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养生八段锦方法 太极养生八段锦方法。很多老年人都喜欢打太极,太极对身体很有好处,尤其是老年人的身体非常适合太极这种柔中带刚的运动,下面为大家分享太极养生八段锦方法。希望对有需要的人有所帮助。 太极养生八段锦方法1 一、练理不练力 “理”就是太极拳的道理、原理。太极拳练的是大道,即太极阴阳转换中阳极 生阴、阴极生阳的原理。太极拳刚中寓柔,柔中寓刚,刚柔相济;虚极生实, 实极生虚,虚实转换。通过精神集中、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意到气到形随的 练习,做到一动全动,周身相随,内外相合。练功时循规蹈距,顺其自然,不 能急于求成。练力指的是练习气力,这种练习虽然将局部力量练得很大,但这 种力量是拙力、僵力,缺少灵性,为太极拳家所不取。 二、练本不练标 “本”是指本源、根本,即肾中元气和下盘功夫。肾藏元阴元阳,为先天根本、 发气之源。肾气充足,则五脏得养,肝、心、脾、肺、肾各行其职,故能精力 充沛、力量充足、反应灵敏、身体协调。内气充盈为本源之一。其二是指在周 身放松的基础上,气纳丹田,沉入涌泉,达到上盘灵,中盘活,下盘稳固,落 地生根。“标”是指以练习身体各个部位的力量和硬度为主要目的的局部练习 方法。太极拳是内功拳,内外兼修,以练内培元为主,“培根润源”,“培其 根则枝叶自茂,润其源则流脉自长”。 老年人都应该去学习一下太极养生八段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愉悦心情的同时就可以帮助我们达到很好的养生效果,可以大大的降低我们自身出现关节炎,风湿骨科疾病的几率,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心肺呼吸能力。 太极养生八段锦方法2 健身气功八段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导引术。4000~5000年前,中国中原大地洪水泛滥,百姓深受雨水潮湿的侵害,筋骨多瑟缩而不达,气血多郁滞而不行。有贤能者发明了“舞”,用来摆脱这些病痛。这种祛病健身的“舞”后来就演变成导引术。导引者,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导引术就是通过自身的特殊锻炼方式,使机体气机流畅,骨正筋柔;可以很好的激发自身调理能力,消除病痛,增进健康,延缓衰老。 健身气功八段锦当初是由一些治病保健的单式动作发展组合起来的,因此八段锦每一式都有其独自的功效,既可选择单式或几式练习,也可以整套练习。下面我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八段锦各式的健身功效。 步骤/方法 1、健身气功八段锦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三焦,是指人体上、中、下三焦,属于六腑之一,位于胸腹之间,其中胸膈以上为上焦,胸膈与脐之间为中焦,脐以下为下焦。人体三焦主司疏布元气和流行水液。这一式为两手交叉上托,拔伸腰背,提拉胸腹,,水液布散,从而周身都得到元气和津液的滋养。 2、健身气功八段锦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这一式展肩扩胸,左右手如同拉弓射箭式,招式优美;可以抒发胸气,消除胸闷;疏理肝气,治疗胁痛;同时消除肩背部的酸痛不适。对于那些长期伏案工作,压力较大的白领人士,练习它可以增加肺活量,充分吸氧,增强意志,精力充沛。 3、健身气功八段锦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的源泉。中医认为,脾主升发清气,胃主消降浊气。这一式中,左右上肢松紧配合的上下对拉拔伸,能够牵拉腹腔,对脾胃肝胆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并辅助它们调节气机,有助于消化吸收,增强营养。 4、健身气功八段锦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五劳,是心、肝、脾、肺、肾五脏的劳损;七伤,是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伤害。五劳七伤,犹如今天的亚健康;长期劳顿,没有及时修养生息,终究造成损伤的累积。