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万病回春》:“扛板归,四、五月生,至九月见霜即无。叶尖青,如犁头尖样,藤有小刺。有子圆黑如睛。”“治蛇咬伤,又宜扛板归,不拘多少。”

①《物理小识》:“犁头刺藤,其叶三角如犁头,多在篱边生。”
②《生草药性备要》:“老虎利,芽梗俱有勒,子蓝色,可食。”
③《纲目拾遗》:“雷公藤,生山阴脚下。立夏时发苗,独茎蔓生,茎穿叶心,茎上又发叶,叶下圆上尖如犁耙,又类三角枫,枝梗有刺。又出江西者力大,土人采之毒鱼,凡蚌螺之属亦死,其性最烈。以其草烟熏蚕子则不生,养蚕家忌之。山人采熏壁虱。” (《救生苦海》)。
(福建《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江西民间草药》)。
(《江西民间草药》)。
(《福建中草药》)。
(《闽东本草》)。
(《王秋泉家秘》)。
、天疱疮、脓疱疮方(《福建中草药》)。
(《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贵阳民间药草》)。
(《福建中草药》)。
(《江西民间草药》)。
(《江西民间草药》)。
(《万病固春》)。 :平地V三钱,雷公藤五钱,车前草四钱,天青地白草三钱,路路通五个。打碎煎服。(《救生苦海》)
:石豆兰(兰科麦斛)一两,扛板归二两半,一枝黄花五钱。水煎,分二次服,日一剂。(福建《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带状疱疹):鲜扛板归叶,捣烂绞汁,调雄黄末适量,涂患处,一日数次。(《江西民间草药》)
:扛板归七钱,野南瓜根三两,猪瘦肉四两炖汤,以汤煎药。孕妇忌服。(《江西民间草药》)
:鲜扛板归全草二至三两。水煎,调黄酒服。(《福建中草药》)
:鲜扛板归叶洗净杵烂,敷贴于委中穴;或与叶下红共捣烂,敷脚底涌泉穴,右痛敷左,左痛敷右。(《闽东本草》)
:乌贼骨五线,雷公藤三钱。共为细末擦之,干则以菜油调敷。(《王秋泉家秘》)
、天疱疮、脓疱疮:鲜扛板归全草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鲜扛板归四两。水煎外洗,每日一次。(《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蛇倒退叶(为细末)一两,冰片五分。混合,调麻油涂搽。(《贵阳民间药草》)
:鲜扛板归全草二至三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蛇倒退(红色)煎水洗\另用辰砂草、旱莲草、车前草(鲜者)各-两五钱,煎水内服。(《贵阳民间药草》)
:扛板归七钱至一两,猪大肠不拘量,同炖汤服。(《江西民间草药》)
:扛板归七钱至一两,酒水各半煎二次,分服;以渣捣烂敷患处。(《江西民间草药》)
15. 治蛇咬伤:扛板归叶不拘多少,捣汁酒调,随量服之,用渣搭伤处。((万病回春》)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樵夫在山上打柴,突然手被毒蛇猛咬一口,顿时,手背肿得象熟透了桃子,一阵阵剧痛象乱箭穿心。他心慌脚乱,捂着伤口拼命往家跑,不料剧烈运动后血液循环加快,蛇毒攻心,全身红肿,脸色煞白,刚到家就一头栽进门槛。举家呼也不醒,唤也不应,硬邦邦地翘了辫子。一家人悲怆欲绝,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捶胸跺脚,号啕恸哭。
俗话说:死了,死了,一死就了。人已弃世,哭也无济于事,旁人好心劝慰,只好准备料理丧事。全村老小,远近亲友,披麻戴孝。买不起灵柩,就用一块板扛着遗体,覆盖千斤被。一路上,路幡前引,哭哭啼啼,冥票纷飞,向坟山抬去。
途中,一个郎中迎面相遇,他看到四人抬一口薄棺,急忙问:“棺中盛殓的是什么人?何故而死?死去多久”?答已死去几个时辰,死因不明,郎中又说:“打开,让我看看可以吗?”死者家属一听一把拽住郎中哀求:“您是医生,人死了还能救活吗?”郎中说:“真的死了,我亦不能起死回生。不过要弄清何故而死啊!”
