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吃法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大寒,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甘。

归经:入心、肺、胆、大肠经。

①《品汇精要》:行手太阴、阳明经。

②《纲目》:入手少阴、阳明,手足太阴、少阳六经。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大肠、膀胱、胆四经。 功能主治

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①《本经》:主诸热黄疸,肠_,泄利,逐水,下血闭,(治)恶疮,疽蚀,火疡。

②《别录》: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③陶弘景:治奔豚,脐下热痛。

④《药性论》:能治热毒,骨蒸,寒热往来,肠胃不利,破壅气,治五淋,令人宣畅,去关节烦闷,解热渴,治热腹中_痛,心腹坚胀。

⑤《日华子本草》:下气,主天行热疾,疔疮,排脓。治乳痈,发背。

⑥《珍珠囊》:除阳有余,凉心去热,通寒格。

⑦李杲:治发热口苦。

⑧《滇南本草》: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调经清热,胎有火热不安,清胎热,除六经实火实热。

⑨《纲目》: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

⑩《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嗽,止失血,退往来寒热,风热湿热,头痛,解瘟疫,清咽,疗肺痿肺痈,乳痈发背,尤祛肌表之热,故治斑疹、鼠瘘,疮疡、赤眼;实者凉下焦之热,能除赤痢,热蓄膀胱,五淋涩痛,大肠闭结,便血、漏血。

⑾《科学的民间药草》:外洗创口,有防腐作用。

/

民间传说

李时珍生于明朝嘉靖年间,自幼聪明伶俐,好学上进,小小年纪就立志考取功名。光耀门庭。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李时珍十、六岁时,他突患急病,咳嗽不止,并且久冶不愈。随着病情加剧,他每日吐痰碗余,烦、渴引饮,骨蒸劳热,六脉浮洪,虽服用柴胡、麦冬、荆芥、竹沥等解表退热、润肺清心、清热化痰之剂却并无效果。方圆百里的名医都束手无策,认为其已无药可救。眼看小时珍生命危在旦夕。

正在李时珍的父母悲伤绝望之际,村子里来了一位从远方云游到此的道士,这位道人白发长髯,颇有一种仙风道骨的味道。闻言道人专治疑难杂症,小时珍的父母急忙把道人请到家中给他看病。道士给小时珍号了脉象后,捋捋长髯说:“不妨,不妨,此病只需服用黄芩30克,加水两盅,煎至一盅,服用半月即可痊愈。“

时珍的父母半信半疑地按方煎药。奇迹出现了。半月之后,小时珍身热全退,痰多咳嗽的症状也消失了,身体逐渐恢复健康。一味黄芩居然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

李时珍深感中国医学的神奇,更对这位身怀绝技的道士钦佩不已,从此,便跟随道人刻苦钻研医学,读遍历代医书,踏遍高山大川。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时珍终于在医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医林一代宗师。在他编著的《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对救了他性命的黄芩这味中药推崇备加,称之为“药中肯綮,如鼓应桴,医中之妙,有如此哉! 参考资料:/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点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1、抗菌作用

黄芩煎剂100%浓度,平板法试验,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琏球菌(a,B)、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2、抗真菌作用

黄芩煎液,试管斜面法试验4%浓度抑制狗小牙胞菌及堇色毛癣菌,8%浓度抑制许兰氏黄癣菌,10%浓度抑制许兰氏黄癣菌蒙古变种,15%浓度抑制共心性毛癣菌及铁锈色毛癣菌。

3、抗病毒作用

黄芩煎剂25-100%浓度,体外试验对乙型肝炎病毒DNA复制有抑制作用。

4、抗炎抗变态反应

黄芩70%乙醇提取物200,500mg/kg 灌胃黄芩素、黄芩甙、汉黄芩素50,100mg/kg 灌胃,可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渗出增加,对48/80(一种化合物名称,Sigma 生产)引起的大鼠足肿也有抑制作用。