这一式,转头扭臂,调整大脑与脏腑联络的交通要道——颈椎(中医称为天柱);同时挺胸,刺激胸腺,从而改善了大脑对脏腑的调节能力,并增强免疫和体质,促进自身的良性调整,消除亚健康。 5、健身气功八段锦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心火者,思虑过度,内火旺盛。要降心火,须得肾水,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这一式,上身前俯,尾闾摆动,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可以消除心烦、口疮、口臭、失眠多梦、小便热赤、便秘等等症候。 6、健身气功八段锦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这一式前屈后伸,双手按摩腰背下肢后方,使人体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得到拉伸牵扯,对生殖系统、泌尿系统以及腰背部的肌肉都有调理作用。 7、健身气功八段锦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中医认为,肝主筋,开窍于目。这一式马步冲拳,怒目瞪眼,均可刺激肝经系统,使肝血充盈,肝气疏泄,强健筋骨。对那些长期静坐卧床少动之人,气血多有郁滞,尤为适宜。 8、健身气功八段锦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这一式动作简单,颠足而立,拔伸脊柱,下落振身,按摩五脏六腑。俗话说:百步走不如抖一抖。这一式下落振荡导致全身的抖动,十分舒服,不仅可以有利于消除百病,也正好可以作为整套套路的收功。

太极养生杖完整演示
1、泰拳

泰拳即泰国拳术,杀伤力大。泰拳是一门传奇的格斗技艺,是一项以力量与敏捷著称的运动。主要运用人体的双拳、双腿、双肘、双膝这四肢八体作为八种武器进行攻击,出拳发腿、使膝用肘发力流畅顺达,力量展现极为充沛,攻击力猛锐,素有立技最强搏击术之称。泰拳是发源于泰国,弘扬于世界的搏击技术,被称为“八臂拳术”、“八条腿的运动”、“八肢的艺术”、“八体的科学”、“立技最强搏击术”。2、截拳道
截拳道,指的是不拘于形式,思想上成熟的觉悟,以水为本质而攻击,反击;将一切化解于无形。是武术宗师李小龙生前创立的一类现代武术体系,由于李小龙的过早逝去,使得很多人并不了解截拳道。截拳道融合世界各国拳术以咏春拳、拳击、击剑作为体系,以中国道家思想为主创立的实战格斗体系构想,也是一种全新的思想体系。与多数武术不同,所创立的融合世界各种武术精华的全方位自由搏击术。
3、跆拳道
跆拳道,是现代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之一,是一种主要使用手及脚进行格斗或对抗的运动。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早期是由朝鲜三国时代的跆跟、花郎道演化而来的,韩国民间流行的一项技击术。1955年以前,韩国是没有跆拳道一词的,韩国的武术也以空手道、
唐手道和民间少数的跆跟等为主,日治时期,大量韩国青年学生赴日留学,在日本接受了系统的松涛馆空手道训练,回国后他们开始创立道馆教授学生。日本战败后,韩国获得民族独立,大批空手道、唐手道道馆兴起,韩国早期空手道传播者们将民族传统武术跆跟与空手道相结合,称为唐手道。
4、空手道
空手道是日本传统格斗术结合琉球武术唐手而形成的,起源于日本武道和琉球的唐手。唐手是中国武术传入琉球,结合当地武术琉球手发展而成的,而日本本土人又将九州、本州的摔、投等格斗技与唐手相结合,最终形成空手道。二战之后通过美军宣传而在全世界广泛传播。空手道当中包含踢、打、摔、拿、投、锁、绞、逆技、点穴等多种技术,一些流派中还练习武器术。
5、太极拳
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中国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泰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截拳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跆拳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空手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极拳
太极养生功视频教学
