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牛肉,增强身体内的热量。牛肉中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具有补肾阳虚,肾气虚,脾气虚的功能,多吃牛肉身体会更加有劲,也会让自己的脾胃感觉热乎乎的,不容易着凉,所以有脾虚的朋友们可以试试每天多吃一些牛肉来调理。

脾胃虚寒食疗,脾胃虚寒食疗方

选用香菇猪排骨汤可以更好的调理脾气虚的现象。将香菇洗干净切碎之后,用油炝炒,加入少量的葱姜蒜末来调味,然后把刚刚用盐水泡完的排骨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加入适量的盐,适量的葱,适量的醋和香油,可以调理脾胃健康。

选用桃仁,红枣,山药在每天晚上熬小米粥的时候放入适量,可以起到补气血,调理脾虚脾寒的问题,脾虚舌苔会发白,表示身体内的寒气太大,所以驱寒的最关键就是用熬粥的办法来进行调理。同时在晚上睡觉前可以泡泡热水脚,对改善脾胃虚寒有好处。

少吃寒性的食物,特别是长期大量吃雪糕,喝冷饮,特别的伤害脾胃的健康。很多朋友们在外地打工,由于自己的努力经济慢慢的有所改善,天天上班太劳累,早晨一杯冷饮,晚上一堆雪糕,刚开始自己发觉不了脾胃出现问题,时间长了就会发现咋总感觉身体发冷,这时候才意识到,所以饮食方面切忌吃大量的寒性冰棍,雪糕,天气特别热的情况适当的吃一些是没问题的,但是切忌不要对寒冷食品吃得上瘾。

少吃寒冷的水果和蔬菜。黄瓜,苦瓜,丝瓜,这些蔬菜都偏寒性,吃得多容易出现拉肚子的现象,在冬季的时候吃凉菜要结合凉性的蔬菜和热性的蔬菜来调配,配合一些热性的豆腐丝,土豆丝,花生米配合起来搭配凉菜更好些。水果方面要少吃梨,香蕉,梨的寒性是非常大,香蕉虽有通便的作用,但是容易造成脾气亏虚,特别是对于寒性的蔬菜要切忌少吃,在炎热的夏季也不要一直猛的喝凉水,除非你是属于热性体质,不然还是切忌少吃寒冷的东西。

羊肉炖山药可以更快的改善脾胃虚寒的问题。山药具有益气补脾胃的效果,不过吃山药也不要吃的过多,过多的食用土豆也会造成小腹胀气,慢慢时间长了引起身体虚胖的问题,通过选用羊肉炖山药,里面可以加入适量的枸杞和红枣,对于气血不通,脾虚的朋友们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大蒜炒木耳菜可以更快的改善脾气虚弱的现象。每天晚上可以将大蒜放入锅中,通过在火上面烤热,然后每天吃饭的时候配合烧大蒜吃,也可以让脾气虚的朋友们身体得到改善。脾虚常常与气血亏虚有很大的问题,所以通过炒木耳可以起到补血补气,改善脾胃不适的问题。

烤橙子也对脾胃有很大的作用。陈皮具有化痰调理脾胃的效果,陈皮性温,通过将橙子的皮放入水中泡水喝,每天慢慢的小口咽下,不仅仅对嗓子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也能改善脾胃不适,另外可以选择在火上烤橙子,将橙子烤到皮已经发干,然后拿出来热热的吃,也对脾胃有好处。平时上班的朋友们要切忌少喝咖啡和茶,一般茶的寒性都比较大,喝的过多就会造成脾胃不适的问题。

每天中午服用薏以仁大米粥对改善脾胃有很好的效果。薏苡仁可以去除脾湿脾虚的问题,大米粥属于热性的食物,通过加入少量的大米粥和薏苡仁配合加水熬粥,每天中午喝下,也可以改善脾胃不适的问题。在饮食方面要保证三餐按时吃饭,这才能将自己的脾胃保护的更好,另外就是避免在电脑面前久坐,对于女性来说,电脑的辐射不仅大,而且会导致人的气血不够用,肝火旺盛的问题,难免会影响到肝脾的健康,所以提醒常常在电脑旁边做的女性朋友们要3个小时洗一把脸,同时每天按时吃饭,回家后可以常常散步半个小时,将体内的湿气排出,也能更好的改善脾胃的问题。

红枣八宝粥对改善脾胃虚寒有很好的效果,红枣补气血,各种米粥之间相互配合可以起到调理脾胃,另外可以每天喝点蜂蜜水,蜂蜜不仅有美容的效果,也能调理肠胃的不适,改善脾气虚的问题。日常生活中不怎么吃饭的朋友们要多吃玉米哦,玉米去除身体内的湿气,保养脾胃也有好的效果。

脾胃虚寒食疗方

脾胃健康是大家都需要注意的,平时的一些饮食和生活习惯可能会导致脾胃虚寒,不利于食物营养的吸收,对健康不利,脾胃虚寒可以通过吃一些食物调理,改善脾胃状况,那么脾胃虚寒的食疗方有哪些?脾胃虚寒吃什么食物调理?下面为大家介绍。

