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除湿养生汤,三伏天祛湿气中药配方

1、丝瓜豆腐鱼头汤

材料:丝瓜一斤,鲜鱼头一个,豆腐四块,生姜三片。

做法:丝瓜去角边,洗净切角形;鱼头洗净,切开两边;豆腐用清水略洗。将鱼头和生姜放入煲里,注入适量滚水,旺火煲十分钟,放入豆腐和丝瓜,再用文火煲十五分钟,调味食用。

功效:清热泻火,养阴生津,凉血解毒,洁肤除班斑,通经络,化痰。用于热病、暑热烦渴、痰喘咳嗽、筋脉酸痛、气血阻滞。

2、老冬瓜鲜荷叶鲫鱼汤

材料:冬瓜800克,鲜荷叶12片,猪苓、泽泻各15克,扁豆、苡米各20克,鲫鱼1条,猪 肉50克,生姜3片。

做法:各汤料洗净,冬瓜切块;中药材浸泡;鲫鱼宰洗净,与猪 肉、姜下瓦煲,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约两个半小时,下盐便可。

功效:中医认为冬瓜有消暑湿、养胃液、涤秽、消痈、行水、消肿之功。荷叶具有清热解毒、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暑热烦渴、暑湿泄泻等。

猪苓能利尿渗湿,泽泻能祛水利尿、渗湿、清热,鲫鱼补益且健脾利湿、温中开胃,活血通络、温中下气。再配以扁豆、苡米为汤、清润可口,清热解暑,健脾祛湿,开胃补益,为三伏天的家庭靓汤。

3、西洋参石斛猪瘦肉汤

材料:西洋参1两、石斛5钱、猪瘦肉约1斤、蜜枣5粒、生姜少许。

做法:猪瘦肉飞水、冲净、切块件。西洋参切片,石斛、蜜枣冲净。生姜切片。将之放入汤锅中,适量清水,煮沸后,慢火煮约两小时,调味供用。

功效:西洋参,甘、微苦,寒,补气养阴,清火生津。石斛养阴清热,益胃生津,用于热病伤津者,常配生地、麦冬等。猪瘦肉甘咸平,滋润健脾。生姜,辛温,健脾和中。“西洋参石斛猪瘦肉汤”是适合盛夏飮用的汤水。

4、冬瓜薏米煲鸭汤

材料:鸭翅350克、薏米50克、冬瓜300克、姜2片、柠檬半个(或料酒适量)、香葱2棵、盐适量。

做法:鸭翅用冷水冲去血水。用半个柠檬汁(或料酒)腌制10分钟,薏米提前1小时洗净泡好备用。腌好的鸭翅焯水。姜去皮切片备用。

沙锅中加入1500ML冷水和姜片,水烧开后,加入鸭翅和薏米,用大火烧开后关小火。煲1小时。冬瓜洗净,不用去皮。切成大块,放入鸭汤中继续煮30分钟,加入盐调味,关火即可。

功效:冬瓜可清暑解毒,薏米有健脾去湿、美白消肿之功,鸭肉则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之效。三伏天喝冬瓜薏米煲鸭汤,味道清甜香浓,不仅有清热解毒、消暑祛湿之效,还能减肥消脂、美白祛痘,养胃也养颜。

三伏天祛湿气中药配方

每次到了夏天,最不愿意度过的就是三伏天了,天气又热又湿,导致人体里湿气积累,让人浑身无力,还总是出汗,浑身难受,提不起干劲。体内湿气重会与皮肤病、妇科病、肾病等多种疾病有关。之前因为身体湿气重问过老中医怎么祛湿的问题,中医专家给出了几道食疗方案。第一种:红豆薏米粥。直接用高压锅或者电饭锅把洗好的红豆跟薏米直接放入锅中煮,不要放入大米或者其他米,煮好之后的红豆薏米汤一点都不粘,这种汤,是最祛湿的,连续喝个几天,就会觉得体内湿气都被排干净了。第二种:薏米冬瓜排骨。很多人不喜欢喝素汤,总喜欢在汤里加点肉,那么这个汤是最合适的了,做法跟普通的排骨汤很像,先把排骨放入锅中用水焯一下,然后洗干净放入锅中,跟薏米一起煮,薏米是一种很好的祛湿食材,当然最后出锅的时候别忘记放盐了。第三种:冰糖百合绿豆汤,绿豆是夏天常见的一种煮汤食材,将绿豆洗干净之后放在锅里煮,开锅之后把洗干净的百合放进去,然后等绿豆煮开花之后再放入冰糖,等冰糖化了就可以出锅了,很甜很好喝。第四种:桑枝鲜鸡汤。桑枝具益精髓、祛风湿、行水气等功效。桑枝和老母鸡的巧妙搭配不仅使得这道汤具有祛湿的功效,还使得口味更加独特。

