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胃部疾病,一般患者主要是因为平时的一些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导致的,特别是有溃疡的患者,更加容易出现胃穿孔症状,胃穿孔在发病的时候是需要及时抢救治疗的。一般胃穿孔发病的时候都有哪些症状呢?

1、突发性的腹痛
在发生胃穿孔之后,患者会猝不及防的遭遇强烈的腹痛,如刀割一般,疼痛难耐,腹痛一般是从上腹部开始,最终扩散至整个腹部。
2、腹部压痛
按压胃穿孔患者的腹部会出现疼痛的现象,和腹部肌肉强直的情况,出现整个腹部压痛的现象,肌肉处于紧张的状态,腹肌强直成“板状”。
3、恶心呕吐
会有大约一半的胃穿孔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但是症状一般都比较轻,只有在发生肠麻痹的时候,呕吐的现象才会加重,同时还会出现腹胀、便秘的症状。
4、肠鸣音会减弱
胃穿孔患者的腹腔内会存在大量的气体和液体,这会导致患者很少甚至不再采用腹式呼吸,从而肠鸣音也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5、休克的症状
在胃穿孔早期,患者会出现某种程度的休克现象,当发展至细菌性腹膜炎和肠麻痹时,胃穿孔患者可能会出现中毒式的休克现象,而且是持续性的休克。
6、全身的症状
由于胃穿孔发生的比较突然跟病情发展比较的急骤,很容易会使患者出现面色发白、身冒虚汗的情况,当腹部感染加重时,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烧、白血球含量升高的现象,同时患者的脉搏跳动也会变快。
7、胃病饮食注意
1、多食小米最养胃
小米,又称粱米、粟米、粟谷。其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2、烟酸和钙、磷、铁等营养成分。由于小米非常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故被营养专家称为“保健米”。
小米具有健脾和中、益肾气、清虚热、利小便、治烦渴的功效,是治疗脾胃虚弱、体虚、精血受损、产后虚损、食欲不振的营养康复良品。
2、多吃红薯叶
据研究,红薯叶营养成分丰富,每100克红薯叶含蛋白质2.28克、脂肪0.2克、糖4.1克、钾16毫克、铁2.3毫克、磷34毫克、胡萝卜素6.42毫克。维生素C0.32毫克,这些在蔬菜中均属上乘。
红薯叶的吃法多种多样,现仅以红薯叶黏粑为例,供您制作品尝。
取新鲜红薯叶500克,油菜300克,洗净沥水后切细,加面粉、玉米面、黄豆粉各120克,撒在切细的红薯叶和油菜上拌匀,加盐,再拌匀后,在水已开的蒸锅上蒸10分钟即可。出锅后根据个人口味添加调料,如酱油、醋、香油、辣椒油等,食之会令人回味无穷。
研究显示,吃用红薯叶制作的食品可以促进消化、健胃、通便,提高免疫功能、止血、降糖、保护视力、延缓衰老和护肤等。提倡常吃红薯叶制作的食品。
3、可多吃熟莲藕
如果想让藕有养胃滋阴、健脾益气的作用,必须把它加工熟了。中医认为,生藕可消瘀凉血、清烦热,止呕渴,妇女产后忌食生冷,惟独不忌藕,就是因为藕有很好的消瘀作用。
但生藕性寒,甘凉入胃,对肠胃脆弱的老年人来说,可能还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把藕加工至熟后,其性由凉变温,虽然失去了消瘀、清热的性能,却变为对脾胃有益,有养胃滋阴、益血、止泻的功效。
尤其是把藕加工制成藕粉,更是老年人不可多得的食补佳品,既富营养,又易于消化,有养血止血,调中开胃之功效。平时脾胃不好的老年朋友,不妨趁着新鲜秋藕上市的时候多吃一些,自己在家做藕粉。
胃穿孔症状前期症状
