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起源于皮肤血管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婴儿或儿童。多见于头、颈部皮肤,但粘膜、肝脏、脑和肌肉等亦可发生,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现,以枕部的鲜红斑痣最常见。临床表现及分型1、鲜红斑痣:又名毛细血管扩张痣或葡萄酒样痣,表现为一或数个暗红色或青红色斑片,边缘不整,不高出皮面,压之易褪色,头颈部多见、常在出生时出现,可随人体长大而增大,发生于枕部及额部或鼻梁部者可自行消退,较大或广泛的病损常终身持续存在。2、毛细血管瘤:又名草莓状痣,表现为一个或数个鲜红色、柔软、分叶状肿瘤,压之不褪色。好发于头颈部,通常不在出生时出现,而是在出生后数周内出现,数月内增大,生长迅速,甚至可达数厘米。大多在1岁以内长至最大限度,以后可自行退化,数年内可完全或不完全消退。3、海绵状血管瘤:损害一般较大,自行发生,在原有毛细血管瘤处发生或位于皮下,呈圆或不规则形,可高出皮面,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边界不太清楚,质软而有弹性,多呈淡紫或紫蓝色,挤压后可缩小,表面皮肤正常或与肿瘤粘连而萎缩。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发生,好发于头皮和面部,可累及口腔或咽部粘膜。海绵状血管瘤可伴有血小板减少症和紫癜,主要发生于婴儿,偶见于成人,是一种严重类型,约1/4病例死于出血、呼吸道感染或恶变。病理诊断1、鲜红斑痣:组织病理示真皮上、中部群集的、扩张的毛细血管及成熟的内皮细胞,但无内皮细胞增生。2、毛细血管瘤:可见增生的毛细血管及大而多层的内皮细胞,在某些明显增生区域内,管腔小而不清楚,以后发生纤维化。3、海绵状血管瘤:见广泛扩张的壁薄、大而不规则的血管腔,甚似静脉窦,内皮细胞很少增生,其外膜增厚,形成纤维性厚壁。海绵状血管瘤(Hemangioma Cavernosum)概述海绵状血管瘤是在出生时即出现的低血流量的血管畸形,又称为静脉畸形。血管损害一般发展较慢,常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增大,成人期增大不明显。大多数静脉畸形呈海绵状,故名。病变除位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外,还可发生在粘膜下,肌肉甚至骨骼。海绵状血管瘤如因外伤或继发感染破溃时,有招致严重失血的危险,文献中有不少关于骨骼特别是下颌骨内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中严重出血甚或致命的报道。以往文献把海绵状血管瘤列入血管瘤,Mulliken根据血管内皮细胞的组织学特点,将血管瘤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而血管畸形又分为低流速血管畸形和高流速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即属于低流速血管畸形中的静脉畸形。临床表现位置较表浅的海绵状血管瘤,局部皮肤膨隆,高低错落,起伏不平,皮面微现蓝色或浅紫色,曲张盘旋的血管隐约可见。海绵状血管瘤位置较深而不波及皮肤者,除局部显现形态不规则的轻、中度膨隆外,肤色并无明显改变。海绵状血管瘤也可见于粘膜下层,粘膜表面呈暗蓝色改变。肿物有压缩性,其体积大小可随体位改变而发生变化。触诊检查有似蠕虫盘绕聚集之感,或可扪出颗粒状静脉石存在,X线照片也可显现静脉石,此乃血栓机化钙盐沉着而形成。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头、面、颈部,四肢、躯干次之。除常见于皮肤皮下组织外,偶见于粘膜下,也可发生在肌肉、骨骼和内脏器官内。多在出生时即已发现,或起病隐伏而难以准确追溯发病年月。