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板为龟科 动物 chinemys reevesii的腹甲及背甲。主产地浙江、湖北、湖南等。全年均可捕捉。什么是龟板?龟板的 功效作用 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龟板的资料,欢迎阅读。龟板的介绍 原生动物乌龟 别名:金龟。Chinemys (Geoclemys) reevesii (Gray)-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爬行纲Reptilia,龟鳖目Testudiuata,龟科Testudinidae。水栖爬行动物。头形略方,吻端尖圆;颌无齿而成角质喙,鼓膜明显;身体表面复以表皮形成的鳞甲,或称角板,鳞甲下面为真皮形成的骨板;背面鳞甲棕褐色;顶鳞甲后端宽于前端;中央为五枚脊鳞甲,两侧有四对肋鳞甲,绿鳞甲每侧十一枚;肛鳞甲二枚;腹面由六对鳞甲组成;淡黄色。背、腹鳞甲在体侧相连。尾短而尖细,四肢较扁平,指、趾间具蹼,后肢第五趾无爪,余者均有爪。乌龟多群居,常栖息在川泽湖池中,肉食性,常以蠕虫及小鱼类为食。生活力颇强,数月断食可以不死。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安徽、广东、广西、湖北、四川、云南、陕西等地。中药 属性药材信息【药 名】:龟板。【拼 音】:GUIBAN【英文名】:Tortoise Shell龟板-形状龟板-形状【别 名】:龟甲、神屋(《本经》)。龟壳(《淮南子》)败龟甲(《小品方》)败将、败龟版(《日华子本草》)龟筒(《本草衍义》)龟下甲(朱震亨)龟底甲(《药品化义》)龟腹甲(《医林纂要》)元武版、坎版、拖泥板(《药材学》)【处方名】:龟板、龟版、生龟板、炒龟板、炙龟板、醋龟板、龟板胶、酥龟板等。处方中写龟板指生龟板,为原药材洗净晒干,捣碎入药者。炒龟板为净龟板片用砂子炒黄入药者。醋龟板又名炙龟板。为净龟板片用砂子炒黄,趁热浸入醋中,用清水冲洗后晒干入药者。 滋阴 功效增强。龟板胶又名龟胶、龟甲胶、龟板膏。为净龟板经煎熬、浓缩制成的胶质块状物,褐色半透明。兼有补血止血之功。【商品名】:血板:又名血龟板。将乌龟杀死,取腹甲剔除筋肉,洗净晒干所得之龟板药材。烫板:又名汤板,将乌龟煮死所得之龟板药材。均以去净筋肉、干燥洁净者为佳。【功 效】:滋阴,潜阳, 补肾 ,健骨。【主治】:治肾阴不足,骨蒸劳热,吐血,衄血,久咳,遗精,崩漏,带下,腰痛,骨痿,阴虚风动,久痢,久疟, 痔疮 ,小儿囟门不合。【性味归经】:咸甘,平。①《本经》:“味咸,平。”②《别录》:“甘,有毒。”③《药性论》:“无毒。”入肝、肾经。④《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脾、肝三经。”⑤《本草经疏》:“入足少阴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40克;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烧灰研末敷。【 用药 忌宜】:孕妇或胃有寒湿者忌服。《本草经疏》:“妊妇不宜用,病人虚而无热者不宜用。”【药物配伍】:《本草经集注》:“恶沙参、蜚蠊。”《药对》:“畏狗胆。”《本草备要》:“恶人参。”配鳖甲,养肝益肾、精血互化。配知母,滋阴 降火 ;配元参,软坚散结;配黄柏,水火济之。【药用部位】:本动物的肉(龟肉)、血(龟血)、胆汁(龟胆汁)、腹甲所熬之胶(龟板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动 植物 资源分布】:分布河北、河南、江苏、山东、安徽、广东、广西、湖北、四川、云南、陕西等地。药材主产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等地。广东、四川、贵州、福建、陕西、河南、上海等地亦产。【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全年均可捕捉,但以秋、冬为多。杀死后,剔除筋肉,取其腹甲,洗净,晒干或晾干,称为“血版”。如煮死后所取的腹甲,称为“汤版”。过去商品均为腹甲,近年来亦开始采用背甲。①《别录》:“龟,生南海池泽及湖水中。采无时,勿令中湿,中湿即有毒。”②《蜀本草》:“《图经》云,此江河湖水龟也,湖州、江州、交州者皆骨白而厚,色分明。今所在皆有。”性状鉴别腹板略呈板片状,长方椭圆形,肋鳞板附于两侧,略呈翼状。长10~20厘米,宽7~10厘米,厚约5毫米。外表面黄棕色至棕色,有时具紫棕色纹理,内表面黄白色至灰白色。腹板由12块腹鳞甲对称嵌合而成,鳞甲间呈锯齿状嵌合,前端较宽略呈圆形或截形,后端较狭且内陷,呈V形缺刻,两侧的肋板由4对肋鳞甲合成,在其两端往往留有一块残缺绿鳞甲。表面光滑,外皮尚存,有时略带血痕(血板),或无光泽,皮已脱落(汤板)。质坚硬。断面外缘为牙白色,坚实,内为乳白色或肉红色,有孔隙。气腥,味微咸。以质干、板上有血斑、块大无腐肉者为好。药材产品1. 龟板胶Colla Carapacis Testudinis 系龟板经熬煮浓缩加工而成的胶质固块。5~8月间将龟板浸入水中,使残肉腐烂与骨甲分离,表面的膜多脱落,然后洗净,用清水漂至无气味为止,晒干,放入锅中熬煮2昼夜,直至龟板完全变酥时,过滤,再浓缩,最后入模中冷却,切片晒干。