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至立夏,万物繁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立夏节气的传统美食及养生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立夏吃什么传统美食 1、立夏饭 立夏饭,其实说白了它就是五种颜色的豆子加上粳米煮成五色饭,因为大家习惯于在立夏这天吃,所以也称它为立夏饭。立夏饭里面包含了很多豆类,里面含有丰富的营养,立夏吃立夏饭预示着一年五谷丰登、身体健健康康。 2、立夏蛋 立夏吃蛋,不仅能经受“疰夏”考验,还能带来生活圆满。立夏有吃蛋的习俗,能预防暑天常见的食欲缺乏、身倦肢软、消瘦等苦夏症状。鸡蛋,性平,补气虚,有安神、养心的功能。 3、立夏茶 为迎接立夏,我国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在立夏的那一天,妇女们要聚集七家的茶叶,共同烹饮,说是立夏饮了七家茶,可以保证整个夏天不会犯困。 4、立夏羹 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俗话说“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音tuo),一脚跨过河”。立夏前后常有大风出现,名“龙王暴”。立夏日发东风,俗以为有水灾,谚谓“立夏东风雨涟涟”。立夏日打雷,日后必多雷雨,谚谓“雷打立夏,三天来一下”。 5、立夏粥 立夏时节,湖南耒阳人各家各户都要熬立夏粥。立夏粥是用瘦肉、粉丝、糯米丸子、红枣、猪杂、干笋、红枣、豌豆、豆芽等十多种食材做辅料,加入大米中熬成香气四溢的粥。 6、立夏果 立夏果,又称立夏粿,是江西弋阳一带立夏节气的特色食品。立夏这天,家家户户都会煮一大锅立夏粿,吃一整天。立夏粿是用米蒸熟后揉烂,搓成小团子,加入豆芽、豆干、虾皮、豌豆之类的食材一起煮成“立夏粿”,也叫立夏羹。相传吃立夏粿表示送春迎夏,品种越多就表示春收越丰富,喜庆有余。 7、君踏菜 宁波人立夏还有吃君踏菜的传统,君踏菜是立夏前后上市的一种时令蔬菜,据说吃了君踏菜后夏天不会生痱子,皮肤会像君踏一样光滑。 8、麦蚕 立夏节,上海郊县农民取麦粉和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称麦蚕,人们吃了,谓可免“疰夏”。用立夏时青嫩的草头和入米粉,油煎成饼,叫做“摊粞”,为上海和浦东地区人民所喜食。还把糖梅子、酒酿、咸蛋等作为当令食品,称为时鲜,取以尝口,称尝“三新”。 9、立夏馍 河南民间相传,吃立夏馍可防热抗暑,消夏除灾,不然就要苦夏,生赖多病。所以每年在立夏的时候,人们都会吃立夏馍,以祈求家人身体健康。 10、脚骨笋 立夏吃脚骨笋是宁波特有的习俗。并不是菜市场现在卖的所有笋都能用来做脚骨笋的,最好是野山笋或者乌笋。人们认为,立夏吃了脚骨笋,会使自己的脚骨健壮,因此这个习俗就一直流传下来了。 11、夏饼 夏饼又称麻饼,形状各异,有状元骑马、观音送子、猴子抱桃等,而夏饼经常用于母亲送给已出嫁的女儿。在立夏吃夏饼,有不病夏、不瘦夏之说。 12、春卷 春卷分饼和菜两部分,卷菜的饼一定要是新鲜做得的烫面薄饼,讲究圆、薄、滑。擀好的饼一定要再上面轻轻抹一层油,为的是不让饼和饼之间粘连,同时吃起来口感也较为爽滑,配着卷在里面咯吱咯吱作响的蔬菜,一软一硬,口味一流。 13、面条 立夏时节,老北京讲究吃面,意在庆祝小麦丰收。有句话说得好:入夏面新上天。其寓意立夏吃面可强健体魄,为人们带来好运。 14、尝三鲜 无锡民间历来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三鲜分为地三鲜、树三鲜和水三鲜。地三鲜是指黄瓜、苋菜、蚕豆;树三鲜指樱桃、枇杷、杏子;水三鲜则是指螺蛳、鲥鱼、河豚。 15、鼎边糊 立夏时节,福州人要吃鼎边糊(又称锅边糊),是用米浆涮锅边,再加入虾米、木耳、苋菜、香菇、花蛤等做成的风味小吃。煮鼎边糊,也叫“做夏”。 立夏养生方法 冰箱里取出的食物不要急着吃 天气热了之后,很多人都喜欢吃冰箱里面冰过的东西,感觉这样会更加的凉快,其实太冰的食物是不建议大家多吃的。我们应该吃一些常温的食物,这样对于肠胃的刺激会比较小,不容易导致腹痛和腹胀这类的问题。 另外冰凉的食物不仅是对于肠胃不好,还可能会引起头痛的问题。相信很多人都曾经遇到过,吃了太多的冰淇淋之后,大脑感觉到缺氧了似的,头痛明显。冰冷的食物对于多数体质比较差的人来说都是要少接触的,即使是立夏了也要注意。 注重养心 立夏之后,由于天气十分的炎热,所以人的情绪也容易受到影响,很多人都会在立夏之后变得比较暴躁。在这提醒大家应该要注意养心,让自己尽量的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这样能让我们体内的热气减少,避免上火。 保证睡眠 夏季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疲劳。