海绵状血管瘤还可发生于肌肉组织内,称为肌间血管瘤,以股四头肌最常累及,易被误诊;有时累及骨骼,表面粗糙不平,如虫咬状,累及骨髓腔者,X片中可见骨小梁被破坏后的多腔空泡样征象。上、下颌骨的海绵状血管瘤发病率虽不高,但应予重视,有时因拔除一个松动的牙齿可导致致命性的大出血。当血管瘤受外界刺激时,可引起血管周围组织炎性反应,患者自觉皮肤发热、肿胀、疼痛,或在病灶表面发生破溃。有血栓或静脉石形成时,也可出现局部疼痛,疼痛往往为一过性,短则一天,长则数周,以后自行缓解。在受外伤或表面破溃感染时,可引起出血危险。多数海绵状血管瘤是局限性的,少数弥漫地累及大片组织,如四肢的海绵状血管瘤,是血管瘤治疗中的难点。成人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较为明确,可在婴幼儿期到青少年期发现,多数表现为较稳定而缓慢的发展过程。关于海绵状血管瘤的本质仍然存有争议,近年来的研究日益倾向于其性质为先天性的血管畸形,畸形的血管结构与异常的血流动力学可以解释包括浸润骨骼在内的许多现象。但这一结论与许多传统观察不一致,因此尚未在不同学科间达成共识。相比较而言,婴幼儿的海绵状血管瘤较为复杂,有些在出生后短期内迅速生长,并对激素治疗有效,还有自然消退的病例;有些则在出生后即发现,并较稳定地持续到成年,即使早期进行激素治疗也无效。以形态学为分类标准,可能难以解释海绵状血管瘤的这些不同的特性,也就是说,在婴幼儿海绵状血管瘤中存在部分病例,其性质属于血管畸形,而其他属于皮肤深部的血管瘤。在婴幼儿血管瘤中,毛细血管海绵状血管瘤是仅次于草莓状血管瘤的常见类型,也被称为混合型血管瘤。一般认为这是草莓状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的混合体,往往出生时即已发现,在以后的几个月内快速生长;有时是先表现为草莓状血管瘤,以后较快地扩展为真皮深层或皮下肿块,有的则反之。其中有少数生长特别迅速,易于侵入周围正常组织,造成破坏容貌、影响进食与呼吸,或器官移位、阻塞甚至损坏等严重后果,称为婴幼儿致命性血管瘤或重症血管瘤。对混合型血管瘤的病理观察证实,所谓的两种血管成分十分难以区分,而以毛细血管瘤的病理特征为主。其自然病程也与草莓状血管瘤相似,有自然消退的倾向,对激素治疗有效,消退的结果有时是不完全的,代之以脂肪和纤维组织。与海绵状血管瘤相关的综合征,除了上面提及的相对常见的Klippel-Trenaunay 综合征及Parkes-Weber综合征外,还有两种罕见的综合征可伴发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一种是Maffucci综合征,这是累及软骨和血管的先天性发育畸形,往往表现为多发性的海绵状血管瘤伴发一侧肢体末端,如指(趾)骨和掌(跖)骨的骨软骨瘤。Jaffe的统计表明,此类患者中,50%的骨软骨瘤将发展为软骨肉瘤。另一种为蓝色橡皮奶头样痣(Blue ubber-bleb Nevus)。这是一种少见的皮肤、肠血管瘤综合征,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儿出生时即有海绵状血管瘤,以后增大、增多为橡皮奶头样中间凸起的独特形态,中心为深蓝色,质软,一般仅为针头或小米大,但最大的可达到3cm以上。体表的这种血疱少可单发,多则达数百个,有时胃肠道尤其是小肠内可广泛累及,破裂时则引起黑便与贫血,甚至还累及肝、脾、胸膜等内脏和中枢神经系统。诊断要点根据发病历史及临床特征,通常不难诊断:(1)出生时即出现,病情随年龄而增长。(2)隆起或稍隆起皮肤表面,呈蓝色或紫红色;压之可缩小,去压后恢复原状。(3)无自觉症状,好发于颜面、颈及头部。(4)组织病理可见大片相互吻合,大小不一的微小静脉构成的薄壁血腔,有时可见血栓形成、机化和钙化现象。血管内皮细胞无异常增殖。治疗方法海绵状血管瘤可发生在人体任何部位,包括内脏,兼有扩张性及浸润性生长的特点,既能毁容又可造成器官的功能障碍,治疗上不能等待,应尽早采用各种方法积极进行治疗。。常用硬化剂如鱼肝油酸钠、脲素、平阳霉素等化疗药物,及高渗氯化钠 、中药制剂等,均有相似结果。