该品为四方形扁块,长约2.6厘米,宽约2.5厘米,厚约0.8厘米,褐色略带微绿,顶端有老黄色略似猪鬃纹之"油头"。对光视之,透明,洁净如琥珀。质坚硬。以松脆、透明者为佳。龟板胶有滋阴、止血之效。2. 二仙胶(龟鹿二仙胶)Colla Carapacis Testudinis et Cornus Cervi 为龟板胶和鹿角胶的混合物,再加枸杞、党参共同溶入,浓缩,入模冷却,切片干燥即成。该品为四方形的块状,长约2.5厘米,宽约2.5厘米,厚约0.5厘米。以色黑而坚硬、劈开有亮光者为佳。主治骨蒸、潮热、遗精、阴虚等。出处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一:“见岸旁渔舟取龟板,用銛刀剜其肉,最为残酷。”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一·水龟》:“古者上下甲皆用之,至 日华 始用龟版,而后人遂主之矣。”典籍记录1、《神农本草经》:“龟甲。味咸平。主漏下赤白、破症瘕核疟、五痔、阴蚀、湿痹、四肢重弱……一名神屋,生池泽。”2、梁·《名医别录》:“龟甲生南海池泽及湖水中。采无时。”3、陶弘景日:“此用水中神龟,长一尺二寸者为善。厣可供卜,壳可入药,亦人仙方。当以生龟炙取。”4、五代·韩保升曰:“潮、江州、交州者,骨白而厚,其色分明,供卜。入药最良。”5、《大明本草》曰:“卜龟小而腹下曾钻十遍者,名败龟板,入药良。”6、宋·苏颂曰:“今江湖间皆有之。入药须用神龟。神龟板当心前一处,四方透明,如琥珀色者最佳。其头方脚短,壳圆腹白者,阳龟也;头尖脚长,壳长版黄者,阴龟也。阴人用阳,阳人用阴。今医家亦不知如此分别。”7、明·《本草蒙筌》:“龟甲味咸。深泽阴山,处处俱有。得神龟甲版为上,分阴阳取用才灵。杀死煮脱者力微,自死肉败者力猛,祗取底版,悉去傍弦。”又曰:“秦龟产秦地山中,大小无定,甲板主湿痹体重、四肢挛踡。鸯龟,一名呷蛇龟,腥臭食蛇,陆地常有,身狭尾长色黑,大木能登。(音夷)乃山龟,极大,人立背上,可负而行,其甲系黄色通明,俗谓龟筒,堪为器皿。虐龟一名鄂龟,高山石下生,嘴如鄂鸟;能治老虐无时发。绿毛龟蕲州出产,浮水面绿毛鲜明。”8、李时珍日:“……陶言厣可供卜,壳可入药。则古者上下甲皆用之。至月华始用龟板,而后人遂主之矣。”9、《本草从新》:“龟板大者力胜,自死败龟良。”现代研究主要成分龟板含动物胶、角蛋白(Keratin)、脂肪(Fat)和钙、磷等.  亦含天门冬氨酸(Asparagic acid)、苏氨酸(Threonine)、丝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脯氨酸(Proline)、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半胱氨酸(Cysteine)、缬氨酸(Valine)、蛋氨酸(Methion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Leucine)、酪氨酸(Tyros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赖氨酸(Lysine)、组氨酸(Histidine)、精氨酸(Arginine)、色氨酸(Tryptophane)等18种氨基酸.龟上甲总氨基酸的含量相应低于龟下甲.尚含蛋白质(Protein)、碳酸钙(Calcium carbo- nate),氧化钙(Calcium oxide)、氧化镁(Magnesium oxide)、五氧化二磷(Phosphorus pentoxide)及钠、钾、铁的氧化物, 微量元素 锶、铁、铜等,二氧化硅(Silicon dioxide)的含量最高。药理作用1.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实验证明:龟鹿补肾口服液及丸剂给小鼠口服,可提高其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显著增加吞噬指数和吞噬系数;亦有使正常及免疫抑制状态下小鼠的脾脏、胸腺增重的作用,对环磷酰胺引起的末梢白细胞减少有一定的保护作用.2.抗 肿瘤 作用 能提高机体抗肿瘤的免疫能力,其提取物对肉瘤 S180、艾氏腹水瘤和腹水型 肝癌 有抑制作用.3.对生殖系统的作用 实验证明: 龟板对大鼠、豚鼠、家兔及人的离体子宫均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对家兔的在体子宫亦有兴奋作用,可使子宫收缩加强.龟板兴奋子宫的特点是: 对子宫角和子宫体有明显的选择性;主要增强子宫收缩力,随着剂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亦增加子宫收缩频率和张力;子宫一般呈节律性收缩,不易引起强直性收缩;以豚鼠子宫对龟板较为敏感.龟鹿补肾口服液及丸剂给小鼠口服,可显著增加幼鼠睾丸、子宫的重量,促进小鼠的生长发育;亦能明显增加去势雄鼠前列腺、包皮腺、精囊腺的重量;对“肾阳虚”小鼠的体重减轻、肾上腺及胸腺的萎缩均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可使睾丸重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4.