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都有几种分类,各有不同的特点 荨麻疹俗称风疹团、风疙瘩、风疹块,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皮肤粘膜小血管暂时性扩张及渗透性増加而出现的局部水肿性损害,即看上去似风团(即俗称的风疹块,类似蚊虫叮咬后皮肤出现的疙瘩)。常常伴剧烈瘙痒而影响正常人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据统计,人群中大约15~25%的人一生中有过荨麻疹的发病经历。男女老少均可以发生,以中青年女性更常见一些。

虫咬皮炎和荨麻疹的区别

2. 荨麻疹和麻疹有何区别?荨麻疹与麻疹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从病因上看,荨麻疹可能与过敏相关,不具有传染性;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从表现上看,荨麻疹表现为大小不等、形态不一、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可局限也可泛发全身,数分钟或数小时后消退不国痕迹,但新风团又陆续出现,此起彼落,瘙痒明显;麻疹则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炎症、口腔粘膜斑及全身弥漫性的红色斑丘疹,可以无明显瘙痒。治疗上,荨麻疹的治疗主要为抗组胺药,麻疹的治疗则以抗病毒和对症治疗为主。

3. 荨麻疹的病因有哪些?荨麻疹的病因复杂,很多因素都可能诱发荨麻疹。

常见的原因有:

(1)食物: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包括鱼虾、蟹贝、肉类、牛奶、蛋类等。

(2)药物:可诱发荨麻疹的常见药物有青霉素、血清制剂、各种疫苗、痢特灵、磺胺、阿司匹林等。

(3)感染: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感染科成为可诱发或加重急性和慢性荨麻疹的病因。

(4)物理因素:寒冷可诱发寒冷性荨麻疹,热可诱发热性荨麻疹,日光可诱发日光性荨麻疹。

(5)精神因素:精神压力、紧张可诱发胆碱能性荨麻疹。

(6)内脏和全身性疾病,如风湿性疾病、恶性肿瘤、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等可成为荨麻疹尤其是慢性荨麻疹的潜在病因。

4、荨麻疹和慢性目炎和肝炎有关系吗?可能有些关系,但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重要的。有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与荨麻疹有关,还有研究认为慢性网炎增加了食物过敏的可能性。对于迁延不愈的慢性荨麻疹,可尝试对慢性网炎进行诊断性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和荨麻疹可能有关,但并非存在必然的联系。5、生气或精神紧张为何会诱发或加重荨麻疹?生气、紧张、焦虑等情绪可引起机体应激反应,引发神经体液因子分泌增多,如不良情绪可促进血管壁或组织细胞释放缓激肽、组胺等介质,后者作用于靶组织,可引起一系列反应,从而诱发或加重荨麻疹。慢性荨麻疹患者

也调节自己的生活节奏,减轻精神压力,有利于病情的好转基至疫愈。6.荨麻疹是否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系?

荨麻疹和免疫功能紊乱是有关的。与免疫相关的荨麻疹主要是由1型变态反应引起的,输血引起的荨麻疹为ll型变态反应,血清病型荨麻疹则可能为lll型变态反应。当机体的免疫功能发生紊乱,激发机体发生变态反应均可能引起荨麻疹的发生。这种免疫紊乱并非免疫出了多大问题,仅仅是引发荨麻疹相关的免疫紊乱。7.荨麻疹的主要表现有哪些?不同类型的荨麻疹表现有一定差别。常见的自发性荨麻疹主要表现为此起彼伏、自行发作的风团伴轻重不一的瘙痒。在风团出现前几分钟,局部常发痒或有麻刺感;风团往往在数小时内自然消退,但别处常有新损害陆续出现;风团常伴有剧痒、针刺或灼热感,但各人的程度不同。还有一些类型的荨麻疹需要在患者皮肤受到外界物理刺激(如搔抓、寒冷、日光等)后才会出现风团,这类荨麻疹在医学上称为物理性荨麻疹,包括皮肤划痕征、寒冷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等。8.目前医学上是如何对荨麻疹进行分类的?