该治疗操作简易,设备要求低,故应用十分广泛。硬化治疗需要耐心的观察和长期的坚持,难以在短期内达到理想而持久的效果,甚至有可能持续终身。对于十分表浅的病灶尤应注意,如注射量过大,可能导致局部皮肤坏死及瘢痕形成。硬化剂注入瘤体后,诱发血管内膜炎症,促使管腔闭塞,瘤体缩小或消退。常用于中、小型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硬化剂应直接注入瘤体内或其基底,不可过浅以免表面皮肤坏死,也不可误入邻近肌肉组织以致肌肉萎缩、僵硬,使其功能受到影响。 铜针置入瘤体后,电荷的作用使血液中的固体成分凝集于铜针四周诱发血栓形成,闭塞血管瘤内血窦和与之相通的血管,瘤体消退。铜针留置法安全、创伤小,费用低廉,对有多条较大血管与之相通的海绵状血管瘤手术难度大,效果差,采用铜针留置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由于激光穿透深度有限,对位置较表浅、交通支少者疗效较好,而对位置较深,有广泛交通支者疗效较差。治疗时要配用冷却头。 对于局限性的血管瘤可以安全切除,效果也理想。较大或估计较深的血管瘤,如经术前静脉造影、超声及磁共振检查,充分了解病灶的分布和血流动力学情况,准确估算失血量并确定补充方法后,手术根治有时也是有可能的。对一些范围很大、部位较深的海绵状血管瘤,也可考虑部分或大部分切除,待术后再结合其他治疗,有时也能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创面可以采用植皮或皮瓣修复。体位或压缩试验明显的病例,提示血窦的直径较大,尤其是病灶面积大而深在的颌面部病例,单纯切除可能导致大出血,故在术前应进行必要的准备,如铜针治疗等,使病灶内血液凝固后,再行手术治疗。为减少术中出血,海绵状血管瘤瘤体巨大范围广泛者可先行硬化剂注射或铜针留置等非手术方法使瘤体缩小后再行手术。 对于有些稳定,而且症状及对外观的影响都不显著的海绵状血管瘤可以随访不予治疗。广泛累及肢体的海绵状血管瘤,往往通过局部的反复切除而难以有所改善,甚至由于血流动力学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后,周围畸形血管网代偿扩张的现象可能反复发生。对此类病例,可姑息地采用压迫疗法,即用弹力绷带长期包扎压迫,从足部到大腿根部,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进一步扩张并减轻症状。预后海绵状血管瘤既存在美容问题,位于眼睑、口唇、舌、鼻咽等部位的海绵状血管瘤还会导致相应的视力、语言、吞咽、呼吸等功能障碍。外伤或继发感染使海绵状血管瘤破溃时有引发严重出血的危险。少数海绵状血管瘤可发生恶性变,继发为血管肉瘤。对海绵状血管瘤应积极进行治疗。中医中药唐英用消瘤易治疗海绵状血管瘤17例。紫丹参30g,莪术12g,当归尾10g,炮山甲12g,藏红花10g,制香附10g,乳香、没药各10g,石见穿3Og,白花蛇舌草30g,淡子芩10g。据气虚、纳呆、痰浊之偏重加减。每日1剂煎服,同时吞服水蛭胶囊2粒,早晚各1次。 结里痊愈有效率82.4 %。

甲状腺血管瘤危险吗
肿瘤是人的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肿瘤细胞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他生长旺盛,呈持续性生长。医学家根据肿瘤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将其分成两大类: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叫“癌”,来源于间叶组织(包括届缔组织和肌肉)的恶性肿瘤叫“肉瘤”。
