龄增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逐步上升的趋势,70 前人群可高达到 73%。

三甲医院依旧是首选

68% 的公众在生病时会首选公立三甲医院;虽然社会办医、多点执业、医生集团近年来逐步兴起,但是选择这些途径就诊的人数并不多,主要集中在月收入 50000 元以上的超高收入人群。

线上问诊作为一种新的服务模式,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所认知。53% 的人使用过线上就诊服务,其中 80 后人群使用比例最高。体检是公众管理健康最基本的方式,但只有 41% 的人会定期体检。其中 78% 的人每年体检一次,8% 的人一年会有多次体检。80 后更有购买保险的意愿

在公众人群中,有 27% 的人购买了健康险,其中 80 后的购买比例最高,达到 36%;而 70 后的购买比例也达到 30%;70 前的购买比例最低,仅 18%。

大部分公众年保险花费在 5000 元左右。在 80、90 后公众里,愿意支出高额保险经费的人群占比更高。尤其是 80 后,年保险花费在一万元以上的公众占比达到 23%;在 70 后和 90 后中,该占比分别是 17% 和 19%;而在 70 前人群中,该占比为 8%。

来源:知道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