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艾灸穴位对照表,中耳炎的艾灸治疗方法

取穴:耳内阿是穴,听宫穴

1、治疗前先用棉签清除外耳道脓液,用3%的过氧化氢擦洗,以不见脓液为主。

方法:用纸卷成一圆锥形,圆锥形的头部细的部分要留一小口,,然后治疗时,病人手握纸筒,侧低头。医者把艾条对准纸筒大口,使艾灸的热能和烟顺着纸筒进入耳道,热量以患者可以忍受为度。

2、患者手拿纸筒,医者用口吹艾条,使热能缓缓进入耳道

注意:1、纸筒不能卷的太长,免得热量分散,距离3-5厘米为佳。2、吹灸的时候,要长吸气,缓出气,这样热量均匀,免得大出气的艾灰吹入耳内。3、每日可治疗1-2次或更多,时间不限,以患者感觉舒服为度4,因中耳炎病因有多种, 具体建议结合西医综合治疗

中耳炎艾炙有用吗

中耳炎的治疗

我自己的亲身经验是,用推拿加艾灸治疗中耳炎效果最好。

具体推拿手法是:

点按翳风2分钟。在耳垂后方,让宝宝嘴巴张大,在耳后乳突与下颌角之间能摸到一个明显的凹陷,宝宝嘴巴闭上后,这个凹陷就闭合起来,这就是翳风。中耳炎发作时,翳风会特别疼,此时,家长可能要狠狠心,帮宝宝按一按。按的时候力度不要太重,因为中耳炎发病期间,轻轻的碰一碰宝宝都会特别疼。

按揉风池1分钟。风池穴位于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用拇指和食、中指的螺纹面相对用力拿捏、提、揉。

按揉肾俞1分钟。肾俞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找这个穴位时,先找到与肚脐正对的命门,。

揉太溪1分钟。位于足内侧,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侧对称,也就是两个。

肾俞、太溪都是肾经上的穴位,肾开窍于耳,耳朵出问题,多数与肾气不足有关,这些手法都是补肾的,有利于消除中耳炎。

中耳炎最好推拿配合艾灸,治疗效果最好。艾灸能扶正阳气,直接把阳气输送到耳朵内部,帮助病灶部位的恢复。

小宝宝最好等他睡着后再艾灸,把艾条段点燃后放进温灸盒里,敷在耳朵上,这样能把热气传送到耳道。使用时要注意调好温度,不能太烫,否则宝宝会马上惊醒。

大一点的小朋友如果能够配合,可以直接用艾条吹灸效果更快更明显。具体操作方法是,先检查耳道,如果耳朵有流脓等症状,要先用蘸有3%的过氧化氢的棉签擦洗外耳道,清除脓液。然后再取一张纸,卷成3-5厘米的圆锥形,,再点燃艾条。让宝宝平躺,把纸卷的小口对准耳道,再把艾条对准纸筒大口,轻轻的吹艾条,把烟和热吹进耳道。

吹气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力度,轻轻、缓慢的吹,保持热量均匀的传递到耳朵内。切忌不能毫无顾忌的大口吹气,这样很容易把艾灰吹入耳道内,引起二次感染。而且吹的时候力度一定要轻,以耳道感觉舒服但是不烫为宜。这样的方法相较于前一种方法更容易把阳气带入耳道,迅速缓解疼痛,让人觉得特别舒服,只是力度不容易掌握。

这个方法不仅对宝宝中耳炎有很好的疗效,成人的中耳炎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我家阿姨的老公动不动就中耳炎,我推荐他用这个方法治疗,很快就缓解了症状,改善了中耳炎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等症状,已经有一年多没有再复发。

