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我只谈身体的基本调和之道,是总结三位高僧与三位大德的经验作出的。 福建省有位妙智长老,专修消灾延寿药师佛法门,2003年去世,世寿106岁,数年后开缸,成就肉身舍利。本人有幸为之安座。他105岁时,还赴六省朝圣。他倡导: 1、三勤:脑勤、手勤、脚勤。 2、三静:静心、静气、静行。 3、三淡:看淡权力、看淡金钱、淡忘年龄。 4、三乐:乐于助人、知足常乐、自得其乐。 虚云大师是近现代最传奇的僧人,他自撰联曰: 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 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虚云大师承袭禅门五宗法脉,为中国佛教协会发起人之一,荣任名誉会长,1959年去世,世寿120岁。他倡导:三不足! 其完整的开示如下: 古人曰:修行有三不足。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睡。不足食,食取止饥,不宜过饱,更不能求美味。不足衣,衣取御寒,宜服粪扫衣,更不能贪求美备。不足睡,睡取调倦,不宜久睡。盖久睡长愚痴,多衣增挂虑,过饱不便用功! 本焕长老,2012年去世,世寿106岁!生前任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长老强调:「要想身体好,顿顿八分饱」,「粗茶淡饭有益健康,大荤大肉有损寿命」。别有特色的是长老的规律生活作息。他说:「我早晨4点18分起床,中午12点休息,午后1点48分起床,晚上9点睡觉,这就是一天的生活,坚持几十年了。」 赵朴初,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佛学家。2000年离世,享年93岁。92岁时,赵朴初写了篇《宽心谣》,曰: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身也舒坦,心也舒坦;每月领取养老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新旧衣服不挑拣,好也御寒,赖也御寒;常与知己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内孙外孙同样看,儿也心欢,女也心欢;全家老少互慰勉,贫也相安,富也相安;早晚操劳勤锻炼,忙也乐观,闲也乐观;心宽体健养天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赵朴初还信奉一条:身体不求无病,无病则骄奢婬逸;做事不求无难,无难则以为世事易成。这是蕅益禅师《灵峰宗论》上的观点。他曾诗曰:十年同渡风波恶,梦里寻甘病得闲。以此描述那十年的困难时期。前人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就与此意暗合。 南怀瑾,2012年去世,享年95岁,中国传统文化巨匠,禅学大师。他的养生之道,以他的话说: 1、微薄清淡,少吃多餐。 2、白天正午时要睡,夜晚正子时要睡。 3、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血畅则病消。 4、所谓吃素、吃斋,就是斋心、素心。 5、忘掉身体,忘掉自己,忘掉寿命,忘记时空,越刻意求寿,越把身体搞糟。 梁漱溟,1988年去世,享年95岁,为佛学大师。自言前生是和尚。他的延生秘诀则是: 1、少吃多动。 2、无我为大,有本不穷。 3、情贵淡,气贵和。 有位何止米撰文,解析僧人高寿十秘,谓之: 1、慈悲为怀——以善立世的人生理念。 2、素食文化——低热量的清淡饮食。 3、禅茶一味——清火降脂的益寿饮品。 4、农禅并举——一张一弛的禅院生活。 5、晨钟暮鼓——有规律的作息制度。 6、六和共住——和谐的生活圈子。 7、深山古寺——优良的居住环境。 8、人天师表——受人尊重的高尚职业。 9、心无罣碍——与世无争的空灵心性。 10、习书作画——养神静气的业余爱好。 我想,何文所析,不无道理。 佛教的养生之道,就如佛教的法门,八万四千也,岂此短文可以叙完。在此,我要写的最末一句,便是:我们应记住——诸佛之中,有尊消灾延寿药师佛。健康欠佳时,念念吧!健康时,不妨也念念吧。

梁漱溟的养生之道,汗蒸的养生之道

汗蒸的养生之道