1、脾胃虚寒的食疗

1、参芪猴头炖鸡

材料:猴头菌100克,母鸡1只(约750克),黄芪、党参、大枣各10克,姜片、葱结、绍酒、清汤、淀粉各适量。

做法:将猴头菌洗净去蒂,发胀后将菌内残水挤压干净,以除苦味,再切成2毫米厚片待用。把母鸡去头脚,剁方块,放入炖盅内,加入姜片、葱结、绍酒、清汤,上放猴头菌片和浸软洗净的黄芪、党参、大枣,用文火慢慢炖,直至肉熟烂为止,调味即成。

功效:补气、健脾、养胃。猴头菌又名猴头菇,适用于消化不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窦炎、胃痛。母鸡益气养血,健脾胃,疗虚损,善补五脏。黄芪能补气固表,敛疮生肌。党参补中益气,益血生津。大枣能健胃补血,滋养强壮。

2、山药薏仁粥

材料:山药30克,薏仁30克,粳米20克,小枣5枚,生姜15克。

做法:提前准备薏米和小枣放小盆里用凉水浸泡2小时。一个半小时之后再泡粳米半小时。起锅烧水,先将薏米和小枣放水里煮上10分钟(薏米较难熟)。将山药去皮,切成小丁,姜切成姜米。薏米煮了10分钟再把山药、粳米、姜米一起下锅,水开之后小火煮上1个小时,煮好之后可根据个人喜好或多或少加点糖。

功效:山药、薏仁是很好的健脾胃的食材,姜温中散寒,健脾暖胃,中药中经常姜枣同用,起到调和营卫的作用,常喝这款粥可以健脾暖胃。

3、鲫鱼羹

材料:活鲫鱼1000克,砂仁、陈皮各10克,大蒜两头,胡椒、泡辣椒各10克,葱、精盐、酱油各适量。

做法:将鲫鱼去鳞、鳃和内脏后洗净,把陈皮、砂仁、大蒜、胡椒、葱、精盐等装入鱼腹内,再将鱼放入油锅内煎熟,放适量水,炖煮成羹。

功效:可醒脾暖胃,治疗脾胃虚寒之慢性腹痛和腹泻等症。

4、二姜猪肚汤

材料:猪肚一副、干姜10克、良姜10克、草果3克。

做法:猪肚一副醋泡去腥洗净切丝、干姜10克、良姜10克、草果3克,以上四味,再加上葱姜,一起放入罐内煮熟,放入食盐3~5克,空腹食用。

功效:主要治疗胃寒腹冷,寒从中生,脾胃虚弱,饮食不化,慢性泄泻,面黄体瘦乏力等症状的患者。

5、红枣山药猪肚汤

材料:红枣100克、山药200克、猪肚半个约250克、生姜片10克。

做法:将洗净切好的大块猪肚放入装水的锅内大火煮1小时后加入山药一起继续煮30分钟后,将红枣及生姜片一并置入锅内煮15~20分钟即可。

功效:山药性味甘平,具有益气健脾、止泻等作用。红枣健脾益胃、补益气血和养血安神等功效。猪肚有补虚损、健脾胃的功效。

6、神曲陈皮粥

材料:神曲15克,陈皮10克,大米50克。

做法:将神曲、陈皮研为细末,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

功效:可健脾胃、助消化,适用于消化不良,食积难消,恶心呕吐;胃脘疼痛,嗳腐吞酸;脘腹胀满,大便溏泄,肢软乏力等。

2、中医健脾胃的方法

(1)揉带脉

脾主运化,脾胃虚弱则会运化不力,造成身体水湿停滞。而揉带脉则一方面健脾阳,另一方面则振奋了肚腩两侧胆经的阳气,迅速化开了小腹内积聚的水湿。当然你要是觉得揉带脉的力度不足的话,也可以用手握成拳来敲。

(2)跪膝法

此法可引气血下行,使气血流注于胃经。因此对胃的功能改善是大有好处的,当然此功法的好处远不止这一点,坚持的时间长了自然会看到效果的。

(3)踮足功

就是脚尖着地,脚后跟抬起,能抬多高抬多高。这是非常容易实现的一个动作,胃部在足部的反射区是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胃经的原穴也在脚趾的关节部位。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妨经常锻炼脚趾。

