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菜又称“寺院菜”、“素菜”,原为道家、佛家烹任的以三菇六耳、瓜果蔬茹及豆制品为主的素食菜肴,故又称“寺院菜”、“素菜”。下面我为大家分享斋饭素食 菜谱 的做法。斋饭素食菜谱:素食紫菜卷 材料寿司米400克,水540毫升,酱油4汤匙,蜂蜜2茶匙,大蒜1茶匙,切细末,老豆腐80克,切成1.5厘米宽的丝,米醋2汤匙,紫菜寿司皮4张,黄瓜1/2条,切丝,牛油果半个,切丝,小胡萝卜1条,切丝做法1.取一个大煮饭锅,放入大米,加水浸泡30分钟。2.在一个浅碗里,将酱油,蜂蜜和大蒜混合均匀。加入豆腐,轻拌,腌至少30分钟。3.将水和大米在火上烧开,然后把火调小;煮约20分钟,或直至米变软及带粘性,饭即煮好。将饭舀进一个大碗里,加米醋,拌匀。4.把一张紫菜皮放在竹制的寿司席上,将手稍稍湿润一下,取1/4量的米饭,均匀铺一薄层在紫菜皮上。米饭不要完全将紫菜皮盖满,至少留1.5厘米在紫菜皮顶部和底部的边缘。这是为了在卷起来时便于密封。放豆腐条,再放2根黄瓜丝紧挨着豆腐在米饭上。再排放鳄梨和胡萝卜丝在米饭层上。这些内容物应放在距紫菜皮底部边缘2.5厘米处。5.将紫菜皮顶端边缘略湿一下。先将寿司卷底部卷紧;然后卷动寿司卷从底部往顶部边缘,在卷的抓紧竹席,在竹席的帮助下,将整条寿司卷卷紧。将作好寿司卷用锯齿刀切成2.5厘米厚的块。即食。重复以上步骤,完成 其它 的卷。斋饭素食菜谱:奶油芋头炖饭 材料黄色彩米3杯芋头1颗黑木耳少许红萝卜少许豌豆少许胡椒粉少许无盐奶油10-15公克做法彩米泡水30分钟后,米捞起备用。米水留着。芋头去皮切小小丁状,热油锅,半煎半炸方式炸熟且成金黄色,备用。彩米、奶油下锅炒香。加100cc(约100公克)米水、炸过的芋头小火慢炖。直到水收,续加第二次100cc(约100公克)米水,若米水用完改用冷开水,直到水收。重复加到第七次水(我的米量很多,所以加很多次水),放入黑木耳和花园现采的小豌豆,加盐、胡椒粉,菜熟。直到你试吃看看米的熟度可以,就ok了。米粒的熟度依个人喜好,自己斟酌,斋饭素食菜谱:素食比萨 材料材料比萨面饼、青椒、红椒、黄椒、蘑菇、亚芝竹心、黑水榄、西兰花、洋葱、摩苏里拉芝士、番茄汁、橄榄油、盐、胡椒做法1、青椒、蘑菇等材料改刀成片或条,用橄榄油翻炒,加盐、胡椒调味;摩苏里拉芝士切成丝。2、比萨面饼上浇上一层番茄汁,将青椒、蘑菇等材料全部铺在上面,盖上芝士丝。3、将饼放在200摄氏度的烤箱内,烘烤约20分钟,直至芝土呈金黄色即可。特别关照注意烘烤的时间与温度。斋饭素食菜谱相关 文章 :1. 斋饭菜谱大全 2. 最新素食菜谱大全 3. 最简单的素食菜谱大全 4. 创意素食菜谱大全做法(2) 5. 冬季养生素食食谱大全 6. 素食菜谱大全

道家养生菜菜谱

道家养生菜菜谱大全

鲁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也是八大菜系)中的自发型菜系(相对于淮扬、川、粤等影响型菜系而言)[1] ,是历史最悠久、技法最丰富、最见功力[2-3] 的菜系。[4] 是黄河流域烹饪文化的代表。