5、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黄芩煎剂4g/kg 腹腔注射,对小鼠防御性条件反射可使阳性反射时延长,而对非条件反射及分化无影响,说明黄芩可加强皮层抑制过程。黄芩煎剂2g/kg,对伤寒混合疫苗致热家兔有解热作用。但也有报道黄芩水煎剂或酒浸剂5-9g/只灌胃,或2g/只im,均不能证明黄芩对伤寒疫苗致热家兔有解热作用。

6、对心血管的作用

黄芩醇提液1g/kg静脉注射,可使麻醉犬血压下降。黄芩煎剂0。06g/kg 静脉注射,对麻醉犬有明显降压作用。7、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

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黄芩黄酮Ⅱ及白杨素(chrysin)于浓度1。0mM时,均可抑制胶原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白杨素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也有抑制作用,黄芩素及汉黄芩素对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也有抑制作用。

8、降血脂

黄芩水浸液10%2ml/只灌胃,连续给药7周,可使胆固醇喂饲的家兔血清胆固醇含量下降。

9、保肝、利胆、抗氧化

黄芩甲醇提取物1000mg/kg 腹腔注射,对异硫氰酸萘酯(ANIT)引起的大鼠肝损害有抑制作用,可抑制血清胆红素的增加。黄芩醇提物50,100mg/kg,黄芩甙50,100mg/kg 灌胃,对家兔有利胆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细说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可抗癌降血脂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吃法

今天给各位分享生黄芩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生黄芩的功效与作用点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黄芩的功效与作用2、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3、黄芩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黄芩的功效有哪些4、黄芩的功效和作用黄芩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5、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哪些人适宜食用黄芩?6、黄芩的作用与功效黄芩对人体的好处黄芩的功效与作用黄芩还可以称为山茶根,是一味营养价值很高的中药材,那么黄芩有什么功效与作用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1、清热解毒

据中医研究显示,黄芩具有解热的功能,对清热解毒有很好的功效。

2、抗炎

黄芩中的黄芩素、黄芩苷可以抑制急性炎症反应和炎症模型渗出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

3、降低血压

、浸剂、煎剂、醇或水提取物、黄芩甙均可引起降压作用。

4、利尿

黄芩里的甙元最强,汉黄芩素次之。

黄芩醇提取物及煎剂亦有利尿作用。

5、抗菌

黄芩能够具有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致病性皮肤真菌的抑制作用。

6、抗病毒

黄芩可以有效的抑制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

7、安胎

黄芩有清热安胎的功效,适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伍使用效果更佳。

8、抗癌作用

黄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癌细胞的产生和扩散具有抑制作用。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黄芩别称山茶根、土金茶根等,为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下面我分享了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黄芩的药用功效

1、清热燥湿: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对湿温发热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对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2、泻火解毒:用于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咳嗽、热盛迫血外溢及热毒疮疡等,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栀子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牡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

黄芩的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黄芩苷、黄芩素对关节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黄芩素对类风湿关节炎、γ-球蛋白变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D-青霉胺相似。

2、抗菌作用:黄芩黄酮类成分具有显著的广谱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和抑制阿米巴原虫的作用,但也有报道黄芩无明显的抗菌作用,或者是有较弱的抗菌作用。

3、抗凝作用:黄芩黄酮有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并能抑制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因而有抗凝血作用。

4、安胎作用:黄芩有清热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同时黄芩对中枢抑制能够起到镇静的作用。

5、抗癌作用:黄芩有抗癌作用,其乙醚提物对Ll210有细胞毒作用,其所含白杨素对人体鼻咽癌KB细胞有细胞毒活性。

6、保肝作用:黄芩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其含有的某些成分还能促进家兔胆汁分泌,使血中高胆红素含量降低,起到利胆作用。

7、降脂作用:黄芩黄酮能使动物血清中升高的转氨酶ALT、AST显著下降,黄芩新素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和肝内甘油三酯并能抑制葡萄糖向脂肪转化。

8、降压作用:黄芩含有的某些成分能抑制血管运动中枢,直接扩张血管而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对肾性高血压犬也有显著的降压作用。

