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利湿的药主要有一些中成药,比较常见的是龙胆泻肝丸,还有五味香连丸、茵陈五苓丸、葛根芩连丸、二妙丸以及枳实导滞丸、肝胆双清,还有苦参胶囊等等,这些清热利湿的药可以治疗脾胃湿气过重,以及肝胆湿热,效果都很好。常见于治疗湿热过重所引起的肚子胀、恶心、呕吐,还有不愿意吃饭、身体困重、大便不成形,甚至皮肤发痒,有的患者会出现口特别苦、脾气暴躁、喜欢生闷气,这些都是湿热的表现,可以通过上述的药物进行治疗。

清热利湿除寒,清热利湿效果最好的中成药

1、茯苓

茯苓,曾被慈禧太后当作养生益寿的要药,不但自己常食用,还将茯苓制成茯苓饼,赏赐给大臣。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肾经,具有健脾和胃、补脑健身、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等功效,被誉为中药“ 八珍” 之 一。

茯苓特点是补而不峻,利而不猛。药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脾虚湿盛者必不可缺的健脾祛湿中药。

3、荠菜

荠菜带根全草入药,其幼嫩叶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早在公元前300年就有采食荠菜记载。荠菜味甘、淡,性微寒。有补虚健脾、凉血止血、清热利水等功效。宜于湿热胃痛、血热吐血、湿热泄泻、便血等症。

3、木瓜

一说到木瓜,人们可能想到的是番木瓜。虽然番木瓜有健脾胃功效,但是入药的还是皱皮木瓜或者木瓜。

木瓜味酸,性温,归肝、脾经,有较好的舒筋活络作用,且能化湿,为治风湿痹痛所常用,筋脉拘挛者尤为要药。木瓜还能使湿浊得化,中焦得以调和。 木瓜还有消食作用,可用于消化不良症。

4、砂仁

砂仁,除了是一种健脾祛湿中药,还是生活中运用广泛的一种香料。砂仁昧辛,性温,归脾、胃、肾经。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该品辛散温通,气味芬芳,其化湿醒脾,行气温中之效均佳,古人视其为醒脾调胃的、要药。故凡湿阻或气滞所致之脘腹胀痛等脾胃不和诸症可以常用,尤其是寒湿气滞者最为适宜。该品善能温中暖胃以达止呕止泻之功,但重在温脾。

5、木槿花

木槿花味微苦,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功,常用于治疗痢疾腹泻,疮肿及小便不利等。现代医学证明木槿花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如钙、镁、铁、钾等,同时还含有一定量的硒和铬元素,对糖尿病及增强免疫力都有一定好处。向左转|向右转

清热利湿误区

不少人爱吃辣椒,能发汗,想当然地认为能祛除体内的湿气。但是夏季特别是在北方不宜吃太多。中医认为,辣椒性味辛,大热,吃多了会引“火”上身。

夏季宵夜,吃得酣畅淋漓,似乎对祛暑有好处,殊不知,吃下去过多肥甘厚腻的食物,反而容易产生湿症。在中医看来,夏季阳气浮于外,人体的消化能力并不比秋冬更强,饮食过生过冷或饮酒过多,极易导致脾失健运,造成湿浊内停,形成“内湿”。

天热,人们容易烦躁。心静自然凉,保持平和心态尤为重要。一些人因为作息不规律、饮食不科学,脏腑积热、风热湿毒,并进而出现粉刺、疮疡。很多人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往自己的皮肤上涂抹很多护肤品,其实从内部清热解毒祛湿、少熬夜,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更为重要。

