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季马上就要过去,随之而来的便是秋季。秋季这个季节在元素上属金,秋季比较干燥,需要保护最多的便是肺部。干燥的空气和气候会让一些季节性的疾病发生,也是肺炎发生概率最高的季节。这种时候应该多吃一些清热解毒的食物,例如喝一些银耳粥。

秋天养生技巧,秋天养生技巧大全

新陈代谢

要早睡早起,俗话讲夏天过去秋乏秋天人会特殊乏力原因。也是因为夏季新陈代谢较快,已经严重透支了身体秋天需要休养生息养秋膘。为冬天做准备,所以秋季这个过渡季节十分重要。一定要注重饮食,注重身体的保养。秋天适宜吃一些种子类的食物,例如大豆枸杞,适合用莲藕排骨炖汤喝,这些食补的方式在秋季尤为重要。

辛辣食物

秋季因为气候干燥的问题,导致人体体内水分容易快速流失,会出现大便干燥等现象。多喝一些蜂蜜水,有助于身体排毒。俗话讲,冬吃萝卜夏吃姜,但到了秋季就要避免吃姜这样辛辣的食物。因为秋季比较干燥,人气火比较旺,所以再吃姜这样的食物的话,会让身体上火出现嘴角干裂,大便干燥等现象。春捂秋冻,人们都知道在秋天不要过早地将冬季的衣服穿上,防止在冬天容易感冒。在秋天提前适应寒冷的温度,也是为了增强了抵抗力,但是一定要适量。

保暖

不要一味的追求春捂秋冻这个词,而忽视自己身体的承受能力。父母常说的穿秋裤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觉得秋裤会穿起来不舒服有束缚感,所以宁可冻着要风度,不要温度。也不选择穿秋裤,但当上了一定年纪就会发现自己的腿和膝盖关节处会发生疼痛。都是因为秋天没有注重保养所造成的。秋季是一个调节自身新陈代谢和进行食补的很好季节,一定要抓住这个季节。

秋天养生技巧大全

秋一到,气候虽然凉爽,但进入秋季,燥气过盛,一是易伤肺,因肺喜清肃濡润,主呼吸与大气相通,外合皮毛,故外界燥邪极易伤肺和肺所主之地。二是燥盛则干,燥邪耗伤津液,人体会出现一派干涸之象,如鼻干、咽干、口干、舌干、皮肤干燥皱裂,大便干燥、艰涩等等。秋季应尽量少吃辛辣食物,不喝白酒,以免燥上加燥。应遵循 “秋季养阴”的法则,选择滋阴润燥、滋补润肺、清热降火的膳食。如山药、枸杞子、百合、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花生、鸭蛋、菠菜丝瓜、苦瓜、小白菜、绿豆芽、萝卜、橄榄、梨、甘蔗、饴糖、煮冬瓜汤、莲藕汤、白萝卜花生汤、大白菜汤、白梨银耳汤等;还可以适当吃些醋等酸味食品。秋燥“不渴也要喝水”,日常生活中特别要注意多饮水。

秋天是成熟、收获的季节,是为冬天的“藏”做准备的,所以秋季养生还讲一个“收”字。除了用饮食调养、以润去燥的方法预防“秋燥”外,人们在起居方面也应该收敛神气,使正气内存。秋季要早睡早起,天亮时即外出锻炼。晚饭后要减少外出,以防“秋邪”。从中医角度讲,“早睡以利养阴,早起以利舒肺”。呼吸新鲜空气,能够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加强防寒锻炼,可使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锻炼,从而激发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

秋季养生宜保胃秋凉之后,外则暑阳渐炽,内则微阴初生,昼夜温差变化大,是脾胃病高发季节,特别是有溃疡的患者更易复发,最当调停脾胃。故患有慢性胃炎或者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特别是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的患者如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应及时就医,防止复发,甚至继发消化道出血。在秋季一般应少吃多餐,多食熟软开胃易消化之物,勿进油腻食物,不宜过食寒凉之品如螃蟹、河蚌等,或生冷、不洁瓜果,否则会腹痛、泄泻。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秋后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应特别注意防止虚实不分、切忌多多益善,适宜清养温润。现推荐几种方便、经济的药膳。

1、核桃粥。取核桃肉1 5克,粳米100克。将粳米洗净,与核桃肉一同放入锅内,加白糖适量、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转用文火熬煮至熟即可。此方具有润肺止咳、补肾固精、润肠通便之功效。适用于肺燥咳喘、肾虚咳喘、腰膝酸软、阳萎遗精、小便频数、大便燥结等症。

2、麦门冬粥。取麦门冬1 5~30克,粳米100~200克。冰糖适量。先将麦门冬用水煎,去渣留汁,再将粳米放入汁中。煮成粥,加适量冰糖即可。此方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适用于肺阴不足之干咳燥咳,胃阴不足之口干、口渴,及心烦失眠、阴虚有热、身热夜甚等。

3、鸭蛋银耳羹。取鸭蛋一个,银耳10克,冰糖适量。先将银耳泡软,用水熬煮至软熟,鸭蛋打至碗内调匀,然后倒入银耳羹内,加入适量冰糖,鸭蛋煮熟即成。此方滋阴润肺。适用于肺热咳嗽、久咳、咽炎、咽干痛、口渴、大便干结等。

4、莲子芝麻羹。取莲子肉20克,芝麻1 5克,白糖适量。先将芝麻炒香,研成细末,莲子加水煮1小时左右,再加入芝麻细末、白糖,再煮几分钟即可。此方补五脏、强肝肾、清心安神。适用于肝肾不足的眩晕、健忘、腰膝酸软、头发早白、肺阴虚的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症,脾胃阴虚的大便于结等症。

5、山药百合炖兔肉。取淮山药、百合各30克,兔肉 200~300克,生姜、盐等调味品适量。先将兔肉洗净,切成小块,然后与淮山药、百合及适量调味品同放入炖盅内,隔水炖 1小时即可。此方润肺止咳、清心安神、补肾固精、润肠通便。适用于因肺脾肾不足引起的久泻,尿频,肺热咳嗽,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引起的潮热等。

秋季养生法则

春季养生:春天属木,宜养肝。肝在五行中属木,在五气中属风,春季养生应遵循养阳防风的原则。“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肝为风木之脏,又为将军之宫。”春季,人体阳气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要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凡有损阳气的情况都应避免。

夏季养生:夏天属火、土,宜养心、脾胃、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 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生的目的。

秋季养生:秋天属金,宜养肺、秋季养生贵在养阴防燥。

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冬季养生:冬天属水,宜养肾、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最为适宜。

冬季养生主要指通过饮食、睡眠、运动、药物等手段,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注意:《黄帝内经》春季养生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意思是说:春天万物复苏,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应该晚睡早起,多去外面散步走走,令头发散披,身形放松,这样能做到身心愉悦。这时顺应春天,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