医学上主要的分类模式是以病程长短(6周)将荨麻疹分为急性荨麻疹(病程小于6周)和慢性荨麻疹(病程大于6周)。也有学者基于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分类方法将荨麻疹分为免疫性、非免疫性和特发性(原因不明)。近年来比较推崇的分类是基于病程、频率和原因将其分为自发性荨麻疹、物理性荨麻疹(包括寒冷性荨麻疹、压力性荨麻疹、皮肤划痕征、运动引发的过敏症、局限性热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振动性荨麻疹等)和特殊类型的荨麻疹(包括肾上腺素能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接触性荨麻疹和水源性荨麻疹等)。9.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有什么区别?

急性荨麻疹大多起病急,有明确的原因或诱因,多与感染或食物过敏有关,多在数周内可疲愈;而慢性荨麻疹大多病因不明,病程可长达数年或至数十年。10.荨麻疹时出现眼周、嘴唇肿胀是悠么回事?

荨麻疹是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増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这种反应在眼险、口唇、包皮、外阴等组织疏松的部位尤其容易发生,即表现眼周、口唇肿胀等症状,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血管性水肿。荨麻疹与血管性水肿可单独或同时发生。11.丘疹性荨麻疹也是専麻疹吗?如何治疗?丘疹型荨麻疹一般不认为是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可能与昆虫叮咬有关,好发于春秋季节。治疗上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口服抗组胺药物,外用氧化锌洗剂或者皮质类固醇霜剂止痒消炎;继发感染时,可予外用药物或内服药物抗感染。12.胆碱能性荨麻疹是息么回事?

胆碱能性荨麻疹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荨麻疹,好发于青年人、表现运动、出汗或者情绪激动后全身出现小的风团,或仅有剧痒无风团,少数患者可出现全身潮红、乏力或哮喘等全身症状。这种类型荨麻疹主要是由于胆碱能性神经发生冲动释放乙酰胆碱,促进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导致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和渗透性増加。一般数年后可自然痤愈。此类型的荨麻疹对抗组胺药治疗反应差。13.皮肤划痕症是急么回事?皮肤划痕症属于物理性荨麻疹的一种类型,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有这种疾病的患者对外来较弱的刺激引起的生理性反应增强,当皮肤用指甲或其它钝物划过后,局部出现一道道的红斑风团。目前同样缺乏根治药物。不伴有瘙痒者平时应避免对皮肤的机械性刺激,伴有瘙痒者应口服抗组胺药物对症治疗。大多数皮肤划痕症可在数年后痤愈。14.荨麻疹要不要査过敏源?应该查。尽管以目前的检测手段,只有一小部分患者能够查出过敏源,但如果能够明确过敏源就能尽量避免,必要时还可以考虑脱敏治疗。再者说,如果通过检查明确您对一些常见过敏源不过敏,也可以不用盲目忌口。15.什么是自体血清学试验(ASST)?在慢性荨麻疹中有什么意义? 自体血清试验(ASST)就是收集受试者的自体血清,然后在其正常皮肤做皮试,15~20分钟后观察皮试处是否出现风团、红晕。

ASST阳性表明机体存在对自体血清的反应性,这类患者在临床上症状和体征更重、控制症状所需的抗组胺药更多,而且病程也更长。进行ASST检测可帮助医生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16.慢性荨麻疹究竟能发多久可以好?

慢性荨麻疹的自然病程是3-5年,也就是说,疾病大多在3-5年后可自然缓解。但20yo的患者病程可超过10年,少数患者荏至可能持续20年以上。17.目前治疗荨麻疹的主要药物及其特点是什么?

临床上用于治疗蓴麻疹的常用药物是抗组胺药。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朴尔敏、赛更定等)可有效减轻症状和皮损数目,但常有镇静(嗜睡)和抗胆碱等副作用,因此一般不主张长期和白天使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的镇静作用弱,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的一线药物。一般建议连续、规则服用3-6个月,然后逐步减量。对于单用一种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症状这,可考虑剂量加倍、联合其他不同类型抗组胺药物等方案。慢性荨麻疹为何要长期服用药物治疗?

