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所谓食补,就是通过调整饮食来补养脏腑功能,促进身体健康和疾病的康复。同时食补能起到药物所无法起到的作用。
在我国,利用调整饮食作为一种养生健身手段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前处于奴隶社会时期的周代就已经认识到了饮食养生的重要性。
在周代的宫廷里已配有专门从事皇家饮食的“食医”,即专门进行饮食调养的医生。魏晋南北朝时期,已有了《食经》,是一部系统论述食物养生功能的经典。
唐代名医孙思邈对饮食养生作了重大贡献,他尤其擅长治疗老年病,著有《惫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其中有很大篇幅是论述饮食养生的。
他认为,老年人疾病的治疗,首先要注重饮食。因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而药性烈,犹若御兵,药势有所偏助,令人脏气不平,易受外患,所以若能用食平疴,适性遣疾,最易收养生之效益。
所谓的饮食养生,就是通过食物来调理身体,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在饮食养生的时候,不是是很名贵的高档的补品就可以了,而是要根据自己的身体需要以及经济条件,和你的选择日常饮食,要做到既能够补充营养,又不会让身体挨饿。
食疗食养的养生之道是什么
营养学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营养学中所说的“营养”是指人体摄入、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良好健康状态的动态过程。食物中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被称为“营养素”。合理地搭配各种营养素,才能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

随着医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人们发现 :很多流行病学观察的结果是难以单纯用营养素来解释的,食物中的非营养素生物活性成分的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再有,营养与一些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和骨质疏松等)的关系已经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引起了广大营养学工作者的极大兴趣。流行病学的资料表明,控制膳食营养因素是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重要手段。而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使其研究天地更加开阔,从分子、人群水平来研究基因与营养的相互作用,在个体基因组结构上建立膳食干预已成为当前的一个新热点。
中医认为:人体因气机不畅、脏腑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失调而患慢性疾病。食疗主张“辨证用膳”,膳食应结合四时气候、环境做出适当的调整。食疗食物的选配应遵循中药的寒、热、温、凉四气,辛、甘、酸、苦、咸五味及归经之说,灵活运用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法则,通过食疗调养,达到阴阳平和、防治慢性疾病的目的。这与现代营养学的观念其实是一致的。现代营养学也讲究合理膳食、科学配餐,即根据食物的化学成分、营养价值、理化性质进行选料,科学搭配,达到营养平衡,把人体的生理机能调整到良好的状态,就可以达到缓病、轻病的效果。在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观点,这与现代营养学提倡的“平衡膳食”的观点是一致的。但我国传统的饮食营养观念与现代西医所说的营养素、营养价值的观念是不同的。中式的饮食观念并不以食物中的营养素为主线,而是从脏象、经络、天时、地理、个人身体素质等多方面入手,结合食物本身所具有的特点,综合在一起,整体考虑其对人体的滋养作用。对于食物本身而言,传统养生食疗观念更多地是取其性味,而不在乎其具体含有什么样的营养素,比如蜂蜜,性味甘平,有滋养、润燥、解毒、缓和药性之功效。
