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疾病别名 4 疾病代码 5 疾病分类 6 疾病概述 7 疾病描述 8 症状体征 9 疾病病因 10 病理生理 11 诊断检查 12 治疗方案 13 预后及预防 附: 1 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穴位 1 拼音 miǎn yì xìng xuè xiǎo bǎn jiǎn shǎo xìng zǐ diàn 2 英文参考 immunolog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3 疾病别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4 疾病代码 ICD:D69.402 5 疾病分类 普通外科 6 疾病概述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T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加伴成熟受阻,以及缺乏任何原因包括外源的或继发性因素为特征,又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7 疾病描述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T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加伴成熟受阻,以及缺乏任何原因包括外源的或继发性因素为特征,又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英美等国AITP的年发病率为5.8~6.6/105,儿童AITP的发病率为4.0~5.3/105,我国AITP的发病率尚不清楚,临床并不少见。本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病程超过6个月)两种类型,成人和儿童AITP的治疗选择和转归不同。 8 症状体征 肝脾肿大、腹水、黄疸。 9 疾病病因 免疫功能调节紊乱,产生自身抗体。 10 病理生理 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加伴成熟受阻,以及缺乏任何原因包括外源的或继发性因素为特征。 11 诊断检查 1、检验 除作血常规外尚需查血小板计数(急性型一般低于20×109/L,慢性型多在(30~80) ×109/L之间)并注意观察血小板形态,促凝血时间,血块收缩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表面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测定,抗人球蛋白试验,补体测定,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骨髓象检查。并酌情定期复查。有条件时行核素51Cr标记血小板,检测血小板的寿命及其滞留破坏场所,供脾摘除时参考。 2、诊断标准 (1)多次检验血小板计数减少。 (2)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 (3)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4)具有以下各项中任何一项:①泼尼松治疗有效;②摘脾治疗有效;③PAIg增多;④PAC。增多;⑤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 (5)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病程6个月以内,起病急,血小板减少严重,巨核细胞趋向幼稚者属急性型,儿童多见;病程长(一般超过12个月),起病较缓者为慢性型。 12 治疗方案 1、按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2、避免外伤、感染及不必要的手术或穿刺操作等,禁酒。 3、药物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泼尼松40~60mg/d,待血小板恢复正常后每周减量5mg并以使血小板保持正常的最小剂量作为维持量,持续2~3月。严重病例可选用地塞米松等静滴,如有条件可合并使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滴(0.4g/(kg·d)连续5d)。如用药后1个月内无效者加用免疫抑制剂,可任选下列之一:①长春新堿1~2mg/d,静注或静滴,每周一次,一般注射3次无效者停用。②环磷酰胺100~150mg/d,口服或静注,一般于2~4周内血小板上升,稳定后再用药2-3个月,即可停药。③硫唑嘌呤100~150mg/d,口服,共4~6周,无效者停用,有效者可作试探性停药探索最小维持量,按病情和副作用决定维持用药时间。 4、脾摘除术经多种药物治疗4~6个月,不能控制症状或仍有反复发作者,可考虑脾摘除。若作放射性核素检查,显示血小板破坏场所主要为脾脏者,手术适应证更强。术前一周用糖皮质激素准备,以控制出血,手术后逐渐减量,尽早停药。急性出血期虽经适当的糖皮质激素治疗,而仍然出血严重,危及生命,特别是有可能发生颅内出血者,亦可考虑手术,但须加强术前准备。凡摘脾后又发作者,仍可考虑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5、疗效标准 (1)显效:血小板恢复正常,无出血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维持2年以上无复发者为基本治愈。(2)良效:血小板升至50×109/L或较原水平上升30×109/L以上无或基本无出血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3)进步:血小板有所上升,出血症状改善持续2个月以上。(4)无效:血小板计数及出血症状无改善或恶化。 6、出院标准及随访 (1)出血症状消失,一般情况好转,血小板计数、出、凝血与血块收缩时间基本正常,可以出院。 (2)出院后每1~2个月门诊复查,观察临床症状与血小板计数,调整用药剂量,为期至少1年。 13 预后及预防 无特殊预防方式。 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穴位 脾俞IgM、IgA、IgD则增减不明显。从而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脾性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症状好转。对血糖的影... 血海刺家兔关元穴,可使垂体后叶催产素分泌增加。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艾灸关元可使肿瘤患者免疫力增强。如给... 肝俞量下降明显,对正常机体的胆固醇含量影响不显著。对免疫系统的影响:针刺家兔的“肝俞”、“足三里”、“肾... 肝念量下降明显,对正常机体的胆固醇含量影响不显著。对免疫系统的影响:针刺家兔的“肝俞”、“足三里”、“肾... 百劳