三伏天里,经常喝这四种汤可以祛除体内的湿气。除此之外要想祛除身体内的湿气还可以多运动。

三伏天喝什么汤药去湿气寒气

首先跟你睡一下三伏天为什么要去湿气

三伏天作为一年中平均温度最高的时节,多数人往往不喜欢出门,仿佛外面的阳光如洪水猛兽一般。在室内呆着又喜欢长叹空调,长时间享受冷气会使体内水湿粘腻,更会影响器官活跃,使脾胃无法正常运化水湿,最后停留在体内形成湿邪。

到了晚上气温降低下来的时候,大部分年轻人又如丧尸出笼般出没在各大街道,白天在室内吹了一天空调,晚上再出来吃油腻冰冷食物,甚至还大肆喝酒,酒助湿邪,喝酒会加重湿气。

三伏天怎么排湿气

1、按足三里穴

对付暑湿,可以按足三里穴,有助于运化水湿。取足三里穴,也就是俗称的“老母鸡穴”,握拳轻扣两百下,以略感酸胀为度,早晚各一次,可以达到调和营卫之气的作用。

2、承山穴是祛湿大穴

每天早上起床时,将两腿伸到床外,让承山穴(微微施力垫起脚尖,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即为承山穴)正好搁在床沿上,两腿左右摆动,以按摩承山穴。按揉承山穴会有明显酸胀痛感,这是因为体内有湿的缘故;按揉承山穴一段时间后,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这是膀胱经上的阳气在起作用,身上的湿邪正随着微微升高的体温向外逃逸。

3、防湿健脾胃

要注意对脾胃的保养,脾胃虚的人少喝冷饮、少吃凉菜,注意肚脐不要受凉。三伏天是消化道疾病多发的时节,在饮食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冷饮冷食不宜过多,一切都应以适量为宜。

4、温水泡脚

睡前用40℃温水泡脚,可祛湿,还能提高睡眠质量。还可以刻意出些汗,让湿气随着汗水散发出去。推荐泡脚祛湿方:藿香10g、佩兰10g、苏叶10g、荷叶10g、金银花10g。一剂药方配适量的水(根据脚盆大小,水量能没过脚踝为宜)煎煮30分钟,温度合适后进行泡脚,全身出汗后即可。

5、刮痧防暑

三伏天湿气重,易出现呕恶头昏等病症,可采取刮痧办法。具体是用刮痧板或酒精消毒过的纱布,上下刮背脊两侧,或肋骨两侧或额头,出现紫暗色即可,也可涂上清凉油刮。或服用藿香正气丸(水),多喝绿豆汤、荷叶、藿香代茶饮,出汗多要及时补充淡盐水。

6、保证良好的睡眠

充足高质量的睡眠有助机体自我修复,是保证机体良好运转的基础,是天然的祛湿药。应当顺应天时,宜晚睡早起,但晚上最好不要晚于11点入睡,中午需要午睡,但不宜超过一小时,还要切记贪凉,忌在温度很低的空调屋或潮湿的地上睡觉,也不可迎窗而睡。

7、多喝姜茶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姜具有温补的作用,夏季可以多吃点姜,补补阳气。生姜性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各种功效。喝姜茶是一种简便易行的保健方法,而夏天是最适宜喝姜茶的季节。

8、常运动

防湿、祛湿的最佳运动方式是轻微的活动四肢,使身体的阳气慢慢的恢复,湿气逐渐散去。不可大运动出大汗,这样气随汗泄,气受伤了,水湿的代谢受到影响,水湿虽然随着汗液散出一部分,但内湿又出来了,最终湿气还是没有去掉。

9、吃健脾化湿的食物

多吃健脾化湿的食物也有帮助,红豆、绿豆、荷叶煮粥,藿香、佩兰、苍术泡茶,生姜切片煮水,都有祛湿之效。辣椒虽能开胃助消化,祛湿功效却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