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食养是“因时制宜”养生法则的具体体现。主要内容有春季饮食养生、夏季饮食养生、秋季饮食养生以及冬季饮食养生。 一、春季饮食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奉长者少”。春属木,其气温,通于肝,主发泄,风邪当令,为四季之首。这一时期,阳气初升,天气由寒转暖,万物萌发生机,人体阳气得以升发,肝气得以疏泄,气血趋向于体表,积一冬之内热也将散发出来。人体的肠胃经过冬季的长期进补和正月的肥甘美食,积滞较重,且易酿生痰热。由于风邪当令,人体易为风邪所伤。风为阳邪,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点,易引动伏邪而发病。有旧病宿疾的人,特别是平素肝阳偏亢的人,此时易萌发目疾、眩晕、头痛等病。有肝炎病史者,也易感肝区胀痛。时令性春季传染病也易流行。 《饮膳正要》说;“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不可一于温也。禁温食及热衣服”。根据春温阳气升发、肠胃积滞较重、肝阳易亢以及春温易于流行的特点,春季饮食养生宜有冬季的温补和肥甘厚味转为清补养肝,通利肠胃。 [常用食物] (1)清补养肝食物:春笋、芹菜、荠菜、菠菜、枸杞叶、荸荠、海带、鸡蛋、瘦猪肉、鲤鱼、山药等。 (2)通利肠胃食物:萝卜、海蜇、菠菜、黄瓜、香蕉、荞麦、马齿苋等。 [食谱举例] (2)芹菜炒肉丝:芹菜、瘦猪肉,炒食。用于清补养肝。 (3)枸杞头炒鸡蛋:枸杞头、鸡蛋,炒食。用于清肝明目,养肝补血。 (4)萝卜粥:萝卜、粳米,煮粥。用于通利肠胃,清洁肠道。 [饮食宜忌] (1)宜清淡饮食,以顾护肠胃。 (2)不宜肥甘厚味,以免阻滞肠胃,酿生痰热。 (3)不宜温热类食物及辛辣类调味品,以免助热动火,触发肝阳上亢。 二、夏季饮食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乃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之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热,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阂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夏属火,其气热,通于心,主长养,署邪当令。这一时期,天气炎热,暑气迫人,人体阳热偏热,腠理开泄,汗出过多,易耗气伤津。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升散开泄,耗气伤津,体弱者易为暑邪所伤而致中暑。人体脾胃功能此时也趋于减弱,食欲普遍降低。若饮食不节,贪凉饮冷,又易致脾阳损伤,出现腹痛、腹泻等脾胃病证;或饮食不洁,易致泄泻、痢疾等肠道疾病和食物中毒。又长夏属土,其气湿,通于脾,湿邪当令。此时每见阴雨连绵,湿邪充斥,人体易为湿邪所伤,或暑邪夹湿,易患者湿病证。 《饮膳正要》说:“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不可一于热也。禁温饮饱食,湿地儒衣。”根据夏季暑热偏盛、汗多耗气伤津、脾胃功能减弱、易患肠胃疾病,以及长夏暑湿当令、易患暑湿病证的特点,夏季饮食养生易清热解暑,益气生津,长夏并宜清暑利湿。 [常用食物] (1)清热解暑食物:金银花、菊花、绿豆、赤小豆、苦瓜、冬瓜、紫菜、西瓜等。 (2)益气生津食物:三药、甘蔗、西瓜、蕃茄、苹果、葡萄、菠萝、乌梅、鸭肉、咸鸭蛋、鸡蛋等。 (3)清暑利湿食物:意思仁、马齿苋、冬瓜、赤小豆、茯苓、砂仁等。 [食谱举例] (1)金银花茶:金银花、白糖,沸水冲泡代茶饮。用于清热解暑。 (2)绿豆汤:绿豆,煮浓汤。用于清热解暑,泻火解毒。 (3)天生白虎汤:西瓜绞汁饮。用于清热解暑,生津止渴。 (4)马齿粥:马齿苋、粳米,煮粥。用于清暑利湿,防治肠道疾病。 [饮食宜忌] (1)易酸甘食物,以开胃生津。 (2)宜清淡易消化饮食,以顾护脾胃。 (3)宜新鲜洁净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4)宜多饮清凉饮料,如西瓜汁`金银花晶、菊花晶、绿茶、刺梨汁、淡盐水等,以清热解暑,生津止渴。 (5)不宜过食生冷及冰镇饮料,以免损伤脾阳。 (6)不宜肥甘厚味,以免损伤脾胃。 (7)不宜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动火。 (8)不宜辛散开泄太过,以免耗气伤津。