紫癜免疫抑制剂是什么
你好:紫癜 皮肤和粘膜出血后颜色改变的总称。临床表现为出血点、紫癜和瘀斑,一般不高出皮面,仅于过敏性紫癜时可稍隆起,开始为紫红色,压不退色,以后逐渐变浅,至两周左右变黄而消退。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1、寻找并去除诱因,避免可疑的有关食物和药物;清除感染病灶,可适当应用抗生素。2、卧床休息,以利于皮肤紫癜消退和减少其复发。3、单纯皮肤型者可用抗组胺药、路丁、葡萄糖酸钙加大剂量维生素C3-5克,或甘草甜素等治疗。4、对于有严重皮肤损害的过敏性紫癜或者关节型、腹型紫癜患者,可予中等剂量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常用强的松0.5-1mg/kg/d,每日一次口服,或相当量的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每日静脉滴注,病情好转后改强的松口服,逐渐减量停药。疗程一般1~2周,肾型者可酌情延长。激素对肾型往往疗效不佳,也不能防止复发。肾型患者可加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雷公藤进行治疗,疗程2~3月。也可采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疗法。5、对于紫癜性肾炎患者可加用抗凝药物,如双嘧达莫(潘生丁)、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钙,也可用中药致康胶囊。6、对症治疗 关节肿痛者可口服阿司匹林(勿用于合并肠道出血的患者);腹痛明显者可注射654-2;消化道出血者可予以奥美拉唑、西咪替丁等治疗,必要时限制饮食;发生肠套叠、肠梗阻、大出血者应考虑手术治疗。7、中医治疗 中医的治疗方案是针对本病属斑疹血症范畴,因风热或湿热外袭与气血相搏,致热伤脉络、使血不循经、溢于脉外、留于肌肤所致。治疗当以疏风、热清、凉血、祛瘀为原则。建议你选择专业的医院进行治疗 ,避免病情的加重出现过敏性紫癜肾炎。

紫癜免疫抑制剂有哪些
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 purpura),是一种过敏性毛细血管和细小血管的血管炎。其特征为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和粘膜均可出现瘀点,可伴有关节痛、腹痛和肾脏的改变。[病因与发病机制]致病因子复杂。细菌(如溶血性链球菌)、病毒(如流感病毒)、食物(鱼虾、鸡蛋等)和药物(水杨酸盐类、抗生素类、巴比妥类)等诱因均可促使发玻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亦可导致本玻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沉积,激活补体,导致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壁及其周围产生炎症,使血管壁通透性增高,从而产生紫癜和各种局部及全身症状。II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低热、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继而皮肤和粘膜出现散在瘀点,可稍隆起呈斑丘疹状出血性紫斑,部分有融合倾向。经过2—3周,颜色由暗红变为黄褐色而消退,但新疹成批发生。损害多见于下肢而以小腿伸侧为主(图19—1)。重者可波及上肢、躯干。仅累及皮肤者,紫癜皮疹往往较轻,称为单纯型。如并发关节酸痛、肿胀、活动受限,以膝、踝关节多见,也可波及肘、腕、指关节,此型称为关节型(Sch6nlein型)。如 伴腹部症状时,脐周和下腹部出现绞痛,亦可伴恶心、呕吐、便血等,甚者腹痛剧烈,反复发生,可伴发肠套叠或肠穿孔,此型称为腹型(Henoch型)。如肾受损者,可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重者可反复发作成慢性肾炎,此型称为肾型。有时可以混合型出现。非单纯型患者,除瘀点、瘀斑外,可并发风团、丘疹、血疱等多形性损害。病程长短不一,可数月或一二年,常复发,除严重并发症外,一般预后良好。[实验室检查]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可有蛋白尿、血尿和管型尿。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因子等均在正常范围内。[组织病理]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和细小血管的内皮细胞肿胀,管腔闭塞,管壁有纤维蛋白沉积、变性和坏死。血管及其周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有核破碎(核尘),水肿及红细胞外渗。[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皮疹为瘀点、出血性斑丘疹,损害为多形性,以小腿伸侧为主,对称分布及血液学检查正常,即可诊断。有关节症状者应考虑为关节型,有腹部症状者应考虑为腹型,肾脏症状明显时应考虑肾型紫癜等。腹型紫癜应与急腹症鉴别;肾脏症状明显而皮疹不突出时,应与其他肾病鉴别;有关节症状并伴低热者,应与系统性红斑狼疮鉴别。[治疗]①寻找并消除致病因素,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寄生虫病,去除病灶(如扁桃体炎、龋齿等),避免服用可疑药物及食物。②单纯型紫癜可服用降低血管通透性的药物,如维生素C、钙剂等。①对关节型紫癜可试用非激素类抗炎药及氨苯砜等。④对腹型、肾型紫癜,除上述治疗外,对症处理。可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