传统食疗观念和中医的保健观念一致,认为人体精神气血都由饮食五味所滋生,且五味与五脏又各有相对的亲和性,如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也就是说,酸味的食物对肝有益,苦味的食物对心有益,甜味的食物对脾有益,辛味的食物对肺有益,咸味的食物对肾有益。它认为选择食物的根本原则要以护养脾胃为主,脾胃为人的后天之本,脾胃得养,五味滋生,方可使饮食营养物质化生水谷之精气,达到安养五脏、补益气血、填精充髓、强筋壮骨和祛除邪患的目的。
不同的季节由于气候的变化,人体也会出现相应的一些变化,除了要采取不同的养生保健原则外,在选择食物上也应有所区别。春季食补宜多吃温补阳气的食物,葱、蒜、韭菜是益肝养阳的佳品,并且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品。春季除保肝外,还要注意补充微量元素硒,多吃富含硒的动植物,如海鱼、海虾、牛肉、鹌鹑蛋、芝麻、杏仁、枸杞子、豇豆、黄花菜等,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有利于保健养生。 夏季、秋季、冬季也各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在饮食的选择上也应各有侧重。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配合不同性味归经的食物,从而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这其实就是经验食疗的一种体现。
食疗食养的养生之道有哪些
秋季,在饮食调养方面,首先要按照《黄帝内经》提出的《秋冬养阴》的原则,也就是说,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饮食,以防秋燥伤阴。具体他说,下列饮食可供选择。

银耳:又称白木耳,是一种有补益作用的名贵补品。其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肝糖,具有补胃、润肺生津、提神、养胃、益气、健脑等功效,常用来治疗虚劳咳嗽、痰中带血、妇女白带过多、老人身体虚弱、消瘦、食欲不好等症,与黑木耳比,其性偏凉、养阴生津作用比黑木耳强。
甘蔗:味甘、涩、性平,有滋阴润燥、和胃止呕、清热解毒之功,适用于津液不足所致的口干便秘、咳嗽痰少;胃津不足干呕;热伤津液所致的口渴心烦,为秋令适宜之食补。
燕窝:属珍贵补品,为雨燕科动物金丝燕及多种同属燕类用唾液或唾液与绒羽等混合凝结所筑成的巢窝,其蛋白质含量特别高,功能养阴润燥,益气补中,有延年益寿之功。适用于肺阴虚所致的潮热、盗汗、干咳少痰、咳血等;对胃阴虚所致的噎膈反胃、气虚自汗亦有较好疗效。
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消痰、止咳、降火、清心等功用,适用于秋燥或热病伤阴所致的干咳。口渴、便秘,以及内热所致的烦渴、咳喘、痰黄等。
芝麻:性味甘平,有养阴润燥、补肾益脑、止咳平喘之功,适用于阴液不足所致的肠燥便秘,皮肤干燥及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晕,头发早白、腰膝酸软;对产后血虚乳汁不足亦有效。
鳖肉:是一种肉味鲜美的珍贵补品,易于消化吸收,促进血液循环,可滋阴凉血益气,常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骨蒸潮热、腰疼、崩漏、带下及气虚下陷所致的脱肛等。
藕:性味甘凉,是止血、生津的良药,富含淀粉、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尤其是含维生素C最多。
菠菜:性味甘凉,能滋阴润燥,养血之血,通利肠胃,可用于津液不足之口渴欲饮、肠燥便秘、贫血及衄血、便血等出血症。
乌骨鸡:李时珍说:“乌骨鸡,有白毛乌骨者,黑毛乌骨者,斑毛乌骨者,有骨肉俱乌者,肉白骨乌者。但观鸡舌黑者,则肉骨俱乌,入药更良。……肝肾血分之病宜用之,男用雌、女用雄,妇人方科有乌鸡丸,治妇人百病。煮鸡至烂和药,或并骨研用之。”由此可知,乌鸡被视为妇科圣药,用作秋冬之际药膳,很有功效,功能滋阴清热,补肝益肾,健脾止泻,常用于虚劳、消渴、滑泄、下利、崩中、带下等症,对于阴虚之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消瘦、咽干颧赤、咳嗽效果更好。
