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包括西医学的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是皮肤和粘膜出血后颜色改变的总称。临床表现为出血点、紫癜和瘀斑,一般不高出皮面,仅于过敏性紫癜时可稍隆起,开始为紫红色,压不退色,以后逐渐变浅,至两周左右变黄而消退。紫癜以病在血分为主,有虚实之分。外因为外感风热之邪,湿热挟毒蕴阻于肌表血分,迫血妄行,外溢皮肤孔窍,以实证为主。内因为素体心脾气血不足,肾阴亏损,虚火上炎,血不归经所致,以虚证为主。由于小儿稚阴稚阳,气血未充,卫外不固,外感时令之邪,六气皆从火化,蕴郁于皮毛肌肉之间。风热之邪与气血相搏,热伤血络,迫血妄行,溢于脉外,渗于皮下,发为紫癜。邪重者,还可伤其阴络,出现便血、尿血等。若血热妄行,瘀积肠络,可致剧烈腹痛。挟湿留注关节,则可见局部肿痛,屈伸不利。若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或疾病迁延日久,耗气伤阴,均可致气虚阴伤,病情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气虚则统摄无权,气不摄血,血液不循常道而溢于脉外;阴虚火炎,血随火动,渗于脉外,均可致紫癜反复发作。

粟粒丘疹棕色,粟粒丘疹棕色是什么

二、身上褐色斑点应该做什么检查本病发病多较急,出血为其主症。除皮肤、粘膜出现紫癜外,常伴鼻衄、齿衄、呕血、便血、尿血等。出血严重者,可见面色苍白等血虚症状,甚则发生虚脱。鉴别诊断应注意鉴别本病是过敏性紫癜还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 过敏性紫癜 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服食某些药物、食物等诱因。紫癜多见于下肢伸侧及臀部、关节周围。为高出皮肤的鲜红色至深红色丘疹、红斑或荨麻疹,大小不一,多呈对称性,分批出现,压之不退色。可伴有腹痛、呕吐、血便等消化道症状,游走性大关节肿痛及血尿、蛋白尿等。血小板计数,出血、凝血时间,血块收缩时间均正常。应注意定期复查尿常规,常有镜下血尿、蛋白尿。2.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皮肤粘膜见瘀点、瘀斑。瘀点多为针头样大小,一般不高出皮面,多不对称,可遍及全身,但以四肢及头面部多见。可伴有鼻衄、齿衄、尿血、便血等。严重者可并发颅内出血。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急性型一般低于20乘以10的9次/L,慢性型一般在30x10的9次/L-80X10的9次/L之间。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

三、褐色斑点有哪些分类1. 老年斑、老年疣表现:常见于颜面、手背、胸、背等处,初起为一个或多个淡黄色或浅褐色的扁平丘疹,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界限一般较清楚,表面呈颗粒状。缓慢增大,变厚,数目增多,颜色变深,呈褐色,甚至黑色丘疹或斑块。老年斑更易出现在老年人身上,但年轻人也可能有。病因:老年人最常见的良性表皮增生性肿瘤,病因不明,可能与日晒、慢性炎症刺激等有关。年轻人出现老年斑的原因尚不明确,可能是皮肤衰老过程中新陈代谢导致。治疗:老年斑经过1~3次激光治疗即可祛除;老年疣只需一次治疗即可,但如果是较大面积,需手术切除。:主要包括黑痣、肉痣、黑毛痣、黑斑病。大多是青春期以后逐渐出现,数个至数十个,针尖至米粒大棕色或黑色、肉色、红色平坦斑点或突起丘疹,主要分布在面、颈部等全身各处。病因:病因不明确,主要与局部黑色素细胞活跃有关。治疗:目前多用激光、手术治疗。3、雀斑表现:常见于女性脸部,表现为鼻部和两颊较小的浅褐或深褐色点状色素斑。形状为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很小,表面光滑,分界清楚,日晒后颜色加深,数目增多。春夏季加重,秋冬季减轻。病因: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多在幼年时出现,青春期前后加重。治疗:可激光治疗3~5次,一个月一次。治疗后要尽可能避免日晒,做好保湿。4、黄褐斑表现:面部出现的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色素斑。多为淡褐色、黄褐色,也有咖啡色或淡黑色。一般对称地分布在眼周围附近、额部、颧颊部、鼻旁和口唇周围,呈蝴蝶形,边界清楚,表面皮肤光滑,不痛不痒,没有皮屑。夏季紫外线照射后颜色加深,冬季减轻。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妊娠、口服避孕药物、药物、化妆品、遗传、微量元素、肝脏疾病及紫外线等有关。常见于中青年女性的色素增生性皮肤病。治疗:激光治疗一般3~5次/疗程,必要时口服药物联合治疗。5、扁平疣表现:表现为或分散分布、质地柔软、顶部光滑、粟粒至绿豆大、淡褐或高出皮肤表面的扁平状丘疹。好发于面部、手背部等暴露部位,极其容易传染。病因:是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它的病原体和寻常疣一样,是由乳头状瘤病毒HPV3和HPV5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治疗:一般激光治疗1次即可,要注意治疗后的当天不能碰水。