清热利湿疏肝健脾的中成药

胃脘痛 俗称“胃痛”, 常伴有上腹胀、纳呆、恶心、呕吐、嘈杂、反酸、嗳气等症状。多种上消化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均可见胃脘痛症状。胃脘痛发病病机为“不通则痛”,治疗上多用“通”法,使脾胃纳运升降复常,气血调畅,其痛自止。 气滞胃痛颗粒 由柴胡、延胡索(炙)、枳壳香附(炙)、白芍炙甘草组成,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为君药。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二药相伍,以助君药养血柔肝,行气活血止痛,为臣药。香附芳香走窜,理气解郁止痛;枳壳理气宽中,消胀除痞,为佐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伍,共奏疏肝和胃,行气止痛之功。 现代研究表明,气滞胃痛颗粒具有解痉作用,能抑制小肠过度收缩,降低其紧张性;有抗溃疡、抑制胃液分泌、降低胃酸、降低胃蛋白酶活性、镇痛、抗炎作用。 主要用于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常用于治疗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肠炎、月经不调、乳房胀痛及神经官能症等属肝郁气滞者。孕妇慎用。气郁化火者不宜服用。 附子理中丸 由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组成,方中附子、干姜辛大热之品,归脾胃经,温中祛寒,扶阳抑阴,为君药。党参、甘草补中气,和脾胃,为臣药。白术苦甘而温,健脾燥湿,以运中州,正合脾喜燥恶湿之性,为佐药;炙甘草补脾益气,并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温补并行,以温热为主,使寒邪去,阳气复,脾胃得补而健运有权,故中焦虚寒可除。 主要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常用于消化系统(胃炎、肠炎、无致病菌生长性腹泻、慢性迁延性腹泻)、循环系统(室性早搏)、呼吸系统(咳嗽)、顽固性口疮等属脾肾虚寒者。孕妇慎用。附子理中丸不适合急性肠炎、泄泻兼有大便不畅、肛门灼热者。 需注意,感冒发热的病人不宜服用;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孕妇慎用,哺乳期妇女、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不宜长期服用 。 胃苏颗粒 由紫苏梗、香附、陈皮、香橼、佛手、枳壳、槟榔、鸡内金(制)组成,方中苏梗入胃,可顺气和胃;香附入肝,解郁理气,和胃止痛;陈皮理气健脾化湿,与苏梗、香附配伍,一则和胃气,二则疏肝止痛;枳壳破气消积,利膈宽中;香橼、佛手具有宽胸除胀之功; 槟榔、鸡内金具有健脾理气,消食导滞的功效。诸药相合,共奏理气和胃,疏肝止痛之功,使胃气得降,肝气得舒。 主要用于气滞型胃脘痛,症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得嗳气或矢气则舒,情绪郁怒则加重,胸闷食少,排便不畅及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孕妇忌服。 达立通颗粒 由柴胡、枳实、木香、陈皮、清半夏、蒲公英、山楂、焦槟榔、鸡矢藤、党参、延胡索、六神曲组成,方中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木香通气疏痛;柴胡、枳壳合剂对胃排空、小肠有推动运动效果;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清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蒲公英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山楂可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焦槟榔消食导滞;鸡矢藤具有祛风利湿、止痛解毒、消食化积、活血消肿之功效;党参可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延胡索促消化,减少胃液分泌、胃酸及胃蛋白酶量;六神曲可治疗饮食停滞,胸痞腹胀,呕吐泻痢等病症,诸药合用,可起到清热解郁、和胃降逆、通利消滞的功效。 主要用于胃轻瘫、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慢性便秘和肠易激综合征、止吐、术后胃肠道麻痹及假性肠梗阻。个别可能出现 腹痛、呕吐、唇舌麻木等不适。 气滞胃痛颗粒具有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用于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 附子理中丸具有温中健脾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胃苏颗粒具有理气消胀,和胃止痛的功效,用于气滞型胃脘痛,症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得嗳气或矢气则舒,情绪郁怒则加重,胸闷食少,排便不畅及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达立通颗粒具有清热解郁,和胃降逆,通利消滞的功效,用于肝胃郁热所致的痞满证,症见胃脘胀满、嗳气、纳差、胃中灼热、嘈杂泛酸、脘腹疼痛及动力障 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见上述症状者。 胃痛发作多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寒温不适、 劳累过度有关,故在预防上要重视精神、饮食、寒温、 劳逸等的调摄。胃痛持续不已者,应在一定时期内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饮食清淡易消化; 忌粗糙多纤维饮食,避免食用浓茶、咖啡、烟酒和辛辣等诱发因素。 # 健康 明星计划# #家庭 健康 守护官# 请关注我,给您带来更多 健康 资讯!

清热利湿效果最好的中成药

端午节后,仲夏开始,气温升高,降雨增多。暑气加湿气,潮湿闷热,最易致病。夏季祛暑除湿最为关键。 祛暑类药品种类繁多,每种药物组方不同,针对的症状也各不相同,药店人在推荐此类药物时,应分清药物类别、功效、适应症状,为顾客提供合理安全的用药建议。 01 藿香正气系列 藿香正气系列是个大家族,有水、口服液、丸、软胶囊、胶囊等剂型。 所属类别: 祛暑解表剂。 功效: 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 适用人群: 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以及胃肠型感冒。 用药提示: 藿香正气水含有40%-50%乙醇,不宜与头孢菌素类、硝基咪唑类类药物同用,以免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02 保济丸 所属类别: 祛暑解表剂。 功效: 解表、祛湿、和中。 适用人群: 主治暑湿感冒,对应症状为发热头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肠胃不适。 还可用于晕车晕船。 用药提示: 外感燥热者不宜服用。 03 六一散 所属类别: 祛暑除湿剂。 组方: 由滑石粉、甘草组成。 功效: 具有清暑利湿的功效。 适用人群: 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内服治疗暑湿所致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外用可治痱子。 用药提示: 孕妇及小便清长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食物。 04 甘露消毒丸 所属类别: 祛暑除湿剂。 功效: 具有芳香化湿,清热解毒的功效。 适用人群: 用于治疗暑湿蕴结,身热肢酸,胸闷腹胀,尿赤黄疸。 用药提示: 孕妇忌用,寒湿内阻者慎用。 05 六合定中丸 所属类别: 祛暑和中剂。 功效: 具有祛暑除湿,和中消食的功效。 适用人群: 主治夏伤暑湿,宿食停滞所致的寒热头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 用药提示: 湿热泄泻、实热积滞胃痛者慎用。用药期间饮食宜清淡。 06 十滴水 所属类别: 祛暑和中剂。 功效: 具有健胃、祛暑的功效。 适用人群: 主治中暑。也就是户外高温所致的中暑。 用药提示: 十滴水组方中含有大黄,具有苦寒沉降,清泄通利的作用,善攻积导滞,泻热通肠,因此孕妇忌用。驾驶员及高空作业者慎用。 07 清暑益气丸 所属类别: 清暑益气剂。 功效: 具有清暑、益气、生津的功效。 适用人群: 用于感受暑湿,暑热伤气所致的中暑发热,气津两伤。对应症状为头晕、身热,微恶风,汗出不畅、头昏重胀痛,四肢倦怠、自汗、心烦、咽干、口渴、口中黏腻、胸闷、小便短赤等。 用药提示: 孕妇慎用。用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08 仁丹 所属类别: 清暑剂。 功效: 清暑开窍。 适用人群: 用于伤暑引起的恶心胸闷、头昏,晕车晕船。 用药提示: 仁丹含有冰片和朱砂,孕妇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