夏季保持充足的睡眠对于促进身体健康、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想要睡眠质量好,应该保持卧室环境宜人,床单被套经常换洗,每天给卧室通风。晚上尽量在十点左右上床睡觉,保持七小时到八小时的睡眠时间。假如有条件午休的话,每天午休半小时左右会让人体力更好,大脑也能得到放松。 多喝白开水是硬道理 由于出汗较多,有些人喜欢吃雪糕、喝饮料解渴消暑。杨主任告诉记者饮料中含有色素和香精,雪糕过冷也容易刺激肠胃,因此除了运动饮料外,不建议人们吃雪糕、喝饮料代替水。 平时要多喝白开水促进新陈代谢,多汗者可适量喝淡盐水,尤其是高温作业时要注意补水补盐;还可在做菜时多放点盐、吃偏咸的食物。 重视午休 到了夏天,心阳为旺盛,功能强,当气温升高后,人们极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这是因为气温过高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心理、心火过旺。此时人们不仅情绪波动起伏,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起居、饮食稍有不妥,就会发生各种疾病。“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立夏之后,不妨来个午休。 午饭后,人的身体为保证食物的消化吸收,全身大部分血液流向消化系统,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加上经过一个上午的工作或学习,脑细胞也处于疲劳状态,故有昏昏欲睡感。通过午睡来进行调节,补偿夜间睡眠不足,能使人的大脑和身体各个系统都得到放松和休息,更有利于下午、晚上的工作或学习。 如何午睡更健康?睡前不吃油腻食物,不吃得太饱。因为油腻食物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重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胃消化负担,影响午休质量。健康的午睡以15~30分钟恰当,若是超过30分钟,身体便会进入不易睡醒的深睡期,还不如延长到1~1.5小时,完成一整个睡眠的周期。 运动按摩 夏季属火,气候炎热,是万物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气盛、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立夏以后气温渐升,易出汗,许多人因怕热怕出汗,整天躲在空调房间里,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气滞血瘀症状。适当的出汗可以降低体温,也可以排毒。 立夏时节可以加强锻炼,但运动后要适当饮水或饮温盐水,以补充体液。夏季锻炼身体应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慢节奏的有氧运动,并在运动后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活动强度以不感到疲惫为宜,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以减少心脏负荷。 对于运动的时间,许多人都认为好选在早晨,且晨练越早越好。其实,在天亮之前或天朦朦亮的时候,空气并不清新,不利于健身。研究表明,在夏季早晨6时前,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是污染的高峰期。 立夏吃鸡蛋注意事项 1、立夏吃鸡蛋要适量,尽管鸡蛋的价值高,但是鸡蛋不是吃越多就越好。多吃鸡蛋容易造成营养过盛、导致肥胖。增加肝脏与肾脏的负担。而蛋白质过剩会使尿素制造系统负荷过重,食入过多蛋白质,还会在肠道产生大量的氨、羟、酚等化学物质,对人体的毒害很大。很可能会出现易出现腹部胀闷,头晕目眩、四肢乏力、昏迷等症状,也就是常说的“蛋白质中毒综合征”。 2、水煮鸡蛋最营养但不宜过熟在烹调上,对成年人而言,煮蛋是最佳的吃法,但不宜煮得过熟,鸡蛋以沸水煮5——7分钟为宜,但要注意细嚼慢咽,否则会影响吸收和消化。 3、一般情况下,健康成年人每天吃1-2个鸡蛋;老年人每天吃一个比较好;脑力劳动者每天吃两个鸡蛋比较合适;孕妇、产妇、哺乳期女性及身体虚弱者每天可吃2-3个鸡蛋,不宜再多。煮蛋是最佳的吃法,但不宜煮得过熟。

冬季养生补气血的食疗
冬季如果有气血虚的情况,可以适量的吃一些补气血的食物,如大枣、枸杞、桂圆、山药、白萝卜、红豆、南瓜、黑豆、蛋黄、荔枝、猪肝、核桃等,其可以滋养身体,改善疲乏无力等气血虚弱的症状。

有段时间因为减肥不爱饭气色很差也就很容易生病,回老家中医调理身体后说一定要多吃补气血食物,免疫力强气色才会好,当然也要少熬夜。中医认为“气”“血”是我们健康的根本,气血充盈,则人健康,为什么有的人面色红润,光彩照人而有的人却是面色蜡黄,皮肤粗糙,头发干枯没有光泽,常年手脚水凉,其实这些都气血失调有关。