黄芩的食用方法

1、黄芩蒸猪腰

【材料】猪腰2个,黄芩12克,调料适量。

【做法】①将猪腰切开去筋膜,洗去血水切成片,放入清水中浸泡30分钟。

②将猪腰与黄芩共置瓷器内,酌加调料,隔水用旺火蒸至猪腰熟透,去黄芩,分2次食用,5日为1疗程。

【功效】补肾、清热、安胎,适用于血热之先兆流产。

2、胡连黄芩粥

【材料】胡黄连、黄苓各1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①将胡黄连、黄芩择净,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

②粳米入药汁中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功效】清热燥湿,适用于肝胆湿热型血脂异常。

黄芩的配伍应用

1、配柴胡:黄芩清火,使半里之邪得从内彻。

柴胡疏木,使半表之邪得以外宣。

二药合用,通调表里,和解少阳,清泄少阳之热邪。

2、配白术:黄芩苦寒而降,清热燥湿,去热安胎。

白术甘温味厚,阳中之阴,可升可降,补牌安胎。

二药相伍,一补一泻,一温一寒,相互制约,相互促进,齐奏清热安胎之功效。

3、配半夏:黄芩苦寒清热,半夏辛散降逆,二药参合,一寒一温,苦降辛开,从而使阴阳和、升降顺、痞气消。

4、配黄连:黄芩苦寒,善清上焦湿热,主清肺火。

黄连大苦大寒,主治湿火郁结,主清心火。

湿热在里,以黄连清湿生之热,黄芩解热生之湿,二药参合,相互益彰。

黄芩的药用选方

1、治小儿心热惊啼:黄芩(去黑心)、人参各一分。

捣罗为散。

每服一字匕,竹叶汤调下,不拘时候服。

2、泻肺火、降膈上热痰:片子黄芩,炒,为末,糊丸,或蒸饼丸梧子大。

服五十丸。

3、治慢性气管炎:黄芩、葶苈子各等分,共为细末,糖衣为片,,每日三次,每次五片。

4、治少阳头痛及太阳头痛、不拘偏正:片黄芩,酒浸透,晒干为末。

每服一钱,茶、酒任下。

5、治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6、治吐血衄血或发或止、皆心脏积热所致:黄芩一两(去心中黑腐),捣细罗为散。

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

不计时候,和滓温服。

7、治肝热生:黄芩一两,淡豉三两,为末。

每服三钱,以热猪肝襄吃,温扬送下,日二撮。

忌酒,面。

8、治产后血渴、饮水不止:黄芩、麦门冬各半两。

上件,细切。

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猜你喜欢: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黄芩的功效有哪些1、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其中的有效成分具有解热、抑菌、抗炎、缓解气管收缩、保肝、利胆、降压、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脂、抗氧化、抗过敏等作用。

2、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能泻上焦肺火,清肠中湿热,为临床常用药物。

中医学认为,黄芩苦,寒。

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疽,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等病症。

黄芩的功效和作用黄芩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1、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2、它的具体应用主要有:用于湿温暑湿、湿热痞闷、黄疸泻痢。

黄芩苦寒、清热燥湿,能清肺、胃、胆及大肠经之湿热,尤善清中上焦湿热,用于治疗湿温暑湿、湿热郁阻、胸脘痞闷、恶心呕吐、身热不扬、舌苔黄腻。

一般可以考虑滑石、白蔻仁、通草等药物配伍。

3、用于肺热咳嗽、热病烦渴。

黄芩善清肺火及上焦之实热,若肺热壅遏、肺失清降、咳嗽痰稠,一般单用即可有效,如清金丸。

也可以配伍桑白皮、知母、麦冬等药物。

4、用于痈肿疮毒、咽喉肿痛。

黄芩有较强的泻火解毒之力,治火毒炽盛的痈肿肿毒、咽喉肿痛,常常与银花、连翘、牛蒡子、板蓝根等药物相须为用。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哪些人适宜食用黄芩?一、黄芩的食用方法有哪些呢

黄芩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因为黄芩苷,提高巨噬细胞、NK细胞功能。

那黄芩有什么食用方法?不知道的,就一起跟着妈网百科去看看吧。

1、阿胶黄芩汤

功效:秋燥。

肺燥肠热,上则喉痒干咳,咳甚则痰粘带血,血色鲜红,胸胁串痰;下则腹热如焚,大便水泄如注,肛门热痛,甚或腹痛泄泻,泻必艰涩难行,似痢非痢,肠中切痛,有似鞭梗,按之痛甚,舌苔干燥起刺,兼有裂纹。