目前没有根治慢性荨麻疹的药物,因此主要是使用抗组胺药物控制症状。使用抗组胺药治疗症状完全控制后,仍需要长期使用一段时间维持治疗。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组胺受体活化状态,防止短时间用药后立即停药而引起病情的反复。一般荨麻疹患者需维持3~6个月或更长的时间。

虫咬皮炎和荨麻疹的区别在哪

虫咬皮炎又名婴儿丘疹性皮炎或丘疹性荨麻疹,是好发于小儿的常 见皮肤病,患病的小儿皮肤会出现大小均匀的红色丘疹,或丘疹样 水疱性皮疹, 瘙痒不安,常缠绵不愈,反复发作。由于瘙痒 会使小儿哭闹烦躁,若抓破皮肤可因继发感染而致化脓。本病婴幼儿多见,春夏季节发病率比较高。本病一般预后比较好。本病与中医水疥类似。亦有学者称本病为水疱湿疡。 现今几乎都认为虫咬皮炎发病与昆虫叮咬有关,可以说是由节肢动物类叮咬止起的外因性变态反应。当患者被节肢动物,如臭虫、跳蚤、蚊子、蠕类等叮咬时,该昆虫唾液可注入皮肤 虫咬皮炎

内,若此人具有过敏素质倾向,通过几 天数次叮咬之后则可致病。多数看法是属于迟发性变态反应。持以上观点的理由有:其一、用上述昆虫制成抗原进行皮肤试验,90%患者呈阳性反应;其二、本病好发月份同昆虫爱叮咬人 的季节相一致;其三、患者脱离致病时的环境,避免再与这类昆虫接触,结果常使患者病情霍然痊愈;其四、倘若病人长期反复受叮 咬则可发生脱敏作用,故本病自儿童7岁后,随年龄增加其发病率也逐渐降低,直至中年人基本上不得此病。 还有部分学 者提出,有少数的病人可能对某些食物,尤其是蛋白质的过敏而引起。

编辑本段诊断要点(1)本病好发于婴幼儿童 ,夏秋多见。有时一家数个儿童同时发病。 (2)典型皮损为绿豆或稍大淡红色丘疹,性质坚硬,顶端常有疱,搔破后结 痂,周围有纺锤形红晕,经搔抓后呈现风团,风团消退后仍恢复原形。 (3)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损害数目不定,分批出现,散漫发生或少数簇集,常伴 有胃肠障碍,少数患者有时亦有呈现水疱者。 虫咬皮炎(4)病程长短不一,一般1周左右多自行消退,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但新的皮疹又可陆续出现,因而新旧皮损同时可见,至天气转凉后逐渐痊愈,但次年常又发生。 (5)自觉剧烈瘙痒,夜晚特甚,往往影响睡眠,患儿精神不安。搔抓后表皮剥脱,易致继发感染。

编辑本段临床表现虫咬皮炎常在春夏秋暖和季节发病,主要发生于1岁以上的 儿童及青少年,尤以学令期前更为 多见。本病往往好发在躯干、四肢伸侧,但头面部较少被波及。皮损表现为风团丘疹或风团水疱。典型损害,其风团状似纺锤形,中 央有小丘疹或水疱。还可以在四肢远侧端和掌跖部位出现张力性水疱。皮疹可群集或散在分布,但一般不对称。患儿多有剧痒,以夜 间尤甚。常因搔抓而继发脓疱疮等化脓性皮肤病,但通常无全身症状,局部浅淋巴结也不肿大。病程约1-2周,损害消退后,可遗留 暂时性色素沉着斑,但易复发。本病可随着年龄增加或复发次数增多而病情逐渐缓解,直至不再发病。 本病的主要表现是皮肤出现皮疹,皮疹为纺锤形,水肿性红色丘疹,开始为小粒状丘疹,继而发展为黄豆至花生米大,有时丘疹 中央有水疱,偶尔可见血疱,周围红晕明显,皮疹常成批出现,好发于腰背、四肢,群集或疏散分布,皮疹奇痒,抓破后容易糜烂而 致继发感染。单个损害的皮疹约7-10日左右消失,留有浅褐色色素沉着,新损害的皮疹常不断发生,所以同一人皮肤内可见不同期的 皮疹。 按中医辨证,皮疹成批出现,丘疹色红,坚硬如粒,瘙痒明显,哭闹不安,舌尖红或边红,或兼见恶风发热,鼻塞流涕,咽红咽痛,咳嗽,是风热壅滞证。如果皮疹比较大,上有水疱,痒痛明显,面 黄烦躁,或精神困倦,大便不调,小便黄赤,食欲不振,舌红苔黄腻,是湿 虫咬皮炎

