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煎乃当代大家祝谌予所制,药凡四味,由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组成,药虽平淡,但组方严谨,临床疗效卓著,被学者称为当代经方。方中有收有散,有补有泄,有升有降,真大家之制也。亦有学者将方中银柴胡改为柴胡亦妙,取柴胡、防风之散与乌梅、五味之敛,诚师法仲景桂枝、白芍之配伍,有异曲同工之妙,为和调阴阳之典范。笔者曾于临证小试,于虚风内扰之过敏性疾患颇效,可根据情况加减使用,如加黄芩以清热,加白芍以增酸敛,合桂枝汤以调和荣卫,合泻白散而泻肺熄风。基本方: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加减:过敏性荨麻疹属于风寒者,加桂枝、麻黄、升麻、荆芥;风热者加菊花、蝉蜕、金银花、薄荷;血热者加牡丹皮、紫草、白茅根;热毒内盛加连翘、金银花、甘草、蒲公英、紫花地丁、板蓝根;过敏性哮喘,常加莱菔子、白芥子、紫苏子、葶苈子、杏仁;过敏性紫癜,常加藕节炭、血余炭、荆芥炭、茜草根、旱莲草、仙鹳草;过敏性鼻炎,常加白芷、菖蒲、辛夷、菊花、细辛、生地黄、苍耳子、葛根;冷空气过敏症,常加桂枝、白芍、生姜等。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服。疗效:本方经临床验证确有抗过敏作用。荨麻疹是一种瘙痒剧烈,治疗困难的疾病、我们在临床上采用加味过敏煎治疗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过敏煎是祝谌予教授治疗皮肤过敏的经验方,主要药物有银柴胡、乌梅、白术、防风等,在临床上有较好的疗效、笔者根据临床体会,认为荨麻疹多由于患者体内湿热风邪内伏,兼有肝血阴液不足,使虚实交杂,病程旷久、加味过敏煎方用白术、茯苓健脾除湿,苦参、白鲜皮清热除湿,柴胡、防风、丝瓜络散风通络止痒,赤芍、当归活血养血化瘀,乌梅、五味子敛阴、诸药合用有调理肝脾,清理湿热,活血通络,祛风止痒的疗效、本方与抗组织胺药比较,具有疗效肯定,治愈率高,嗜睡、口干等副作用少等优势。过敏煎治疗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瘙痒症、急性湿疹等过敏性皮肤病临床效果显著,主要配伍祛风止痒、凉血活血、扶正祛邪、清热解毒等药物,或联合依巴斯汀等抗组胺药物,或联合自血疗法,或针刺双侧曲池等穴位,或神阙穴拔罐等传统中医疗法。临床实验研究提示,该方通过降低lgE、IL-4水平,升高IL-2水平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其抗过敏、抗炎、抗组胺等药理作用与阻断H1受体相关。

皮肤瘙痒症经方治疗
荨麻疹祖国医学称为「风疹」、「瘾疹」。临床表现:突然发病始觉瘙痒,迅即出现扁平隆起风团,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肤色潮红、发白或无变化。发无定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搔抓后随即起条索状疹块,消退不留痕迹。甚则剧痒。部分伴有恶心、呕吐,咽喉肿痛,甚至胸闷气憋,腹痛,腹泻等全身症状。笔者运用经方桂枝汤随证加减,治疗一荨麻疹患者,疗效颇佳。患者,女,22岁,有吹冷风后生荨麻疹病史数年。此次发疹斑块色淡红,瘙痒明显,局部有搔抓痕迹,自服氯雷他定后缓解不明显,诊其舌苔白滑,舌质淡嫩,脉沉细涩。证属营卫不和,湿郁血痹。处方: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15克,蛇床子20克,土茯苓30克,白鲜皮30克,红花6克。水煎服,每日1剂。患者服用3剂而告愈。按:荨麻诊病因在「风」,风性善行数变。本病是外邪袭表,营卫不和所致。方中桂枝汤调和营卫,桂枝具有扩张毛细血管、消除水肿的药理作用,白芍具有凉血活血的作用,生姜之辛助桂枝之效。炙甘草、大枣调和诸药,相得宜彰。蛇床子辛、苦、温,助阳燥湿,杀虫止痒,对湿疹、疮疡有效。土茯苓甘、淡、平,主治湿热疮毒。白鲜皮苦寒,主治风热湿毒皮肤病,此二者意在去性取用。