秋季养生的宜忌食物
秋季进补有哪些宜忌 按中医的理论,秋季是养肺的最好时节。此时空气干燥,人容易烦躁不安,应多吃一些清心润燥的食物,如乌骨鸡、猪肺、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菠菜、梨等,忌吃含辣椒、大葱、生姜、肉桂等辛辣、煎炸爆炒的燥热食品。生冷瓜果不宜多吃。很多人认为秋季可以吃狗肉、羊肉来温补,但食用温性的狗肉、羊肉会加重秋燥症状,易使人上火。如果秋季需要进补的话, 最好选用鸭肉、兔肉、鸽肉、甲鱼、海参等作为滋补品。鸭肉不仅富含蛋白质,可及时补充夏日的过度消耗,而且其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的作用。兔肉易于消化,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含量极低,而且性凉,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是中老年人及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病患者理想的秋季进补食品。鸽肉、甲鱼、海参均性平,能起到滋肾益气、滋阴补虚的作用,是肾气亏虚者的秋季食疗佳品。秋季进补也可以适当吃点平性的鱼,如养血滋阴的墨鱼、,补虚、健胃、益肺的银鱼以及具有健脾胃作用的鲫鱼等。但要少吃带鱼、鲢鱼、鳝鱼等温性鱼类。 不同人群秋季该吃什么 女性应注意益气补血 血液,是女性美容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中医认为,只有血液充足,眼睛才能视物清晰,肤色才能饱满红润。可适当多吃黑豆、发菜、胡萝卜、龙眼肉等。 胶芪枣汤:阿胶9克,黄芪18克,大枣10枚。先水煎黄芪、大枣,水沸1小时后取汤,将阿胶放入汤中溶化。每日1剂,早、晚分服。阿胶补血;黄芪、大枣补气生血;三味同用能补气益血。 菠菜猪肝汤:新鲜连根菠菜200~300克,猪肝150克。将菠菜洗净、切成段,猪肝切片。锅内水烧开后,加入生姜丝和少量盐,再放入猪肝和菠菜,水沸后肝熟即可。饮汤食肝及菜,可佐餐食用。 男性注意滋养肝肾 可适当食用虾仁、淡菜、牡蛎、泥鳅等。 枸杞猪腰粥:枸杞子10克,猪肾一个(去内膜,切碎),粳米100克,葱姜食盐少许,同煮成粥。有滋补肝肾、固精强腰的作用。 炒核桃仁:核桃仁10克,炒香嚼食。有补肾温肺、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肾虚腰痛脚弱,或虚寒咳喘及便秘者。 伴随着青春期的发育,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铁是人体健康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人体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 青春期少女的身体迫切需要补充更多的铁,以满足旺盛的机体代谢之需。缺铁可使血红蛋白含量和生理活性降低,以致血液中带氧量减少而影响大脑中营养素和氧的供应。 少女月经来潮又造成铁的丢失,而食物中的铁相对含量不足,所以女孩普遍有不同程度的缺铁。科学研究证明,青春期人体需铁量是每日18毫克,~。 国外研究,给血中铁水平低的16~17岁女学生补充两个月的含铁糖浆。补铁前,大多数少女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无力、疲劳;补铁后,血中铁的水平恢复正常,疲乏、倦怠及其它症状消失。 老年人应注重增强免疫力 可适量食用大蒜、山药、香菇等食物。 银耳冰糖粥:银耳10克,冰糖30克,粳米100克。制法:将银耳泡发,粳米洗净。将银耳、粳米、冰糖一同放入锅内,加清水2000毫升,先用旺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熬60分钟,以银耳、粳米熟烂为度。能增强肌体的免疫力,滋阴润肺、养血强身。 炒双菇:水发香菇100克,鲜蘑菇100克,精盐、黄酒、味精、酱油、白糖、麻油、生姜末、鲜汤各适量。