2500年前山东的儒家学派奠定了中国饮食注重精细、中和、健康的审美取向;北魏末年《齐民要术》(成书时间为约公元533—544年)总结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蒸、煮、烤、酿、煎、炒、熬、烹、炸、腊、盐、豉、醋、酱、酒、蜜、椒”奠定了中式烹调技法的框架;明清时期大量山东厨师和菜品进入宫廷,使鲁菜雍容华贵、中正大气、平和养生的风格特点进一步得到升华。

经典菜品有一品豆腐、糖醋鲤鱼、葱烧海参、三丝鱼翅、白扒四宝、糖醋黄河鲤鱼、九转大肠、油爆双脆、扒原壳鲍鱼、油焖大虾、醋椒鱼、糟熘鱼片、温炝鳜鱼片、芫爆鱿鱼卷、清汤银耳、木樨肉(木须肉)、胶东四大拌、糖醋里脊、红烧大虾、招远蒸丸、枣庄辣子鸡、清蒸加吉鱼、济南把子肉、葱椒鱼片、糖酱鸡块、油泼豆莛、诗礼银杏、奶汤蒲菜、乌鱼蛋汤、锅烧鸭、香酥鸡、黄鱼豆腐羹、拔丝山药、蜜汁梨球、砂锅散丹、布袋鸡、芙蓉鸡片、氽芙蓉黄管、阳关三叠、雨前虾仁、乌云托月、黄焖鸡块、锅塌黄鱼、奶汤鲫鱼、烧二冬、泰山三美汤、汆西施舌

、赛螃蟹、烩两鸡丝、象眼鸽蛋、云片猴头、油爆鱼芹、油炸全蝎、西瓜鸡等

道家养生饮食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上古之人所以长寿,其奥妙在于知“道”,也就是说,明白“道法自然”,懂得与四时偕行,善于运用术数之法,饮食有所节制,起居有常规,当动则动,当静则静,不妄作为,以保证形体与精神美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不会中途夭折,活到天年。古代圣人常告诫我们饮食起居应当慎重。《老子》第十二章也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老子警戒世人千万不要沉迷于灯红酒绿,美味佳肴,纵情狂欢,因为这些都会对五脏六腑造成伤害。饮食方面,老子特别强调避免“余食赘形”,一方面要注意节约粮食,不可浪费,一方面要注意不要吃剩余的食物,不要饮食过饱。据陶弘景《养性延命录·食戒篇》所载,吃不要吃太多,喝也不要喝太多,饭后要百步走。吃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吃过热的食品,因为这有害骨头且灼伤皮肤;也不要吃过冷的食物,因为有损内脏且会使牙齿发痛。同时对不同季节的食物的选用也有讲究。春天宜吃辛辣食物,夏天宜吃酸性食物;秋天宜吃苦性食物;冬天宜吃咸性食物,这些都有助于养护五脏。还有不要吃饱就睡,睡时不要对着风,饱食出汗时不要洗脸等饮食起居禁忌。道家是并不禁欲,反对的是纵欲,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生活要有所节制。孙思邈《备急千金方》指出:“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寿。”男人需要女人,女人需要男人,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情意就会妄作,使自我精神困顿,无形中损寿害身。所以乾坤对应阴阳调和,才能是身体 健康 。道家是批评酗酒、放纵自我、没有节制,过度耗损真气,往往早早地衰老了。生命离不开形体,形体需要依靠“物”来养育。有物也未必能养形。即求生过头了,不善于以物 养生 ,甚至出现“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的情况。可见,养形应注意把握物养的尺度,不恰当的饮食起居,也会伤害生命。道家强调养形并不是 养生 的究竟,指出“养形果不足以存生”,因为生活中有些人虽然有形,即活着,但是却如行尸走肉一般,没有生命活力,是谓“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这是养形过度的表现。世人还以为养形就是服食五谷,殊不知,日常生活为声色所困,本欲 养生 反而害生。五味、五色等所以能伤身,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所以任何事物都要节制,不能随意妄为。道家倡导应当适当运动。《养性延命录》曰:“夫流水不腐,户枢不朽者,以其劳动数故也。”比如吃饱后就不能坐着或躺着,应当散步以促进消化。劳动过头了,也会伤生。因为运动必然会消耗精气,而消耗过多则会损伤生命力。《庄子·刻意》强调:“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文子·九守》继承此思想,认为:“形劳而不休即蹶,精用而不已则竭。”可见,道家一直以“不妄作劳”作为养形的重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