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的健脾大补穴——太白穴!输、原一体,补后天之本的特效穴!太白穴,太同大,是广大,高大的意思,白代表肺金,也有明亮的意思,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从五行上看,脾属土,所以脾经又称土经,作为脾经上的穴位,太白穴也属土,说到太白穴的位置你肯定不陌生,它的位置也很好找,将一只脚搁在另一只脚上,就会看到脚部的中心有一条椭圆形的弧线,这就是足弓,这个弧形的起始点就是太白穴所在的位置,也就是金气开始显现的地方。补脾其实很简单,不用买多贵的药,只需太白一个穴位就能达到效果,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原血相当于进入肺脏的那个关口,如果你想补脾了,只有打通太白穴这个关口。营养物质才能补得进去。很多脾虚的症状如夜里睡觉流口水,舌头两边有齿痕,吃完东西腹胀,消化不良,手脚冰凉,女性崩漏,月经淋漓不尽,都是脾的运化能力差造成的。尽管脾虚的症状很多,但多揉太白穴全都可以防治。

健脾祛湿灸穴位

那么怎么用太白穴来补脾呢?

取一些三七粉贴在两侧的太白穴上,外面覆盖一层纱布,再用医用胶布固定,贴12个小时后取下,然后休息12个小时,再贴新的,白天或者夜晚贴都可以,你也可以每天按摩太白穴100下,力度以您可以承受为准。太白穴对脾系统的保健非常的关键,按揉、艾灸,或是用药物外敷此穴,对脾虚引起的食欲不振、浑身乏力、犯困、水肿、腹泻、腹胀、大便稀等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艾绒艾灸,都很好理解,操作起来也简单,用药物外敷怎么做呢?把人参切成片贴于太白穴处,再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12小时后取下,隔天贴一次就可以,请注意是两侧太白穴都要贴。

人参得坤土之精,而太白穴为土穴,以土补土,补脾益肝,效果特别好。

凡是,脾经经过的位置发生了病变,脾脏本身出现了问题,或者是24节气变化而产生的毛病,都可以通过处理太白穴来治疗,无论是实是虚是烦事杂,太白穴通通可以处理。

而处理的方法有很多种,您可以在坐着或者躺着的时候,用脚上的关节,去撞击太白穴,也可以用小保健锤敲打。按揉太白穴,治疗脾胃疾病

太白穴为脾经原土穴,善治疗脾胃病,具有健脾益气、理气和胃、降逆止呕、祛湿止泻、消食化滞、通腑泄热之功效,主治胃痛、呕吐、腹胀、泄泻、肠鸣、饥不欲食、痢疾、便秘等。

针灸太白穴,缓解各种疼痛

太白穴不仅是足太阴脾经“脉气所发”的输穴,还是脾经的原穴,输、原一体的太白穴有“培土”“滋生万物”的功效,他对于脾脏异常所产生的疾病和与脾相关的其他四脏的疾患有着非常广泛的治疗效用。是补人体后天的特效穴。,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之功,主治脚气、体重节痛、痿证等,如《针灸大成》云:“太白主膝股肿,酸转筋。”本穴具有健脾化痰、活血通脉之功,用于治疗心痛脉缓、胸胁胀痛等。太白穴在脚掌前面,最大的作用就是治疗脚掌疼痛,很多女性逛街一逛几个小时,硕果累累的也会发现脚部疼痛的厉害,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脱掉鞋子捏脚,其实这个时候刺激太白穴,效果特别好,刺激这个穴位的时候,最好的方法不是用手去按摩,而是脱掉鞋袜,将脚立起,用另一只脚的后跟来踩踏。

按揉太白穴,双向调节血糖

太白是脾经的原穴,揉太白还可调节血糖,治疗糖尿病,就拿调节血糖指数来说,它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血糖高的可以通过调节此穴让它下降,血糖低的可通过此穴使之上升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10大排名

1、参苓白术丸

脾虚泄泻的代表方剂,它能够有效的通过健脾祛湿来治疗慢性腹泻,大便不成形,饮食减少,腹胀、面色萎黄等症状。

2、理中丸

健脾祛湿的良药,方剂比较简单,有党参、白术、干姜、甘草,以健脾为主,利湿的作用没有白术丸明显,而且理中丸这个热性会更加明显一些。3、健脾丸

除了党参、白术以外,健脾的以外,还有像陈皮、山楂、麦芽一样有消食化积的作用。有消化道慢性疾病的人,夏季的湿邪阻遏了脾胃的运化功能后,如果诱发原有疾病加重更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湿热体质的成因是湿热蕴结不解,多形成于先天禀赋或久居湿地。此类人首先要会避暑湿。应避免居住在低洼潮湿的地方,居住环境宜干燥通风;盛夏暑湿较重的季节,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要保持充足而有规律的睡眠,不要熬夜、避免过于劳累。

在运动方面,湿热体质的人在气温太高的时候最好不要外出,或者不要在户外待太久。天气不热的时候,就得运动了。因为湿和热黏腻难除,应适度做些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夏天由于气温高、湿度大,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锻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苓白术丸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理中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健脾丸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湿热体质,健脾除湿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首选药

一、肝气郁结引起脾不健运。临床用于两胁胀痛、不思饮食、腹胀肠鸣、大便稀溏、舌苔白腻、治疗肝气郁结引起脾不健运的方法。临床用于两胁胀痛、不思饮食、腹胀肠鸣、大便稀溏、舌苔白腻、脉弦等肝盛脾虚证候【成分】茵陈、蒲公英、五味子、茯苓、山楂、黄芪。【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涩。【功效主治】清化湿热,舒肝利胆,解毒退黄,健脾和胃。用于湿热阻滞而致的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等病症见脾胃虚弱,体倦乏力,肋腹胀痛,胃纳欠佳者。【成份】 砂仁、厚朴(姜炙)、豆蔻仁、陈皮、青皮(醋炙)、枳壳(麸炒)、郁金、山楂(炒)、柴胡(醋炙)、木香、香附(醋炙)、片姜黄、甘草。辅料为赋形剂蜂蜜。【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大蜜丸;气香,味苦,辛。【功能主治】舒肝和胃,解郁止痛。用于脾胃不和,肝郁不舒引起的胃脘刺痛两胁胀满,嗳气吞酸,饮食无味。【禁忌】孕妇忌服。【注意事项】1.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2.忌情绪激动或生闷气。3.不适用于脾胃阴虚,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4.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本品不宜久服,服药三天如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应立即停药并到医院就诊。【成份】木香、砂仁、党参、白术(炒)、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制)、生姜、大枣。【性状】本品为黄棕色的水丸;气微香,味微甜、辛。【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和胃。用于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注意事项】1.饮食宜清淡,忌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2.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3.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4.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5.对香砂六君丸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6.香砂六君丸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成份】人参、白术(麸炒)、茯苓、甘草(蜜炙)、黄芪(蜜炙)、当归、木香、远志(去心甘草炙)、龙眼肉、酸枣仁(炒)。辅料为赋形剂蜂蜜。【性状】本品为棕黄色的大蜜丸;气微香,味甘。【功能主治】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禁忌】身体壮实不虚者忌服。【注意事项】1.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2.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3.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4.高血压患者或正在接受其他药物治疗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本品宜饭前服用或进食同时服。6.服药二周后症状未改善,或服药期间出现食欲不振,胃脘不适等症应去医院就诊。7.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及年老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