先将香菇、鲜蘑菇洗净,切成薄片。在锅里加入植物油,烧热后放入生姜末煸香,加入香菇、蘑菇煸几下,加入黄酒、酱油、白糖继续煸炒入味,然后加鲜汤烧开,放入味精,勾芡即成。滋补强壮,益气滋阴,嫩肤抗衰,增强免疫力。 儿童需慎防腹泻 每年8月至12月是儿童腹泻高发时期,腹泻如果不严重,食疗是不错的选择。 腹泻有时泻时止,或久泻不愈,大便稀薄或带有白色奶块,食后便泻,面色苍白等症状,可采用以下食疗: 胡萝卜汤:取鲜胡萝卜250克洗净,连皮切成块状,放人锅内,加水适量煎烂,去渣取汁。 大便稀薄如泡沫状,色淡,臭气少,肠鸣腹痛,或伴有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可采用以下食疗: 姜茶饮:取绿茶,干姜丝各3克,放在瓷杯中,以沸水150毫升冲泡,加盖温浸10分钟代茶随意饮服。 腹胀腹疼,泻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状,口臭,不思食等症状,可采用以下食疗: 苹果汤:取苹果1只洗净,连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盐,煎汤代茶饮。适用于1岁以内的儿童,大于1岁者,可吃苹果泥。 平价养生食物精选 莲藕润燥:莲藕开胃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它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淀粉,有明显益血益气的功效,也可增强人体免疫力。莲藕作为水果生吃的,味道甘甜、清凉入肺,和糯米、蜂蜜一起蒸,粉红透明,软糯清润,是秋令美味小菜,和排骨炖汤,健脾开胃、营养丰富,适合脾胃虚弱的人滋补养生。 杏仁养肺:杏仁分甜杏仁和苦杏仁两种,甜杏仁滋润补肺功效更强。《本草纲目》中列举了杏仁的三大功效:润肺,清积食,散滞。杏仁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具有润肺、止咳、滑肠等功效,对干咳无痰、肺虚久咳等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杏仁与薏米按1:5的比例一起熬粥,温热时喝;和猪肺一起炖汤,也有滋养缓和之效。 芹菜排湿:芹菜有发散体内湿热的功效,平肝健胃,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并有祛啖作用。芹菜可与香干、肉丝等炒食。 蜂蜜润肠:蜂蜜有养阴润燥、润肺补虚、润肠通便、解药毒、养脾气、悦颜色的功效,蜂蜜可以直接调入温水中饮用,也可以与鲜榨的果汁混合。将雪梨挖去核,倒入蜂蜜封盖蒸熟,能补肺阴不足。在凉拌西红柿等凉菜中加入蜂蜜也很不错;蜂蜜也可和时令水果相拌,味道鲜美。 葡萄排毒:人体在经历了一个炎热潮湿的夏季后,体内聚集了大量的毒素,身体易困乏,葡萄有很好的利小便的功效,在初秋季节,适当多吃一些,可以帮助人体排出毒素,消除内热。兼具抗衰滋阴养颜之功效。 山药健脾:秋冬进补前吃点山药,更有利于补品的吸收。山药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者进补前食用。将山药、大枣20克、粳米熬粥,健脾润肺。 经典滋补药膳盘点 甘草蜜枣汤:蜜枣10枚,生甘草6克。共放入砂锅内,加水2碗,煮至1碗(约300毫升),去渣饮服,每日2次。具有补中益气、润肺止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所致的咳嗽、咽干喉痛等症。 薏苡仁百合汤:薏苡仁200克,百合50克。共放入砂锅内,加水5碗,煎煮至2碗半时,分3~4次服完,每日1剂。具有补中益气、润肺止咳的功效。 蜂蜜蒸白梨:大白梨1个、蜂蜜50克。先把白梨挖去核,将蜂蜜填入,加热蒸熟;每日早晚各吃1个,连吃数日,生津润燥,止咳化痰。 莲子百合煲瘦肉:莲子(去芯)20克、百合20克、猪瘦肉100克,加水适量同煲,肉熟烂后用盐调味食用,每日1次。有清心润肺、益气安神之功效。
秋季养生的宜忌有哪些
秋分这天的忌讳主要有:忌运动过量和忌饮食寒凉。
01 忌运动过量
秋季养生,应以“收”为主,秋分是正式步入秋季的开始,忌讳运动量过大,造成身体过度劳累,应以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为宜,如:登山、步行、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跳舞等。