对动物“阴虚”症候群病理模型的作用 对 甲亢 动物模型的耗氧量增加以及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血浆cAMP峰值明显升高,用龟板、生地合剂灌胃,可使小鼠耗氧量及cAMP值的升高降低至接近正常范围.龟上、下甲煎液(100%)给大鼠灌胃,可使甲亢型阴虚大鼠体重增加、饮水量减少、尿量增加、血浆黏度及血清T3、T4含量均降低;并有对抗大剂量T3造成的甲亢阴虚大鼠胸腺明显萎缩及甲状腺、肾上腺、脾脏重量减轻的作用,使之恢复至正常.5.其他作用 龟鹿补肾口服液和丸剂给小鼠灌胃,均可显著延长小鼠常压下耐缺氧的存活时间;并均能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所致之睡眠时间.功效龟板含骨胶质、水解物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脂肪及钙盐等。龟板滋肾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主治阴虚阳亢,阴虚内热,虚风内动。 肾虚 骨痿,囟门不合。阴血亏虚,惊悸,失眠,健忘。龟板为龟科动物的腹甲及背甲。作用醋龟板又名炙龟板。为净龟板片用砂子炒黄,趁热浸入醋中,用清水冲洗后晒干入药者。滋阴功效增强。龟板胶又名龟胶、龟甲胶、龟板膏。为净龟板经煎熬、浓缩制成的胶质块状物,褐色半透明。兼有补血止血之功。血板又名血龟板。将乌龟杀死,取腹甲剔除筋肉,洗净晒干所得之龟板药材。烫板又名汤板,将乌龟煮死所得之龟板药材。均以去净筋肉、干燥洁净者为佳。滋阴,潜阳,补肾,健骨。治肾阴不足,骨蒸劳热,吐血,衄血,久咳,遗精,崩漏,带下,腰痛,骨痿,阴虚风动,久痢,久疟,痔疮,小儿囟门不合。对免疫功能的作用实验证明: 龟鹿补肾口服液及丸剂给小鼠口服,可提高其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显著增加吞噬指数和吞噬系数;亦有使正常及免疫抑制状态下小鼠的脾脏、胸腺增重的作用,对环磷酰胺引起的末梢白细胞减少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抗肿瘤作用 能提高机体抗肿瘤的免疫能力,其提取物对肉瘤 S180、艾氏腹水瘤和腹水型肝癌有抑制作用。对生殖系统的作用 实验证明: 龟板对大鼠、豚鼠、家兔及人的离体子宫均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对家兔的在体子宫亦有兴奋作用,可使子宫收缩加强。龟板兴奋子宫的特点是:对子宫角和子宫体有明显的选择性;主要增强子宫收缩力,随着剂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亦增加子宫收缩频率和张力;子宫一般呈节律性收缩,不易引起强直性收缩;以豚鼠子宫对龟板较为敏感。龟板的功效作用 龟板为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龟甲”。别名:下甲、败龟板。来源:为龟科水栖爬行动物乌龟的腹板(骨质鳞甲)。乌龟多群居,生活于江河湖泊中。产地:主产于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此外江西、广东、四川、福建等地亦有生产。性状鉴别:腹板由6对对称的鳞甲(角板)帖附于骨板之上嵌合而成,呈板片状,长方椭圆形,一般长10~20厘米,宽7~10厘米,厚3~5毫米。前缘钝圆或平截;中间两则,因腹板横向延长上翘,与肋骨接合,呈耳状,后缘先端凹入,呈三角形缺刻。外表面鳞甲光滑,褐色至棕褐色,嵌入处黄白色,窄者如线,宽者如斑。内表面污黄白色或带有残留皮肉及血迹(血板)。与的表面鳞甲脱落露出黄白色骨板(汤板)。骨质坚硬,不易折断,由嵌入处折裂后呈密集的齿状。气微腥,味微咸。以板片大,带血迹,鳞甲完整光滑者为佳。主要成分:含动物胶质,脂肪、钙、磷。药理作用:解热镇静、强健筋骨、凉血充血,可能与其所含钙质作用有关。炮制:生用或炒黄醋淬酥。性味:甘、咸、寒。归经:入心、肝、肾经。功能: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退虚热。主治:肾阴不足,骨蒸劳热,腰膝痿弱,心虚健忘,遗精,崩漏带下,小儿脑门不合,久嗽,久痢,久疟等症。临床应用:用作滋阴。凡血虚阴虚之证,尤其骨蒸劳热、遗精崩漏、慢性 肾炎 等均宜用。1、治 肺结核 之骨蒸劳动日、盗汗、有解热作用,并能补充钙质和其他养分。接滋阴与降火相结合的原则,常配黄柏、知母、生地等 清热 药,方如大补阴丸。2、治阴虚型慢性肾炎,对去尿蛋白似有一定帮助,可配阿胶和六味地黄汤。3、治肾经衰弱,取龟板有镇静作用,常配酸枣仁、磁石、丹参、生地、柴胡等。4、治慢性疮疡、久不愈合,配皂角刺、白头翁等,或配土茯苓熬胶,即龟苓胶。龟板能治血热所致的崩漏带下,取其有凉血止血的作用,又治小儿筋骨痿软,配虎骨,牛膝,锁阳等,方如虎潜丸。使用注意:1、肾虚而无热者不宜用龟板;阳虚泄泻者亦不宜用。2、炙龟板一次服得太多(例如30g以上),有时会引起泄泻。用量:9~30g(打碎先煎)。处方举例:大补阴天丸(《丹溪心法》)(成药):含黄柏、知母、龟板、熟地。