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授者: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黄帝内经书院”范登脉 简介: 医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史文献系教授。对中国古典文献学特别是对传统语言文字学有较深入的研究,擅长运用文字、声韵、训诂、校勘等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方法考证中医经典文献中的疑难问题,重视出土文献、文物在中医文献研究中的运用,长期从事《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的文献考证、理论整理、逐篇讲析等工作,对《素问》《灵枢》研究有较深造诣。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科研工作30多年。 擅长运用中医经典理论、经方理论、名家经验指导临床实践,治疗内、外、妇、儿各科疑难疾病。 出版《黄帝内经素问校补》《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校注)《新刊黄帝内经灵枢》(校注)元读书堂本《新刊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脉经》(校注)等。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华中医药杂志》《语言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华医史杂志》《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科版)《中医文献杂志》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馀篇。主持完成973计划子课题一项及其他科研项目多项。 编者按:“自己少受罪,家人少受累,国家少发医药费,这就是我们治未病的效果。”上医治未病,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专著《黄帝内经》问世,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时至今日,中医学相关的理论、诊断法、治疗方法等均可在此书中找到根源。 作为“悬壶莞邑”中医药 健康 大讲堂的第一讲,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的范登脉教授从理论知识出发,深入浅出,讲述《黄帝内经》蕴含的 健康 原理,为大家传授中医 养生 知识。 授课大纲: 观象授时 中医对“人”的认识,包括了合于天道的藏府身形系统、合于天道的生命活动之人。 天之“道”——空间、时间与阴阳。 中国古代发达而持续的农业文明与重视祭祀活动,对于节令、气候、物候提出了极其苛刻的要求。它要求人们不断去 探索 天地自然运行的规律及其复杂的变化规律,以解决现实生活当中的种种问题。 在古代中国,表示时间、方位这些概念的传统方法,是人们广泛接受的干支系统。十干、五位、五行相配始终遵循下面的原则:东方为甲乙木,南方为丙丁火,西方为庚辛金,北方为壬癸水,中央为戊己土。 人之合于天道——人身之气的运行,与天地之气的运行一样,也是按照天之阴阳节律升降开阖。 《灵枢·癕疽第八十一》:“阴(营)阳(卫)已张(布散),因息乃行,行有经纪,周有道理(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昼夜五十营),与天合同(与天道协调一致),不得休止。” 正气、邪气 黄帝曰:余闻气者,有真气,有正气,有邪气。何谓真气?歧伯曰: 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 正气者,正风也,从一方来,非实风,又非虚风也。 邪气者,虚风之贼伤人也。 (《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为了准确地反映各地的实际气候情况,划分四季常采用气候上的方法。近代学者张宝坤分类法,采用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日平均气温计算方法:一天之中8时、14时、20时、2时,四个时段测得的温度相加除以四,为一天的日平均气温)。并且规定:候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22℃的时期为夏季,小于或等于10℃的时期为冬季,介于10℃~22℃之间的为春季或秋季。 按此标准划分四季,中纬地区季节与气候相一致,低纬地区和极地附近春、夏、秋、冬的温度变化很不明显。在中纬地区,各季的长度也不一样。这就是气候四季。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春三月,此谓发(拔,除也)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此春气之应, 养生 之道也。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秋三月,此谓容平(宽容平正)。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凝)地坼……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人之“理”——形、神两系统 形——藏府身形系统 神——生命活动系统 脾胃为本 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 (《素问·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生病之“理” 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散,经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稽留,经脉虚空,血气不次,乃失其常。 (《灵枢·口问第二十八》) 治未病——中医对待疾病的战略手段 《神农本草经序录》:五藏未虚,六府未竭,血脉未乱,食药必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过,命将难痊。 出现苗头,就积极采取防护措施。 饮食有常节 味(水谷)—化(胃)—精(津液)(化生精)—化(脾)(精不化气则为湿浊痰¡°毒¡±)—气(宗气营气卫气)(精化为气)—生形(气生形) 秋天 养生 的误区 四时阴阳不以数推;秋气凉燥,肺恶寒。 《素问·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五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 说明:以上为授课大纲,请以授课内容为准。 【音频】李玲 【配音】李玲玉 【作者】 欧雅琴 李玲 李玲玉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南方号~东莞市~东莞自营号~ 健康 东莞

中华中医健康养生大讲堂

健康养生大讲堂真的是免费的吗

保健品,顾名思义就是保护健康的产品,名字是很好听的,但事实上这些东西就是一些用现代科技加工出来的化学药品,打着什么从虫草中提取的精华,从人参提取的精华等等的幌子,做的就用一些便宜的甚至劣质的化学原料加工出来的,然后再通过强势的电视广告,报纸广告等等宣传透经进行循环欺骗,久而久之,就会让不明真相的群众上当,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地区,人们的文化,事物的认知,消息的闭塞等等原因,就会上当,而保健品的价格肯定不便宜,要让一个农民用一个很昂贵的价格买一个没有任何用的东西来保护健康,这种事情也只有保健品才能干的出来。以前有一个人叫史玉柱,他当年把保健品做到了极致。现在都可以背出当年做的广告:孝敬爸妈脑白金。不错,脑白金就是史玉柱搞出来的,在当年的农村,在史玉柱这样的宣传下,脑白金的普及度几乎是人皆知,很多人都买过,但然价格是不便宜的。而在后来,脑白金被证实并没有什么功效(题主可以到百度一下卫生部发给脑白金批文),完全就是一场骗局,用着人们想要健康的欲望进行行骗的骗局。

脑白金只是众多保健品的一种,也只是骗局的一种,不仅在农村,在城市里面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新闻里面就经常报道过一下老人就用很高的价格买了一些什么钙片,补片啊什么的,最后经过一查实,这些所谓的钙片,补片就是一普通的药片,吃多吃少都不会死人的。

还有像什么纽崔莱保健品,那个姚明打广告的,号称什么从什么鱼里面提取的,老贵了。当然本答主没有吃过,也没见过身边的人吃过,但如果一个人的生命到了要相信保健品的时候,那么这个人估计也是病及乱投医了。

保健品并不能保护人的健康,就是一些商人夸大其词的放大其商品的作为,最终的目的是谋取利润,并不是保护健康,知道这存关系后就好理解了:为什么排斥保健品了?这他妈的都是商家的阴谋,商人就要成本最低化,利润最大化,而保健品这东西最适合这种操作的。

保护健康的最好方式是运动,是坚持不懈的运动,而不是吃保健品。

郝冬梅中医养生保健

1580梅子老师的课程有用。

中医介绍如下: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的机制介绍如下: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

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发展史介绍如下:

自清朝末年,国运衰弱。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同属中国医学体系的日本医学、韩国的韩医学亦是如此。中医中药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经运用了几千年的历史。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证实了中国的中医中药无论是在治病上、在防病上,还是在养生上,都是确凿有效可行的。在西医未传入中国之前,我们的祖祖辈辈都用中医中药来治疗疾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中医对疾病的治疗是宏观的、全面的。中医,即相对西医而言。在西方医学没有流入中国以前,中医基本不叫中医这个名字,而是有独特且内涵丰富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