郎中掀开千斤被定神一看,死者的脸色象一张白纸。摸了摸脉搏,还有极其微弱地跳动,接触鼻尖,还有些许热气,他立即拿出针来,选定穴位,扎了一针,并使用一特殊的捻针物法,又从携带的药囊中取出蛇药片,找来热水灌下去,然后做了引流排毒手术,半小时之后“死者”退热退肿竟苏醒过来。
三天之后,“死者”坐在床上饮食了。人们望着这位飞来的活神仙,盛赞郎中是华佗再世,扁鹊降临。
大家感激郎中的救命之恩,询问他用什么灵丹妙药,郎中拿着一株草说:“我没有灵药,仙药就用这极普通的草芥制的”,人们神秘地望着草,问草药叫什么名字,郎中莞尔一笑:“我也叫不出名称,只知道它主治毒蛇咬伤。”大家面面相觑,觉得这好草药没有名称未免遗憾。只见郎中紧锁眉头略有所思,俄而,蓦地大腿一拍:“有了!患者不是“扛板”而去复活而“归”吗就叫“扛板归”吧!”在场的人都交口称赞。“
扛板归”由来的典故虽然只是传说,但是由于它的趣味性和传承性而流传至今。中医认为,扛板归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散瘀止血,主疔疮痈肿,丹毒,瘫腮,乳腺炎,聤耳,喉蛾,感冒发热,肺热咳嗽,百日咳,瘰疬,痔疾,鱼口便毒,泻痢,黄疸,臌胀等症,是清热解毒良药。
天疱疮案例
(1)毒热炽盛型: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利湿。方药:(冲服)、板蓝根30g、地丁30g、草河车15g、连翘15g、双花炭10g、生地炭10g、白茅根30g、赤芍15g、猪苓30g、车前草30g、大黄5~10g。分析:方中板蓝根、羚羊粉、地丁、大黄、草河车、连翘清热解毒,白茅根、赤芍、双花炭、生地炭凉血,猪苓、车前草利湿。(2)心火脾湿型:治法:泻心凉血、清脾除湿。方药:黄连10g、连翘15g、丹皮15g、栀子10g、生地15g、竹叶10g、莲子心10g、白茅根30g、生苡仁30g、猪苓15g、茯苓皮15g。分析:方中黄连、连翘、丹皮、栀子、白茅根、生地、竹叶、莲子心泻心凉血,生苡仁、猪苓、茯苓皮清脾除湿。(3)湿热熏蒸型:治法:清热利湿。方药:猪苓15g、茵陈15g、车前草30g、茯苓皮15g、冬瓜皮15g、黄柏10g、黄芩10g、泽泻10g、枳壳10g。分析:方中猪苓、茵陈、车前草、茯苓皮、冬瓜皮、泽泻清热利湿,黄柏、黄芩清热燥湿,佐以枳壳行气导滞。(4)脾虚湿盛型:治法:健脾除湿。方药:生苡仁30g、白术10g、山药30g、党参6g、芡实10g、扁豆10g、猪苓15g、茯苓皮15g、冬瓜皮15g、泽泻10g。分析:方中生苡米、白术、山药、党参、芡实、扁豆健脾除湿,猪苓、茯苓皮、冬瓜皮、泽泻利水渗湿。(5)气阴两伤型:治法:益气养阴。方药:生黄芪30g、党参5g、太子参10g、沙参15g、麦冬15g、白术10g、生苡米30g、花粉10g、车前草15g、当归10g。分析:方中生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生苡米益气,沙参、麦冬、花粉养阴,佐以当归养血,车前草除湿。

天疱疮描述
目录 1 拼音 2 疾病分类 3 疾病概述 4 疾病描述 5 症状体征 6 疾病病因 7 病理生理 8 诊断检查 9 治疗方案 10 预后及预防 11 特别提示 附: 1 治疗寻常型天疱疮的中成药 2 寻常型天疱疮相关药物 1 拼音 xún cháng xíng tiān pào chuāng 2 疾病分类 口腔科 3 疾病概述 本病属于自家免疫性疾病,它在病损处可以测到抗体,在血液中也可测出抗表皮细胞棘的抗体。 临床症状: 本病多见于中壮年。先从口腔开始发生大疱,破后成疼痛性糜烂面。以后在头、面躯干、、四肢发生松弛性大疱。尼氏症阳性,破溃后形成糜烂面、渗出、流血,自觉疼痛。本病可分为4型:寻常型、增殖型、红斑型、落叶型,病程呈慢性。因大量体内营养消耗,可导致病人死亡。组织病理为表皮内大疱、棘层松解,疱液内有棘层松解细胞。直接免疫荧光检查见表皮细胞间有免疫荧光阳性。 防治: 发病后病人应注意对口腔和皮肤的保护,防止碰撞和摩擦。以全身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治疗效果较好。如同时伍用免疫抑制制剂会有协同作用,也可一选用环孢菌素A或雷公藤多甙治疗,加强皮肤和口腔的护理。 4 疾病描述 5 症状体征 (1)口腔:较早出现病损。常先有口干、咽干或吞吐咽时感到刺痛,12个或广泛发生的大小不等的水疱,疱壁薄而透明,水疱易破、呈不规则的糜烂面;留有残留的疱壁,并向四周退缩;苦味撕疱壁,常一并无痛性地撕去邻近外观正常的黏膜,并遗留下一鲜红的创;这种现象称为揭皮试验阳性。苦味在糜烂面的边缘处轻轻插入探针,可见探针无痛性进入黏膜下方,这是棘层松解的现象,具有诊断意义。病损可出现在软腭、硬腭、咽旁及其他易受摩擦的任何部位,疱可先于皮肤或与皮肤同时发生。继发感染则病情加重,疼痛亦加重,患者咀嚼、吞咽,甚至说话均有困难,有非特异性口臭,淋巴结肿大,唾液增多并带有]血迹。 (2)皮肤:病损多发生于前胸、躯干以及头皮、颈、腋窝、腹股沟等易受摩擦处。