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诊断 5 治疗措施 6 病因学 7 病理改变 8 临床表现 9 鉴别诊断 附: 1 治疗甲癣的穴位 1 拼音 jiǎ xuǎn 2 英文参考 tinea unguium 3 概述 甲癣(tinea unguium)是指皮肤癣菌侵犯甲板或甲下组织所引起的疾病。而甲真菌病是由非皮癣菌及酵母菌等真菌引起的甲感染。 4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真菌直接镜检和真菌培养诊断并不困难。甲下型甲癣真菌含量较少,且常位于甲板的最下部。甲癣及甲真菌病常常先起于一个指甲,不对称发生,其他相邻指甲可以正常。 5 治疗措施 甲癣及甲真菌病的防治,积极防治常见的的癣病,在甲受到外伤及甲营养不良时更应注意。 甲癣是皮肤癣病中,较为难治的一种。往往在临床治愈后还可能复发。一般甲癣及甲真菌病以局部疗法为宜。 %冰醋酸外涂或10%冰醋酸泡病甲,每日一次,持续3~6个月。涂药前应先将病甲刮薄,则疗法更好。涂30冰醋酸时应注意保护甲周的皮肤。 %水杨酸、12%乳酸、95%酒精溶液、10%碘酊或与10%乳酸各半涂病甲。其用法、疗法及注意事项同上。 用40%尿素软膏包敷后再拔去病甲。 另外尚可口服斯匹仁诺200mg,每日二次,连服3周。在每个月开始服一周后停药,在第二月开始再服一周,在第三个月的开始再服一周。还可口服疗霉舒。 6 病因学 甲癣常由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毛癣菌等引起。其他如许兰氏毛癣菌、紫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玫瑰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都可引起甲癣。真菌性白甲常由石膏样毛癣菌引起,偶尔也可以由头孢子菌、镰刀菌及土色曲霉等引起。 甲真菌病多由其他丝状真菌、酵母样菌及酵母菌等引起。大多见于营养不良的指(趾)甲。现已肯定白念珠菌及短帚霉菌可致甲真菌病。发现拟平滑念珠菌等也常可致甲真菌病。 7 病理改变 甲下型甲癣取病甲PAS染色很容易找到真菌,在甲板层中可见菌丝及关节孢子,一般局限于甲板的最下部。甲质松解并非皮癣菌感染的一个特征,只是甲板被其间生长的真菌机械地分开,真菌在甲板内的分布及数量各不相同。甲板组织可有少许炎症或全无炎症表现。 真菌性白甲症真菌丝常只局限于甲板的最上部位,很少波及较深层,在甲板上部可见大量菌丝,比在甲下型甲癣中所见到菌丝更大更宽。切片中常有成团肿胀的菌丝和不规则的关节孢子。 短帚毒菌的甲真菌病,其分子孢子常可在甲内找到。念珠菌性甲真菌病常可伴有慢性甲沟炎,引起甲的结构发生破坏,并伴有慢性炎症反应。酵母菌所致的甲真菌病甲及其疏松组织中可找到真菌。其他真菌所致的甲病在甲沟及甲床内有碎屑,切片中可见其中有菌丝。 8 临床表现 甲下型甲癣:常以甲板两侧或末端开始,起初先有轻度甲沟炎,后来逐渐变成慢性或日趋消退。甲沟炎可引起甲面有凹点或沟纹,开始为小而清楚的黄或带白色的斑点,持续不变或逐渐累及甲根。甲板被感染后,就可形成裂纹、变脆或增厚,变成棕色或黑色。甲下可有角蛋白及碎屑沉积。在正常情况下甲床不参与甲板的角蛋白形成,仅在甲板下形成角蛋白。当甲床被真菌侵犯后,可 *** 甲床形成软而脆的角蛋白,这样甲变松,角蛋白沉积致甲板明显增厚。而念珠菌性甲真甲病则无碎屑沉积,甲板也不增厚。由于甲床碎屑和角朊等营养物为真菌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使真菌快速生长,使得真菌从下面直接侵犯到硬甲板,并 *** 甲床形成更多的角朊,使得甲板变得更加厚。同时也可有其他真菌或细菌侵犯碎屑部位。甲母质常不受侵犯,但可有部分发生轻度外形改变及其色泽变化。红色毛癣菌感染时则甲板远端脆裂、分离而留下一薄的沟,其边缘粗糙,波及全甲时可破坏全指甲。 真菌性白甲亦称浅表性白色甲癣,初起为甲板表面发生一小的混浊区,开始常呈点状,外形不规则,点的数目不定,起于甲面的中央近新月区、甲的游离缘或两则皱襞。可限局一处或波及全甲。甲面较软,有时无任何症状,感染可持续多年。