每服6~9g,温开水送服。注:1、本品炮制前须要加工处理,过去多用水浸泡4~5周,使之腐烂至鳞甲脱,残肉掉、骨板由嵌合处断裂后,用清水洗净,晒干。2、现北京采用埋腐法,将龟板埋于湿沙土中,至皮肉分离后,取出,洗净晒干。天津每50kg龟板加石灰10kg,碱面2kg,共放容器中加清水浸泡十天后,闯掉黑皮(鳞甲),洗至无臭,捞出轧破晒干。3、关于龟甲的使用,按《本草纲目》的记载:“古代骨上下甲皆用之,至日华始用龟板,而后人遂主之矣。”现因用量日增,资源不足,有些地区又重新恢复使用龟壳,做到物尽其用。按龟壳龟板为一体之骨质物,其所含成分当无区别,不应再局限于习惯,或龟板为阴中之阴的说法之中,应推广使用。4、关于龟板的加工方法,古代说法不一,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败龟板的“败”字已提出异议...日败者,谓钻灼陈久如败也。看来并非败坏,水浸腐烂之法,各地沿用已久,但不知始自何时。按龟板乃滋阴之药,并非有毒之品,经过腐烂加工方法的既不卫生,又会使所含成分受到破坏而使疗效降低。现沙埋和石灰加碱液浸泡,虽有所改进,但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1、对附鳞甲经加工之后均被除净,只余骨甲,按此鳞甲应与玳瑁的鳞甲功效类似(玳瑁只用鳞甲而不用骨甲,有 解毒 清热之功),不应废弃不用。2、习惯认为血板优于汤板,这也与加工方法有矛盾。据此建议有关单位试用清水闯洗干净,粉碎成细小块作饮片使用,既保持鳞甲不去,内在成分不受损失,又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以提高疗效。附:龟板胶龟板胶是用龟板熬炼提胶质浓缩而成的胶质块状物,褐色半透明,质坚硬,迂潮湿易软化。气腥,味微咸。以质硬脆,半透明无臭味者为佳。效用:与龟板相同,更优于龟板。注:龟板胶(又名龟胶)由龟板熬胶而成。性味、功用与龟板同,滋阴之力更胜,配鹿角胶即为二仙胶,补虚劳不足,治遗精、盗汗、严重肾经衰弱。龟板胶用量3~9g,用酒溶化服下,或用其他汤药冲服。

滋阴补肾和滋肾补阴有何区别

滋阴补肾和滋肾补阴有何区别呢

问题一:乌龟煲汤有何作用?一般放些什么一起煲比较好? 乌龟煲汤的功效:滋阴清热、祛湿解毒、健脾益肾。用于骨蒸潮热、湿疹疮毒者。 一般放枸杞子、龙眼肉和土茯苓一起煲比较好。 枸杞子、龙眼肉和土茯芋煲龟汤的制作方法 : 枸杞子、龙眼肉顶土茯苓清热去湿、解毒利尿。龟最好用金钱龟,但价钱较昂贵,也可用草龟。龟的功能益阳补血。如是自己剖龟,为使龟排尿干净,可先将龟放入盆中,冲入将滚之水,然后洗净,将龟刽开,取去内赃,切去头和脚尖。 原料:枸杞子、龙眼肉和土茯苓各30克至40克、龟一只、瘦肉300克、姜二片。(一)瘦肉放入滚水中煮五分钟,取起洗净。 (二)枸杞子、龙眼肉和土茯苓洗净。 (三)龟请卖者代刽,去掉内脏,切去头及脚尖,洗净。 (四)龟肉及龟壳放入滚水中煮五分钟,捞起,用刀刮净外皮洗净,龟肉斩件。 (五)下油半汤匙,爆香姜一片,放入龟肉爆炒片刻,铲起用清水冲洗,滴干水。 (六)把水十二杯或适量放入煲内煲滚,放入枸杞子、龙眼肉和士茯苓煲一小时,然后放入龟壳、瘦肉、姜一片煲滚,慢火煲二小时半至三小时,下盐调味。 问题二:乌龟汤有什么好处么? 这个很补的,可以多喝。 问题三:乌龟汤有什么作用 乌龟是水陆两栖动物,由于其生活特性和自身结构特征,使得龟肉中营养价值较高,含蛋白质、动物胶、脂肪、糖类及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且容易被人体吸收。用龟肉与多种中药配伍而烹制的杞龟汤、参龟汤、当归龟汤等药膳更是被人视为滋补珍品,其肉和汤味美可口、鲜香至极,且老少皆宜。主治症瘕,痃疟,风痹,脚弱,虚弱小儿,妇女产后体虚不复,脱肛或子宫下垂。煮食乌龟肉,有促使收复之效。 问题四:用甲鱼炖汤和用乌龟炖汤有什么区别? 甲鱼:甲鱼的食用价值很高,甲鱼肉味道特别鲜美,营养十分丰富。甲鱼肉及其提取物能有效地预防和抑制肝癌、胃癌、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并用于防治因放疗、化疗引起的虚弱、贫血、白细胞减少等症。甲鱼亦有较好的净血作用,常食者可降低血胆固醇,因而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有益。甲鱼还能“补劳伤,壮阳气,大补阴之不足”。食甲鱼对肺结核、贫血、体质虚弱等多种病患亦有一定的辅助疗效。甲鱼肉性平、味甘,具有滋阴凉血、补肾健骨、散结消痞等作用。 乌龟:精津气血是营养人体的宝贵物质,一旦亏耗则机体失养而 变生诸证,使人衰老。治宜益精补髓、调养气血。汤中乌龟肉,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等成分;性味甘,平;功能滋阴补血。有学者认为乌龟肉是滋养补益之极品,《本草经集注》说用其肉作羹醒大补而多神灵。《本草纲目》说它能通任脉,助阳道,补阴血,益精气。鹿茸是雄鹿头上尚未骨化而带毛的幼角,含有鹿茸精、骨质、胶质、蛋白质、磷、钙、碳酸钙等成分,有促进生长发育、兴奋抗体功能等作用;性味甘、咸,温;功能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神农本草经》说它能益气强志,生齿不老。