皮肤在紫外线的长期影响下容易氧化老化,导致雀斑、黑斑、皮肤暗沉。通过蒸养养生,可以提高皮肤的抗氧化能力,有效排出沉积在皮肤底部的色斑。夏季炎热多雨,湿气重,可致病。水分过多易出现头晕、头重、四肢懒、身体沉重疼痛、关节不宜屈伸、胸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亚健康人群自然调节能力差,容易致病。蒸养生也能有效消除体内的湿毒。夏天气温高,人体出汗主要是通过外泌汗腺,主要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但不能达到深度排汗。蒸房有4-14微米的远红外线,能使人体内部升温,达到深度排汗的效果。对老年人来说,蒸可以帮助他们调节阴阳平衡,增强功能细胞,杀菌消毒,对痛风、风湿、类风湿、关节痛、腰酸腿痛、各种颈腰突、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股骨头坏死、中风、偏瘫等有一定的疗效。长期失眠会引起脑功能障碍、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记忆力减退、头痛等。还会降低身体的抵抗力,加速衰老,缩短人的寿命,而蒸有助于改善失眠。蒸房热疗可以改善人体微循环,调节新陈代谢,使血液循环顺畅,消除精神压力,增强身体免疫力,达到散寒暖身的效果。对免疫力低的人也有帮助。总觉得睡眠不足,上班时昏昏沉沉。我总是想睡觉。睡得不够久,提不起精神;强大的工作压力使人感到虚弱、迷茫、极度疲惫,产生严重的亚健康状态。通过蒸汽对人体细胞进行深度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系统,提高免疫力,摆脱亚健康状态。繁忙的城市生活往往会占用人们的锻炼时间和空间。长期坐着看电视、工作,逐渐“发展”人的大胃,水肿、肥胖、身材走样,什么都不好看,还导致高血脂、糖尿病等“富贵病”。根据日本富山研究中心的研究,人体消耗的热量高达每毫升汗液500卡路里,蒸40分钟左右可以流出800毫升的汗液。运动量相当于慢跑8公里,多余的脂肪很容易消耗掉。发汗减肥的方法,对于水肿型肥胖的人有特殊的瘦身效果。蒸的最重要的是去除身体多余的水分和湿气。当一个人的身体过于潮湿时,就会发生一系列的疾病,邪恶的湿气就无法清除。多吃补品就像打山那边的牛一样。除了蒸和祛湿,这里还有其他祛湿的方法:食疗一定要讲薏米,中医称之为“薏米”。被列为《神农本草》上品。能祛湿益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长期服用。薏苡味甘,味淡,能利湿。就像疏通水道一样,可以排除人体内的湿气。是一种常用的利水渗湿药,也是常用的祛湿药材。红豆粥:洗job的眼泪红豆等。提前浸泡1小时,放入锅中加水煨3小时。薏米黑豆粥:薄荷叶加水炒30分钟,取汁去渣备用,黑豆、薏米浸泡,锅内加水放入黑豆。薏米慢火煮3小时,然后加入薄荷水和少许冰糖。身体湿气重的人大多是爱吃油腻食物、冷饮、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往往会感到沉重,无法动弹,但越是不喜欢运动,体内积累的水分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导致湿气侵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疾病。运动不仅可以缓解压力,还可以促进身体器官的运行,加速水分的排泄。比如跑步、散步、游泳、瑜伽、太极等。,有助于激活血液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真正的养生之道

现在我们有很多人知道养生,为了身体的健康我们会去锻炼身体,注意饮食,如果身体出现问题我们会去医院治疗,治疗会花很多的钱,而且很多疾病是治标不治本的。给大家介绍一个方便而又省钱的养生途径 —— “修养自己的道德”。《易经》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也是清华大学的校训。很多人都对这句话有误解,觉得我们应该勉励自己,自强不息。实际上这句话的意思是: 天道的运行是最健康的,君子遵循天道,就会自然强壮,生生不息。 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应该顺天而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还有一句对应的话,叫“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应该修养自己的道德,这才是真正的顺天而行。从人类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王朝末世,或者在社会道德普遍低下的时候,就会出现瘟疫或天灾等现象。而人修养道德,就会避灾祸降临到自己的身上。讲一个故事宋朝缙云还是平民时,元旦那天起得早,出门就遇见大鬼好几批,形象很狰狞。缙云喝叱他们,并问他们去干什么?他们回答说:“我们都是疫鬼,年初要到人间去散布瘟疫。”缙云问:“我家也有吗?”鬼说: “没有。”缙云问:“我家为什么能例外呢?”鬼说: “你家三代人都积德,看见别人有恶劣的事就制止,看见别人有善良之举就表彰。你家子孙都要光显门庭,我们哪里敢到你家来呢?” 说完就不见了。那一年瘟疫流行,所有的人家都被传染了,只有缙云一家安然无恙。 如果人重视道德修养,不仅仅对于自己有好处,也会让自己的亲人受益。还有一个故事也谈到了这个问题顺治甲午年三月,在晋陵这个地方住着一个人叫做顾成。