材料:青子芩15克、甜杏仁10克、陈阿胶15克、生桑皮10克、生白芍5克、甘蔗梢25克、生甘草4克、鲜车前草25克。

做法:先用生糯米30克,开水泡取汁出,代水煎药。

2、黄芩泡酒

功效:清热燥湿,凉血解毒止痛,治疗复发性口疮。

材料:黄芩20g冰片2g

用法:使用时用棉签蘸药酒涂于口疮处,每日三四次。

3、黄芩花茶

功效:清热燥湿,解毒;抗炎抗变态反应,降压、利尿,利胆解痉,镇静。

治热病烦躁;湿热泻痢、黄疸;热淋;目赤肿痛;痈肿疔疮;肺炎;肝炎;肾炎。

材料:黄芩6g、绿茶3g。

做法:将黄芩用200ml水煎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4、黄芩炖猪腰

材料:黄芩9克,猪腰2个。

做法:将猪腰洗净去腰臊切片,放在清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每片再切成三片,与黄芩一起放进陶瓷罐隔水旺火清炖至猪腰煮熟,吃猪腰喝汤。

二、黄芩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

黄芩有什么功效与作用?黄芩,以根入药,并入选中国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下面妈网百科告诉你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1、黄芩味苦,性寒。

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2、抗菌:黄芩对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3、抗病毒:黄芩能够抑制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4、抗炎:黄芩素、黄芩苷能够抑制急性炎症反应。

(1)机制:抑制炎性介质产生、释放。

(2)抑制组胺释放

(3)抗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前列腺素E(PGE)、白细胞三烯(LT)的生成,减轻炎性介质扩张血管、增加血管壁通透性、白细胞的趋化作用。

5、黄芩药性寒凉,清热泻火,安胎,用治胎热所致的胎动不安。

6、续断药性微温,补肝肾,安胎,用治肝肾不足所致的胎动不安。

7、黄芩对中枢抑制,能够起到镇静的作用。

三、黄芩的宜忌人群有哪些呢

黄芩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黄芩性味苦寒,被古代名医朱丹溪视为“安胎妙药”,在怀孕的期间可以用来清热凉血、除胎热。

那么黄芩有哪些宜忌人群?下面妈网百科告诉你吧。

1、黄芩的适宜人群:黄芩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因此有此症状者可适用黄芩。

清热多用生黄芩,安胎多用炒制品;清上焦热可用酒黄芩;止血则多用黄芩。

2、黄芩的禁忌人群:黄芩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禁服。

脾肺虚热、血虚腹痛等带有这些症状的患者不要服用黄芩,否则的话,会导致不良的反应,从而伤及身体健康。

3、黄芩用药禁忌:脾肺虚热者忌之黄芩。

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肾虚而少腹痛,血虚腹痛,脾虚泄泻,肾虚溏泻,脾虚水肿,血枯经闭,气虚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虚胎不安,阴虚淋露,法并禁用。

小贴士

黄芩食物相克:黄芩恶葱实;畏丹砂、牡丹、藜芦。

四、黄芩有没有副作用呢

黄芩可用于热病高热烦渴,或肺热咳嗽,或热盛迫血外溢以及热毒疮疡等。

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栀子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牡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

那么黄芩有没有副作用呢?下面小编来为你解答吧。

黄芩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栀子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牡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

而黄芩的副作用主要体现有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黄芩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肝胆系统感染。

具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的功效。

黄芩有较广的抗菌活性,对皮肤真菌亦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是药三分毒,适量就好,过量了,也不免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黄芩的作用与功效黄芩对人体的好处1、黄芩的功效有清热燥湿、凉血活血等,还可以起到抗菌、抗病毒、降血脂、降血糖等,还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失眠、胎动不安等症状。

主要适用于高血压、胆囊炎等疾病的治疗,效果尚佳。

2、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

对湿温发热,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关于生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和生黄芩的功效与作用点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