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抵抗力相对于成年人来说是比较低的,肺炎是宝宝在生长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但是很多家长对于肺炎的症状并不是很了解,因此容易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宝宝肺炎的早期症状 二月龄宝宝肺炎的早期症状

早期症状

宝宝患上肺炎的早期,通常会与普通的呼吸道感染症状相似,常见的非典型症状有精神差、不爱玩、食欲减退等,继而出现流鼻涕、咳嗽、打喷嚏,有的孩子会发热,有的孩子并不发热。

中期症状

而到了肺炎的中期,则症状会更加明显一些,通常会表现为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会出现严重的咳嗽、打喷嚏、发热、流鼻涕、食欲下降、精神不好等症状,但是检查时听不到溼性罗音,胸片有片絮状阴影,查血象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

反复发热

如果是呼吸道感染超过3天以上,宝宝出现反复发热,体温达到39度以上,经过药物治疗后,症状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又会加重一些,比如出现剧烈咳嗽,有的孩子夜间咳的非常明显,有的孩子咳嗽有痰吐不出,有的孩子是干咳等,这些都是肺炎比较常见的表现。

宝宝肺炎的早期症状及表现

发热症状

宝宝罹患肺炎时大多有发热症状,体温多在38℃以上,持续两三天时间。但同时也应该警惕不发热的小儿肺炎,宝宝患肺炎体温可能会很高,但也可能不发烧,甚至体温低于正常。

咳、喘和呼吸困难

若咳、喘较重,静止时呼吸频率增快(即不到2个月婴儿呼吸次数≥60次/分。2-12个月婴儿≥50次/分。1-5岁幼儿≥40次/分),两侧鼻翼一张一张的,口唇发青或发紫,宝宝多是得了肺炎。

