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虽然有其有利的一面,但剧烈长期咳嗽可导致呼吸道出血。正确区分一般咳嗽和咳嗽变异性哮喘,防止误诊。下面是我推荐给大家的针治疗咳嗽的穴位,供大家参考。 针治疗咳嗽的穴位 治疗:通治咳嗽的主穴的天地人三士加火腑海。其他不同病因引起的咳嗽可加以下穴位: (1)感冒引起的咳嗽:正值感冒时期,再加治疗感冒的要穴,如灵骨穴,大白穴等。 (2)热咳:加上灵骨穴及少商穴放血。 (3)冷咳:加上灸大椎、肺俞等穴。 (4)久咳成虚:加上水金穴、水通穴、三叉三穴或灸肺俞等穴。 取穴:天士穴、地士穴、人士穴:人士穴在前臂桡骨上缘内侧,距腕横纹三寸。直上三寸即地士穴。再直上三寸即天士穴。 灵骨穴、大白穴:灵骨穴在手背虎口,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下一寸即为大白穴。 三叉一、三穴:三叉一穴在食指与中指叉口之中央点。三穴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 少商穴:在拇指第一节桡侧,去爪甲角约一分处。 肺俞穴:大椎穴、肺俞穴在背部第三椎下,两旁去脊各一寸五分,大椎穴在第一胸椎与第七颈椎之间。 水金穴、水通穴:水通穴在嘴角下五分。其向内斜开五分是为水金穴。   咳嗽的食疗方 1、蜂蜜肉桂炖梨 肉桂可以暖脾胃,除积冷,对于梨的寒性来说,起一定的中和作用,冬天吃梨,感觉有点太凉的情况下,可以这么吃哦。 材料:2杯水、3汤匙蜂蜜、3个肉桂棒、2个梨 步骤: 1、在煮锅中倒入水,加入蜂蜜、肉桂棒,再加入整个梨烹煮,中火煨炖30分钟,直到梨子变软; 2、盛出食用即可。 2、川贝雪梨 感冒之后咳嗽迟迟不好,喝点川贝炖雪梨,绝对舒润止咳。川贝性凉甘平,适于止咳平喘,加上雪梨生津润燥,想咳都不行。 材料:川贝少许、北杏仁少许、3-6个蜜枣、2个梨 步骤: 1、雪梨洗净去皮切块; 2、把川贝、梨块、北杏仁、蜜枣全部放入炖盅内,炖45分钟即可。   咳嗽的偏方治疗 [方一] 新鲜檀香橄榄5枚,冰糖15克。将橄榄洗净加入冰糖和适量的水,煎到出味,一次或分次温服。 本方清热止咳,适用于小儿咳嗽。 [方二] 金银花20克,薄荷5克,蜜糖少量。先煎银花,取汁约2小碗,药成前,下薄荷约煎3分钟,贮瓶内,分次与蜜糖冲匀饮用。 本方适用于风热所致咳嗽。 [方三] 洁净丝瓜花10克,蜂蜜适量。将丝瓜花放入瓷杯内,以沸水冲泡,盖上盖温浸10分钟,再调入蜂蜜,趁热顿服,每日3次。 本方适用于风热咳嗽。 [方四] 萝卜葱白风寒咳嗽萝卜1个,葱白6根,生姜15克。用水三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姜,煮剩一碗汤。连渣一次服。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方五] 红糖姜枣汤治伤风咳嗽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以水三碗煎至过半。顿服,服后出微汗即愈。驱风散寒。治伤风咳嗽,胃寒刺痛,产后受寒腹泻,恶阴等。 [方六] 芜荽汤平伤风咳嗽芜荽(香菜)30克,饴糖30克,大米100克。先将大米洗净,加水煮汤。取大米汤三汤匙与芜荽,饴糖搅拌后蒸10分钟。趁热一次服,注意避风寒。}发汗透表。治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 [方七]