《本草纲目》认为它可生精补髓、养血为阳、强筋健骨。它与龟肉相配,一者滋阴,一者壮阳,共能滋肾助阳、益精补髓,使人肾气充沛而体健身轻。人参性味甘、微苦,温;功能大补元气、健脾益肺滋养气津。枸杞子性味甘,平;功能补益肝肾,益精明目。四味合而为汤,峻补肾阴肾阳,益气养血,强身健体,而使人精力充沛,精神焕发,青春常在。本汤滋阴助阳同用。甘温滋润相调,是补而不燥、滋而不腻之大补汤品。本汤根据《兰台轨范》中龟鹿二仙胶一方之意组成,取其大补精髓、益气养神,治肾气衰弱诸证。 注意和禁忌: 感冒发热及有实火者不宜。 问题五:乌龟汤有什么功效 【虫草老龟汤】冬虫夏草与老龟一起煲汤饮用,有健脾、安神、美白皮肤的功效,是白领女性四季适宜的补品。该汤适用于失眠、肤色暗淡的女性。 【土茯苓老龟汤】 可清热解毒,健脾养胃。土茯苓的味道比较重,所以在烹调时应用一些调味品来调和汤味。该汤适用于脾气不足、火气较大、满脸豆豆的女性。 问题六:乌龟汤有什么营养 乌龟全身是宝,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价值。 人类食用龟已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战国时代的《山海经》中就有吃龟的记载。乌龟肉、汤和蛋都是传统美食,一向被人们当作美味佳肴,而且又是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并具有医药效果的高级营养食品。 古人云:“龟身五花肉”,意即龟 *** 有牛、羊、猪、鸡、鱼五种动物的韵味和营养。现代科学检测表明:乌龟的肌肉蛋白质含量达16.34%,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分别占总量的49.16%和43.9%,氨基酸组成中以谷氨酸Glu含量最为丰富。每100克乌龟肉含蛋白质19.2克,糖类0.7克,脂肪0.2克,富含VA、VB1、VB2脂肪酸,钾、钙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秦汉时期我国的第一部药典著作《神农草本经》将其列为上品,认为能“主漏下赤白,久服轻身不饥”。乌龟蛋白很容易被人体吸收,有一定的抗癌作用,能抑制肿瘤细胞,并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龟肉味甘、咸、性平;入肝、肾、肺经。具有养阴补血、益肾填精、止血之功效;用于血虚体弱、阴虚骨蒸潮热、久咳咯血、久疟、肠风下血、心烦不寐、筋骨疼痛、肢体拘挛不利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李时珍说过:“介虫三百六十,而龟为长龟,介虫之灵长者也。”从古至今,人们将龟作为高级补品和防治疾病的食疗佳品以及高档宴席的时尚珍肴美味,如红烧龟肉、清蒸龟肉、龟肉粥以及由龟肉于多种中药配伍而烹制的杞龟汤、参龟汤、虫草龟鞭汤等药膳,其肉醇汤美,鲜香至极,且老少皆宜。除食用外,乌龟最大的价值是药用,尤以深山小公龟为最。北京302军医首席营养师陈松彰先生指出:乌龟是自然界绿色食品中的上品,可增强人体抵抗力,特别对预防人体衰老有很好的疗效。 乌龟虽然好吃,但肠胃功能虚弱、消化不良的人应慎吃,尤其是患有肠胃炎、胃溃疡、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不宜食用。失眠、孕妇及产后泄泻也不宜食,以免吃后引发胃肠不适等症或产生其它副作用。 问题七:鸭子乌龟炖汤有什么功效 功效和作用 补脾止泻,益肾涩清,养心安神。用于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 善于补五脏不足,通利十二经脉气血,使气血畅而不腐,所含氧化黄心树宁碱对鼻咽癌有抑制作用,这一切,构成了防癌抗癌的营养保健功能。 所含非结晶形生物碱N-9有降血压作用。 有清热泻火之功能,还有显著的强心作用,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可以治疗口舌生疮,并有助于睡眠。用作补益药,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 问题八:乌龟炖药材有排毒功效? 龟鳖大补?这只是一个神话!正确认识龟鳖的药用及保健价值 作者:吴伯平 吴明 随着社会经济、物质文化的快速发展,民众对 自身健康问题越发关注,养生保健中对龟鳖的重视大有愈演愈烈之势。龟鳖的功效被极度夸大,甚至误导误用,误人病情。龟鳖收购价格一路飙升,许多商家因此暴 富,野生龟鳖资源却急剧萎缩,濒临灭绝,中国连续多年高居全球龟类消耗的首位。种种问题,包括国际社会的质疑与拷问,让我们不得不反思龟鳖作为中药和保健 品的真实价值。 一、龟甲龟肉 功效简述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龟与鳖的功效稍有差异,但基本上相通相近。本文主要以龟为例,对龟鳖真实的药用及保健价值作一简略探讨。 对于龟的功效,历代医家观点并不一致。汉末本草著作《名医别录》言之“肉作羹,大补”;但元朝吴瑞所著《日用本草》却记载“味酸,温,有小毒”。一句“有小毒”,明显将之拉下了神坛。 龟身上可入药的部位,主要是龟甲和龟肉。 