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运动是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患肢活动时引发的一种随意运动,但淇运动模式是定型的。就是说从意志诱发这一点来看,它是随意的,但从运动模式不能改变这一点来看,其又是不随意的。联合反应就是身体某一部位进行抗阻力运动或主动运动时,诱发患侧肌群不自主的肌张力伸高或出现运动反应。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联合反应不是严格生理意义上的运动,他是肌肉张力改变引起的一种不随意姿势反应,联合反应一般都是按照固定的模式出现,比如健侧用力屈曲,而患侧也会不自主出现屈曲运动,就是不受控制的患侧也进行屈曲。而共同运动是患者想进行屈曲运动,但是它的运动模式不能随意改变,他会以一种固定的模式进行运动。比如患者举起手臂,正常人则表现正常举起,上肢都是处于伸直状态,而患者举起则是肘关节会屈曲,腕关节也会屈曲,手指呈抓握状。分离运动已经是比较趋于正常的运动模式,各关节能分离进行运动,比如举起手臂过程中能随意屈曲伸直手腕,手指可抓握可伸直。

康复中的共同运动包括
康复中的共同运动和分离运动是两个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所表现出的运动模式。

共同运动是指在进行一个关节的运动时,另一个或多个关节也会随之运动,这种运动模式是不可避免的。当一个人试图移动他们的上臂时,他们的肩膀和肘部也会随之移动,这是共同运动的表现。
分离运动是指一个关节独立地运动,而其他关节保持稳定。这种运动模式对于康复训练非常重要,因为它允许患者更精确地控制他们的运动,从而更好地恢复他们的功能。
在康复评定学中,康复治疗师会评估患者的共同运动和分离运动能力,以确定他们的康复进展和需要进一步训练的方面。
康复中的共同运动和分离运动
要理解分离运动是什么需要先明白什么是共同运动。

共同运动是病理性的异常运动模式,是指偏瘫患者想完成某个动作时所引发的一种组合运动,这种运动模式会是定型的,无论做什么动作,参与活动的肌肉及肌肉反应的强度都是相同的,没有选择性的分离运动。
偏瘫患者上、下肢的运动功能从弛缓阶段进入痉挛阶段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随意分离运动,但是此时的运动模式与正常的随意分离运动有质的区别。一般来说分为上肢屈肌共同运动模式和下肢伸肌共同运动模式。
真正的随意分离运动模式是可以纯单关节控制的运动方式,不需要相邻关节肌肉代偿发力,所有关节和肌肉可以自由灵活转换,想收缩哪部分肌肉就可以收缩,想放松哪部分肌肉就可以放松。
简单解释一下共同运动模式和分离运动模式的区别:
共同运动模式就是多关节一起运动才可以完成一个关节动作。可能需要腿在特别的姿势下才可以做到一点脚踝的一些关节动作。
分离运动模式就是单关节可以在任何身体姿势下独立完成关节动作。腿部随意任何姿势,脚踝都可以独立完成任何关节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