来到冬天,贫血、血虚人士的不适会加剧,主要是因为天冷时气血流动会较弱,阳气难以到达身体末端而引起手脚冰冷及其他症状。
如果身体缺乏营养,很容易会出现气血不足,气虚血虚的情况,整理了一份补血食物清单有肉,有蔬菜,也有水果,荤素搭配,营养加倍脸色红润,元气满满!以下简单的介绍几种食材,可供参考
1.猪肝:含有丰富的动物性铁质,相较于植物性的铁质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但猪肝含有较高的胆固醇,因此胆固醇过高、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不建议食用猪肝来补血。
2.牛肉:牛肉的蛋白质与铁质含量都很高,也较易被人体吸收。牛肉所含的脂肪是饱和脂肪,进食过量或会引致肥胖。
3.桑葚:中医认为桑葚具有滋阴补血、生津止渴的功效。
4.南瓜:南瓜不仅含有丰富的铁质能帮助造血,亦能刺激分泌胆汁、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食物。
5.桑葚:桑葚有很好的补气血作用,所以非常适合气血虚的人群食用,多吃桑葚可以让身体更加健康,它还有美容的作用,非常适合女性食用。
6.葡萄:葡萄是非常有营养的水果,味道鲜美,而且可以补气血,适合气血虚的人食用,葡萄干的营养比葡萄还要高,我们也可以经常食用。
7.桂圆:桂圆是水果龙眼制作的干品,同时也是一种中药材肉,有很好的补气血作用,并富含铁元素,气血虚可以经常使用龙眼肉煮汤或者煮粥食用。
8.鲤鱼:鲤鱼是一种很普通的鱼类,但是有健脾、益气、补血等功效。孕妇、产妇、气血虚的人可以经常食用鲤鱼,煮汤、清蒸都可以。
如果大家想补气血,就可以多吃上面提到的食物,有很好的补气血效果。但是要注意适度,这些食物不推荐长期吃,我们也要找出气血不足的原因,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让气血畅通,我们应该保持好心情,不能急躁,否则会伤肝等,好心情可以让全身放松,血液循环通畅,气血充足。下面推荐一个我常吃的补气血汤,每个月都会喝上两次~一口热乎乎的暖到心里!5颗红枣, 2g当归,5g黄芪,红糖,5g桂圆,鸡蛋,枸杞
1食材冲洗干净,鸡蛋煮熟备用
2除了枸杞所有食材加水煮开,转小火煮15min
3最后放入枸杞即可应该如何避免气血亏虚呢?1、日常饮食尽量均衡:不挑食不偏食,保证营养供给;2、不要熬夜:熬夜伤及所有脏腑,这点不用质疑,尽量11点前睡觉;3、运动大误区:总是觉得运动一定对健康有利;其实,过度运动会耗费大量气血,反而伤身体;4、调节情绪:情绪舒畅,则肝胆疏泄正常,气血不会发生淤堵,好心情是一味良药。5、调养脾胃:俗话说,常调脾胃身体好,脾胃运化能力气血就自然充盈、荣光焕发。
冬季饮食养生小常识
1、冬季用大枣、红糖、桂圆、生姜熬汤可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流通、益气补血、安神驱寒的功效。

2、冬季常吃羊肉、狗肉这些性温的食物,可以起到驱寒解表、促进血管扩张、改善体表血液循环,使大家全身暖和。
3、冬季可以用西洋参泡茶,能够起到益气润肺、滋阴补阳的功效,对于体质较弱的中老年人有益冬季养生保健。
4、冬季常吃一些芝麻和花生,可以对身体起到增强御寒能力、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5、冬季可适当吃点生姜,人们常说“冬有生姜,不怕风霜”。常食生姜能促进血液的循环,可发汗,并有促进胃液分泌以及肠管蠕动,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作用。生姜还有抗氧化作用,临床上常将生姜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咳嗽、胃寒、呕吐等症的辅助治疗。
6、 冬季不能忽视饮水,有不少人认为冬季寒冷,人体出汗少,可以少饮水或不饮水,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冬天虽然人体出汗少,但组织液通过皮肤蒸发也可失去不少水分,一个成年人一天要失去约600毫升水,这种水蒸发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故也称“无感蒸发”。人在呼吸时,也会失水,呼吸道在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时,必须保持表面的湿润,每天仅此就要消耗掉500毫升水,加上排便失水,人体一天排出的水分约在 2500毫升左右。冬季人体只要损耗5%的水分而未及时补充的话,皮肤就会皱缩,肌肉也会变得软弱无力,体内代谢产物滞留,人便会感到疲劳、烦躁、头痛、头晕和无力,甚至还会诱发更为严重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