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⒈ 幼虫移行症
见于短期内生食了含有大量受精蛔虫卵的蔬菜、瓜果者。潜伏期7—9日。出现低热、乏力,少数伴荨麻疹或皮疹。咽部异物感,阵咳,常呈哮喘样发作,痰少,偶尔痰中带血丝,胸部闻及干罗音。胸片双侧肺门阴影增深,肺纹理增多,点、片状或絮状浸润阴影,于1—2周消失。痰液检查可有嗜酸性粒细胞与夏科—莱登晶体,偶发现幼虫,病程持续7—10日,逐渐缓解。
⒉ 肠蛔虫病
绝大多数病例无任何症状。儿童常有腹痛,为脐周不定时反复腹痛,无压痛及腹肌紧张,伴食欲减退、恶心、腹泻或便秘,大便中排出蛔虫。儿童有时有惊厥、夜惊、磨牙、异食癖。
并发症
⒈ 胆道并发症 临床上表现为胆绞痛型、急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与肝脓肿五型。
⒉ 肠道并发症 表现为机械性肠梗阻,多为不完全性。阵发性脐周痛,频繁呕吐,明显腹胀,肠型及蠕动波。腹部触及条索状肿块为本病特征。X线腹平片见液平面与肠充气。梗阻时间过长可并发肠穿孔、肠扭转。蛔虫钻入阑尾可引起阑尾炎。
⒊ 蛔虫性腹膜炎 蛔虫可穿过小肠壁进入腹腔,引起腹痛、腹胀、全腹压痛等腹膜炎症状。手术时可发现蛔虫及虫卵肉芽肿。
小儿蛔虫病症状
不明原因的经常性肚脐周围疼痛、大便不正常、虫斑、夜间睡眠容易惊醒、厌食偏食等,这些都是小儿肠道蛔虫症的常见症状。

腹痛
其中腹部疼痛的程度多不太严重,常为阵发性的脐周或脐稍上方部位隐痛,可反复发作,但持续时间不定。有时在饥饿状态下,孩子腹痛可较为明显。
大便不正常
大便不正常,有时干燥,有时腹泻。
虫斑
在小儿面部、颈部皮肤上常有淡白色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斑片,上面有细小灰白色鳞屑,即俗称“虫斑”。
夜间睡眠不佳
夜间睡眠容易惊醒,时有磨牙、流口水现象。部分患有肠道蛔虫症的孩子,可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精神萎靡或兴奋不安、头痛、易怒、睡眠不佳、磨牙、易惊等等。
厌食偏食
经常厌食、偏食,甚至爱吃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如泥土、纸张、布头等。
成人蛔虫病症状
很多人不知道肚子里有蛔虫会有哪些症状,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科普一下。01 身体消瘦有些人怎么吃,都很瘦。这可能就是肚子里有了蛔虫的表现。因为如果是特别瘦,可能是因为挑食,没有胃口,肚子里的蛔虫影响了消化系统,自然看上去会非常的瘦。02 肚子痛有不明原因的经常性肚脐周围疼痛,很可能是由于肚子里面有蛔虫造成的。03 磨牙伴有口水夜间睡眠容易惊醒,时有磨牙、流口水现象。磨牙的现象很常见,压力大、缺营养等都会造成半夜磨牙。可是如果磨牙的时候,同时伴有流口水的现象,那么可能就是肚子里有蛔虫的症状了。04 脸上长蛔虫斑如果发现脸上有蛔虫斑,很可能是肚子里有蛔虫了,这种斑看上去是白色的斑点。05 舌头上有丘疹舌面上有散在的圆形或边缘整齐的乳头状红色丘疹,舌头上的症状是很多人都忽视的,如果肚子里有了蛔虫,舌头上很可能有丘疹。06 下唇有小颗粒如果发现下唇有白色的小颗粒,也可能是肚子里有蛔虫了。07 大便不正常,有时干燥,有时腹泻。08 指头里有白色块状物。09 时有气喘、发热,但又找不到其他原因。10 皮肤上常起不明原因的“风疙瘩”。11 眼白区有三角、圆形或半月形的蓝色斑点。12 并发症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蛔虫性胰腺炎、阑尾炎、肝蛔虫病,尿道和生殖器官蛔虫病以及蛔虫性肉芽肿等。幼虫致病期部分病人肺部X线检查,可见浸润性病变,病灶常有游走现象;成虫致病期可损伤肠粘膜、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结膜炎、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炎、甚至发生胆管坏死、穿孔、以及肠扭转和肠坏死。蛔虫幼虫在体内移行、发育、蜕皮还可引起Loffler`s综合征(吕弗勒综合征)。临床上以肺部炎症症状为主,伴有全身表现:患者发热、咳嗽、哮喘、血痰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X线检查可见浸润性病变,重度感染时可出现肺水肿、肺出血等。多在1-2周内自愈。13 幼虫期:可出现发热、咳嗽、哮喘、血痰以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临床症象。14 、恶心、呕吐、以及间歇性脐周疼痛等表现。15 、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以及结膜炎等症状。16 ,并向右肩、背部及下腹部放射。疼痛呈间歇性加剧,伴有恶心、呕吐等。 自患者粪便中检查出虫卵,即可确诊。对粪便中查不到虫卵,而临床表现疑似蛔虫病者,可用驱虫治疗性诊断,根据患者排出虫体的形态进行鉴别。疑为肺蛔症或蛔虫幼虫引起的过敏性肺炎的患者,可检查痰中蛔蚴确诊。严重者可引起营养不良、智能和发育障碍,有时出现情绪不宁、烦躁、磨牙、瘙痒及惊厥等;部分病人可出现过敏反应,如血管神经性水肿、顽固性荨麻疹等;有时还会引起胆道蛔虫病、蛔虫性肠梗阻及肠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17 蛔虫影响1、少量成虫寄生于小肠对妊娠影响不大。2、大量成虫寄生于肠道,可致孕妇营养不良,影响胎儿生长发育。3、短期内吞食大量感染性虫卵合并严重感染,可出现蛔虫性出血性肺炎、咯血及呼吸困难,可致胎儿宫内窒息和发育迟缓。4、妊娠合并胆道蛔虫症、肠穿孔、腹膜炎、阑尾炎及肝脓肿等,均可导致流产、早产及死胎等。5、妊娠合并蛔虫病并发严重感染,母胎死亡率增高。6、妊娠时胃酸减少,膨大的子宫迫使肠道移位,分娩时强烈的宫缩诱发肠蠕动增加,均可促使蛔虫向胆管逆行。发病骤然,右上腹偏中有剧烈阵发性绞痛,钻凿样感,患者辗转不安、恶心、呕吐,可吐出蛔虫。发作间期无疼痛或仅感轻微疼痛。若蛔虫钻入肝脏可引起蛔虫性肝脓肿。18 为了预防,要勤洗手,讲卫生。不吃生的东西,勤剪指甲。注意饭前便后的卫生,以防“病从口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