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春虽然气候宜人,但却也是疾病多发的季节,尤其是对于一些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来说就更加要做好养生工作,来保护自己的身体。那么老人在春季应该如何健康养生呢?以下就是我整理的老年人春季养生常识,以供参考。 老年人春季养生常识 1、注意饮食调养 春季,老人易上火,小便赤黄、便秘、舌苔发黄。因肝火上升,致使肺阴更虚,结核病菌容易乘虚而入。春季老人饮食宜清淡,可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如菠菜、荠菜、芹菜、马兰菜等早春蔬菜。用鸭梨、荸荠去皮煮水喝,可清热、润肺;胃肠消化差的,可多吃萝卜,以理气、化痰、和胃。用桔子皮煮水喝,可化痰止渴。 2、睡眠要充足 春季,老人常有困倦之感,早晨不易睡醒,白天则昏昏欲睡。这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人体活动量增加,体表末梢血管开始舒张,体表血流量增大,使脑部的供氧量显得不足,从而产生“春困”现象。老年人要积极做好身体的协调适应工作,每天中午最好午睡一个小时左右,以补春季睡眠之不足。下午则安排适量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 3、注意防寒保暖 古代医学家孙思邈曾说过“春天不可薄衣”。春季乍暖还寒,气温多变,如衣着单薄,保暖措施不利,极易受寒患病。特别是老年人各种生理功能减退,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有意地“春捂”尤其重要。老年人衣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结合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着要松软轻便,贴身保暖。 4、要学会科学膳食 春天万物复苏,我们人体需要的一些营养物质也会增加,而老年人又体质较差,因此他们保证身体有足够的热量是十分重要的。祖国医学认为:“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食养、食补、食疗的观念非常科学,它提示人们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要讲究科学的方法。 春季,老年人在饮食方面要注意以下4点:1.保证热量,同时适当减少食量。2.粗细搭配,不能偏细、偏食,可多食小米、玉米、红薯等。3.蛋白质宜“精”,脂肪宜少,可吃含高蛋白的食品,如豆类、鱼类、禽蛋、瘦肉等。4.要控制食盐摄入量。老年人在饮食上宜选甘、温、清可口之品,忌油腻、酸涩、生冷之物,多食蔬菜、水果等。 5、要谨防感冒 因为在春天虽然温度上升了,但是却也经常多变,所以经常会发生一些早晚气温差过大的现象。老年人很容易伤风感冒,并由此引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疾病。春天里老人要随时注意增减衣服,出门要带口罩,切忌过早脱去冬衣。一旦得了感冒要及时就医,用药越早效果越好。 6、注意起居 冬去春来,老年人的调节中枢和机体功能仍处怠缓状态,此时老年人一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坚持每日通风换气;二要保持卧室干燥,被褥常洗勤晒;三要居室色彩协调,氛围祥和,可养置适量的花草;四是睡前温水泡脚, *** 双脚。老年人春季困倦是一种生理现象,不必惧怕,只要调整这种现象就会自然消失。老年人还要切忌“恋卧”,睡眠过多会使新陈代谢减慢,气血执行不畅,不利浊气排出。 7、锻炼适度 春天特别的适合外出锻炼,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加应该出去走走,要经常的进行一些户外锻炼,呼吸新鲜空气,可荡涤体内浊气,增强心肺功能,杀死肌肤上的细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中医讲:“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老年人在锻炼中,首先要适度,避免运动量过大;其次要动静结合,锻炼时要保持精力,不要过度疲劳;三要适时适项,锻炼中一定要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专案,不要做过难、过大、过险的动作;四要安全保暖,春天天气变化无常,余寒未尽,老年人保暖尤为重要。安全意识要强,措施要到位,避免发生意外。 8、要调适心情 春季,桃红柳绿,阳光明媚,一派生机,最利于人体吐故纳新。老年人要适应春生之气,调适心情,保持恬静、愉悦、舒畅的精神,避免恼怒,使肝气保持正常的生发,调畅。祖国医学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如果老人在春季把肝气调养不仅本季节不患病或少患病,而且对夏季防病养生也极为有利。 9、防病治病 春天,气温回升,有利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同时由于气候变化无常,都威胁著中老年人的健康。老年人要增强自我防病意识,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10、老年人要慎防中风 进入春季,老年人须防脑血管病的发生。这是因为春季气温不稳定,常有寒潮入侵,气压变化大,在每次气温变化的过程中,可造成人体血管的伸缩难以适应而导致中风发生。 老年人春季饮食禁忌 1、忌多 应少吃多餐,忌暴饮暴食。饮食过多,会使胃肠发生急性扩张,引起胃肠消化吸收功能紊乱。有的研究表明,少吃多餐是防止肥胖的好方法。 2、忌硬 人到老年,牙齿松动,消化功能低下,食物宜切碎煮烂,蔬菜宜用嫩叶,忌进食过硬和油炸或过干食物。 3、忌咸 老年人不可吃过咸食物,以免引起水肿和加重心肾负担,同时咸也不利于预防高血压和中风等病症。 4、忌菸 吸菸可致多种疾病,如癌症、咽喉炎、支气管炎等疾病,故有此不良习惯应戒掉。

春季老年人的养生知识

春季老年人的养生知识讲座

老人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内容(定稿) 健康生活方式是当代人主要生活方式。江南中街社工站|“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系列活动2021年8月19日下午3点,江南中街社工站开展的“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活动完满结束,由于疫情的原因,本次的健康知识讲座邀请了20名的社区长者参加。

本次讲座由社区卫生院的吕医生主讲,讲座的内容丰富,分别就老年人感兴趣的膳食健康、养生膳食方面进行了讲解,课堂中加插了针对新冠病毒的预防和防治及登革热的防治的知识,过程中,社工以知识有奖问答的方式来巩固参加者所学到的知识。