太极拳的养生功怎么练 杨式太极拳历经近200年的发展,代代相传,时至今日杨式太极拳风靡神州,并辐射到香港及海外。在杨澄甫众弟子中,傅钟文常随左右,得师之真传。1944年,在上海义务教授太极拳的傅钟文发起成立“永年太极拳社”,并提出“勤恒礼诚”的社训。傅钟文之孙傅清泉,精习拳艺,是第六代嫡系杨家太极拳代表人物之一。他根据杨氏太极拳套路特点编纂永年太极养身功,针对普通民众,简单易学。下面一起看看吧! 第一式“寿星松肩 可以站立练习,也可以平肩正坐。练习时全身放松,两臂自然下垂,双眼正视前方。自然呼吸,内心平静后,由左肩关节带动手臂,依次向上耸肩、向前含胸、向下沉肩、向后展胸。缓慢重复20次,换右肩。 之后再换左肩反方向动作,即向上耸肩、向后展胸、向下沉肩、向前含胸,重复20次,换右肩。 做时手臂自然下垂,只通过肩关节转动。动作一定要慢,用心感受肩关节转动的过程,如抽丝剥茧一样,全身心地投入。感受到疼痛时,更要动作到位,才能疏通血液经脉。 长期练习这个动作,可以防治肩周炎、关节炎、肌肉拉伤等肩部疾病,有助于打通关节灵活,减少外力损伤。颈部、胸部等部位也能得到锻炼,避免落枕和肺部疾病。太极讲究一个松字,肩松是最主要的。 第二式“灵龟望月” 自然站立,重心立于脚掌,双脚与肩同宽。缓慢吸气的双肩后耸、缩脖、仰头,使肩胛骨和颈椎部位的肌肉充分收缩。至肺部吸气饱和时,用口深呼气,并放松全身关节,双腿屈膝半蹲。 该功法与《易筋经》中“雄鸡高唱”相似,通过肺部吸气,达到增加肺活量的效果。练习中向后耸肩时,手臂要自然放松,双手可自然握拳,由肩关节带动手臂微微提起。在缓慢吸气的过程中,应用心充分地感受到肌肉和关节的收缩。 每天重复练习3次,可以防治肩周、颈椎疾病,促进氧气进入肺部,加速血液流通,对手脚冰凉的症状特别有效。还可以疏通手太阳小肠经穴,打通百会、大椎至命门的督脉,能放松精神、舒缓压力。 第三式“翻云覆雨” 该功法主要针对上肢进行锻炼,练习时不限场地,站坐皆可。 首先将双臂向前平举,与肩同宽同高,手心向上。调整呼吸后,双手腕部同时360°向内、外旋转,分别做20次。 练习时动作要慢,使手腕旋转到位,手指得到舒张。同时呼吸时舌尖抵上颚,使用腹式呼吸法,并放慢呼吸频率,做到心无旁骛。 手部是全身经络集中的地方,汇集了人体6大经穴。该功法的练习可以通过手腕带动手指、手掌、手臂进行有氧呼吸,同时锻炼肩背的肌肉。对中风、半身不遂的病患有很大的改善作用。对于经常使用电脑的白领一族也大有裨益。 第四式“顶天立地” 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双臂前伸,与肩同高。吸气的双臂打开,展肩扩胸。至手臂与身体同一平面时,缓慢呼气。之后手心向上,双臂上举,缓慢吸气。同时脚跟微微立起,使身体肌肉收缩,全身骨骼拉伸牵引。吸气至肺部饱和时,用口深呼气,手臂同时下甩,并放松全身关节,双腿略微屈膝半蹲。 ,每天重复3次,既能锻炼腰椎、颈椎,防治骨质增生,又能达到收小腹、减肥的功效。全身松紧有致的舒张,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补充大脑供给,减缓精神压力,以提高工作效率。 其实这个功法就像伸懒腰一样,只是在其基础上进行延伸规范。最有效果的锻炼方式,源于生活而又融于生活,只要通过日常每一个小动作的积累,便能达到自然养生的效果。 第五式“鸳鸯戏水” 左腿弓步向前,右腿微屈向后蹬地,将全身重力集中于左腿大腿肌肉。同时双臂上抬,与肩同高,手心向内,使手臂呈环状向前捧。调整呼吸后,重心后移,双臂沉肩坠肘,手心向下画圆,缓慢吸气,直到手掌收至腰际。 缓慢呼气,重心前移,手心向内外捧,使双臂再成环状。如此反复20次,再换右腿弓步向前,重复20次。 在杨式太极理论中,人体共有三个心脏,除了左胸腔的心脏外,左右大腿是另外的两个心脏。俗话称,“人老先老腿”,该功法通过弓步的重心前后转移,可使大腿肌肉随呼吸收缩、放松,加速下肢血液的循环,增强腿部力量,延缓衰老。 上下肢的配合还有利于加强身体的协调性。双臂外捧缓慢呼气的可助身体发力,并通过呼吸吐纳,颐养精气神。 第六式“天女散花” 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双手在胸前十指交叉。缓慢吸气,双手向上翻,使双臂上举至头顶。上举时头部随着手部向上抬起,同时脚跟微立。吸气至肺部饱和时,用口猛呼气,双臂从身体前方向下甩。全身关节放松,双腿半蹲。 该功法主要对腰部、颈部、颈椎进行拉伸,全身肌肉从紧张到放松的过程,能加速体内血液循环,舒缓压力。但由于该动作在甩臂下蹲时,易造成脑部短暂失血,所以动作次数不宜过多,每日三次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