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肌康复运动

具体做法是有意识地收缩音道,因为初学者很难体会收缩的力度,因此可以在排尿时收缩盆底,如尿流在收缩时终止,而放松时继续排出,就表示是正确的肌群收缩。在收缩盆底肌群的要尽量避免其他肌肉,如大腿、背部和腹部肌肉的收缩。 训练的强度和时间可以逐渐增加,开始每次收缩尿道、肛门和会音5~10秒后放松,间隔5~10秒重复上述动作,连续5分钟,每日两次。以后逐渐增加训练量。2、产后操

通过增强盆底、腹部、腿部等部位的肌肉,促进盆腔及腹腔器官恢复,帮助新妈咪远离分娩后遗症。产后操的2个阶段: 第一阶段:产后3天-3个月 盆底肌肉训练、腹肌运动、腿部肌肉运动、胸部运动等。最好在床上完成。 第二阶段:产后3个月-6个月 进行全身肌肉力量的恢复训练,并加强腹部和盆底肌肉锻炼。 呼吸运动 目的:通过腹式呼吸运动腹部,增强腹肌,活动内脏。 动作要领: (1)仰卧位,双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2)深吸气使腹壁下陷,内脏牵引向上,然后呼气。重复数次。

3、提肛法即有意识地对以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进行自主性收缩,以加强控尿能力及盆底肌肉力量。具体做法是反复做缩紧肛门音道的动作,每次收紧不少于3秒后放松,连续做15-30分钟,或每日做150-200次,4-6周患者有改善,3个月有明显效果。而对于重度盆底功能障碍者,则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电刺激治疗或者相关的手术治疗。 4、运动法

产后妈妈可以通过一些锻炼,如屏住小便、提肛运动、收缩运动或其它运动来加强弹性的恢复,促进紧实。这几种运动法都是可以采取的,也可以根据G动这款软件来进行修复,效果会很好。经过这些日常的锻炼,可以大大改善盆腔肌肉的张力和周围肌肉,弹性的恢复,对性生活有所帮助。除了恢复性的锻炼,产后妈妈还应该保证摄入必需的营养,保证肌肉的恢复。

健康的运动心率

你知运动心率吗?你知道达到什么程度就已经到人的极限了吗?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运动心率 运动心率,即人体在运动时保持的心率状态。不管是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都有一个合适的心率才能达到较佳的运动效果。保持最佳运动心率对于运动效果和运动安全都很重要,三高人群锻炼中尤为重要的是运动心率,如果心率过高,会对身体健康不利,导致恶心、头晕、胸闷,糖尿病患者则会使血糖急剧降低,而且减脂效果也不好,心率低对身体没有危害,但是锻炼效果不好。有氧代谢 正如人体其他器官一样,心血管系统也只有在一定的运动强度刺激下才能得到改善,但这个强度又不能太高,否则就变成了无氧代谢运动了。这个心率范围叫做“有效心率区”。掌握了有效心率区后,就能在从事不同运动时自己控制运动量和强度了。首先记住安静时的脉搏数,可以在颈部(锁骨上面)、腕部或直接在胸部摸到心跳,然后数15秒钟,再乘4,这样一来就知道自己安静时的心率了。第二步是按年龄确定最高心率,一般来说年龄越小心率越高。计算公式是这样的:男子最高心率=205-年龄。女子最高心率=220-年龄。国际一般用220 - 年龄所得值为最大心率。第三确定运动时的有效心率范围。对普通锻炼者来说,最高心率的60%~85%是合适有效的运动心率范围。不管是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都有一个合适的心率才能达到较佳的运动效果。常用的公式是(最大心率-运动前的心率)/2 运动前心率。这个公式可以反应出不同性别、年龄的个体心率。这个公式适用于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尽管运动形式不同,但是都能在运动时提高心率。比如在涉及游泳等运动的间隙训练中,一般多将心率控制在120-150次/分的最佳范围内。一般学生的早操跑步中的心率控制在130-150次/分。而成年人的健身可用170-年龄来控制运动强度。不管你是在做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你都可以用那个公式,知道自己做运动时的最佳心率。运动心率公式 第一个是:目标心率=(最大心率-静态心率)x 强度百分比 静态心率第二个是:目标心率=最大心率 x 强度百分比一般人在进行有氧运动的时候控制强度都会用到上面两个公式,而很多人错误的认为第一个公式仅仅是一个更为安全有效的公式,其实不然。控制有氧运动强度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用最大心率百分比,一种是用最大耗氧量百分比,而最大耗氧量百分比往往要比最大强度百分比高10%的强度,就是说最大心率60%的强度和最大耗氧量50%的强度是相等的。而上面第一个公式计算出来的运动强度其实是相当于最大耗氧量的运动强度,因为加入了个人的静态心率所以安全性更高些, 不过在设定强度时候就不要和最大心率百分比混为一谈了,否则在对特殊人群进行安排训练时很容易会出现问题。运动建议 近几年,因心脏疾病突然猝死的事件屡见报端。谈到心绞痛、心律不齐、房颤这类心脏问题,许多人似乎都能“对号入座”。生气时心脏难受,高兴时心脏也难受;运动快了心脏吃不消,不运动心脏也受不了。面对这么多的心脏问题,怎样运动才更科学?其实,找到有利于心脏健康的运动并不难,难的是怎样掌握好运动的“度”。当你开始运动之前,最好为心脏健康做个“运动设计”。我们都知道,医生治病有“药”,同时还必须有“方”,“处方”才是治病的关键。运动的道理也一样。每个人的体质、病情、生活方式、心理状态不尽相同,心脏不好的人不仅应该考虑哪些运动对心脏有好处,还要考虑什么样的运动适合自己,并“设计”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案。所谓“运动设计”,指的是一套较为完整的健身体系。在进行设计前,先要进行全面分析,确定适合自己的健身模式。对于一般人来说,运动的最佳时间选择下午三点至晚九点的,长短控制在半小时到1小时。锻炼强度的控制可以根据下面的方法来计算:最佳运动心率控制区域计算法:(适合一般人)(220─现在年龄)×0.8=最大运动心率(220─现在年龄)×0.6=最小运动心率最佳运动心律控制区域计算法:(适合有心脏问题的人)晨脉×1.8=心率控制上限晨脉×1.4=心率控制下限。如果在有氧运动的时候控制好心率,不仅可以保护和增强自己的心脏功能,还能最大限度地燃烧脂肪,达到很好的塑性和减脂效果。运动时心率多少合适 1、健康而体质较好的人群有氧心率可以控制在120~180次/每分钟,又可细分为小运动量120~140次/每分钟,中运动量141~160次/每分钟,大运动量161~180次/每分钟。2、如果希望个性化,可用常用公式计算有氧运动中合理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年龄)×Q 安静心率。公式中的最大心率≈210;安静心率指运动前相对安静状态下的心率;Q代表运动量,50%以下为小运动量,50%~75%为中运动量,75%以上为大运动量。如某人50岁、安静心率76次/每分钟、希望进行小运动量有氧运动,确定有氧心率=(210-76-50)×50% 76=118次/每分钟。3、对中老年人来说,可以采用最简单而安全的方法适宜的有氧运动心率=170-年龄。如60岁,参加有氧运动时,心率宜控制在170-60=110次/每分钟。而对体弱且年纪较大的人,为了安全,可以选择(170-年龄)×0.9。上述内容只是一般规律,在实施中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同时期的健康状态、环境、季节、心情等对选择运动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时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均要相应降低,心率指标亦相应降低,以保证安全。在运动中自己学会数心率(脉搏),用来控制运动量非常必要,它不仅为参加运动的人增加了一份安全保障,也有益于保证运动的健身效果。我们可以练习摸手腕部的桡动脉或下颌骨(下巴)的颌下动脉来数脉搏,如果条件允许,戴心率表当然更加理想。猜你喜欢1. 有氧运动心率控制在哪个范围减脂 2. 有氧运动的心率应该控制在多少 3. 怎样选购运动心率表 4. 各项体育运动的好处 5. 有氧运动时间长度 6. 夜跑需要注意什么 夜跑注意事项 7. 健康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8. 健身房一周健身计划推荐 9. 体育锻炼与健康论文