包 含龟甲的古代方剂大约七十余首,但常用的只有十余首。 2010年版《中国国家药典》中收录的中药材有3214种,最常用的也多达一千多种,在这个庞大的数字中,用于十余首常用方剂中的龟甲显然只是沧海一粟。 由此可见,龟在中医药的大家族中,也只是无数药材中的一味药而已,并非有什么特别。但为什么现在的人却对它越来越迷信呢? 记载“龟有小毒”的《日用本草》是中医史上的重要典籍,其真本在具有370多年历史的日本龙谷大学也有收藏,书中这一观点必定有其理据。不过我们今天暂且不讨论这一观点,我们先来看一下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龟的功效。 先 说龟甲,龟甲的主要功效是滋阴潜阳,补肾健骨,补心安神。看了这样的描述,可能很多人会发出惊叹,谓之神药。其实大家应该知道,中药不同于西药,西药的功 效往往是单一的,而中药的药理与西药完全不同。中药对人体所产生的作用比西药更宽泛、更广义,其功效往往不止一个方面,而是有多种、多方面的功效。很多中 药都是并非只有龟甲如此,举两个例子:比如熟地黄,据清代 *** 洛所著的《本草从新》记载,功效:“滋肾水,封填骨髓,利血脉,补益真阴……(治)一 切肝肾阴亏,虚损百病。”再比如我们经常在饭桌上吃到的山药,明代张介宾所著《本草正》记载,功效“健脾润肺、益胃补肾、聪耳明目、助五脏、强筋骨、延年 益寿。” 我们这样说并非否定龟甲作为中药的功效。龟甲就像许许多多其他中药一样,都有一些功效,但完全没必要将它神化,也不应该将它神化。 龟肉入药很少,使用范围也较窄,频次也较少。在中国中医药资料库方剂库中,使用龟肉的古方仅有六首,现代应用则更为少见。 二、替代用药 难分高下 上文中提到,包含龟甲的古代方剂常用的有十余首,包含龟肉的仅有六首。这些方剂中龟甲龟肉所产生的功效,并不是不可替代的,完全可以根据各种临床证型选择替代药物。 中 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其余皆可称为辅药,意为起辅助治疗作用。镇肝熄风汤是使用龟甲的著名方剂之 一,但其中的龟甲并非不可替代之君药,而只是辅药,和龙骨、牡蛎一起,共奏潜阳降逆之功,从而起到柔肝熄风之效。该方剂中的龟甲完全可以用其他药物替代, 潜阳可以用石决明或磁石,二者均有很好的潜阳功效。滋阴可增加生地、黄精等养阴药为补。二者相合,滋阴,潜阳降逆,柔肝熄风,原方之效完全能实现。 《寿 亲养老》卷四记载的“三肉G”,由龟肉2两、羊肉3两、獐肉3两组成,主治产后乳汁不下。但治疗产后乳汁不下的食疗方法有很多,比如素涌泉汤:王不留行十 克、鸡蛋三个、白糖适量。加水两碗煮王不留行,煮至剩一碗......>> 问题九:龟鸡喝汤有什么好处 你认识吗? 烈阳草

滋阴补肾和滋肾补阴有何区别和功效

熟地黄(《本草图经》)【异名】熟地(《景岳全书》)。【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地黄或怀庆地黄的根茎,经加工蒸晒而成。植物形态详"干地黄"条。【制法】取干地黄加黄酒30%,拌和,入蒸器中,蒸至内外黑润,取出晒干即成。或取干地黄置蒸器中蒸8小时后,焖一夜,次日翻过再蒸4~8小时,再焖一夜,取出,晒至八成干,切片后,再晒干。①《雷公炮炙论》:"采生地黄去白皮,甆锅上柳木甑蒸之,摊令气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干。勿令犯铜铁器。"②《本草图经》:"取肥地黄三、二十斤,净洗,更以拣去细根及根节瘦短者,亦得二、三十斤,捣绞取汁,投银铜器中,下肥地黄浸漉令浃,饭上蒸三、四过,时时浸漉转,蒸讫又暴,使汁尽,其地黄当光黑如漆,味甘如饴糖。须甆锅内收之,以其脂柔,喜曝润也。"③《纲目》:"近时造法,拣职沉水肥大者,以好酒入缩砂仁末在内,拌匀,柳木甑于瓦锅内蒸令气透,哴干,再以砂仁酒拌蒸哴,如此九蒸九哴乃止。盖地黄性泥,得砂仁之香而窜,合和五脏冲和之气,归缩丹田故也。今市中惟以酒煮熟售者,不可用。"【药材】不规则的块状,内外均呈漆黑色,外表皱缩不平。质柔软,断面滋润,中心部往往可看到光亮的油脂状块,粘性甚大。昧甜。主产河南、浙江等地。河北、湖南、湖北、四川等地亦产。【炮制】熟地黄炭:取熟地黄放煅锅内,装八成满,上面覆盖一锅,两锅接台处用黄泥封固,上压重物,用文武火煅至贴在盖锅底上的白纸显焦黄色为度,挡住火门,待凉后,取出;或将熟地黄置锅内直接炒炭亦可。【性味】甘,微温。①《珍珠囊》:"甘苦。"②《纲目》:"甘微苦,微温。"③《本草新编》:"味甘,性温。"【归经】入肝、肾经。①李杲:"入手足少阴、厥阴经。"②《本草从新》:"入足三阴经。"【功用主治】滋阴,补血。治阴虚血少,腰膝痿弱,劳嗽骨蒸,遗精,崩漏,月经不调,消渴,溲数,耳聋,目昏。①《珍珠囊》:"大补血虚不足,通血脉,益气力。"②王好古:"主坐而欲起,目琉琉无所见。"③《纲目》:"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日,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④《本草从新》:"滋肾水,封填骨髓,利血脉,补益真阴,聪耳明目,黑发乌须。又能补脾阴,止久泻,治劳伤风痹,阴亏发热,干咳痰嗽,气短喘促,胃中空虚觉馁,痘证心虚无脓,病后胫股酸痛,产后脐腹急疼,感证阴亏,无汗便闭,诸种动血,一切肝肾阴亏,虚损百病,为壮水之主药。"