精神状态不佳

孩子精神状态不佳、口唇青紫、烦躁、哭闹或昏睡、抽风,少数患儿可出现谵语则说明孩子可能得了肺炎。

二月龄宝宝肺炎的早期症状

孩子打预防针前要注意什么当有了宝宝后,几乎年年都要为他打预防针,以减少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在给孩子打预防针前,要注意什么呢?带上预防接种登记卡,以便医生了解情况,防止打重或漏打。如果你是第一次带孩子打预防针,别忘了主动要求建立登记卡。打预防针前要详细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并做些必要的检查,如有禁忌症,像发烧、过敏体质、哮喘及严重心、肝、肾等慢性疾病的孩子,都不能打预防针。打预防针的前一天,要给孩子洗好澡或把胳膊洗干净,以免打针后引起局部感染。对比较懂事的孩子,在打针前要向他讲一些打预防针的道理,消除孩子的紧张恐惧心理,预防晕针。打预防针后,孩子可能会有一些反应,这些反应有正常的也有异常的。打预防针后的正常反应有哪些正常反应包括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局部反应一般在打针24小时后开始出现,如红、肿、热、痛现象。红肿范围直径在25厘米以内者为弱反应,红肿范围直径在25~5厘米者为中强反应,在5厘米以上者为强性反应。强性反应可引起局部淋巴结肿、疼痛。如局部反应较重时,可用干净的毛巾做热敷,以促进药物的吸收,但应注意防止感染。全身反应表现有:发热、头昏、头痛、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体温在375℃以下为弱反应,在375℃~385℃为中强反应,在386℃以上为强反应。当孩子出现全身症状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对症处理,如发热头痛可用解热镇痛药治疗。这些正常反应与孩子的个体体质差异有一定关系,有些孩子出现,有些孩子则不出现。打预防针的异常反应有哪些打针后的异常反应,最常见的是过敏性皮疹。一般在注射后几小时至几天内出现。皮疹多种多样,以荨麻疹最为常见,晕厥,这与打针时空腹、疲劳、空气闷热、情绪紧张等因素有关。往往注射后即刻或数分钟之内出现头昏、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冰凉等症状,严重者可失去知觉,呼吸减慢。还可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一旦出现这些反应,要立即进行处理。如出现晕厥现象,应立即将孩子平卧,头位放低,保持安静,喝一杯热开水或糖开水,一般在短时间内可恢复。异常反应严重者,如过敏性休克,应刻不容缓地送孩子去医院治疗处理。打预防针后要观察效果吗打预防针后,别忘了观察效果。第一是观察孩子的患病情况。孩子打预防针后2周左右可产生抗体,1个月时抗体水平最高,以后缓慢下降。如果2周后孩子不患打针所预防的那种传染病,特别是在流行季节里仍没有传染上,说明打预防针的效果很好。第二是观察接种后的反应。孩子打预防针后,机体将产生以上各种局部或全身性的正常反应,正是因为这种反应过程,才说明注射是成功的。如果注射后无任何反应,说明注射失败,应带孩子去医院做皮肤试验及血清学试验。这两种实验检查,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体内抗体情况。 孩子打预防针前要注意什么当有了宝宝后,几乎年年都要为他打预防针,以减少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在给孩子打预防针前,要注意什么呢?带上预防接种登记卡,以便医生了解情况,防止打重或漏打。如果你是第一次带孩子打预防针,别忘了主动要求建立登记卡。打预防针前要详细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并做些必要的检查,如有禁忌症,像发烧、过敏体质、哮喘及严重心、肝、肾等慢性疾病的孩子,都不能打预防针。打预防针的前一天,要给孩子洗好澡或把胳膊洗干净,以免打针后引起局部感染。对比较懂事的孩子,在打针前要向他讲一些打预防针的道理,消除孩子的紧张恐惧心理,预防晕针。打预防针后,孩子可能会有一些反应,这些反应有正常的也有异常的。打预防针后的正常反应有哪些正常反应包括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局部反应一般在打针24小时后开始出现,如红、肿、热、痛现象。红肿范围直径在25厘米以内者为弱反应,红肿范围直径在25~5厘米者为中强反应,在5厘米以上者为强性反应。强性反应可引起局部淋巴结肿、疼痛。如局部反应较重时,可用干净的毛巾做热敷,以促进药物的吸收,但应注意防止感染。全身反应表现有:发热、头昏、头痛、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体温在375℃以下为弱反应,在375℃~385℃为中强反应,在386℃以上为强反应。当孩子出现全身症状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对症处理,如发热头痛可用解热镇痛药治疗。这些正常反应与孩子的个体体质差异有一定关系,有些孩子出现,有些孩子则不出现。打预防针的异常反应有哪些打针后的异常反应,最常见的是过敏性皮疹。一般在注射后几小时至几天内出现。皮疹多种多样,以荨麻疹最为常见,晕厥,这与打针时空腹、疲劳、空气闷热、情绪紧张等因素有关。往往注射后即刻或数分钟之内出现头昏、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冰凉等症状,严重者可失去知觉,呼吸减慢。还可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一旦出现这些反应,要立即进行处理。如出现晕厥现象,应立即将孩子平卧,头位放低,保持安静,喝一杯热开水或糖开水,一般在短时间内可恢复。异常反应严重者,如过敏性休克,应刻不容缓地送孩子去医院治疗处理。打预防针后要观察效果吗打预防针后,别忘了观察效果。第一是观察孩子的患病情况。孩子打预防针后2周左右可产生抗体,1个月时抗体水平最高,以后缓慢下降。如果2周后孩子不患打针所预防的那种传染病,特别是在流行季节里仍没有传染上,说明打预防针的效果很好。第二是观察接种后的反应。孩子打预防针后,机体将产生以上各种局部或全身性的正常反应,正是因为这种反应过程,才说明注射是成功的。如果注射后无任何反应,说明注射失败,应带孩子去医院做皮肤试验及血清学试验。这两种实验检查,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体内抗体情况。3. 以下是规定强免的疫苗(2006年3月1日执行): 出生时:乙肝疫苗(第一次)、卡介苗 1月龄:乙肝疫苗(第二次) 2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一次) 3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二次)、百白破(第一次) 4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三次)、百白破(第二次) 5月龄:百白破(第三次) 6月龄:乙肝疫苗(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一次) 8月龄:麻疹疫苗(第一次)、乙脑疫苗(非活第一、二次)、(减活第一次) 9月龄:A群流脑疫苗(第二次) 18月龄:百白破(第四次)、麻疹疫苗(第二次) 2岁:乙脑疫苗(非活第三次)、(减活第二次) 3岁:A群流脑疫苗(第三次) 4岁:脊髓灰质炎疫苗(第四次) 6岁:乙脑疫苗(非活第四次)、(减活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四次)、精白破(第一次) 16岁:精白破(第二次) 还有一些疫苗不属于强免范围,即二类疫苗,如甲肝、麻腮风、风疹、腮腺炎、肺炎、水痘等,都要收费的,可自愿选择打或不打。记住一点,凡是收费的疫苗都需要家长签名认可,方可接种。 。 答楼主问:1,护理注意:=注意保暖,室内空气流通 =宝宝的手臂上会有卡介苗的预防针伤口,化浓发炎,注意护理。 =舌苔是否过厚,大人用湿纱布包住手指轻轻擦拭,以免影响味觉发育。 =按需喂哺,每次喝完奶后,最好用小小的勺子,或是奶瓶喂二口清水,清洁口腔。 =冲凉注意保暖,不要被风直接吹宝宝的头部。 =照相时,不要用闪光灯,以免灼伤宝宝的眼睛。 =宝宝的衣物与大人的衣物分开洗,在阳光下晒,消毒。 2,教育从出生到会说话期间,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规律的生活习惯培养,让宝宝从小有时间感,而且现在孩子年龄小,容易被好的习惯所熏陶,包括睡眠习惯,饮食,学习习惯等。 至于多教孩子什么,提以下几点: 1,语言,父母多跟孩子说话,亲切柔和的语气,可以讲故事,唱儿歌,或是讲大自然有趣的事物,多用形象的语汇描述,为宝宝一岁后说话积累词汇,最好是面对面让宝宝看着你的嘴型, *** 他说模仿说话,重复再重复,要有耐心。 2,感知觉,让宝宝多偿试不同味道的东西, *** 味觉发展,同时用语言描述告诉宝宝这是(酸酸的,甜甜的,苦苦的,硬硬的,软软的),但要以清淡为主食。 3,运动,婴幼儿都有肌肤之渴,喜欢被大人抚摸,可以帮助宝宝做按摸操,帮助血液循环,增加其安全感,坚持这样的宝宝会发育更好。还可以教宝宝摸,翻身,爬,走,蹬等动作。注意保护宝宝的腰,脖子(软),不要长期站立。 4,认知,多让宝宝看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东西,(数数,颜色,形状认识,动手操作能力:如搭积木等),在玩的过程中,一边可以放CD优美的胎教音乐,或是三字经,唐诗,千字文,儿歌等做无意识的记忆,注意不要让宝宝看看电视,辐射太大。 5,社会交往,这一点是爸爸妈妈们都很头痛的问题,宝宝会认人认生,这是他的进步。通常宝宝长大都缠着每天带他的人,可以让他多接触不同的家人,培养最初的社会适应能力。 6,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宝宝吞咽食物,教他用勺子喝水。 7适当可以给宝宝听听胎教音乐,多跟宝宝说话,给宝宝一个安静的休息空间,保证睡眠,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这是个人经验,还有一些细节,爸爸妈妈可以参考一些早期育儿书。 另我有一至六个月的育儿方案(饮食,游戏),如果有需要,我可以传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