红花活血化瘀,配合芍药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伤寒论》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具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为治疗太阳中风之主方。临床中凡属舌苔薄白,脉象浮缓或浮滑,因风寒外袭,营卫不和,血脉阻滞所致的皮肤病,均可用桂枝汤治疗。荨麻疹为常见病,很多人每到秋冬季节接触冷空气、冷水或进冷食、冷饮料后,皮肤便会出现风疹块,令人又痒又痛,痛苦不堪。中医中药治疗此类荨麻疹有良效,可在发作季节选用下方:桂枝15克,白芍15克,大枣10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苍耳子12克,桑叶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后卧床盖被出微汗效佳。患者尽量避免受寒冷 *** ,注意防风保暖,逐步进行冷适应的锻炼。皮损处避免搔抓、热水烫,接触肥皂水及化学制剂;禁食酒、海鲜等辛散发物,以免加剧病情。

皮肤瘙痒症经方治疗方法
中医治病有汗、吐、下、温、清、和、消、补八种主要治疗方式,祛除邪气的方法有汗、吐、下三种主要方法,其中汗法最为常用。什么叫“汗法”呢?汗法就是用辛温或辛凉的药物、温覆、火灸、浴法、蒸法、熏法、烧针、推拿等方法,促使人体汗液排泄,最终达到汗出,治愈疾病的目的。 发汗的主要目的就是祛除在表的邪气,主要是风邪、湿邪、寒邪、燥邪。《黄帝内经》论述汗法的作用,”其在皮者,汗而发之“,邪气在表,要因势利导,用发汗的方法将邪气排出体外,这是中医独特的思维方式,也是独特的治疗方式。 此外《黄帝内经》中又有”其有邪者, 渍形以为汗”,外邪侵入,要以发汗的方式治疗。 在《素问·玉机真脏论》中对发汗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论述,具体为“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风寒邪气侵入人体,寒邪使毛孔闭塞,汗不能出,因此出现发热的现象,寒邪损伤了人体的卫气导致恶寒的产生。因此恶寒最先出现,其后可能出现发热。为《伤寒论》使用发汗法治多种疗疾病,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伤寒论》中记载了汗出应该达到的效果。“ 温覆令一时许 ,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虽然这是在桂枝汤文下,介绍桂枝汤服用后的发汗方法,但是适用于许多发汗的方剂。 喝完药以后,要保持一定的温度,促使汗出。整个身体都要有汗出,包括头、胸、背、手、脚都要出汗,但出汗又不能太过,如果大汗淋漓,不但达不到治病的效果,反而可能导致其他疾病的产生。要全身都有小汗出,微微湿润肌肤就达到了效果。 出汗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一出汗马上就揭开衣服、被子,应当使汗出一段时间。“温覆令一时许”,也就是要盖上被子两个小时左右,可见时间不短。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发散邪气也是一样。出汗以后更要注意避风,防止风寒邪气乘虚而入。 发汗的方法主要用于“太阳病”的治疗。“太阳病”是风寒邪气刚刚侵袭人体,所表现出的症状。《伤寒论》第一条便指出了“太阳病”的主要证候,“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是“太阳病”的一般表现,但是又分主次,其中亦恶寒应列为第一,脉浮列为第二,头项疼痛位列第三。 1、呼吸系统疾病 汗法治疗最多,应用最广的就是呼吸系统的疾病。因为肺掌管着气管、鼻腔等区域,这些地方直接与外界相通,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从而产生急性的病症。感冒就是其中最常见的。肺脏主表,风寒邪气侵袭肌表,最早出现呼吸系统的症状,常常有咳嗽、咯痰、气喘、咽喉不适等。 有人以治感冒的水平,来评价一个中医的水平。能够快速治疗感冒的中医,就是一个高水平的中医。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感冒类型繁多,包含风寒、风热、燥邪、风湿、寒湿等,加上人体自己的气、血、水的虚损与不通畅,临床表现极为复杂。 