化痰止咳放血穴位

放血疗法治疗咳嗽咳嗽

【概说】咳嗽为肺系疾患的主要证候。其发病原因,有外邪侵袭,肺气不得宣畅而咳嗽;也可由肺脏的病变,或其它脏腑有病,影响肺脏所致咳嗽。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疾患。【病因病机】(一)外感:肺主气,为五脏之华盖,上连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职司呼吸,一旦遭受外邪侵袭,肺卫受邪,肺气壅遏不宣,肺气失其清肃,因而引起咳嗽。由于四时气候变化不同,人体所受外邪各异,因而临床上分为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两类。(二)内伤:由于肺脏功能失调,或他脏有病,累及肺脏而致的咳嗽为内伤咳嗽。常见的有肺燥阴虚,肺失清肃之咳嗽;脾阳不振,聚湿为痰,痰浊上渍于肺,影响气机出入所致之咳嗽;肝气郁滞,日久化火,木火灼金伤肺之咳嗽;有肺肾阴虚,肺失宣降,清肃无权,而导致咳嗽。【辨证治疗】(一)外感咳嗽1、风寒主证:咳嗽喉痒,痰液稀白,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2、风热主证:咳痰黄稠,咳而不爽,口渴咽痛,身热,或见头痛,恶风,有汗等表证,苔薄黄,脉浮数。治法:取手太阴、阳明经穴为主。风寒咳嗽针灸并用;风热证只针不灸,以宣肺解表。处方:列缺、合谷、肺俞。随证配穴:咳嗽伴咽喉肿痛:少商;发热恶寒:大椎、外关。方义:肺主皮毛,与大肠相表里,取肺之络穴列缺,大肠之原穴合谷,以散风祛邪,宣肺解表;肺俞为肺这背俞穴,功可通调肺气,加强宣肺解表之效;咽喉肿痛,少商放血以泄肺热;发热恶寒用大椎、外关以退热解表。(二)内伤咳嗽1、痰浊阻肺主证:咳嗽痰多,色白而粘,胸脘痞闷,胃纳减少,舌苔白腻,脉滑。治法:取背俞和足阳明经穴为主。针刺补泻兼施,并可加灸,以健脾化痰。处方:肺俞、脾俞、中脘、足三里、尺泽、丰隆。方义:肺俞、脾俞补益肺脾之气,以增强肺这宣降,脾之运化功能;中脘、足三里健脾胃以化痰浊;尺泽泻肺以止咳,丰隆化痰以降气。诸穴共收健脾化痰止咳之效。2、肺燥阴虚主证: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咳出,鼻燥咽干或咽痛,或痰中有血丝,甚则咳血,潮热,颧红,舌红苔薄,脉象细数。治法:取肺之俞、募穴为主。针刺平补平泻法,以益阴润燥,清肃静肺气。处方:肺俞、中府、列缺、照海。随证配穴:咯血加孔最、隔俞。方义:肺俞、中府,俞募穴相配,以润肺调气;列缺为肺经络穴,通于任脉,以清肃润燥止咳,配照海养阴生津以清利咽喉;孔最为肺之郄穴,主治急症;隔俞血会,功专止血,两穴相配,以止咳血。诸穴共奏益阴润燥,清肃肺气,止咳止血之效。【其它疗法】1、耳针取穴:肺、气管、神门、脾方法:取双侧,中等 *** ,留针10-20min,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并可用王不留行贴压耳穴。2、皮肤针取穴:颈背部督脉、膀胱经、喉两侧。方法:轻或中度叩刺,每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提醒您:针灸治疗咳嗽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中医放血治疗咳嗽

【少商放血】内热引起咽喉肿痛可放血治疗,效果非常快.

少商穴的功效与作用 本穴三棱针点刺出血,配伍商阳穴,合谷穴可

如发热不退,可以少商,耳尖,大椎点刺放血,可根据情况加退六腑或水底捞孩子出疹子发烧昏厥可十宣穴和少商穴放血四缝穴除了治疗小儿疳积、百日咳外,其治疗范围在逐渐扩大。如胃脘痛、腹痛、腹胀、咽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呃逆、中暑、发热、感冒哮喘、小儿惊风等症均有奇效。还有人发现可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疖肿、痛风、月经不调等症。

取穴及操作疗法

(1)取穴:第2、3、4、5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点取之。

(2)消毒:穴位用安尔碘,针具高压消毒。

(3)针具:三棱针或25 mm毫针或5、6号注射针头。

(4)操作:为缓解疼痛,在穴位上下用绳捆紧,用安尔碘消毒后,押手扶住手指,刺手快速点刺。点刺深浅根据年龄、体质决定,刺后用双手挤出少许血液或淋巴液即可。如遇高热者可多挤出些血液直至血液变红为止。一般1周2次,重者可每日1~2次。治疗5~7次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