猪肺:味甘、性微寒,功能补肺,若是肺虚咳嗽,可用猪肺一具,竹刀切片,麻油炒熟,同米煮粥食;或猪肺洗净后,放入杏仁五钱,炖熟食之。祖国医学认为肺与秋令相应,故猪肺在秋季多食之,“以脏补脏”。
豆浆:是将大豆浸泡,磨为汁,滤去渣,经煮熟而成。性味甘平,功能补虚润燥,清肺化痰、通淋。常用于身体虚弱及产后气血不足。久病肺虚咳嗽及痰火哮喘以及淋症。
饴糖:味甘、微温,有补虚、润肺、止咳、缓气止痛的作用。本品富于营养,它是由糯米、粳米、麦、栗等磨粉,经过蒸煮,加入麦芽经发酵糖化而成的糖类食品,可用于体虚者及小儿、产妇的滋养品;对于肺虚或肺燥痰少、乏力咳嗽亦有疗效;还适用于脾胃阳虚或气虚所致的脘腹疼痛。
鸭蛋:味甘咸,性凉,功能滋阴、清热,可用于阴虚所致的咳嗽痰少,咽干痛,以及肺胃虚热所致的口渴、痰咳、便干等症。
蜂蜜:既是滋补佳品,又是治疗多种疾病的良药,《神农本草经》上说:“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延年益寿。”事实上的确是蜂蜜含果糖39%,葡萄糖34%,这两种单糖均能直接供给热量,补充体液,营养全身。对于津液不足诸症,脾胃阴亏或气虚所致的胃脘疼痛等均有一定疗效。
龟肉:为乌龟的肉,是较好的滋补佳品。既能滋阴降火,还可补血清热。常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骨蒸潮热、咳血、便血;对阴血不足所致的筋骨疼痛及酸软无力亦有效。在使用时要注意不宜与猪肉、苋菜、瓜等同食,可用葱、花椒、酱调味,或用盐调味,亦可用泥封偎熟时食用。
橄榄:为硬质肉果,人口味酸涩,嚼之余味回甘。其含钙量在水果家族里名列前茅,每100克果肉含钙204毫升。橄榄又分欧洲产和中国产。欧洲产叫乌榄,味甘涩,性平,有开胃消滞、解腥止痢、消炎退肿之功;中国产叫青橄榄,为“肺胃之果”,是药食兼优的果品佼佼者,有清肺利咽、化痰消积、解毒生津的作用,可治疗咽喉肿痛、肺燥咳嗽、食少食积,及河豚中毒等症。秋天气候干燥,若常食二三枚橄榄,有生津、防治上呼吸道感染之效。 除上述食物能起到滋阴润燥的作用外。一些药膳亦可食用,举例如下:
参麦团鱼(成都同仁堂滋补餐厅方)
将一只重约500~1000克重的活团鱼剁去头颈、沥净血水后,放在钵内加入开水烫三分钟后取出,用小刀刮去背部和裙边上的黑膜,再剥去四脚上的白衣,剁去爪和尾,放在砧板上用刀砍开腹壳,取出内脏,洗净待用。
将锅置火上,放人清水和团鱼,烧沸时,用文火烧约半小时捞出,放在温水内,撕去黄油,剔去背壳和腹甲以及四肢的粗骨,然后洗净切成约三厘米见方的块,摆入碗内。
将瘦火腿100克切成小片,生板油25克切成丁,盖在团鱼上面,另将所用调料的一半(葱节10克、生姜片5克、食盐3克、鸡汤250克、绍酒7.5克),兑入适量的清汤注入碗中。
将浮小麦20克、茯苓10克用纱布包后投入汤中,人参5克打成细粉撒在面上,湿棉纸封口上笼蒸至熟烂,时间约2~3小时。
团鱼出笼后,拣去葱、姜,滗出原汤,把团鱼扣入碗中,原汤倒在手勺里,用剩下的一半调料及味精调味(葱节10克、生姜片5克、食盐3克、鸡汤250克、绍酒7.5克、味精0.5克),烧开时撇去浮沫,再打一只鸡蛋在汤内,略煮后浇在团鱼上面即成。
本药膳具有滋阴、益气、补虚的作用,对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神疲短气等虚弱病人,有辅助治疗作用。秋季食用,可防止和治疗燥邪伤阴。 蜂蜜蒸百合(《食疗本草学》)
将百合120克,蜂蜜30克,拌和均匀,蒸令熟软。时含数片,咽津,嚼食。
本药膳功能补肺、润燥、清热,适用于肺热烦闷,或燥热咳嗽、咽喉干痛等症。 橄榄酸梅汤(《饮食疗法》)
将鲜橄榄(连核)60克、酸梅10克,洗净、稍捣烂,加清水三碗煎成一碗,去渣加白砂糖调味饮。
本药膳功能清热解毒、生津止渴,适用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咳嗽痰稠、酒毒烦渴等症。秋天饭后喝碗橄榄酸梅汤,可清咽润燥、生津,以清除燥邪伤肺。 月季雪梨银耳羹(《华夏药膳保健顾问》)
用月季花三朵、贝母5克、雪梨2个、银耳50克、冰糖100克。月季花洗净,贝母用醋浸,雪梨切片,银耳泡软时去掉硬根。锅内加水,放人梨、银耳、贝母、冰糖,煮半小时,加入月季花稍煮片刻,随意饮食。
本药膳功能益气、滋阴、止咳,适用于肺虚咳嗽、短气干咳等症。 沙参藕粉(《疾病的食疗与验方》)
藕粉二匙、冰糖5克、沙参、麦冬、桑叶各10克、生地5克,加在一起煮30分钟,取药液150毫升,冷后放入冰箱底层,充分沉淀,数小时时取出,澄清液倒入锅中,加冰糖,烧沸到糖溶时,用沸液冲藕粉成糊状食。
