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症是外耳道皮肤的局限性炎症,外耳道炎症时会引起外耳道剧烈的疼痛。因为外耳道皮下的软组织很少,皮肤与软骨膜、骨膜紧贴,当外耳道炎症时,炎症引起的肿胀会刺激皮肤下方的神经末梢,而神经末梢的敏感度又很强,所以会引起剧烈的疼痛,尤其是炎症局限在外耳道前壁,或者咀嚼、说话的时候疼痛可能会更明显。外耳道出现炎症,需要进行积极的抗炎治疗,防止炎症的进一步蔓延和扩散。

外耳道炎不停的痛

外耳道炎用什么药呢?一、消炎药物目前治疗外耳道炎这种疾病主要使用的药物为消炎药物,比如阿莫西林以及头孢等。这类药物能够帮助病人快速的消除耳朵方面的炎症,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同时也可以考虑采用喹诺酮类药物。但是需要注意喹诺酮类药物本身具备着一定的副作用,而且可能对于孩子的骨骼发育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必须要注意使用的剂量。二、中成药物患有外耳道炎这种疾病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服用中成药物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经常被服用的药物主要为维c银翘片以及牛黄解毒丸等。因为这类药物本身具备着清热解毒的功效,同时也可以考虑外用如意金黄散以及泻毒散等药物来达到不错的治疗效果。三、抗生素当人们发现自己的身体发作外耳道炎这种疾病的时候,也可以通过使用抗生素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针对由细菌感染所引发的外耳道炎,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会更佳。一般使用的抗生素主要为庆大霉素以及青霉素等。建议病人最好根据最终的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要使用的抗生素药物。四、中药中医在治疗外耳道方面也有着很多疗效比较好的中药,比如附子以及菖蒲等。将这些中草药等量研磨成粉末和香油放入在一起,滴入到耳朵中,就能够起到很好的消除炎症的效果。

真正的道家养生功

养生功是有,不过不在任何书本上。所有典籍记载的无外乎一些常识性的东西,或是所谓的别人的功,多有癔想的成分在里面,可信不可全信,看看就可以了。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道,不过掩得太深,因为大多数人都已经迷失了自己的本心。修心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求证本心,释放心灵的过程,随着心灵的释放程度,只属于你的道也会逐渐显露。这逐渐显露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修正的过程,你曾经所练的功,或是脑子里所谓的道,在这个过程中或许会变得面目全非,但会更适合你,也只有最适合你的,才是真正的你的功,你的道!当然在此之前,或许你该有许多时间去了解很多基本性的东西,然后去求助与你的本心,而不是别人。个人感言,见笑。最后给你几个字‘静能生慧,功到法自现!’

道家养生术的功效

综观道教的养生方式,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种:(1)守一之道

守一之道指的是在身心安静的状态中,将意念集中对于“一”(即“道”)的信仰,以求得长生的养生方法。约在东汉时就广泛流行过。魏晋以后,逐渐同存思、吐纳、导引等融合在一起,成为后来内丹修炼的一个重要环节。

(2)存思之道

存思之道指的是在高度入静的情况下,将意念存放在体内或体外的某处,以求得到长生。魏晋时广泛流行。有的称体内各部分各有神灵居位,将意念存于体内,称为存神。存神而与神合一,即可登临仙界。有的主张存思中,应以意念内观自身脏腑,就可获得自身脏腑之形象,这就是内观。但存思类文献,一般有较浓重的神秘主义色彩。

(3)导引之道

导引之道指的是伸屈、俯仰、行卧、倚立等多种人的肢体运动。它与气息调节配合,求得血脉畅通、延年益寿和祛除百病。大约在秦汉时已有流行。其后,导引之法越来越多,并与气息调节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成为后来的内丹修炼的一个内容。

(4)吐纳之道

吐纳之道指的是呼吸调节中,吐出胸中的浊气,吸进新鲜空气,以长生延年。大约在秦汉时已有流行。后来的内丹功法也重视气息,强调在呼吸中获得先天之气以补后天之气。

(5)胎息之道

胎息之道指的是呼吸调节达到一定程度时神气相结,鼻息若有似无,呼吸似在脐部进行,如同胎儿在母腹中一样。大约在秦汉时已有流行。魏晋以后,逐渐同吐纳、导引等方法融合一起。调节呼吸达到似胎之状,成为后来内丹功法的一个重要环节。

(6)服食之道

服食之道指的是通过服用特定的食物或药物来求长生成仙。战国时期就已流传,魏晋和唐代两度成为养生的主要方法。服食的对象大致又有两类,即草木药和金石药。草木药的功效在于补救“亏缺”,就是中医家们常说的补养元气,调理五脏,滋养精血,治疗疾病的意思。金石药因为来自天地之间,古人以类附比,认为服金石药即可长存不朽。

(7)外丹之道

外丹之道指的是用炉鼎烧炼铅、汞等矿石,炼制不死丹药,以求长生。大约成于西汉时,到唐代达到鼎盛。由于服食丹药致死者甚多,因此一直受到朝野的批评,唐以后即衰微。从历史实际和现代科学的角度审视,矿物烧炼的丹药,对于人的长寿延年是没有意义或者意义极微,有些丹药则是有害的,过量即导致死亡。但是它在道教养生方式的发展史上却是一项有影响的客观存在,并在客观上对于中国古化学史和古医药史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8)内丹之道

内丹之道指的是人体作为炉鼎,以人的精气神作为对象,运转意念,经过一定步骤,使精气神在体内凝聚成丹,以求长生。内丹与外丹相对。内丹之说约起于南北朝的后期。在外丹术衰微以后,内丹术逐渐成为道教养生主要方法。从元直至明清,道教内丹术内容逐渐丰富,融会贯通了古代的守一存思、导引、吐纳和胎息等种种方法,并形成了南宗、北宗、中派、东派和西派等派系,各派功法也各有侧重。

(9)房中之道

房中之道指的是男女生活节制和谐,还精补脑等房中方法,以求长生。战国时期,房中术已形成。西汉时就有较系统的理论。早期道教并不禁欲,遂将房中术纳入道术之中。后流于淫靡,在南北朝时期被排斥出道术。从现存少量文献看,其中包含的性卫生的内容,至今仍不失其科学意义。

(10)起居之道

起居之道指的是人生活方式和环境要求,包括饮食、言语、作息、穿着、房舍等等,要求取法自然,适应变化,顺乎天时地利,以求健康长生。上述几个方面的养生术是整个道家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养生方法的主干。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之科学与文明》一书中高度评价说:

“道教思想中从一开始就有长生不死的概念。而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这方面的例子。这种不死思想对科学具有难以估计的重要性。”

正因为如此,道教的养生方式就成了世界传统养生方法中不可代替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