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中国人是一个善用灸法的民族。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上说过:“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他认为善针又善灸的人才是好医生。神医华佗给患者调理疾病时就多采用灸法,他一般选用一两个穴位,每个穴位灸七、八个艾柱,病就能当场痊愈。唐代药王孙思邈,幼时多病,到了中年开始用灸法健身,常“艾火遍身烧”,结果到了93岁日仍“视听不衰,神采甚茂”,甚至年过百岁还能精力充沛地著书立说。灸法是种植在中国人骨髓深处的花朵,曾骄傲地盛开过,曾无私地滋养过中国人的身心土壤。那为何现在艾灸在医院只是配角?难道艾灸不能治病?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讲讲!一、艾灸为什么在医院不受欢迎?针灸科,顾名思义包括针法和灸法,可现状是大多数医院的针灸科只有针没有灸。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新闻,年近 60 的刘女士是某大学一名退休教职工,被医院诊断为帕金森综合征。主治医生建议她用非药物疗法抑制病情,其中首推艾灸。但是咨询了数家大医院针灸科,医生都不乐意做艾灸。刘女士说她翻阅了很多古籍,对艾灸有所了解,很清楚自己是因为脑供血引起的神经性疾病。艾灸的热度和渗透力,渗透到血管内,会增加血氧的浓度,从而改善脑血管缺血缺氧的状态。刘女士纳闷了:针灸针灸,医院有针无灸,怎么能称得上针灸科?最 后,她只得在家附近找了一家小艾灸养生馆进行调理。二、现在的医院都不怎么“喜欢第一、艾灸耗时太长消费低解放后,也就是近几十年,艾灸逐渐从医院淡出。不少医院只把灸疗作为针刺疗法的配角。倒不是因为艾灸疗效不好,主要是因为艾灸太耗时,例如医生为一个病人做艾灸,一个穴位就至少几十分钟,需要灸的穴位多的话,耗时就更久了。很多医生认为,外科医生十几分钟可以做个手术,收费是几千元,但同样的时间做个艾灸,收费几十元病人都嫌贵,艾灸对大医院运营来说并不划算。第二、患者不理解艾灸排病反应虽然现在很少会用直接灸来治病,但采用悬灸等灸法,需要专心致志,万一操作不慎很容易烫伤。再加上艾灸一些排病反应,如出水泡、红疹子,很容易被误认是灸者的疏忽,医生难以承担责任。现在医患关系本就紧张,艾灸成本又低,如果弄伤了病人,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第三、医院受西医影响更深艾灸的兴衰起伏和中医地位紧密相连。如今社会价值取向以西医为标准,整个环境,对中医都是不友善的。上个世纪,中医、艾灸几乎处于被打压的状况,艾灸也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很多医院的医生,在学生时代接受的教材也偏西医。一些医生打心底只接受西方那一套,对艾灸是不信任的。第四、艾灸简单方便,大众都能用最近几年,艾灸逐渐兴起,简单方便,容易上手,美容院,养生馆越来越多地引进艾灸。一些艾灸新手开始去这些地方施灸,在学会一些基础知识后,都会选择自己在家艾灸。所以这样一想,医院设立艾灸好像必要性也不是很大了。第五、医院的作用:在危难时救人一命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如今大多数人只看当下,只在疾病严重时才会着急,没有半点未雨绸缪的想法。很多人宁愿倾家荡产也要做手术,却不愿花一点代价保护身体。医院的作用,是在危机之时给予病人帮助,在手术台上将病人抢救回来,而艾灸重在从根源上调理疾病,不少的患者觉得好像医院的作用更大一点。其实,灸法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的群众性医疗技术,其在当代价值,至少可以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至少可以自救!如果不算施灸大夫的调理费,单购“艾绒”的费用是很低廉的。有一位老中医,治好一个ai症病人,用“艾绒”的费用仅仅为几十元。这样的花销,在当代人心中,如不是亲眼所见,则肯定以为这是万万不能相信的“神话”了。三、日本艾灸的普及程度艾灸,作为中医学中的排头兵,早在公元550年就经朝鲜传入日本,从此在这片当时资源较贫瘠的岛国生根、成长、开花、结果。刚入日本国,艾灸在宫廷中使用,随着时代的变迁,灸疗从宫廷走入了民间,并被广为使用,且在承袭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约1100年前,日本天庆2年(939年),日本天皇发表全日本国民艾灸布告,主要内容就是“春秋施灸,以防疾患,人因应勤于所业,然有所患则业废身蔽,不可不知,妇孺产然”。1912-1932年间,日本最长寿家族,万平家族三代之中有6人达100岁以上,其长寿秘诀是:每日实施足三里等穴位的艾灸,维持下体的气力旺盛健康。1937年,日本政府当时在著名的医师代田文志博士倡导下,展开全日本国民健康艾灸法运动。此外又依据他著写的《简易灸法》里实践方法,全日本国民集体实施艾灸运动。日本明治45年,日本医家开始对灸法运用西方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取得一系列的成果。现代医学者,日本京都大学校医学部教授,西医原志免太郎博士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艾灸进行了20年的临床研究,他确信艾灸疗法是对人类健康最善益的调理法。以日本全国学生和国民为对象,为开展保健艾灸运动而献身努力。