本药膳功能养阴生津、益胃清热,适用于干燥综合症咽喉干燥、口渴、唾液减少;舌面光滑无苔、舌红干燥、口角皲裂疼痛、脱落皮屑等。 上述食物与药膳若能在气候干燥的秋季经常吃一点,就能够有效地防止燥邪对人的侵袭。这只是对正常人及血虚、阴虚体质的人而言,若是脾胃功能低下,时常脘腹胀满、大便泻泄的,最好不要吃上述食品和药膳,因为它们性属偏凉,应该首先调理脾胃功能,在脾胃功能恢复后,再少吃一点滋阴食品和药膳。 第二,秋季饮食要“少辛增酸”。
所谓少辛,就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这是因为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是以防肺气太盛;中医认为,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之侵入。根据中医营养学的这一原则,在秋天一定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下列食品可供选择:
苹果:营养丰富,为水果佳品之一,除供鲜食外,也可作为食品加工。中医认为,苹果具有生津、润肺、除烦、开胃、醒酒等功用,对消化不良、气壅不通者,可挤汁服之。苹果含糖量高,在100克苹果肉中含糖15克,其中果糖占5.93克。果糖是天然糖类中最甜的一种,在人体内易被吸收利用。苹果含蛋白质0.2克,脂肪0.1克、维生素C5毫克,还有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磷9毫克、钙11毫克,含酸约0.5%,主要为苹果酸。
现代医学认为,苹果还有止泻、通便的作用。原因是苹果中含鞣酸、有机酸、果胶和丰富的纤维素等。酸类物质有收敛作用,果胶、纤维素有吸收细素和毒素的作用,所以能止泻;有机酸也有刺激大肠的作用,纤维素可促进大肠蠕动,通大便,治疗便秘。
苹果还能预防和消除疲劳,苹果中的钾能与体内过剩的钠结合,并使之排出体外。食入过量盐分时,可吃苹果来帮助排除。吃苹果或饮苹果汁,对高血压患者有益。
石榴:性味甘酸涩、温,具有杀虫,收敛、涩肠、止痢等功用,适用于久痢、久泻、便血、脱肛、带下、胃积腹痛、疥癣、中耳炎、创伤出血等症。
石榴果实营养丰富,成熟时籽粒含糖量达10%~11%,含苹果酸和枸橼酸,维生素C含量比苹果、梨要高出一二倍。甜者如蜜、含糖量很高;酸者,入口齿根生水,酸中泌甜。
若是声嘶、咽干者,用鲜果1~2个,去皮,颗粒慢慢嚼服(吐核),每日2~3次;若是久痢久泻,用鲜果一个,连皮捣碎,食盐少许,加水煎服,每日三次。
葡萄:性味甘、酸,鲜食酸甜适口,生津止渴,开胃消食,据《陆川本草》里记载:“葡萄滋养强壮、补血、强心、利尿。治腰痛、胃痛、精神疲惫、血虚心跳。”
现代医学认为,葡萄果除含有大量葡萄酸、果糖外,还含有蛋白质、氨基酸、柠檬酸、苹果酸、维生素C、胡萝卜素、核黄素以及钙、铁、磷等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的物质。但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食多令人泻泄。
芒果:性味甘、酸、凉、无毒,具有益胃、解渴、利尿的功用,据《食性本草》记载:芒果“主妇人经脉不通,丈夫营卫中血脉不行。”
芒果色、香、味均佳,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糖分,除供鲜食外,还可做蜜饯、果干、罐头。
阳桃:性味甘、酸、平,其果能生津止渴,据古代医书里说:阳桃“止渴解烦、除热、利小便、除小儿口烂、治蛇咬伤症。”秋天若患风热咳嗽,用阳桃洗净鲜食;若患小便热涩,用鲜阳桃2~3个,洗净切碎、捣烂绞汁,温开水冲服,日服二次;若患咽喉肿痛,将鲜阳桃洗净生食,日2~3次,每次1~2个。但本品多食伤胃,尤其是平素脾胃虚寒者更要少食。
柚子:性味酸、寒、无毒,功能理中除胀、化痰止咳、健胃消食、削肿止痛,适用于胃病、消化不良、慢性咳嗽、痰多气喘等症。
柚子果肉风味,甜酸适口,除供食用外,果皮可作蜜饯。果汁。袖子以含维生素C丰富而著称,每百克可达123毫克,维生素P的含量也较柑、桔、橙略多,因此更有益于心血管病及肥胖病患者。柚子所含的有机酸,大部分为枸橼酸,而枸橼酸具有消除人体疲劳的作用。
柠檬:味极酸、甜,具有生津、止渴、祛暑、安胎等功用,柠檬酸是各种水果中所含有机酸的一种,以柠檬中含量最多而命名。各种柠檬型饮料如柠檬茶、柠檬汽水、柠檬露、柠檬果汁以及一些风味食品,均须借助柠檬酸才能获得柠檬的特殊芳香和甘酸气味。