通常所说的“癌症”指的是所有的恶性肿瘤,包括“癌”和“肉瘤”等。恶性肿瘤是当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癌症与心脑血管疾病和以外事故,构成当今世界所有国家三大死亡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政府卫生部门都把攻克癌症列为一项首要任务。总的说来,癌症不会遗传,但癌症易感基因会遗传,有肿瘤家族史的人患肿瘤的可能性要比常人高,并非100%发生,所以不能叫做遗传。
癌症——恶性肿瘤的遗传与家族史有关,或者说家族史是一个重要因素。遗传群体和环境因素增加了发生癌症的危险性。一些家族比另一些家族有更高的发生某一癌症的危险性。
一个妇女的母亲或姐妹患过乳腺癌,——3倍。更常见于一些人种和家族中,有些乳腺癌与特定的基因突变有关,有这种基因突变的妇女有80%——90%的机会发生乳腺癌,并有40%——50%机会发生卵巢癌。研究发现,10%的德系犹太人妇女有这种基因突变。许多其他癌症包括皮肤癌和结肠癌也趋向在家族中发生。
许多环境因素提高了癌症危险性。最重要的的一个因素是吸烟。吸香烟确实提高了发生肺癌、口腔癌、喉癌、膀胱癌的危险性。同时介绍一下癌症的传染。
到目前为止,可以肯定地说,癌症不会传染。世界各国未将癌症列为传染病,收治的癌症病人也没有采取象传染病那样的隔离措施。肿瘤医院的医护人员的癌症发病率并不比一般人群高。动物试验也证实:将患癌动物和健康动物长期关在一起,经过反复观察和检查,也未见任何传染现象。希望我这个简单的解释能够让你满意!
欢迎有空交流信息!
祝福你!
甲状腺血管瘤严重吗
大家好,我叫肝血管瘤。 我是 血管瘤家族 的成员之一,作为一种疾病,我并不是穷凶极恶的坏蛋,多数情况下属于“良民”,就是你们说的 良性疾病 。 我的家族成员,都是些 血管异常生长所形成的团块 ,虽然我的名字里有一个肿瘤的“瘤”字,但我属于良性肿瘤, 并非癌症 。 根据生长的地方,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名字,比如儿童经常有生长在皮肤上的血管瘤,有时候也会长在脑内,叫脑动脉瘤。 而我生长在肝脏内,是肝脏最常见的 间叶组织良性肿瘤 。所谓的间叶组织,通俗地说,就是指肝细胞之间或周围的组织。有人还把我切开,能看到好多海绵状的间隙,所以又称我们为 “海绵状血管瘤” 。 在肝脏里面,我通常是独来独往,没有伙伴,医学上叫做“ 单发 ”,当然也有“多发”的。我的身体有大也有小,通常小到数毫米,大到超过20厘米。大多数小于5厘米。那些大于5厘米的,叫做 “巨大血管瘤” 。 我在人群中还是很常见的。往往是在体检的时候被查出来,因为我通常并不会导致人们有明显的不舒服,这或许就是我的生存之道,默默陪伴着我的主人,深藏功与名! 有人统计过,%~20%的人的肝脏里面有我的身影, 平均患病率为5%~10% 。而我尤其喜欢藏身在30~50岁的女性肝脏中,大约占60%~80%。大多数年轻女性,还因为有我的存在而更可能抱怨有各种各样的不舒服。 你有血管瘤吗?您身边的人如果有10个人的话,可能还有一个人有,说明您并不孤单,you are not alone。 导致肝血管瘤的 发生原理,目前并不太清楚 ,这会引起一些人的担心。但我们虽然叫做“瘤”,却其实并不是一种细胞的无限生长和扩大,而是血管的扩张,或者可以称为 先天性的血管畸形或错构瘤。 和那些实质细胞的无限制增长,抱团后长成肿瘤,并侵入周围脏器或者转移的 真肿瘤 相比,我是完全不一样的性质。我并非十恶不赦,大家就不要这么纠结我的存在了吧。 有时候,在 女性妊娠期,或者在用雌激素或黄体酮治疗期间 ,我们的体积会增大,但停止治疗之后又会回缩。这说明,我们可能跟人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在一些绝经后的女性,没有使用雌激素治疗的,其肝血管瘤也会生长。我们的表面也 没有发现有更多的雌激素受体 。 要了解我们,可以把我们切开,看看我们到底长什么样。 在做过肝血管瘤手术的患者现场,您可以看到,我们是边界清楚的、表 面上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颜色比较深的、囊状的、可能还有蒂的“瘤”。 切开来以后,可以看到红棕色的海绵状结构,有时可能会出血,还会发现有疤痕和钙化,这说明我们可能在某个时期合并过炎症。 