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身体的湿气都很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去除身体湿气的几个好穴位吧!承山穴承山穴在小腿肚子下方正中,这里,肌肉分成“人”字形,承山穴就在人字中间。古中医认为承山穴是去除人体湿气的最好穴位,其效果跟薏米红豆粥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承山在足太阳膀胱经上,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承山穴一方面是全身承受压力最多筋、骨、肉的集结之处,另一方面又是人体阳气最盛的经脉的枢纽,它能通过振奋太阳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阴陵泉穴阴陵泉穴是利湿第一要穴,所以说这也是特别适合湿热夏天的保健穴位。阴陵泉的主要作用是利湿。而由湿气所产生的疾病有很多,比如腹胀、腹泻、水肿、黄疸等等。所以在夏季注重防止湿邪侵入人体是很有必要的。足三里该穴是一个祛湿的要穴,而人体湿气大就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水肿,以及各种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湿气的,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 去,就会变成痰饮。应每天坚持多揉阴陵泉穴。曲池穴 屈起肘部时出现横纹的外侧段为曲池穴,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也就是说血脉之气从四肢汇集到这里。对这个穴位进行按摩,能够起到调理气血以及祛除风湿的作用。百会穴头顶正中线与两耳间联线的交点处,大致在头顶正中央处。该穴若受湿气入侵,则容易导致头痛头胀,出现头晕,脑袋也有如戴帽一般的沉重感。刺激该穴位能帮助理顺行气,消除积滞,还可健脑宁神。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丰隆,象声,轰隆打雷。长期坚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 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大约是你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 平齐,在附近压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的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3分钟左右。委中穴  委中穴在膝窝的中心点上。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祛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会导致关节炎。

祛湿气取穴位,去湿气的位置

去湿气的位置

1 湿热按摩哪个部位可以去除湿 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双下肢小腿外侧,归属于足明阳胃经,湿热的人可以通过按摩足三里来帮助改善症状,而足三里也是祛湿的一个重要穴位。 委中穴 委中穴是膀胱经的一个穴位,位于腘窝的中心点上,膀胱经是人体重要的去湿通道,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山的出口,按揉委中穴就能很好的帮助除湿。 阴陵泉穴 阴陵泉穴是脾经的合穴,位于膝盖下方,具体位置在小腿内侧骨往上捋,向内转弯处,经常按揉阴陵泉穴也能帮助健脾除湿。 承山穴 承山穴也是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膀胱经又是主人体一身阳气的,刺激承山穴也能帮助振奋膀胱经,进而排出人体湿气。 2 湿热怎么分辨湿重还是热重 湿重是湿重于热,具体表现除了身体发热之外还伴有有身体困重、头昏、多痰等等,也可能会伴有胸脘痞闷、恶心想吐等。 而如果是热重的话,身体困重的症状较轻,但主要会表现为大便黄、大便粘滞不爽、身体发热等热象的症状。 3 湿热和湿气是一个意思吗 不是。 湿热和湿气都是因为湿邪过甚导致的症状,而湿热和湿气并不是一样的意思,两者表示的程度是不同的, 一般湿热是指机体内部热气比较中的状况,多由脾胃运化水湿不畅而停郁化热引起的,在改善的时候需要解热和祛湿。 而湿气是脾虚脾不运化导致的水湿内停,或者外感寒湿之邪引起的,没有热象的,有湿这一个方面,在改善的时候需要祛湿。 4 湿热体质吃什么食物好 吃清热祛湿的食物。 湿热体质是中医九种体质之一,容易表现为口干舌燥、口苦、乏力、大便燥结或黏腻、小便短赤等等,一般常见的食物都可以食用。 但湿热体质的人可以食用一些有清热祛湿是功效的食物,比如薏苡仁、莲子、红豆、苦瓜、白菜、芹菜等等,可以帮助改善湿热,同时湿热体质的人还要注意不要食用易上火的食物,也要少吃生冷的食物,避免导致脾胃运化不周,进而导致湿热症状加重。