热蕴滞证。病程已久,皮疹反复发作,色红而痒,口渴口 臭,时有腹痛,大便干结,夜间磨牙,食欲不 振,舌红苔黄厚腻,是积滞蕴热证。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特点,则可做出诊断。 虫咬皮炎需与水痘鉴别,后者好发躯干,四肢近侧及头面部,口腔粘膜常常被 累及,损害未见风团样皮疹,更无张力性水疱发生。自觉不痒或轻痒,但患者往往有低烧等全身症状。 虫咬皮炎与荨麻疹鉴 别,前者不是单纯风团,而是混合性损害,即风团丘疹或风团水疱。

编辑本段疾病治疗

传统方法虫咬皮炎的发病原因很复杂,如用传统的控制的方法治疗,如激素类,抗组胺类,消炎类药物治疗,一时见轻,但过一 段病情又会加重,这样反复形成恶性循环。 荨麻疹,易于反复发作,传统的疗法大多以外用药物、针剂等,治标不治本,长期用 具有一定的耐药性,给患者带来了万分痛苦.康丽来的专家深刻地认识到传统疗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提出要治愈荨麻疹要二个方面同时进行。 (1)要进行抗敏脱敏治疗,彻底改 变过敏体质。 (2)要彻底清除人体血液中的毒素,降低血液的血热血燥,恢复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

内用疗法(一)抗组胺类药:可做为常规应用,一般多采用既有抗组胺作用,又 有镇静效果的苯海拉明、 非那根、扑尔敏、赛庚定等内服。如果以上药物没有效果,可以服 虫咬皮炎

用“复方酸苷片”,对 久治不愈的虫咬皮炎效果显著,其药理作用:1、抗炎症作用:(1)抗过敏作用。(2)对花生四烯酸代谢酶的阻碍。2、免疫调 节作用。3、对实验性肝细胞损伤的 抑制作用。4、抑制病毒增殖和对病毒的灭活作用。 (二)钙剂:乳酸钙或葡萄糖酸钙片口服有一定 疗效。常常与抗组胺类药伍用。 (三)维生素类:往往使用维生素C或B12与抗组胺类药联合治疗,可望获得较好效果。 (四)中医治疗 ;本病治以祛风清热为主,但编者经验、本病应用四物汤(当归、生地、白芍、川芎)或五苓散(泽泻、茯苓、猪苓、桂枝、白术)煎服、每日一付,效果颇著,值得一试。

外用疗法对症处置,根据皮损表现可选择具有止痒、消炎作用的洗剂或乳剂外搽,但如有继发感染, 应先控制感染为宜。

编辑本段疾病预防一、搞好环境、居室和个人卫生,以杜绝引起本病的昆虫滋生。 二、住所处室内外可喷洒杀虫剂,以消灭臭虫、跳蚤、蚊子等有害的节肢动物。 本病是小儿春秋季节的多发病,尤其多见于户外活动后发生。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消灭蚊虫、蚤、璊、臭虫等,以及避免食致敏食物,可减少本病发生。尽量不搔抓,以 防继发感染。皮疹可自然消退。给予适当的药物可改善症状及加速皮疹消退。中医文献中有关“土风疮”、“水疥”及“细皮风疹”等的描述与本病相似,多“由肌腠 虚疏,风尘入于皮肤故也”,或因“内蕴湿热,复感风邪虫毒”,“内有食滞,外感风邪”所致。辨证上多为风、湿、热之症。许多 中药具驱虫及辟秽之效,且副作用少,故中药在防治虫咬皮炎中颇有前途。 三、如已发病可以服用扑尔敏、苯海拉明等,也可以服用中成药犀角化毒丸,赛金化毒散、小儿香桔丸等,局部可以外涂白色洗剂或虫咬水等止痒剂。如有继发感染或长期不愈,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四饮食忌辛辣刺激、酒类、海鲜类发物、牛羊狗肉等。服用期间如有化妆品过敏者需慎用化妆品,避免刺激皮肤。敏感性皮肤容易干燥脱皮,注意给皮肤补水,保持滋润。