脾胃虚寒食疗法

本文导读:宝宝的脾胃功能尚未完善,因此很容易出现脾胃问题,因此宝宝也要注意健脾养胃,那么宝宝健脾养胃吃什么好呢?以下我推荐了几款孩子吃的健脾养胃粥。 材料:小米50克,香菇50克,鸡内金5克。 做法:小米,淘洗干净;香菇,择洗干净,切成小块或碎末;鸡内金,洗净。锅置火上,放入适量清水,下入小米、鸡内金,用文火煮成粥,取其汤液,再与香菇同煮至熟烂,分次饮用。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化积。本膳用小米,健脾胃;鸡内金,能助消化;香菇,有健脾胃、助食作用。此粥大益胃气,开胃助食,常食可防治小儿消化不良。 材料:糙米、黑豆、红豆、黄豆、绿豆、青豆各30克,白糖。 做法:将糙米、黑豆、红豆、黄豆、绿豆、玉米等洗净,用冷水浸泡2-3个小时;锅中加水,放入以上原料,先用旺火烧沸,然后用小火煮45分钟;待粥软烂后,加糖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五谷粗粮中富含淀粉、膳食纤维以及B族维生素等,每天适当吃点粗粮,有助于增加宝宝体内的粗纤维。 材料:南瓜250克,小米120克,红枣8枚,冰糖少许。 做法:南瓜切成小块。小米洗净备用。红枣洗净沥干水分。冰糖也可以不放。因为南瓜有甜味。锅里加5碗水,盖盖儿大火烧开。下入除冰糖外的所有材料。再次开锅后转小火。小心撇去浮沫,煮至粥粘稠。煮了20分钟后倒入冰糖。煮至糖融化即可关火。 功效:小米暖胃,安神,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南瓜性温,味甘。南瓜所含成分能促进胆汁分泌,加强胃肠蠕动。帮助食物消化。 材料:山药50克左右,莲子20~30克。 做法:每天取适量的新鲜山药和莲子给宝宝煲粥喝,莲子和粥都要煮得够烂,一起吃下去。对不到1岁的小儿,山药和莲子要尽量碾碎。干的'可磨成粉,再用米汤调成糊糊来喂养。 功效:此粥可温胃健脾,最适合脾阳不足的小儿。 材料:土豆100克,大米100克。 做法:土豆去皮,清洗干净,切成小块,和大米共煮成粥。 功效:土豆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和中、益气调中的功效,此粥适用于胃燥、胃痛、便秘等。 材料:大米50克,红小豆15克,红糖适量,糖桂花少许。 做法:将红小豆与大米,分别淘洗干净。红小豆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烧开并煮至烂熟,再加入大米一起煮。用大火烧沸后,转用小火,煮至黏稠为止。在粥内加入适量红糖,烧开盛入碗内,撒上少许糖桂花即可。 功效:和胃滋阴,养血补血。此粥色泽红润,香甜爽口,诱人食欲,极受幼儿欢迎。红小豆,含丰富的蛋白质、赖氨酸。赖氨酸是人体八种必需氨基酸之一,对幼儿大脑发育有重要作用。 材料:鲜山药,小米,白糖。 做法:将山药洗净捣碎,与小米同煮为粥,然后加白糖适量,空腹食用。 功效:健脾止泻,消食导滞。同时也适用于儿童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材料:大骨,红枣,大米,葱、姜片,精盐,醋,深绿色青菜。 做法:将大骨洗净,放沸水中焯几分钟,去掉血水及油腻。红枣洗净去核、葱切段,姜切片。锅中放入清水,将大骨、红枣、葱段、姜片一起放入锅中大火煮开。撇去汤中浮沫,倒入几滴醋,小火煲2-3个小时。汤煲好后,放少量盐调味。青菜切成碎末备用。大米洗净,用煲好的汤煮粥。粥好后,放入青菜,再煮10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和中,适合五个月以上的宝宝日常食用。 材料:白茯苓10克,陈皮10克,甘草5克,莲子20克,扁豆30克,粳米30克。 做法:先将白茯苓和陈皮、甘草熬水,去渣后再加入泡发好的莲子、扁豆,和粳米一起熬粥,以莲子和扁豆软烂为度。可另加白糖调味。 功效:健脾益胃、行气利水。这款粥对平时食欲较差、消化不良、身体较瘦的宝贝有帮助。 材料:大米粥1小碗、栗子3个。盐少许。 做法:将栗子剥去皮后切碎。锅置火上,加入水,放入栗子煮熟后,再与大米粥混合同煮至熟,加入少许盐,使其具有淡淡的咸味即可。栗子一定要剥净内外皮,煮烂。 功效:栗子粥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素。秋天盛产栗子,适量地吃一些,对身体很有好处。栗子虽营养丰富,但吃过多容易腹胀,要适可而止。 材料:小米半碗,水适量。 做法:小米用清水浸泡15分钟,淘洗干净,加入凉水,大火烧开,小火煮十五分钟,关火即可。 功效:进食后可以在孩子的胃黏膜上形成一层保护膜,养胃效果十分出色。 材料:熟蛋黄,南瓜泥,小米粥。 做法:小奶锅煮上小米粥。再煮熟一个鸡蛋。粥快煮好时,将南瓜洗净,去皮切小块,隔水蒸熟后压成泥,再取一颗蛋黄碾碎。将蛋黄碎,南瓜泥,倒入小米粥中拌匀即可。 功效:南瓜和小米都有增补益脾胃的功能。中医认为小米能“和胃温中”,是养胃佳品。 材料:土鸡腿1只,山药200公克,枸杞1大匙,盐1/4匙,鸡精粉1/4茶匙,料理米酒1大匙,水600毫升。 做法:鸡腿剁块,山药切块,分别以滚水汆烫过后捞起洗净。上述材料全部放入炖锅中,加入枸杞、料理米酒、水混合均匀放入电锅中蒸约40分钟。 功效:山药有健脾益气、养阴之功。用于小儿脾虚气弱、食少便溏或泄泻等。