特别提醒:如果宝宝中耳炎已经严重到有脓液流出来,有腥臭气,宝宝还有便秘,小便黄,舌头红等症状,需要中西医配合一起来。

中耳炎的艾灸治疗方法

“油耳朵”又名湿耵聍、湿耳朵、软耵聍、油状耵聍等。有治疗油耳朵的方法吗?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油耳朵的治疗方法,希望对你有用!油耳朵治疗方法 油耳是遗传的,不是病,不需特殊处理。这个没办法缓解,他本身就是一种腺体,要不断的分泌。你可以适当用酒精察下,减少堆积。“湿耳屎”又被常称为“稀耳屎”或“油耳”。有的人耵聆腺和皮脂腺分泌特多,排出的呈棕黄色、油性粘稠物质,在尚未干燥后就已积满在外道眼里,有的甚至流出耳外,有的凝聚成团,这些统称为软耳屎,俗称“油耳”,医学上叫油性耵聍。耳道分泌物多数人是干燥成鳞屑状,略呈淡黄色的痂块,叫“干型耵聍”。少数人分泌物始终呈油状或糊状粘稠的、颜色为深褐色的物质。“油耳”的发生与人种和民族有关,东亚人包括中日韩人的耳屎绝大部分都是干的。而非洲欧洲人,包括北美人的耳屎有97%的人都属于湿的,南亚人则一样一半。而美洲土着人则和东亚人的一样,估计是从东亚跨越白灵海峡移民到美洲的。研究还发现,耳屎是湿的人更容易出汗,身体也往往有味道,特别是腋下,这也是欧洲人香水业发达的主要原因,这是耳屎基因决定的。东亚人可能是冻的,身体自我保护,出汗少了,连耳屎都吹干了,最后基因也发生了变化。反过来看,是不是看人的耳屎干湿就能间接了解这个人是不是有腋臭,这个就不清楚了。还有一种说法,说“油耳”的人都有狐臭。那么“油耳”与“狐臭”有什么关系呢?这是由于狐臭患者大多都都有油耳,虽然并不是绝对的,但若有狐臭家族史,年龄较小就出现油性耳垢,且可排除耳道的其它器质性病变,则需警惕有发生狐臭的可能。“油耳”两三个月清一次耳屎 耵聍不是耳内的垃圾,是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的一种淡黄色的黏稠液体,富含许多大家意想不到的成分:如氨基酸、脂肪酸、溶菌酶、免疫球蛋白等。可保护外耳道上皮,防止皮肤干裂,发挥抑菌和杀菌的生理功效;还可阻挡灰尘、小飞虫等进入外耳道,保护鼓膜。对于“油耳”,就是湿性耵聍生成速度比较快的人,一般最好两三个月清一次耳屎,在灰尘较多的地方时间适当短一点,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最好用棉棒,轻轻在外耳道口转动,然后耳朵朝下,让耵聍自行排出,避免使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物挖耳。有湿性耵聍的人,如果长期不清理外耳道,可能会形成耵聍栓塞,影响听力。此时,最好到医院请专科医生使用专门器械取出,取出后须坚持用滴耳剂滴耳2~3天,以预防感染。日常不要乱掏耳屎,一般情况下耳屎会自行脱落,无需担心耳朵会被塞住。耳屎在人们日常的咀嚼、张口等下颌动作中会被振动,并自行脱落排出体外。即使是因洗头洗澡和游泳等造成耳朵进水,也无需常用棉签去清理。若水多时,只需单脚跳一跳,以此动作轻轻振落耳中的水;若只是稍微耳湿,则让它自然风干就行了,根本无需处理。掏耳朵的四大误区 误区1鼓膜破了,一定会耳聋正解:掏伤鼓膜,听力下降坊间对鼓膜的认识是,一旦鼓膜破裂了,听力就没有了。其实并非如此,鼓膜损伤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件相当平常的事情。很多人在掏耳朵时掏得太深,碰到耳膜很痛,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在鼓膜上戳了个小孔。鼓膜的功能是扩发音量、增强听力,它的破损甚至破裂只会影响听力,但不会完全导致失聪。一般人掏耳朵时不小心在鼓膜上弄破一个小洞,一般来说3个月左右就可以自行恢复的。要提醒的是,不仅掏耳朵会捅破鼓膜,过大的音量、很重的一巴掌、打球撞击等原因都可能在鼓膜上震出小孔。例如有一个小孩在玩沙炮的时候震伤了耳朵,鼓膜上破了个洞,听力大大受损。误区2弄痛耳朵了,滴滴消炎水正解:没有感染不要滴就像眼睛干涩就滴眼药水一样,很多人耳朵一有问题就滴消炎水。殊不知,乱滴药水也可能带来炎症。如果掏耳朵时,用干净的掏耳棒掏到耳朵痛了、受伤了,这种情况下一般不需要滴消炎药水。此时外耳道没有受到细菌感染,保持干爽洁净的环境。但滴了消炎药水之后,反而营造了一个潮湿温润的环境,更容易滋生细菌。什么情况下可以滴消炎药水呢?当耳朵出现感染、流脓时,最好在医生的建议下滴消炎药水。洗澡时,最好别弄湿耳朵。可以用棉花团塞住耳朵再洗澡,棉花团湿了再换。每次在公共泳池游完泳之后,最好滴两滴消毒药水。因为公共泳池内内的水可能存在各种细菌。误区3耳朵觉得痒就掏正解:可能是真菌感染很多人都有定时清洁耳朵的习惯,特别是油耳的人,常常有油流出来,或者觉得痒,每过几天就掏一次耳朵。陈观贵对此表示,油耳和干耳是遗传的,没有办法改变。油耳的人一但感觉油流出来了,用掏耳棒清洁一下看得见的外耳道是可以的。正常人的耳屎会自动脱落,一般情况下不会堵塞。无论是油耳还是干耳,清洁耳屎的频率大约一个月一次就够了。一来耳屎的生长速度没有那么快,二来耳屎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要将其“扼杀于摇篮之中”。我们的耳朵都有两节,外面的一节外耳道表层覆盖着皮肤,不小心碰到了也不痛。但里面看不到的一节表面是薄薄的黏膜,一碰就会痛。在清洁时,最好使用松软、干净的棉签,硬的掏耳工具,如挖耳勺,其实并不好。陈观贵提醒,很多耳朵痒是由真菌感染造成的,经常用不干净的手掏耳朵、患有脚气病的人,都是耳朵感染真菌的主要人群。一旦感染了,最好及时到医院做检查。误区4耳朵痛自己会恢复正解:长期受伤可治脑膜炎耳朵发炎的问题并不大,因此很多人会忽略了正确治疗。陈观贵表示,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耳朵受伤发炎而不治疗,很可能出现反复感染而造成慢性化脓性综合炎。不仅出现听力下降,还会导致肉芽、胆脂瘤,破坏听骨等。听骨被损坏到一定程度了,无法自愈,只能通过手术解决问题。猜你喜欢:1. 头发出油的原因怎么治疗 2. 治疗中耳炎的偏方有哪些 3. 搏动性耳鸣怎么治疗 4. 感冒耳鸣治疗方法 5. 艾灸治疗耳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