祛湿气按哪里

1 胃俞:健胃除湿 胃俞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第21个穴位,具有理气健胃,除湿清热及化滞等功能,对它进行刺激可以调理胃气,防止胃脘疼痛,腹胀,肠鸣以及恶心,呕吐等胃部疾病。 按摩取穴:被按摩者俯卧或正坐,露出背部,按摩者在其第十二胸椎棘突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四指并拢后宽度的一半)取穴。 按摩方法:,或筷子头,以被按摩者能承受的力度在此穴打圈按揉;3-5秒后抬起,稍停2-3秒,再继续按压,反复进行2-3分钟,每天1-3次。 按摩功效: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除湿热,除了适宜于湿热体质人群日常保健,还对胃痛,腹胀,呕吐,肠鸣,胸胁痛,及胃下垂,胃痉挛,糖尿病等有显著的辅助治疗作用。 2 手三里:调理肠胃清湿热 手三里穴是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位,主管大肠经冷降下来的湿热之气,常对它进行刺激,可以起到调理肠胃,清除湿热的作用。手三里穴部位的气血不通畅,湿热之气就会不降反升,因此对手三里穴进行刺激不但使大肠经的气血通畅,还可以促进脾气生发的发生,加速水湿运化,及时消除头面的湿热。 按摩取穴:在前臂,手肘弯曲处向前3指宽,在阳溪穴与曲池穴的连线上,用手按压有酸痛感处。 按摩方法:可自己用一手手指指腹,以适当的力度打圈按揉另一手臂上的手三里穴,坚持1分钟后,换另一只手进行。每天早晚各1次。 按摩功效:通经活络,润化脾燥,清热热目,调理脾胃,排除湿热,除了适用于湿热体质的人日常保健之外,还对消化不良,胃溃疡,牙痛,肠炎,口腔炎,乳腺炎,感冒及上肢麻痹,颈椎病,半身不遂等疾病有显著的辅助治疗作用。 3 合谷穴:清热除邪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一个重要穴道,就能清热祛邪,提升人体正气,让湿热无机可乘,使那些大肠经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得到减轻或消除。这个穴位在手背上,十分好找,而且只要简单的按揉,就能收到很好的疗效。 按摩取穴:将一只手的拇指,食指贺龙,合谷穴就在肌肉的最高处。 按摩方法:先将一只手除了大拇指以外的四指并拢,与大拇指分开,另一手作半握拳状,前翘起大拇指,然后将大拇指放上面,与食指侧面一起将一只手的虎口部分夹住。将大拇指指腹按在合谷穴,用适当的力度,以顺时针方向做按揉动作30-50次。以同样的方法,换手进行按揉。 按摩功效:清热化湿,除邪解表,止痛消炎,此法既能提升正气抵御湿热,还对头晕头痛,上火牙疼,阴虚发热,口干口渴,流鼻血,咽喉痛及其他五官疾病等有疗效。 4 气海穴:祛湿补气 湿气的形成与气虚有极大关系,而且也是阻碍体内气机运行的最大障碍,如果不及时祛除,就会阻碍气机运行,导致气虚。气海具有培补元气的功效,《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中记载:“气海者,是男子生气之海也。”经常按揉气海穴,能帮大家祛除湿热,以达到补气强身体的目的。 按摩取穴:取仰卧姿势,或坐于靠椅上,整个人放松向后仰靠,(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四指并拢后的一半宽度)处取穴。 按摩方法:先用右掌心紧贴气海穴,轻柔缓慢的按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200次。稍作调息后,再用左掌心紧贴气海穴,再按逆时针方向,同样按摩100-200次,以产生热感为宜,每天1-3次。 按摩功效:培补元气,补肾固精,补气升阳,此法除了适用于防治湿热之外,对于阳气不足,生气乏源或后天劳损,大病初愈的人也最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