早期仅在前胸或躯干处有12个水疱,常不被注意。在正常皮肤上往往突然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疱不融合,疱壁薄而松弛、易破,破后露出红湿的糜烂面,感染后可化脓形成脓血痂,有臭味,以后愈合并留下较深的色素。用手指轻推外表正常的皮肤或黏膜,即可迅速形成水疱,或使原有的水疱在皮肤上移动。在口腔内,用舌舐及黏膜,可使外观正常的黏膜表层脱落或撕去,这些现象称Nikolsky征,即尼氏征,具有诊断价值。皮肤损害的自觉症状为轻度瘙痒,糜烂时则有疼痛,病程中可出现发热、无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体温升高,并可不断地出现新的水疱。由于大量失水、电解质紊乱,患者出现恶病质,可因感染而死亡。 (3)鼻腔、眼、外生殖器、 *** 等处黏膜均可发生与口腔黏膜相同的病损,往往不易恢复正常。 6 疾病病因 天疱疮的病因不明,目前对自身免疫病因的研究较多,认为与病毒感染、紫外线照射、某些药物(如青霉胺等)的 *** ,使棘细胞层间的粘合物质成为自身抗原而诱发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7 病理生理 8 诊断检查 1、临床损害特征 临床上往往仅见一红色创面或糜烂面,若能用探针无阻力地伸入到上皮下方或邻近的黏膜表层下方,尼氏征阳性,或揭皮试验阳性则有助于诊断,但不要大范围地采用揭皮试验,以免增加患者的痛苦。患者的全身情况表现为体质下降,甚至亚病质,也有助于诊断。下列方法有助于正确诊断。 2、细胞学检查 局部消毒后将早期新鲜的大疱剪去疱顶,轻刮疱底组织,涂于玻片上,干燥后用吉姆萨或赤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典型的棘层松解的解体细胞。该细胞核大而圆,染色深,胞浆较少,又名天疱疮细胞或棘层松解细胞,这类细胞量的多少与病情轻重相关。 3、活体组织检查 在病损附近,用口镜柄按揉起疱,然后切取该部位上皮及其下方组织。 4、免疫学检查 (1)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法直接法显示棘细胞层间的抗细胞粘接物质的抗 体。 (2)血清抗体物质的检测:免疫荧光间接法是检测患者血清中存在的抗基底细胞的细胞浆内、棘细胞层的细胞间质以及棘细胞内的循环抗体,一般抗体效价为1:50时即有意义。 9 治疗方案 1、支持疗法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静脉补充,全身衰竭者须少量多次输血。 2、肾上腺皮质激素 泼尼松的起始量为120180mg/d;或60100mg/d,起始用量至无新的损害出现12周即可递减,每次递减5mg,12周减1次,低于30mg/d后减量应慎重,直到每天1015mg为维持量。对于严重天疱疮患者,可以选用冲击疗法和间歇给药法。即大剂量给肾上腺皮质激素至病情稳定(约需10周),逐渐减量至泼尼松30mg/d后,采用隔天给药或给3天药、休息4天的治疗。 3、免疫抑制剂 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或甲氨蝶呤和泼尼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治疗,以达到减少后者的用量,从而降低副作用的目的。 4、抗生素 加用抗生素以防止并发感染。 5、局部用药 口内糜烂而疼痛者,在进食前可用1%2%丁卡因液涂搽,%四环素或金霉素含漱有助于保持口腔卫生。局部使用皮质激素软膏制剂,可促使口腔创面的愈合。 6、酶抑制剂 各类蛋白分解酶的相应抑制剂已被证实能抵制棘层松解的产生,但尚无临床实际应用成功的报道。 7、中医中药 脾虚湿热型可选用补中益气汤、清脾除湿饮、五苓散等方加减;热毒炽热型可选用黄连解毒汤、清瘟毒软、清营汤、甘露消毒丹、玉女煎等方加减。 10 预后及预防 无特殊 11 特别提示 寻常型天疱疮是最常见的一型,好发于中年人,儿童罕见. 治疗寻常型天疱疮的中成药 碧玉散组成:青靛2钱,黄柏末2钱,滑石末2钱。主治:天疱疮。用法用量:上二末以青靛调和如泥。用皂角针挑去... 更多治疗寻常型天疱疮的中成药 寻常型天疱疮相关药物 氨苯砜片和疱疹样皮炎的治疗。(2)也用于脓疱性皮肤病、类天疱疮、坏死性脓皮病、复发性多软骨炎、环形肉芽肿、系... 氨苯砜片型麻风和疱疹样皮炎的治疗,也用于脓疱性皮肤病、类天疱疮、坏死性脓皮病、复发性多软骨炎、环形肉芽肿、系... 阿克他利片有:急性肾功能不全、多发不良性贫血、肺纤维化、天疱疮样症状、无粒细胞症的不良反应,因此要进行定期的... 泼尼松龙片白血病、各种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症、剥脱性皮炎、天疱疮、神经性皮炎、湿疹等。【用法用量】用于治疗过敏... 泼尼松龙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