因柠檬酸可以与钙离子结合成一种可溶性络合物,从而缓解钙离子促使血液凝固的作用,故高血压、心肌梗塞患者常饮柠檬饮料,对改善症状大有益处;柠檬酸还具有防止和消除皮肤色素沉着的作用,从而成为制作柠檬香脂、润肤霜和洗发剂的重要原料。
山楂:性味酸、甘、微温,营养极其丰富,每100克鲜山楂果肉中,维生素C就多达89毫克,在水果中居第三位;尤其是其含钙量,每100克果肉含85毫克,也名列前茅,非常适合小儿、孕妇对钙质的需求。据北京中医学院统计,在常用的中药里,用山楂做的成药达49种,丸、散剂46种,片剂3种。山楂之所以使用广泛,是由于山楂有散瘀、消积、化痰、解毒、活血、提神、清胃、醒脑、防暑、增进食欲等功效,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十多种疾病都有显著疗效。
以上仅是以水果为例来说明常吃些酸味的食品在秋天有益,当然还有些蔬菜在秋天吃大有好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在秋天要适当多食些酸的,这样就能增加肺的功能,以防肺气太过而伤肝。
秋天饮食调养主要是做到上述两点,此外还要防止“秋瓜坏肚”。在夏天,西瓜是消暑佳品,人们把它称为天生的“白虎汤”,但是当立秋之后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菜瓜都不能恣意多吃了,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中医养生学家还提倡在秋天每天早晨吃粥,如明代李挺认为:“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秋天究竟该喝什么粥较好呢?
甘蔗粥(《养老奉亲书》)
用新鲜甘蔗,榨取汁约100~150毫升,兑水适量,同粳米煮粥。
本药粥功能清热生津、养阴润燥,适用于热病恢复期,津液不足所致的心烦口渴,肺燥咳嗽,大便燥结等。 黄精粥(《饮食辨录》)
选用干净的黄精10~30克,煎取浓汁时去渣;或用新鲜黄精30~60克,洗净后切成片,煎取浓汁,去渣、同粳米煮粥,粥成时加入白糖适量即可。
本药膳功能补脾胃,润心肺。适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饮食减少、肺虚燥咳,或干咳无痰、肺痨咳血。 玉竹粥(《粥谱》)
先将新鲜肥玉竹50克洗净,去掉根须,切碎煎取浓汁后去渣,或用于玉竹20克煎汤去渣,入粳米,再加水适量煮为稀粥,粥成后放入冰糖,稍煮一二沸即可。
本药粥滋阴润肺、生津止渴,适用于肺阴受伤、肺燥咳嗽、干咳少痰或无痰,或高热病后、烦渴、口干舌燥、阴虚低热不退,并可用于各种类型心脏病患者心功能不全时的辅助食疗方法。 沙参粥(《粥谱》)
先取沙参15~30克,煎取药汁,去渣,入粳米煮粥、粥熟时加入冰糖同煮为稀薄粥;或用新鲜沙参30~60克,洗净后切片,煎取浓汁同粳米、冰糖煮粥服食。
本药膳功能养胃、润肺、法痰、止咳,适用于肺热肺燥。于咳少痰,或肺气不足、肺胃阴虚的久咳无痰、咽干,或热病后津伤口渴。 珠玉二宝粥(《医学衰中参西录》)
先把生薏苡仁60克煮至烂熟,而后将生山药60克捣碎、柿霜30克切成小块,同煮成糊粥。
本药粥功能补肺、健脾、养胃,适用于阴虚内热、劳嗽干咳、大便泻泄,食欲减退等一切脾肺气虚的病症。 生地粥(《饮膳正要》)
将生地黄25克(鲜品)细切时,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熬沸约半小时后,滗出汁,再复熬一次;合并药液浓缩至约100毫升,备用;将75克粳米淘洗时,煮成白粥,趁热时掺入生地汁揽匀,食时可加白糖少许调味。
本药膳具有滋阴益胃,凉血生津之功,可用于阴虚潮热、盗汗、久咳、咳血、食少、消瘦、热症心烦、口渴以及睡起目赤、良久难消等症。 以上所述的秋天喝粥的确有益于健康,尤其是初秋时节,不少地方仍然是湿热交蒸,以致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食,特别是喝些热药膳于身体很有好处。原因是作为药膳重要成分的粳米或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前人对此颇多赞誉。如《本草经疏》誉粳米为“五谷之长,人相须赖以为命者也。”《随息居饮食谱》谓:“粳米甘平,宜煮粥食,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贫人患虚症,以浓米饮代参汤。病人,产妇粥养最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