治疗风寒以辛温药物发散风寒,治疗风热以辛凉的药物发散风热,治疗风湿以辛苦发汗除湿等等,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说只要是掌握了治感冒的方法,就是一个不错的中医。因此中医中也流传着一句话,“半部《伤寒论》治天下”。而半部《伤寒论》主要是对于太阳病的论述,治疗太阳病的主要方法就是发汗。并且系统论述了发汗的方法,错误发汗产生的变症,以及对于变症的治疗方法,面面俱到。 2、皮肤疾病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这是《黄帝内经》对于汗法 祛除 邪气 的论述。皮肤病本身就是皮肤方面的问题,如果是外邪引起的皮肤疾病,当然可以用发汗的方法治疗。《伤寒论》中有“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桂枝麻黄各半汤”的记载。 皮肤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皮肤瘙痒,后世有“痒自风来”的说法,身体痒与风邪有很大关系,当然发汗法是治疗的一种手段,还有补血、滋阴、化痰等多种治疗方法。但是如果反反复复发作的皮肤瘙痒,一定不能忘记发汗这一个方法。 寒气侵袭人体皮肤,重则表现为肌肤的疼痛,轻则表现为皮肤瘙痒。我小时候就有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每到冬天,脱下衣服睡觉时都会觉得全身发痒,需要用力挠几分钟,被子热了,也就没什么感觉了。这就是寒气导致的痒,其实稍微发点汗就可以治疗。 3、骨关节疾病 《黄帝内经》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 痹 ,寒气胜者为痛 痹 , 湿气 胜者为着 痹 也“。痹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关节僵硬、疼痛不适、活动不利。既然是外来的风寒湿气,侵入人体,自然要通过发汗的方式治疗。 《伤寒杂病论》中有许多用发汗法,治疗关节疼痛的方剂,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桂枝附子汤、麻黄加术汤等,都是通过汗,将这些邪气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4、肾脏疾病 急性肾脏疾病许多表现为水肿,这种水肿需要通过发散风寒的方式治疗。为什么风寒在表会导致水肿呢?中国古代的智者很早就发现了大气压力这一现象,茶壶中有水,如果盖上盖子水就难以倒出,但是打开壶盖水就顺利流出。风寒邪气附着在了体表,就像在茶壶上加了个盖子,导致小便排出不顺畅,最终形成了水肿。 通过发汗的方法将风寒邪气排出体外,小便就顺利排出体外,水气不在体内蓄积,水肿自然消失。这种方法被称为“提壶揭盖”。经方中有越婢汤、麻杏甘石汤等方剂,通过发汗解表的方式治疗水肿。脉象浮者以太阳法治疗,脉沉者用少阴方治疗,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 5、神经、肌肉疾病 在《金匮要略》中有许多方剂,可以用于治疗神经肌肉疾病,其中最有名的当然是收录于《古今录验》的续命汤。续命汤用于治疗“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中医认为是风寒邪气侵入人体,影响了人体气血的运行,导致肌肉收缩无力,活动不能,连翻身都困难,而且肌肉拘挛。以前我也不太会使用这种续命汤,后来看到了江尔逊老先生,以及其授业恩师陈鼎三先生使用续命汤的经验,才发觉这是一个十分好用的方子。 汗法不但用于治疗感冒,可以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凡是风寒邪气在表引起的多种疾病都可以用发汗的方式治疗。使用汗法最为精通的莫过于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记载了许多可以使用发汗治疗的疾病,辨证极为准确,可师可法。临床一定不能忘记汗法一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