为了看得更细,切片可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能够看到更细微的结构,主要是有大小不等的海绵状血管腔,腔的内表面的内皮细胞内充满着血液,可能会发现 血栓、结节和钙化 。 如果一个人的肝脏里面有我们的身影,是否出现症状, 跟我们的体积是不是很大有关 。如果大于4厘米,大约有40%的人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大于10厘米的话,90%的人会有症状。 这些症状中,最常见的是 腹痛、腹部不适感、右上腹闷胀、腹部胀满感 。这个大家可以理解吧?如果你们吃得太饱了,或者喝得太多了,是不是也会有这种感觉? 当一个人发现肝血管瘤,同时又有症状的时候,是不是表明这个症状一定是我们引起的呢? 也不一定。 据统计, 大约54%的患者出现的腹痛和我们没有关系,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 。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有些肝血管瘤的患者,由于症状严重去做手术了,但是做完手术之后,这些症状并没有得到改善,发现是其他的问题引起的腹痛等表现。 也有一些人。会出现一些少见的症状,比如恶心、厌食、早饱、反胃,这些倒有可能是我们引起的,因为我们体积很大的时候,可能会压迫旁边的脏器,比如胃和胰腺等等。 严重的时候,我们会引起 急性腹痛 ,多半是因为我们发生了血栓形成或者出血,或者同时伴有炎症、牵拉导致的。 血栓形成和炎症的时候,症状可能会持续3周以上,同时伴有发热和肝功能异常等表现。 更严重的是发生在儿童的巨大肝血管瘤,可能会出现 高输出量性的心衰和甲状腺功能减退 ,当然这是比较罕见的。 有肝血管瘤的患者,检查身体的时候通常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但是 偶尔也能够摸到肝脏的肿块 ,那是因为我们靠近肝脏的表面,有时候用听诊器还能听到血管杂音。 检查肝功能通常是正常的,但当出现血栓形成、出血,或者 胆管树受压 的时候,也会出现 转氨酶、胆红素升高,或者类似于梗阻性黄疸的表现。 有一种肿瘤标志物叫做甲胎蛋白,在有肝脏恶性肿瘤的情况下通常会升高,但是由于我们是良性的“瘤”,甲胎蛋白是不会升高的。偶尔由于我们的存在,患者会出现 碱性磷酸酶的升高 。 人们对我的自然病程尚未完全了解,因为我们有时候变化不定,时而表现得非常淡定,基本上没什么变化,有时候又会不断地长大,甚至有时候还会消失,使大家琢磨不透。 但是科学家并没有停止对我们的观察,很多人对我们观察了1~10年,发现我们的 进展率是18%~39%。 比如有一个研究团队,观察了47例68个肝血管瘤1~6年,发现 :有56个肝血管瘤是没有任何改变的,占82% ;有3个消失了;7个缩小至不明显;1个变小;只有1个增大。 还有一些研究人员对我们观察了15~20年,发现 大多数人都是没有症状的,生活质量也没有任何的影响,有的即使有症状也不会加重。 甚至,在有对我们有记载的100年 历史 当中, 只有28例发生了严重的事件 ,那就是我们的身体自己破裂了。 要引起注意的是,我们体积更大的时候是更有可能增长的。如果你的体内发现我们明显在增大,而且有症状,最好是果断地把我们切掉。 大多数人发现我们的存在,是在体检过程中,检查的手段包括X线平片、超声、磁共振、CT和血管造影,等等。 往往不能看到我们完整的轮廓,但是可能会显示我们内部的。 做超声检查的话,你会发现我们与肝脏周围组织边界是清楚的,互不干扰。我们内部的结构比较均匀, 呈高的或强的回声肿块 。并非所有人的血管瘤都是高回声的,大约67%~79%的人是这样的。 少部分人可能会表现为低回声 ,这个多见于 脂肪肝的患者 ,由于我们的周围肝实质通常有一些明亮的信号,干扰了超声的显示。 不过当我们的体积大于5厘米的时候,由于内部有血栓或者纤维化形成,可能会出现 混合性的回声。 