现场的气氛活跃、有序。讲座结束后安排了互动的环节,由吕医生为有疑惑的长者现场进行解答,让长者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掌握科学的膳食养生知识,从而提升长者的健康维护意识。本次的健康讲座社工尝试着走去社区。

让离社工站较远的社区也能参与社工的服务,从现场参加者的反馈来看,长者们对于健康知识讲座还是挺喜欢的且乐意参加的,该讲座受到了参加者们的一致好评,表示希望能继续开展。

春季老年人的养生知识有哪些

春季养生有利于全年的健康。老年人如何有效养生呢。老年人春季选择养生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那就需要一些春季养生的常识,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1、到了春天,老年人宜多吃百合、莲子、山药、大枣等健脾养胃的食物,这些平甘温补的东西,让脾胃更为活跃,缩短食物在肠胃堆积的时间,可以预防高血脂、高血压。 2、春季饮食要顺应节气的特点,平时喜欢吃酸性食物的人,这时要少吃,春季是发散的季节,而酸性食物有收敛的功能,如果继续多食酸,则不利于身体的吐故纳新,会有损脾胃。喜食酸的人,多吃甜味食品可以补益脾胃。 3、免疫力比较低下的老年人吃一些有温补作用的葱、蒜和韭菜等,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抗御风寒为主的疾病。 4、偏于体弱气虚的老年人,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益气的食物,如米粥、红薯、山药、鸡蛋等。 5、常到户外锻炼,呼吸新鲜空气,可荡涤体内浊气,增强心肺功能,杀死肌肤上的细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老年人锻炼首先要选择温暖的天气,春季天气变化无常,选择温暖的天气出行运动,对防寒保暖有着重要的作用。 6、老年人春季运动要适度,避免运动量过大,像散步、太极拳等均是比较适合老年人的运动。 7、老年人春季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食物多样化,粗细搭配。适当的吃含蛋白高的食品,如奶类、鱼类、禽蛋、瘦肉等。控制食盐摄入量。 8、春季老年人养生忌油腻、酸涩、生冷之物,不要过度饮酒。 9、春季气候昼夜温差较大,气温多变,如过早的脱去冬衣,对于老年人来说极易受寒患病。因为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所以衣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结合气候变化随时增减,每次增减的幅度要小。衣着要松软轻便,贴身保暖。 10、早春季节,常有寒流侵袭,气候骤降。再加上人体的面板、汗毛孔向外开始疏泄,对寒邪抵御能力有所减弱,老年人很容易伤风感冒,并由此引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疾病。春天里老人要随时注意增减衣服,出门要带口罩,切忌过早脱去冬衣。一旦得了感冒要及时就医,用药越早效果越好。 11、春季老人饮食宜清淡,可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荠菜、芹菜、马兰菜等早春蔬菜。 12、用鸭梨、荸荠去皮煮水喝,可清热、润肺。 13、胃肠消化差的老人可多吃萝卜,以理气、化痰、和胃。用桔子皮煮水喝,可化痰止渴。 14、春季老人常有困倦之感,早晨不易睡醒,白天则昏昏欲睡。这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人体活动量增加,体表末梢血管开始舒张,体表血流量增大,使脑部的供氧量显得不足,从而产生“春困”现象。老年人要积极做好身体的协调适应工作,每天中午最好午睡一个小时左右,以补春季睡眠之不足。 春季养生的小常识 1、早晨搓手 随着人体活动的增加,在早晨起床后,人体心率会加快,因此早晨要注意调养心肺。可以搓手心、揉按手指。在搓手心时,将两掌合并,来回对搓,尽可能地摩擦手心。除此以外,早晨将双手的手指相互对揉 *** ,可以提神醒脑。 2、中午晒背 中午是阳光较充足的时段,朋友们可以经常晒晒后背,能补充人体阳气。还可以在晒太阳时,摘了帽子,让阳光从头顶的百会穴进入人体,其效果会更好。 3、晚上泡脚 经过一天的活动,晚上身体会较为疲累,尤其是肝肾急需得到休息和调养。这时可以泡脚。在泡脚时,通过脚底进入人体全身,水里的热量使体内肾经、肝经都得到养护。泡完脚上床准备睡觉时,用双手掌心轮换著对脚进行 *** 揉搓,每次揉按十余次。 除此以外,春季保健也需要锻炼,可以试试以下的3个活动。 放风筝 放风筝时,通过手、眼的配合和四肢的活动,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强身健体,对视力减退、失眠健忘、肌肉疲劳等症都可以祛病养生,较适合于青少年。中老年人在放风筝时要注意保护颈部,头颈不要长时间后仰,而应后仰与平视交替,以平视为主。 慢跑 慢跑对于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脂、提高身体代谢能力和增强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都有良好的作用。慢跑还可以调节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还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消除便秘。 散步 散步最好是缓不宜急,缓步而行,全身松弛,手臂自然摆动,手脚合拍。散步以个人体力而定速度快慢,时间的长短也要顺其自然,最好是劳而不倦,见微汗。 散步速度一般分为三种:缓步、快步、逍遥步。老年人最适合是缓步,步履缓慢,行步稳健,每分钟约行60-70步,可以稳定情绪,消除疲劳,健胃助消化。 如果是中老年体质较好者和年轻朋友们可以走快步,每分钟约行走120步左右,可振奋精神,兴奋大脑,使下肢矫健有力。散步时也可以且走且停,时快时慢,行走一段,稍事休息,继而再走,这种走走停停、快慢相间的逍遥步适合于病后恢复期的患者及体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