【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4~1两;入丸、散,熬膏或浸洒。【宜忌】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忌服。①《雷公炮炙沦》:"勿令犯钢铁器,令人肾消并白髭发,损荣卫也。"②《品汇精要》:"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③《医学入门》:"中满痰盛者慎用。"④《本草从新》:"气郁之人,能窒碍胸膈,用宜斟酌。"【选方】①治男妇精血不足,营卫不充等患:大怀熟地(取味极甘者,烘晒干以去水气)八两,沉香一钱(或白檀三钱亦可),枸杞(用极肥者,亦烘晒,以去润气)四两。每药一斤,可用高烧酒十斤浸之,不必煮,但浸十日之外,即可用。凡服此者,不得过饮,服完又加酒六、七斤,再浸半月,仍可用。(《景岳全书》地黄醴)②治诸虚不足,腹胁疼痛,失血少气,不欲饮食,噏噏发热,及妇人经病,月事不调:熟干地黄(切,焙)、当归(去苗,切,焙)各等分。为细末后,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粒,食前白汤下。(《鸡峰普济方》万病丸)③治喑痱,肾虚弱厥逆,语声不出,足废不用:熟干地黄、巴戟(去心)、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酒浸,焙)、附子(炮)、五味子、宫桂、白茯苓、麦门冬(去心)、菖蒲、远志(去心)等分。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薄荷同煎至八分,不计时候。(《宣明论方》地黄饮子)④治骨蒸体热劳倦:热地黄、当归、地骨皮、枳壳(麸炒)、柴胡、秦艽、知母、鳖甲(炙)等分。末,水一盏,乌梅半个,煎七分,和梅热服。(《幼幼新书》地黄散)⑤调益荣卫,滋养气血,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疞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发歇疼痛,妊娠宿冷,将理失宜,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乘虚,风寒内搏,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寐热:当归(去芦,酒浸,炒)、川芎、白芍药、热干地黄(酒洒蒸)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热服,空心食前。(《局方》四物汤)⑥治小便数而多:龙骨一两,桑螵蛸一两,熟干地黄一两,栝蒌根一两,黄连一两(去须)。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粥坎调下二钱。(《圣惠方》)⑦治小儿肾怯失音,顖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咣白等:熟地黄八钱,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三钱。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丸。(《小儿药证直诀》地黄丸)⑧治气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气道噎塞,势极垂危者:熟地黄七、八钱,甚者一、二两,炙甘草二、三钱,当归二、三钱。水二盅,煎八分,温服。(《景岳全书》贞元饮)⑨治水亏火盛,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烦热干渴,头痛牙疼失血等证:生石膏三、五钱,熟地三、五钱或一两,麦冬二钱,知母、牛膝各钱半。水一钟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若大便溏泄者,乃非所宜。(《景岳全书》玉女煎)⑩治肝木乘胃,胃脘当心而痛,及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北沙参、麦冬、地黄、当归、枸杞、川楝。(《柳洲医话》一贯煎)【名家论述】①《本草衍义》:"地黄,经只言干、生二种,不言熟者。如血虚劳热,产后虚热,老人中虚操热,须地黄者,若与生、干,常虑大寒,如此之类,故后世改用熟者。"②张元素:"熟地黄补肾,血衰者须用之,又脐下痛,属肾经,非熟地黄不能除,乃通肾之药也。"③李杲:"生地黄,治手足心热及心热,能益肾水而治血,脉洪实者宜此。若脉虚,则宜熟地黄。地黄假火力蒸,故能补肾中元气。"④《纲目》:"按王硕《易简方》云: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又云,生地黄能生精血,天门冬引入所生之处,熟地黄能补精血,用麦门冬引入所补之处。虞抟《医学正传》云:生地黄生血,而胃气弱者服之恐妨食。熟地黄补血,而痰饮多者服之恐泥膈。或云,生地黄酒炒则不妨胃,熟地黄姜汁炒则不泥膈,此皆得用地黄之精微者也。"⑤《本草汇言》:"熟地稍温,其功更溥。久病阴伤,新产血败,在所必需者也。但二地之性,凉而泥膈,凡产后恶食作泻,虽见发热、恶露作痛,不可用,误用则泄不止。