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身健体拳法,强身健体拳法口诀

一、入门时散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首先散打招式简单,适合入门。拳脚动作 直、勾、摆,鞭、蹬、踹。摔法动作也比较简单,是站立式摔法。

动作全面。他在站立型格斗式里不像拳击或跆拳道,主要攻击手段靠拳或脚,而是两方面都有涉及。如果想要继续深入学习其他搏击,会有一定基础,容易上手一些。

理论扎实。散打虽然与其他搏击有相似相同地方,但是自成体系,动作有科学完备的理论支持。

教学中有实战部分而且比较狠。学了就是拿来用的,学完了(或者学完大部分)就要上实战检验。

学会动作后打实战真的不一定能用出来。练的再好,第一次实战还是会被教练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实战是必须的。

可速成。一对一教,一天两小时,一个月能学完全部动作,然后实战部分看教练能力决定快慢。

武馆多。散打在各大城市应该都有武馆了,方便你去学。

二、跆拳道也是一个强身健体的选择

跆拳道通过将全身力量集中到一个部位的“对准焦点“的练习,培养强有力的肌肉,完美的均衡以及爆发性的力量。以基本动作和模式练习,培养敏捷性的同时培养不同动作互换的能力,增强对打的勇气和放应能力。 练功前的准备动作使血液量增加,血液循环顺畅,使肌肉和血管变得有韧性,使关节和血管变得柔软。跆拳道被人们认为是对男女老少皆宜的运动。

学习跆拳道除了护身以外,为了健康上的益处,以及为了获得学习古代武术的满足感也应成为所有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三、太极拳

太极拳是在传统养生法“导引术”和“吐纳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运动。主张“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又具有气功内行功调心的锻炼方法。从而也就形成了太极拳要意识、呼吸和动作密切结合,“练意、练气、练身”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始而意动,继而内动,再之外动”;并形成刚柔相济,快慢有节、蓄发互变,以内劲为统驭的独特拳法。 太极拳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之所以具有养生保健功能,其奥秘在于“一动无不动”的身体活动,能给各组织器官一定强度和量的刺激,激发和促进身体在生理、生化和形态结构上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使体质朝着增强的方向上转化和发展。对于中老年人及慢性病病人来说,能推迟身体各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上的退行性变化,能有效地起到健身、疗疾、延缓衰老的作用。

四、五禽拳

招式动作  五禽戏,分别是虎戏、鹿戏、熊戏、猿戏和鸟戏,每种动作都是模仿了相应的动物动作。传统的五禽戏,又称华佗五禽之戏,五戏共有动作54个;由中国体委新编的简化五禽戏,每戏分两个动作,分别为:虎举、虎扑;鹿抵、鹿奔;熊运、熊晃;猿提、猿摘;鸟伸、鸟飞。每种动作都是左右对称地各做一次,并配合气息调理。

强身健体拳法口诀

24式太极拳拳谱口诀如下:

起势、野马分鬃、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倒卷肱、左揽雀尾、右揽雀尾、单鞭、云手、单鞭、高探马、右蹬脚、双峰贯耳、转身左蹬脚、左下势独立、右下势独立、左右穿梭、海底针、闪通臂、转身搬拦捶、如封似闭、十字手、收势。

24式太极拳是国家体委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汲取杨氏太极拳之精华编串而成的。尽管它只有24个动作,但相比传统的太极拳套路来讲,其内容更显精练,动作更显规范,并且也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拳法特点

太极拳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作为一种饱含东方包容理念的运动形式,对人类个体身心健康以及人类群体的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太极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哲学思想之一,太极拳基于太极阴阳之理念,用意念统领全身,通过入静放松、以意导气、以气催形的反复习练,以进入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的境界,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

强身健体拳法教学

极拳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校学生学习太极拳,可以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在排解学习压力与负面情绪的也能够学习太极拳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在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能够快速地理解并掌握太极拳的练习方法,提高太极拳的教学成效,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进行太极拳教学时,高职体育课教师要采取引导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首先可以先将太极拳强身、安定身心状态、排解身心压力等功能作为课堂的起点,让学生对太极拳有一个系统化的认知,并意识到学习太极拳的价值。教师在教学之前,要了解与把控学生的心理状态,然后再利用现场演练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结合自身的真实经历和学习太极拳后的感受与学生分享、交流,告诉学生学习太极拳不仅是为了锻炼身体,而且要把伟大的民族文化予以传播与发扬,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参与热情。二,简化拳法教学

二十四式太极拳作为柔性拳法的代表之一 ,从 表面上来看动作缓慢、简单易学,但是在实际接触发现太极拳不仅套路多,而且其中还有许多复杂的动作,如果让学生自主学习或者看着视频学习是不现实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于一些难度大、技巧性高的太极拳动作可以进行适当地简化处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能够快速地理解太极拳里的所有动作要领和发力技巧,让学生能够更有效率、更加直观地了解太极拳。在教授太极拳第一组动作中的起势时,因为这个动作在拳法中是一个防守型的解脱招式,该动作的作用就是当被人从正面用双手抓住肩膀时,能够从对方的手上迅速解脱。三,规范动作教学

由于二十四式太极拳的招式动作在学习时有一定难度,学生在完成太极拳的学习之后,即使是相同的招式,但打出来的动作也千变万化,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把拳法动作的细节处理好,在学习太极拳时动作不标准或者练习的次数少,造成动作不协调,这不仅使太极拳的观赏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还会给自己的身体造成损伤,这与开设太极拳教学课程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为了能够提高太极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落实拳法教学时要反复向学生强调细节的重要性,在分解完成一个动作之后要不厌其烦地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纠正、调整,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拳法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