健康运动公里数

马拉松健康跑一般多少公里如下:

马拉松全长42.195公里(也有说法为42.193公里),跑多久视个人身体素质情况,无法一概而论,不过从一些马拉松的比赛结果来看,一般较好的成绩在2个小时左右。马拉松分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和四分马拉松三种。以全程马拉松比赛最为普及,一般提及马拉松,即指全程马拉松。这个比赛项目的起源是因公元前490年9月12日发生的一场战役而起,当时一名士兵为了向家乡人民告知胜利的消息,徒步跑了42.193公里回到家乡,结果刚报完喜讯士兵就累死了。马拉松因此而诞生。在马拉松世界比赛中,肯尼亚名将基普乔格曾以2小时01分39秒夺冠并创造了新的马拉松世界纪录。而另一名肯尼亚选手埃鲁德·基普乔格也跑出了1小时59分40秒的成绩,但这个成绩最终没有得到国际田联的官方认可。从这两个记录上来看,顶级的马拉松选手在马拉松比赛上,跑步时间基本上都是2个小时左右,即使相差也不会很多。但如果是普通人去跑,这个时间就难以估量了,可能两个半小时,可能三个小时、四个小时,甚至是半途而废都有可能。拓展资料:跑马拉松注意事项:1、穿短跑短衫;

2、运动鞋选轻并且鞋底软的长跑鞋;

3、在跑前1小时吃饭;

4、跑的过程中尽量不要饮水,渴了润润嘴即可;

5、马拉松关键是坚持,用毅力克制;

6、呼吸要用舌头顶住上颚,让空气通过舌头润湿再进入肺,用鼻呼出,这样可以减少呼吸对身体的伤害。马拉松跑得距离很长,运动员体力消耗很大,因此如何补充营养是我们首先关注的问题。加强马拉松运动员的营养补充应做到以下几点1、食物的热量要校过多的热量摄取可导致体脂增多、运动能力下降等。饮马拉松赛前的劳逸结合也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在饮食方面要下苦心之外,充足的睡眠也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赛前三天,一定保证良好睡眠。入眠时间不能过午夜24时,每天睡眠量应在5、6小时以上或不能少于习惯睡眠量。良好的睡眠才能保证运动员的训练效果。

训练及赛前要把脚趾甲剪短、剪平;可通过足浴放松,并经常用热水泡脚;号码布:最好在比赛前一天睡觉前缝好,避免第二天早上手忙脚乱;运动装:应遵循宽松、透气和吸汗的原则,衣服不宜过多或过少;跑鞋:应选择穿着轻便、舒适、透气、耐磨的跑鞋,最好在赛前已穿过数次,经过磨合。建议不要穿旅游鞋和足球鞋;袜子:参赛时不宜穿新袜子,最好穿洗过几次的旧袜子,新袜子容易与脚摩擦,严重时会磨出水泡,建议选择吸汗、无缝短袜;鞋带:不宜系得太紧,以脚部没有明显的压迫感为宜。马拉松训练,应从耐力、力量、速度三个方面入手。训练要循序渐进,先慢慢提速,稳定速度,然后逐步加长距离。在不损伤身体的情况下,适当安排自行车、爬山等运动,这些训练对提高腿部力量有所帮助。在大赛来临之际,更要合理安排训练,尤其要避免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