这里面有一点就要特别引起注意了,因为有一些恶性的疾病,比如说肝癌和肝转移性的肿瘤,如神经内分泌肝转移瘤或肺癌肝转移, 他们的超声变化是相似的,需要做分辨率高的其他检查来诊断。 这些分辨率更高的检查,就是对比、增强的CT或者磁共振检查。如果依然不能确定,需要3~6个月后复查,看看病灶是否稳定。如果怀疑是肺癌肝转移,需要同时做胸片或者胸部的CT。 要看清楚我们,CT检查是更清楚的。在CT下的我们,也是 边界清楚的,呈低密度的肿块 。大约10%的我们,可以同时发现里面有一些钙化灶。 磁共振是更准确的无创性检查,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是很高的,表现为呈边界清楚的、光滑的、均匀性质的肿块。但也有一些会跟血液供应丰富的癌症转移灶类似,要引起注意。 血管造影的检查,对于做增强CT和磁共振仍然不能确诊的,或者有恶性肿瘤病史和慢性肝病史者,怀疑不是血管瘤的,可能需要做血管造影。 其他的一些检查,包括甲胎蛋白检查、 细针穿刺活检,但活检是有争议的,因为很可能会出现致命性的出血,而且诊断的检出率是比较低的。 这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有的人发现我们以后会很 焦虑 ,恨不得马上让我们消失。你可以暂时打消这个想法,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不会为非作歹的。 对于心理比较脆弱的人或者没有相关疾病知识的人,最重要的是做必要的安抚和思想工作,同时对血管瘤予以观察。主要是定期复查,每隔6~12个月查一次,建议至少要做一次CT或者磁共振。 对于有症状的患者,要 评估引起疼痛的是否有其他的原因 ,是否有并发症,比如说有没有破裂出血或者腹膜内出血,能不能排除恶性肿瘤,等等。 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手术, 只有2%的我们的同类需要手术治疗 。 手术的办法包括: 肝部分切除、血管瘤剜除术、肝动脉结扎和肝脏移植 等。 还有一些其他的治疗,由于太专业了就不说得那么详细了。对于普通的人来说,了解也没有多大的意义,或者说,如果需要了解的话,可以直接去医院就诊。 这些治疗,包括: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用于治疗急性出血,不过这种办法容易引起肝脓肿 ;血管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综合征的患者可能需要放疗;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用于治疗婴儿危及生命的肝外血管瘤。 前面说过,我们的发生跟妊娠和雌性激素治疗有一定的关系。 是否有肝血管瘤的女性要避免妊娠呢?这个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 有这样问题的患者,需要和医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以免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出现疾病的变化。 我是肝血管瘤,在大多数情况下,我存在于人的肝脏内,并不会兴风作浪,所以是不需要吃药的。只有少部分会出现症状和其他的一些并发症的人,需要积极治疗。 无论什么时候, 病人有慢性肝病或者恶性肿瘤病史,B超或者CT发现肝血管瘤存在时,应该要提高警惕,因为血液供应丰富的恶性病变,有时候也有和我们类似的改变。 我的自我介绍就到这里了,你了解了吗?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强调一句,如果你的体内确定有我存在, 首选的治疗是:不治疗! 我是一位热爱科普的临床医生,看病、咨询,答疑、解惑,科普医学知识,在匆忙的临床工作中,体会温暖文字的力量! #谣零零计划# #老当益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