他的儿媳妇叫做钱氏。一次就在钱氏返回邻村娘家的时候,顾成所在的村里发生了瘟疫,到处都有传染的情形,就连亲戚都不敢路过、不敢探访。不幸的是,顾成夫妇也得了这种瘟疫。不久,几个儿子和媳妇等八人,也都陆续染病,整日卧病在床,奄奄一息。钱氏得知公婆等人患瘟疫的消息后,急忙要赶回夫家照顾他们,可是钱氏的双亲为了她的安全,极力的劝阻,希望她不要回去。钱氏说: “丈夫当时娶我进门,不就是为了能孝养年老的公婆吗?现在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岂能置公婆于死而不顾呢?如果我明知他们病危而竟忍心不回去,那我跟禽兽又有何差异呢?我一定要回去照顾他们,就算死也没什么可遗憾的。” 于是她便赶回去了。刚到家,就听到有鬼的说话声,说: “众神都护着这个孝妇钱氏来了,我们速速回避吧!” 没多久,顾成一家人果然都痊愈了。现代社会人的道德观念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许多传统的价值观被丢弃了,甚至在社会变迁中,人们已经不太看得懂过去古人整理的先知和觉者的思想言论与观念。再来说个千金良方的传说一位皇家御厨告老还乡后,富贵在身,名望在上。终日闲来无事,闲情难耐,于是雇了一伙机灵能干的人,开了个酒馆。因为都是乡里乡亲的,酒馆渐渐成了大家消遣叙旧的地方。有事无事到酒馆坐坐,请客会友,热闹非常。后来小镇隶属的县府一带,闹了很大的瘟疫,距京城也只有百里之遥。朝廷特派医组专员下来医治,但很长时间也找不出病源,用了很多药都不对症。疫情越闹越大,眼看百姓一个个接连死去,人人都心惊胆颤,恐慌不已。即使再富裕的人,有钱也买不到药,因为根本不知道什么药可以治。这下可难坏了宫廷上下的各级官员,吓坏了宫廷内外的达官显贵。世间没有什么事情比生命更重要,荣华富贵,功名利禄,刹时一文不值,能保命才是关键。可人们看着刚才还好好的人,一回头就已倒地身亡,惊恐麻木间,皆叹人生无常,如幻如梦。老御厨看到这情景,早早关了酒馆,断绝与外界联系,整日躲进豪宅。尽管宅子被他死死的封着,但病魔还是隔着铜墙铁壁伸向了御厨,他开始体力不支,时常抽搐,头晕目眩,便血呕吐。御厨觉得自己时日不多,登上自家高楼,看着城区内外,远近民舍。昔日繁华热闹的街面,早已冷冷清清。那些无家可归的人,又身负沉疴,没走几步便断绝了性命,横七竖八的躯体陈列在大街上。御厨看着这悲惨的状况,陡然悲从中来,垂泪叹息着:唉,功名何在呀?想我一代御厨,名满天下,却也难抵疫情。福祸旦夕,谁人可保?御厨想了想, 反正自己也是快要死的人了,守些金银和满仓衣物食粮又有何用?还不如舍给那些孤苦贫家,让他们吃的饱饱的,好好的穿上遮体的衣服,也不枉他们来人世一场。让不幸染病的他们可以体面的去见祖先。还是都舍了吧。 人能动真念时,真是太珍贵了。御厨对疫情的恐惧和胆怯消失了。一股浩然正气充满内心,感觉身体也有了气力。随即他做了决定:敞开酒馆大门,吩咐那些胆大的人,每天熬粥煮汤施舍穷人,又吩咐佣人,把储备的衣物取出,送给那些衣不遮体的人。对于那些寒湿露骨的躯体,也派人整理好给予安葬。很多富甲人家,看御厨这样一做,也纷纷效仿。反正都是一死,还不如死的有价值,有意义一些。大家对疫情的怕逐渐消失了。冷清的街面,也逐渐变得有生气了。后来,大街小巷充满了人情味儿,人们互相关心,互相安抚,满城尽是温文细语,打斗的没有了,闹霸的绝迹了,连娼妓都自重了。一个月后,御厨惊奇的发现,他的身体渐渐康复了,气色回复了先前的红润。一天,御厨在睡梦中,看到有道人骑着仙鹤向他飞来,飞到他身边时,唱偈到:“ 大德善化千金方, 济世岂用草药汤? 天外玄功金丹做, 观汝德至救疟殃。 快接仙丹吧!”梦中,御厨双手一接,便猛然醒来。豁然看到,手中真有一盒仙丹,御厨不禁欢喜万分,对着道人飞来的方向,一拜再拜。第二天,御厨按照丹盒内的帖方,把部分丹药在几口大锅中化开,一一送给方圆内外的病人,效果真是神奇,病人瞬间便都康复了。御厨又亲自把丹药送到京城皇宫,肆虐了几个月的疫情,在御厨的善行中彻底解决了。皇上闻之仙丹的来历后,沐浴更衣,独处静室,忏悔思过,随后聚精会神,带着虔诚和敬意写下了几个大字:“千金良方——德”,永远地留在了历史中。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写道:“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孙思邈的意思是说: 如果人的道德不好,就是吃仙丹妙药,也不能延年益寿。如果道德高尚完美,不用祈祷,就多福多寿,这才是养生的要旨。 我们要修养自己的道德,遇到矛盾不要向外看,而是找自己的问题,改掉自己不正确的观念,减少自己的私心,多为他人着 想,心胸就会越来越开阔,对于身体健康也是大有好处的。 真正的养生之道,在于重德行善,往小了说,重德行善可以达到身体的健康,延年益寿。往大了说,它会使生命的境界提高,会使生命的本质升华。 所以说,真正的养生,是修养人的道德。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