艾灸在中医上的地位与作用
中医有六艺,分别是针刺,艾焫(艾灸),毒药,砭石,导引,按跷。艾灸是六艺中的一种,简称灸疗或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作用机制与针灸有相近之处,并与针灸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等诸多优点。艾灸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中医外治法,其疗效已经被历朝历代无数医家临床实践所证实。随着艾灸疗法临床范围的不断扩大,对其治病机理的探究也在进一步深入。

艾灸作用机理与下面五个方面有关:
一、局部刺激作用。艾灸对人体局部的温热刺激,能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皮肤组织的代谢能力也会得到加强,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同时能得到很好的消散。
二、经络调节作用。经络学说是灸疗的基础理论,对穴位的刺激作用最终会通过人体经络系统对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起到调节作用,使人的整体机能保持良好运转。
三、免疫功能调节作用。人体免疫力就是人体对病原体或毒素所具备的抵抗力,也就是西医所说的白细胞制造抗体增强免疫机能以吞噬外来细菌,从而产生防卫功能的作用。
四、药理作用灸疗中使用的药物大多数为辛香之品,含有的挥发油成分和辛辣素能够对表皮细胞产生刺激,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便于吸收药物,从而使药物的药效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利用。
五、综合作用。灸疗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的是一种综合作用,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治疗效果。据研究发现,相同的灸疗方法对患相同疾病的患者,出现的感传不一样,疗效也不完全相同,这是因为人体的反应性有差异。经常做艾灸对身体的作用主要有:一、温经散寒,促进人体气血的运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依赖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血在经脉中流动,完全靠“气”的推送,因此气行血才能畅。二、行气通络,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人体各部分都分布着经络,经络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是联接内外,调节肌体正常运行的关键。因为“六淫”的侵袭,人体局部容易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或一系列功能障碍。艾灸相应的穴位,就可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功能的作用,起到增强人体抗病的作用。三、扶阳固脱,挽救垂危。阳气是人体健康的根本,人的寿命也跟阳气是否健旺有关。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甚至元气虚陷,脉微欲脱,这时就可用艾灸法救治。宋代的《针灸资生经》里说:“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脐中即活。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起到最好的作用。四、升阳举陷,恢复机体的正常功能阳气虚弱不固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崩漏、久泄久痢、滑胎等症,《灵枢·经脉》说“陷下则灸之”,因此气虚下陷,脏器下垂等症可用艾灸疗法。艾灸不仅可以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还可治疗卫阳不固、腠理疏松等症,如脱肛、阴挺、久泄等病。五、拔毒泄热,调节机体功能。《黄帝内经》里提到用艾灸治疗痈疽,唐代《千金要方》里指出艾灸法有宣泄脏腑实热的作用,如“小肠热满,灸阴都,随年壮”“消渴,口干不可忍者,灸小肠俞百壮,横三间寸灸之”等。艾灸法只要使用得当,既能散寒,又能清热,对机体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另外中医学一直非常重视预防疾病,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等思想,艾灸在治疗疾病之外,就有预防疾病和保健养生的作用,是传统的防病保健方法之一。民间俗话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意思是艾灸足三里穴可起到健身的作用。
艾灸在中医上的地位是什么
艾叶在野外丛生容易采收,而且民间自古就有用艾叶“驱邪避瘟”的说法。就算是到了现代,人们依旧保留着在门前悬挂艾草以祈求家人身体健康、远离温病时疫的传统。

艾叶在中医里面也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如今流行的艾灸、艾熏皆需要用到艾叶这味良药。在古人眼中,艾叶则是一味极好的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良药。李时珍在其所著的《本草纲目》中说到,艾草之效有三,“温中、祛寒、除湿”。
而中药典籍《药性论》中也说到,艾叶最能“止崩血,止腹冷痛”;在《本草经集注》则又提到艾叶有“杀虫疗癣”的作用,可以起到除湿疹、止痒痛的作用。
通过古人数千年来不断地艾草的功效及应用已经逐渐完善,而至今日,人们由艾草发展到众人皆知的艾灸,可以说是把艾叶的应用发挥的淋漓尽致。
在古人眼中,艾草是一味女科常用的草药,因为艾叶“味辛而能散体内之寒、性温而能暖气血之滞”,对于女科诸病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本草正》中记载,艾叶有“通人体十二经”之功,且能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对于女科常见的因体质虚寒、血瘀气滞等引起的经痛难忍、脘腹冷痛之症有很好的作用。艾叶还有一定的温经止血之效,对于一些女科常见的经血较多、月事不定等情况也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而《本草纲目》中还特别重点的提到,艾叶止“心腹、少腹冷痛之功尤善”,对于“女科诸病,颇有深功”。可见艾叶在女科常见的一些疾病方面,确实有一定的独到之处。
艾叶经过数千年的应用,如今在艾灸方面的技术已经颇为成熟,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也感受到了艾灸的魅力。艾灸是将中药和针灸之法合二为一,以艾叶制成艾条或者艾柱,在人体的指定穴位内进行熏烤。这样可以有效地将艾叶温热辛散之性引入诸经脉,温热之气通过皮肤穴位而内流体内,从而起到温通经脉、调达经络、行血理气的作用。
艾灸之效颇为广泛,而且无论男女皆可应用。尤其是对于一些体质虚寒、经络不通、气血凝滞的人群,当使用药物难以缓解的时间,通过艾灸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在日常的生活之中我们也是可以使用艾熏起到消毒的作用的,艾叶里面的成分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将其在室内熏烤,既能让人静心宁神,又能有效地抑制病菌在空气中的传播,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