粟粒丘疹棕色是什么

血风疮病名。瘙痒性皮肤病之一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六。该病多因肝经血热,脾经湿热,肺经风热交感而发者。证见:初起者形若粟米,搔痒无度,日轻夜重,其发多无定处或竞布遍全身。若抓破则流黄汁,浸淫成片。久则风毒郁结肌肤,耗血而火生,瘙痒更加剧烈,溃破则流血水。常伴有心烦不寐,咽干口渴,大便燥结,小便赤涩。治疗:宜祛风凉血解毒之剂,初期可内服消风散;若出现血虚风燥之证,则可选服地黄饮子。外用可选雄黄解毒散煎水熏洗,疮面涂搽黄连膏,或用润肌膏。相当于丘疹性湿疹,或皮肤瘙痒症,或即紫癜性色素性皮炎等病。 血风疮又名血疮。《诸病源候论·疮病诸候·血疮候》曰: “诸患风湿搏于血气而生疮。其热气发逸,疮但出血者,名为血疮也。”《外科真诠》曰:“血风疮生于两胫内外臁,上至膝,下至踝骨。”血风疮是因血虚受风,蕴热化燥,瘀阻经络所致。以下肢及躯干下部出现紫色斑疹,或融合成片,皮厚如苔藓,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

[诊断依据]1.常见于成年人和老年。男性多于女性。2.常对称分布于下肢,尤以小腿多见,上肢和躯干亦可累及。3.损害初起为针尖至粟粒大丘疹,呈圆形或多角形,紫红至棕褐色,后可融合成片,可见瘀点,边界不十分清楚,皮厚如苔藓,其上覆有少量鳞屑。4.局部瘙痒剧烈。5.病程慢性。6.组织病理显示真皮乳头层内毛细血管周围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周围常有较多的含铁血黄素沉着,有时可见毛细血管轻度扩张,表皮棘层肥厚,细胞间水肿,并有炎性细胞渗入,有时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粟丘疹里面是什么

您好:概 述

本病称白色痤疮或粟丘疹白色苔藓。系起源于表皮或附属器上皮的良性肿物或潴留性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性别,也见于新生儿。外伤后引起的粟丘疹往往发生于擦伤、搔抓部位或面部炎症性发疹以后。常见于皮肤外叶啉症或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损害中,也可发生于带状疱疹之水疱后,有些患者有遗传因素。 诊断要点 一、病史

发病缓慢,可持续数年,最后自然脱落而形成疤痕。 二、临床表现及分型 (一)症状

1.损害呈乳白色或黄色,针头至米粒大的坚实丘疹,顶尖圆,上覆以极薄表皮。

2.继发性损害多分布于原有皮损周围,可持续数年,自然脱落,无疤痕形成。

3.个别损害可有钙盐沉积,硬如软骨、损害增大时呈暗黄色。

4.多见于面部,尤其是眼睑、颊及额部。成年人也可发生于生殖器,婴儿通常限于眼睑及颞部。 (二)体征

白色粟粒状大丘疹为本病特殊体征。 (三)临床分型

1.原发型:从新生儿开始发生,由未发育的皮脂腺形成,损害可自然消失。

2.继发型:常在炎症后出现,可能与汗管受损有关。可在阳光照射后,二度烧伤后,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后,迟发型皮肤外卟啉症后,疱性扁平苔藓后,疱疹样皮炎后,天疱疮后,类天疱疮后和X线照射后等情况下发病。 三、病理诊断

组织病理示为表皮样囊肿,囊壁由多层扁平上皮细胞组成,囊腔由排列成同心圆的角质细胞所填充。 治疗方法 本病为良性病变,一般无自觉症状,通常不需治疗。

局部治疗:以75%酒精消毒,用针挑破丘疹表面的皮肤,再挑出白色颗粒即可。

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