急性很严重,会危及生命胃穿孔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穿孔的类型主要取决于溃疡的部位,其次决定于溃疡发展的进程与周围组织器官。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高于胃溃疡。溃疡病穿孔在发生穿孔的初期,病人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出冷汗,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体温不升,呼吸短促。约1~4h以后,病人觉四肢温暖,面色恢复常态,脉搏有力,血压回升,体温可略高于正常。此时如不来就诊常延误诊断。一般穿孔12h以后,多转变成细菌性腹膜炎,全身软弱,口干、恶心、呕吐,由于刺激横膈而引起呃逆、体温升高、心悸气短、尿量减少,血压开始下降,病情不断恶化,以至发展到真正休克。 穿孔发生之前数天,往往胃痛加重。但约10%的病人可无疼痛,这并非溃疡发展迅速,而是早已存在,临床上可无自觉症状。另有15%左右的病人溃疡病史不很清楚,故一般只有3/4的病人能从病史中提示溃疡病穿孔的可能性。一旦溃疡突然穿破,病人顿觉上腹部剧痛,难以忍受,以至被迫卧床,因此病人多能清楚地回忆起发作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当时的情景。疼痛可放散至后背或右 胃穿孔 肩,根据胃肠内容在腹腔扩散的量与方向而定。刺激横膈的顶部,病人觉肩部酸痛;刺激胆囊后方的膈肌与腹膜,病人觉右肩胛骨下方疼痛;刺激小网膜腔,病人仅觉相应下背痛。当胃肠内容弥散至全腹时,则引起全腹持续性剧痛。由于大量胃肠内容是沿右结肠旁沟流至右髂窝,故此处的症状特别明显,易误诊为阑尾炎。疼痛发作后,伴随恶心、呕吐;若吐出物中带有鲜血,对诊断溃疡病穿孔有提示意义。“出血的溃疡很少穿孔而穿孔的溃疡很少出血”,这是Finsterer的格言,事实上并不见得完全正确。由于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故可分为以下3期:1、初期在发生穿孔的初期,往往出现戏剧性的变化。突然猛烈的刺激,引起神经循环系统的立即反射,可产生神经性或原发性休克。病人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出冷汗,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体温不升,呼吸短促。一般历时不长即自行好转。2、反应期约1~4h以后,腹痛减轻,病人主观感觉良好,自认为危机已过,如此时来到急诊常常容易误诊。病人觉四肢温暖,面色恢复常态,脉搏有力,血压回升,体温可略高于正常。此时病人能起立行动,思饮,但呼吸仍困难,拒绝牵涉腹肌的动作。如不来就诊常延误诊断。胃穿孔CT表现 3、腹膜炎期一般穿孔12h以后,多转变成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与任何原因引起的细菌性腹膜炎相似。全身软弱,口干、恶心、呕吐,由于刺激横膈而引起呃逆、体温升高、心悸气短、尿量减少,血压开始下降,病情不断恶化,以至发展到真正休克。体征呈焦虑不安状、唇干、舌干有苔,眼球内陷。因腹式呼吸受抑制,故呼吸急促并有青紫。全腹肌紧张如板状,压痛显著,拒按,全腹可引出反跳痛。有的压痛与反跳痛在右下腹比较明显,亦为误诊为阑尾炎的原因。腹胀,晚期多能叩出移动性浊音。一般病程进入细菌性腹膜炎的阶段,腹腔常有1000~2000ml的液体。肝浊音消失,但胀气的横结肠位于肝与前腹壁之间时,亦出现鼓音。为鉴别腹腔有无游离气体存在,可令病人左侧卧位,如于侧腹肝区仍叩出鼓音,则可否定为横结肠积气造成之假象,能进一步说明膈下有游离气体。通常肠鸣音完全消失,若腹膜炎不十分广泛,还可能有节段肠蠕动,则仍能听到少量肠鸣音,或低调气过水声。直肠指诊,可于右前壁引出触痛,但不比阑尾炎穿孔的触痛明显。亚急性穿孔的临床表现一般较轻,肌紧张限于上腹部,下腹部仍软。压痛与反跳痛亦只在上腹部可以引出,下腹部仍能听到肠蠕动音。慢性穿孔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代替既往规律性胃痛,而程度亦较过去为重,且限于一个小的范围内。上腹有局限性深压痛,有的能触及肿块

急性胃穿孔症状
1 突发腹痛 一旦发生胃穿孔后,患者会突然发生腹痛,非常强烈,呈刀割样,从上腹部开始,并很快会扩散到全腹部。 2 腹部压痛 胃穿孔患者可出现腹部压痛及腹部肌肉强直的情况,全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腹肌强直成“板状” 3 呕吐、恶心 约有半数的胃穿孔病人有恶心、呕吐的症状,一般多不剧烈,但发生肠麻痹时呕吐可加重,同时有腹胀、便秘等症状。 4 肠鸣音减弱 胃穿孔患者由于腹腔内出现积气积液,导致患者可出现腹式呼吸减弱或者消失,肠鸣音也便的极弱或者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