由石膏样毛癣菌引起的甲癣较浅表,无甲沟炎,在甲床皱襞皮肤处可见脱屑,多数只波及甲的一部分,有时则也可侵犯全甲板。 由念珠菌引起的甲癣多合并有甲沟炎,初起于两侧皱襞,可有少量积脓,其上的皮肤变红、肿胀、有压痛。甲附近的皮肤呈暗色,高起,并与其下的甲床分离,最后整个甲板受累。指甲较趾甲更易受到感染。多见于家庭主妇、炊事员及经常接触水的人。甲板不象毛癣菌感染那样变软,发黄霉菌等有时也可引起甲真菌病,在甲板下可有大量碎屑。 9 鉴别诊断 甲癣需与其他皮肤病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甲改变的疾病相鉴别。例如银屑病的甲病、先天性厚甲症、先天性白甲症、湿疹、硬皮病、脊髓空洞症、雷诺氏病、连续性肢端皮炎、剥脱性皮炎等均可引起指甲的改变,这些甲病常累及数个指甲且常对称发生。 治疗甲癣的穴位 龈交用于头面五官疾患等:如额颊中痛,面赤颊肿,面部疮癣,面神经麻痹,目赤肿痛,目生白翳,鼻中息肉,鼻渊... 鬼心,掌中热,目赤,舌本痛,乳痈,跗肿,皮肤湿疹,疥癣,心内外膜炎,心动过速,神经衰弱,癫痫,精神分裂... 大陵,掌中热,目赤,舌本痛,乳痈,跗肿,皮肤湿疹,疥癣,心内外膜炎,心动过速,神经衰弱,癫痫,精神分裂... 掌中,癔病,小儿惊厥,吞咽困难,食欲不振,齿龈炎,手癣等。劳宫穴的别名:五里(《针灸甲乙经》),鬼路(... 龙泉

甲癣的真菌类型
灰指甲症状,灰指甲(甲癣)是皮肤癣菌侵犯甲板所致的病变,是一种发生于指(趾)甲及甲下的真菌病。真菌感染导致指甲结构改变,颜色改变,并且相互传染的一种真菌性皮肤病,导致指甲变形,增厚,容易脱落,分离,常有一个导致多个指甲被传染。

灰指甲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灰指甲其症状也不同: :较少见,多数继发于。先是甲板靠近甲皱裂处(即甲板的近心端)发白,尔后渐渐扩大成斑,最终局部甲板缺失,扩至全甲。此型仅红色毛癣菌和玫瑰色毛癣菌所致。
远侧端甲下型灰指甲
:初表现为甲的远端(侧缘)甲板面出现不规则的小片白斑,随后变成无光泽的灰斑,并逐渐变为黄棕色直至黑色。不久甲板变质,甲下角质碎屑堆积、甲床增厚。最后甲板变萎缩,偶有出血。此型常由红色、石膏样或絮状表皮癣菌引起。
白色表浅型灰指甲
:常见于指趾甲。表现为甲板表面有白点或白色1毫米直径大小的斑片,病甲呈脆姓而刮落。此型仅由石膏样毛癣菌或霉样菌、镰刀菌及曲菌所致。 :这并不多见,常为以上各型最终发展的结果。表现为全甲失去光泽、变质、增厚或碎裂、脱落后留下异常增厚的甲床。
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姓甲型
(或真姓念珠菌甲癣)灰指甲:表现为全甲变质、膨起、松脆,表面状,凹凸不平。 :表现为外侧甲皱襞及近端甲皱、表皮护膜变质或变棕色。最重要的特点是有甲沟炎存在,甲周皱襞肿胀而没有甲下角化过度,可有少量渗液但从不出脓。此型亦 多由念珠菌引起。
真菌性甲型灰指甲
:表现为浓重(俗称“香港脚”)趾沟腐烂、水疹。
甲癣的真菌是体癣吗
生活中牛皮癣与体癣是非常容易弄混的两种疾病,其实牛皮癣与体癣是有区别的,我们可以根据其临床特点来区分:牛皮藓的特征表现本病初起皮损往往是红包或棕红色小点或斑丘疹,有干燥的鳞屑,以后逐渐扩展而成棕红色斑块,边界清楚,相邻的可以互相融合。鳞屑是银白色,逐渐加厚。搔抓时,鳞屑呈碎末纷纷飞落,露出红色光滑基面,称为薄膜现象,剥去薄膜有针头大的小点状出血,这种薄膜状鲜红表面有点状出血的情况被称为奥斯匹兹现象。有些病人的鳞屑又厚又硬,可以妨碍皮肤伸缩,尤其关节等处厚硬鳞屑很容易破裂并使皮肤发生裂口而疼痛。体癣的特征表现体癣是由毛发癣菌、小芽孢菌或表皮癣菌引起。其传染来源主要是手癣,足癣,甲癣及污染的衣着等。初发时为小的丘疹,逐渐向外扩大,中心有自行愈合的倾向,呈圆形或多环形,在四周有丘诊,水疱,结痂或鳞悄组成的高出于皮面的环状边缘,境界清楚,多发生于面、颈、躯干和四肢等处,自觉搔痒。体癣是容易治好的,局部可用外搽。为了避免复发,治疗必须彻底。如果还不能确定,建议你到正规的医院进行诊断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