02 忌饮食寒凉
秋分忌讳饮食寒凉,由于秋分时节寒湿较重,饮食上要注意温和,不吃过多冰镇、生冷食物,尽量不要胡吃海塞,增加胃的负担,这样才能让自己顺利度过这个阶段。此时脾胃不病,接下来的节气变换中,才能保持良好状态而少生病、不生病。秋分时节由来
“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有道是:“暑退秋澄转爽凉,日光夜色两均长”,秋分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正式入秋,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16个节气, 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的“分”是“平分”的意思,秋分这天正好在秋季90天的中间,有着“平分秋色”的意思,故名“秋分”。此时节“银棉金稻千重秀,丹桂小菊万里香”,正值中国农民的丰收时节,此时祖国大地秋色显现,色彩斑斓,农家人们忙碌于金黄的田野之中,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昼夜均,寒暑平,正是一年最美时!
秋分这天的民间习俗主要有:吃秋菜、祭秋月、送秋牛、粘雀子嘴和竖秋蛋等。
01 吃秋菜
“吃秋菜”的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五岭以南地区,是当地客家人特有的一种民间习俗。
所谓的“秋菜”指的是新鲜的野苋菜,当地人称之为秋碧蒿,具有清热解毒,利尿之功效。俗话说:“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在当地每逢秋分这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和鱼片一起制成秋汤,以此清洗肠胃,保全家人身体健康。02 祭秋月
俗话说:“春祭日,秋祭月”,“秋分”节气是由传统的“祭月节”演变而来,秋分这一天又是“祭月”的日子。
“祭月”的仪式庄重,事先准备好大香案,在案台上摆有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然后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将红烛点燃后,全家人依次祭拜月亮,祈福求安。03 送秋牛
“送秋牛”又被称为“送秋牛图”,是我国民间农村的一种非常别致的习俗。
“秋牛图”其实就是将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的农历节气并且再加上农夫耕田的图样。在我国民间的农村中,每年秋分时节的到来,都会组织送秋牛图的活动。
送图的农人被称为“秋官”,此人一定要能演善唱,因为他做的工作被称为“说秋”,需要挨家挨户去送秋牛图,而且每到一家都需要即景生情,言词随口而出,句句吉祥、有韵动听,让主人乐意而给钱才行。
04 粘雀子嘴
“粘雀子嘴”的习俗主要流行于客家,雀子指的就是麻雀。
秋分时节,是客家的农民朋友们的假期,在这一天里他们都会按照习俗放假,放下手中的农活,做汤圆吃。除了自己家人食用以外,还要制作十多个不包馅料的汤圆,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让麻雀来吃,想用这种方法黏住麻雀的嘴巴,以免庄稼被它破坏,“粘雀子嘴”的习俗也由此而来。
05 竖秋蛋
与春分一样,秋分这天阳光照射在赤道,昼夜相等,地球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刚好处于力平衡状态,所以同样有着竖蛋的习俗。
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
俗话说:“秋分到,蛋儿俏”。竖秋蛋是非常有趣的一种活动,虽然竖秋蛋的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因为我国有智慧的古人们发现了这个自然规律,所以人们用这种方式来庆祝秋分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