凡阴虚咳嗽,内热骨蒸,或吐血等侯,一见脾胃薄弱,大便不实,或天明溏泄,产后泄泻,产后不食,多病不食,俱禁用地黄。凡胸膈多痰,气道不利,升降窒塞,药宜通而不宜滞,汤丸中亦禁入地黄。设有气证当用而不可无者,则以桂心少佐可也。痰证当用而不可少者,则以姜汁拌炒可也。"⑥《本草正》:"熟地黄性平,气味纯静,故能补五脏之真阴,而又于多血之脏为最要,得非脾胃经药耶?且夫人之所以有生者,气与血耳。气主阳而动,血主阴而静,补气以人参为主,而芪、术但可为之佐辅;补血以热地为主,而芎、归但可为之佐。然在芪、术、芎、归,则又有所当避,而人参、熟地,则气血之必不可无,故凡诸经之阳气虚者,非人参不可,诸经之阴血虚者,非熟地不可。凡诸真阴亏损者,有为发热,为头疼,为焦渴,为喉痹,为嗽痰,为喘气,或脾肾寒逆为呕吐,或虚火载血于口鼻,或水泛于皮肤,或阴虚而泄利,或阳浮而狂躁,或阴脱而仆地,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阴虚而躁动者,非热地之静不足以镇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阴虚而水邪泛滥者,舍熟地何以自制;阴虚而真气散失者,舍熟地何以归源;阴虚而精血俱损,脂膏残薄者,舍熟地何以厚肠胃。且犹有最玄最妙者,则熟地兼散剂方能发汗,何也?以汗化于血,而无阴不作汗也。熟地兼温剂始能回阳,何也?以阳生于下,而无复不成乾也。然而阳性速,故人参少用,亦可成功,阴性缓,熟地非多,难以奏效。而今人有畏其滞腻者,则崔氏何以用肾气丸而治痰浮;有畏其滑泽者,则仲景何以用八味丸而医肾泄。又若制用之法,有用姜汁拌炒者,则必有中寒兼呕而后可;有用砂仁制者,则必有胀满不行而后可;有用酒拌炒者,则必有经络壅滞而后可。使无此数者,而必欲强用制法,是不知用熟地者正欲用其静重之妙,而反为散动以乱其性,何异画蛇而添足。今之人即欲用之补阴而必兼以渗利,则焉知补阴不利水,利水不补阴,而补之法不宜渗:即有用之补血而复疑其滞腻,则焉知血虚如燥土,旱极望云霓,而枯竭之肠极喜滋(润)。设不明此,则少用之尚欲兼之以利,又孰敢单用之而任之以多;单用而多且不敢,又孰敢再助以甘而尽其所长,是又何异因噎而废食也!"⑦《药品化义》:"熟地,藉酒蒸熟,味苦化甘,性凉变温,专人肝脏补血。因肝苦急,用甘缓之,兼主温胆,能益心血,更补肾水。凡内伤不足,苦志劳神,忧患伤血,纵欲耗精,调经胎产,皆宜用此。安五脏,和血脉,润肌肤,养心神,宁魂魄,滋补其阴,封填骨髓,为圣药也,取其气味浓厚:为浊中浊品,以补肝肾,故凡生熟地黄、天冬、麦冬、炙龟板、当归身、山茱萸、枸杞、牛膝皆粘腻濡润之剂,用滋阴血,所谓阴不足者,补之以味也。"⑧《本经逢原》:"熟地黄,假火力蒸晒,转苦为甘,为阴中之阳,故能补肾中元气。必须蒸晒多次,若但煮熟,不加蒸、曝,虽服奚益。……脐下痛,属肾脏精伤;胫股酸,系下元不足;目琉琉如无所见,乃水亏不能鉴物,皆肾所主之病,非熟地黄不除。"⑨《本草求真》:"景岳尚论熟地,最为明确,独中所论脾肾寒逆为呕,可用地黄以治,是亦千虑之一失耳。夫既脾肾虚寒,则脾与肾已受寒累,正宜用以辛热,以为扫除,如太阳既至,坚冰自解,乃复坠以霜雪,投以阴剂,不更使寒滋甚乎。虽曰熟地性温,寒从温散,然寒至上逆为呕,则寒已甚,岂有熟地之温,而可令寒外散乎。但或阳盛阴微,阳藉阴化,偶有感冒。用此杂于温散之中,或有见效;若真纯阴无火,厥气上逆则呕,则此又为深忌。"⑩《本草经读》:"张景岳以百病之主俱从肾治,误以《神农本草经》上品服食之地黄,认为治病之药,滋润胶粘,反引邪气敛藏于少阴而无出路,以后虽服姜、附不热,服芩、连不寒,服参、术不补,服硝、黄不下,其故何哉?盖以熟地黄之胶粘善著,女人有孕服四物汤为主,随症加入攻破之药而不伤,以四物汤中之熟地黄能护胎也,知其护胎之功,便可悟其护邪之害,胶粘之性,最善著物,如油入面,一著遂不能去也。"⑾《本草正义》:"地黄,为补中补血良剂。古恒用其生而干者,故曰干地黄,即今之所渭原生地也。然《本经》独于此味用一干字,而又曰生者尤良,则指鲜者言之,可知干地、鲜地,六朝以前,本已分为两类,但辨别主治,犹未甚严。至《名医别录》,则更出生地黄一条,显与干地黄区别,其主治则干者补血益阴,鲜者凉血清火,功力治疗,不复相混。然究属寒凉之品,惟虚而有热者为宜,若真阴不充,而无热证,则用干地,犹嫌阴柔性质,不利于虚弱之脾胃。于是唐、宋以来,有制为熟地黄之法,以砂仁和酒拌之,蒸晒多次,至中心纯黑,极熟为度,则借太阳之真阳,以变化其阴柔性质,俾中虚者服之,不患其凝滞难化,所以熟地黄且有微温之称,乃能补益真阴,并不虞其寒凉滑泄,是以清心胃之火者,一变而为滋养肝、脾、肾之血,性情功效,已非昔比,而质愈厚重,力愈充足,故能直达下焦,滋津液,益精血。凡津枯血少,脱汗失精,及大脱血后、产后血虚未复等证,大剂频投,其功甚伟。然粘腻浊滞,如大虚之体服之,亦碍运化,故必胃纳尚佳,形神未萎者,方能任受,不然则窒滞中州,必致胀闷,虽有砂仁拌蒸,亦属无济,则中气太弱,运动无权之弊也。""熟地之补阴补血,功效固不可诬,然亦惟病后元虚,及真阴素薄者,可以为服食补养之用。今人多以入之滋补膏方中,正是恰到好处,苟其人胃纳素薄,及虚弱成瘵者,得此亦必中满妨食,甚且作胀,其为害亦颇不浅,而痰饮弥漫,或兼挟外感者,固无论矣。" 提醒您:熟地黄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