编辑本段宜过敏食物1、牛奶和鸡蛋。牛奶和鸡蛋在食物过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这两种食物过敏的病人不仅人数多,而且多数病情严重,因过敏而致死的病例屡见不鲜。牛奶中的乳清蛋白和鸡蛋中的卵蛋白是主要的过敏成分,其它蛋类也可致敏,但较少见 。 虫咬皮炎2、鱼、虾、蟹及其它海产品。这也是容易引起过敏的一组食物,经常会引起荨麻疹等。 3、肉类。如猪、牛、羊及家禽类。与以上的蛋、奶相比,本类食物过敏者在中国并不多见, 这可能与中国人民食肉或家禽时习惯于长时间蒸煮后再吃有关。外国人吃肉时加热时间较短,这可能是引起国外过敏人群 高于中国的原因。 4、油 科作物。如花生、黄豆、芝麻、葵花籽等,这些食物不但畜含油类而且含蛋白质,也是重要的过敏原。 5、 核果类食物。如核桃、榛子、杏仁、开心果、腰果等,对这类食物过敏者虽然不多,但过敏者症状可以非常严重 ,有人吃一粒腰果即可因喉水肿窒息致死。 6、水果。以桃、苹果、梨、桔子(特别是金钱桔 )、香蕉、荔枝、草莓以及各种瓜果,如西瓜、青瓜、哈密瓜等为主。 7、蔬菜。在蔬菜中,一般很少有对白菜和青菜过敏者,但扁豆、黄瓜、豆芽菜、番茄、芹菜、胡萝卜等均可引起过敏。对黄豆过敏者几乎全部对黄豆芽 过敏。 8、谷物。一般以燕麦、荞麦、小麦过敏者为主,对小米过敏者也有发生,对大米过敏者较少。麦 粉中拥有较大量的麦胶,在体内可水解为麦胶蛋白,某些人对此过敏,但不是IgE介导反应(速发过敏反应)。 9、食物添加剂。 食用色素、防腐剂、保鲜剂、调味剂过敏者较多,其中以柠檬黄引起的哮喘最为多见。 10、某些发 酵的食品。如啤酒,有些病人对啤酒花过敏,有些病人则对食用酵母过敏,有些人则为食用真菌过敏。

虫咬皮炎和荨麻疹的区别是什么

虫咬皮炎是被虫类叮咬,接触其毒液或虫体的粉毛而引起的皮炎。较为常见的害虫有跳蚤、虱类、蠓、刺毛虫、飞蛾、蚊、臭虫、蜂等。一、临床表现:1.自觉奇痒、烧灼或痛感。2.皮损多见于暴露部位。但由跳蚤、臭虫引起的多在覆盖部位。3.损害以丘疹、风团或瘀点为多见,亦有出现丘疱疹或水疱者。损害中央常可见有刺吮点,散在分布或数个成群。常因搔抓引起继发感染或局部淋巴结肿大。二、诊断:1.常有虫咬史或找到害虫。2.常有季节性,以夏季多见。3.应与丘疹性荨麻疹区别,后者小儿多见,损害常为淡红色纺锤形丘疹或坚硬丘疱疹,对称性散发躯干四肢,常伴有胃肠道功能障碍,患儿多为过敏性体质。三、治疗:1.西医药治疗:局部外用1%酚炉甘石洗剂,1%薄荷炉甘石洗剂,5%-10%氨水等。瘙痒剧烈或有全身反应者可口服抗组胺制剂,如扑尔敏4mg,每日3次;敏迪(特非那丁)60mg,每日2次;息斯敏10mg,每日1次等。2.中医药治疗:内治宜清热利湿解毒,用五味消毒饮加减;或清解片,每次5片,每日3次。外治可选用颠倒散洗剂、市售清凉油、风油精等。四、预防与调养:增强生活环境及工作环境的卫生,消灭有害蚊虫,注意个人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